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灌溉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43258发布日期:2019-04-09 19:50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灌溉的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远程灌溉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灌溉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农业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在农业作物种植中,需要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从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为农作物补充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水分,传统的灌溉方式大多通过农民田间经验,甚至是大水漫灌的方式,耗时费力,针对性差,不能根据作物的需水量进行精确灌溉,容易导致植物跟层无机氮的淋失,增加作物养分的流失,从而使植物发病率大大提高,生长受限,给植物和土壤都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根据环境参数控制喷灌量的智能灌溉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智能灌溉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气象站维持与云服务器的通信连接,通过气象站收集灌溉区域的环境参数,将环境参数传输至云服务器;b.云服务器根据环境参数计算出作物需水量,并根据作物需水量确定喷灌机行走速度;c.集控站维持与云服务器的通信连接,云服务器将喷灌机行走速度指令发送至集控站;d.集控站接收喷灌机行走速度指令,开启喷灌机,同时向泵站发送开启水泵指令;e.泵站接收开启水泵指令,启动水泵,开启液控阀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喷灌机为中心支轴式喷灌机。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气象站为集成式气象站,所述集成式气象站包括太阳辐照仪、风速仪以及温湿度检测仪。

一种智能灌溉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云服务器、与云服务器连接的气象站、与云服务器连接的集控站、与集控站电连接的喷灌机以及设于灌溉区域外的泵站,所述集控站通过lora传输指令至泵站,所述泵站通过管道为喷灌机提供水源,所述管道上设有与泵站相连的液控阀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云服务器与气象站之间通过4g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优选地,所述云服务器与集控站之间通过4g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气象站实时采集灌溉区域内的环境参数,通过彭曼—蒙蒂斯公式计算出作物需水量,从而实现具有气候和地形的自适应能力的精量灌溉,科学有效的将农情采集和智能灌溉相结合,根据作物对灌溉需求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灌溉方案,提高了灌溉精度和资源利用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能够比传统灌水方式节水1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灌溉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气象站维持与云服务器的通信连接,通过气象站收集灌溉区域的环境参数,将环境参数传输至云服务器;b.云服务器根据环境参数计算出作物需水量,并根据作物需水量确定喷灌机行走速度;c.集控站维持与云服务器的通信连接,云服务器将喷灌机行走速度指令发送至集控站;d.集控站接收喷灌机行走速度指令,开启喷灌机,同时向泵站发送开启水泵指令;e.泵站接收开启水泵指令,启动水泵,开启液控阀门。本发明通过气象站实时采集灌溉区域内的环境参数,通过彭曼—蒙蒂斯公式计算出作物需水量,从而实现具有气候和地形的自适应能力的精量灌溉,科学有效的将农情采集和智能灌溉相结合,根据作物对灌溉需求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灌溉方案,提高了灌溉精度和资源利用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能够比传统灌水方式节水15%以上。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喷灌机为中心支轴式喷灌机,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又称指针式喷灌机,是将喷灌机的转动支轴固定在灌溉区域的中心,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支座上,支轴座中心下端与井泵出水管或压力管相连,上端通过旋转机构(集电环)与旋转弯管连接,通过桁架上的喷洒系统向作物喷水的一种节水增产灌溉机械。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气象站为集成式气象站,所述集成式气象站包括太阳辐照仪、风速仪以及温湿度检测仪,可同时测量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太阳辐照等主要气象要素,体积小,空间占用率低,通过固定组件安装一次即可完成安装,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实时传输的环境参数以及可查阅的当地环境参数值资料,通过彭曼—蒙蒂斯公式计算出作物需水量,彭曼—蒙蒂斯(penman—monteith)公式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最新修正彭曼公式,并已被广泛应用且已证实具有较高精度及可使用性。

penman——monteith公式:

式中,et0——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mm/d;δ——温度~饱和水汽压关系曲线在t处的切线斜率,kpa·℃-1;rn——净辐射,mj/(m2·d)。

式中,t——平均气温,℃;ea——饱和水汽压,kpa。

rn=rns-rnl

式中,rns——净短波辐射,mj/(m2·d);rnl——净长波辐射,mj/(m2·d)。

rns=0.77(0.25+0.5n/n)ra

式中,n——实际日照时数,h;n——最大可能日照时数,h;ra——大气边缘太阳辐射,mj/(m2·d)。

n=7.64ws

式中,ws——日照时数角,rad。

ws=arccos(-tanψ·tanδ)

式中,ψ——地理纬度,rad;δ——日倾角,rad。

δ=0.409·sin(0.0172j-1.39)

式中,j——日序数(元月1日为1,逐日累加)。

ra=37.6·dr(ws·sinψ·sinδ+cosψ·cosδ·sinws)

式中,ra——大气边缘太阳辐射,mj/(m2·d);dr——日地相对距离。

式中,ed——实际水汽压,kpa。

式中,rhmax——日最大相对湿度,%;tmin——日最低气温,℃;ea(tmin)——tmin时饱和水汽压,kpa;ed(tmin)——tmin时实际水汽压,kpa;rhmin——日最小相对湿度,%;tmax——日最高气温,℃;ea(tmax)——tmax时饱和水汽压,kpa;ed(tmax)——tmax时实际水汽压,kpa。

etc=kcet0

式中,kc——作物系数;et0——参考作物腾发量;etc——作物需水量。

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灌溉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云服务器、与云服务器连接的气象站、与云服务器连接的集控站、与集控站电连接的喷灌机以及设于灌溉区域外的泵站,所述集控站通过lora传输指令至泵站,所述泵站通过管道为喷灌机提供水源,所述管道上设有与泵站相连的液控阀门,通过云服务器向集控站发送启闭指令,集控站发送信号至灌溉区域外的泵站,泵站接受指令开启相应液控阀门为中心支轴式喷灌机供水,泵站设置于灌溉区域外,使灌溉区域的土地利用面积增大,泵站控制多个液控阀门,可以同时为多个灌溉区域供水,避免每个灌溉区域都需要建设井泵,减少劳动强度,降低成本。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云服务器与气象站之间通过4g连接。

根据上述实施例,优选地,所述云服务器与集控站之间通过4g连接。

本发明通过气象站实时采集灌溉区域内的环境参数,通过彭曼—蒙蒂斯公式计算出作物需水量,从而实现具有气候和地形的自适应能力的精量灌溉,科学有效的将农情采集和智能灌溉相结合,根据作物对灌溉需求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灌溉方案,提高了灌溉精度和资源利用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能够比传统灌水方式节水15%以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