一种利用滨梅为砧木培育耐盐梅花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73165发布日期:2019-04-12 23:00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滨梅为砧木培育耐盐梅花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观赏植物育苗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耐盐砧木提高梅花耐盐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梅花(armeniacamume)是蔷薇科杏属的多年生落叶小乔。梅花原产我国,根据文字记载,梅花至少有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梅花不仅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木,现在我国已栽培应用的梅花品种有300个以上。梅花喜温暖气候、湿润的气候,耐寒性不强,较耐干旱,不耐涝。梅花树根系较浅,不耐盐碱,只能在地下水位较低的正常砂质土壤或砾质土壤中栽培。梅花可用种子、嫁接、扦插、压条等方法繁殖,生产中以嫁接为主要手段,通过嫁接,不仅能够提高梅花的抗寒、抗旱和抗病性,也是繁育抗性强、观赏价值高、花期长的梅花优良品种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还未见利用嫁接的方法提高梅花耐盐力的报道。

目前我国的盐碱滩涂日益增多,对耐盐苗木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梅花作为我国的十大名花之魁也应绽放在美丽的滩涂。优选耐盐砧木,利用嫁接手段,提高梅花的耐盐力,从而培育土壤适应性广的梅花品种和种苗,使其在我国沿海和内陆的盐碱地区域可以栽培,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生态意义。梅花嫁接常用的砧木是梅、桃、杏等,这几种砧木耐盐性极差,均不能提高梅花的耐盐力。近年来研究报道滨梅(prunusmaritima)是目前发现的耐盐性最强的果树品种。耐盐滨梅是蔷薇科李属的多年生植物,原产于美国东北部北大西洋沿岸,具有果用、观赏等多种用途。滨梅根系发达,耐盐碱、耐旱、耐贫瘠,研究发现其耐盐性可高达0.9%(以土壤na+含量计),在我国沿海轻度脱盐地区可以正常生长。滨梅经济价值较低但其根系发达、耐盐性强,梅花经济价值高但根系较浅、不耐盐碱,以滨梅为砧木嫁接梅花可以融合二者的优缺点,培育出根系发达、耐盐性好、经济价值高的梅花苗,扩大梅花的栽培应用范围。由于梅花和滨梅同科不同属,其嫁接亲和性和成活率低于种内嫁接,本发明通过对砧木和接穗规格的优选和预处理、嫁接时间和方法的优化、嫁接后的特殊管理等技术措施,使滨梅嫁接梅花的成活率可以达到85%以上。经测定,最终获得的嫁接梅花苗耐盐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可耐受0.6%的土壤含盐量(以na+含量计)。

本发明的核心是以具有强耐盐性的滨梅为砧木,嫁接具有高经济价值的梅花,获得耐盐梅花嫁接苗,最终确立提高梅花耐盐力的方法。该方法目前未见在梅花苗培育中应用,具有显著的创新性。本发明的关键技术是砧木和接穗的预选和处理、嫁接时间的掌握、嫁接方法的优化和嫁接后的特殊管理措施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本发明为耐盐梅花苗的培育提供了一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梅花的耐盐力、拓宽了梅花的种植范围,而且为提高其他果树的耐盐力提供了方法借鉴。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方案:以滨梅为砧木嫁接梅花,获得耐盐嫁接梅花苗,提高梅花的耐盐力,从而扩大梅花的栽培范围;通过嫁接技术的优化提高嫁接成活率,达到高效培育耐盐梅花苗的目的。

二、具体内容: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内容的具体方法如下。

1、砧木的选择和处理:用于嫁接的砧木选用滨梅1~3年生实生苗,嫁接时地径为1~1.5cm;砧木种植的株行距为15~20cm×35~45cm;在嫁接前一年的5~8月份采用“疏侧枝养主干”的方法,对砧木进行整形修剪。

2、接穗的选择和处理:选用符合生产需要的梅花品种;选用3~10年生的健康梅花树,采集茎粗1cm左右的一年生营养枝作为接穗;嫁接前一年的春季采用“疏结果枝、促营养枝”的修剪方法培育生长健壮的营养枝;嫁接前20~40d采集接穗,剪成30~40cm长,以自来水清洗干净后用湿纱布包裹,放入保鲜袋,置于3~5℃冰箱中保湿贮存。

3、嫁接时间:在砧木萌动前,一般为每年的3月进行嫁接。

4、嫁接方法:采用枝节的嫁接方法。

当滨梅实生苗的茎粗达到1~1.5cm即可用于嫁接。处理好的接穗要剪成5-8cm带2~3芽的茎段,接穗用嫁接刀削两个长度不一的斜平面,长削面为2~3cm长,短削面为0.5~1cm长,然后于距地面5~10cm处剪断砧木,从砧木断面一侧1/3处沿光面或向阳面纵切深3~5cm,将接穗插入砧木,对准双方形成层,绑扎严实,注意密封砧木和接穗所有伤口。

5、嫁接后的管理:主要包括水分管理、除萌、松绑和整形修剪。

水分管理:嫁接后立即浇1次透水,保证砧木根系有充足的水分,以后7d再浇一次。

解除扎带:也就是给嫁接接口进行松绑,本发明采用“三步松绑法”,即嫁接后25~30d进行第一次松绑,用手术剪刀剪个口,使接芽能够正常伸出生长;35~45d时进行第二次松绑,用手术刀在捆绑处没有芽的一面划开一道断口,不能伤及植株表面;50d后进行第三次松绑,待砧穗接口完全愈合时完全去除绑扎带。

整形修剪:由于嫁接后愈合处较脆弱,为防止接穗生长较快导致嫁接苗从接口处断裂,在嫁接后的2个月内要及时修剪接穗枝条,适当控制生长,促进接口生长,防止断裂;另外接穗嫁接成活的1-2个月内生长缓慢,导致砧木有少许萌芽,必须经常清除,待接穗2个月后生长速度加快了,就不再需要专门除萌蘖的管理。

苗木移栽或出圃:嫁接当年11月份苗木即可移栽或出圃,由于滨梅根系较发达,挖苗的时候要挖深40-50cm、口径30-40cm的穴,修剪根部和接穗,放保鲜袋保鲜即可运到大田定植或者移栽花盆中。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首次以耐盐植物滨梅为砧木,培育耐盐梅花嫁接苗,提高了梅花的耐盐力,使梅花的耐盐能力从不耐盐提高到了0.6%的土壤含盐量(以na+含量计),大大拓宽梅花的种植区域范围;本发明以滨梅为砧木,嫁接后砧木的萌蘖少,省去了除萌蘖的步骤,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本发明采用适宜的嫁接方法及管理措施,克服了属间嫁接亲和性差的障碍,使梅花与滨梅的嫁接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且嫁接苗有明显的复壮效果,嫁接苗第二年即可开花,三年即可盛花,达到了梅花高效育苗和生产的常规要求;本发明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滨梅(砧木)-梅花(接穗)嫁接第1天;

图2滨梅-梅花嫁接1年后愈合良好的嫁接口;

图3滨梅-梅花嫁接苗3年后的开花情况;

图4滨梅-梅花嫁接苗3年后的萌枝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对本发明不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下面结合具体的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案例中所采用的梅花栽培品种为直枝梅花中的“北京小”梅。

实施案例一:2014年选取2年生滨梅实生苗,于5~8月份采用“疏侧枝、养主干”的方法,每月修剪一次,去除侧枝,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苗。2015年2月10日,从8年生“北京小”梅花树上剪取无病虫害、芽饱满、茎粗1cm左右的当年生营养枝,剪成30cm左右的茎段,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用湿纱布包裹,放到保鲜袋中,置于4℃冰箱中保存。2015年3月15日进行嫁接,采用枝接里的切接法,接穗留2~3个芽,在其下端背靠背削成两个长度不一的斜平面,长削面2~3cm,短削面0.5~1cm,然后选取茎粗度1~1.5cm的砧木,在距地面5~10cm处剪断,从断面一侧1/3处沿光面纵切3~5cm,将削好的接穗插入,对准双方形成层,用嫁接专用胶带紧密绑扎。嫁接后当天下午浇1次透水,保证砧木根系有充足的水分,以后7d再浇一次。嫁接15天后检查成活率,接穗萌芽达到0.5cm以上即为成活。经统计,本批嫁接的成活率为87%。此时发现砧木有芽萌出立即除去,在前期2个月的管理阶段,只要发现砧木的萌枝都及时去除。2015年4月10日进行第一次松绑,剪去包裹接穗萌芽处的绑带,使芽能够正常的伸出生长。2015年4月20进行第二次松绑,用手术刀在捆绑处没有芽的一面划开一道断口。2015年5月5砧穗接口完全愈合,此时去除所有绑扎带。2015年4月20日和5月20日分别进行接穗的顶部缩枝修剪,除去接穗上萌发的弱枝和徒长枝。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