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绕线轮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2181发布日期:2019-07-06 10:10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钓鱼用绕线轮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钓鱼用绕线轮开关。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作为一个将钓线向前方放出的钓鱼用绕线轮而已知的电动绕线轮中,已知有在绕线轮主体具有水深显示部的电动绕线轮。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那样的电动绕线轮中,水深显示部形成为壳状,具有能够显示能够装配于钓线的末端的钓钩的水深的显示板,并且具备多个用于进行显示板的显示操作的操作开关。

近年来,作为作为这样的水深显示部所采用的操作开关所使用的操作开关,提出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示那样的压感传感器的表面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盖板设置有敲击压花(クリックエンボス)的方案,有推压操作开关时具有敲击感的操作开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489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7347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由于使用钓鱼用的电动绕线轮的垂钓者有在穿戴钓鱼用手套的状态下操作水深显示部的操作开关的情况,所以需要操作时推入操作开关时得到更明确的敲击感,能够感知操作感,在这方面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操作感(敲击感)变得更明确而能够使操作性提高的钓鱼用绕线轮开关。

(1)本发明的钓鱼用绕线轮开关是用于控制设置于钓鱼用绕线轮的电子设备的钓鱼用绕线轮开关,其特征在于,具备基板、导电片、盖板、可动接点体,前述基板在一个面具有固定接点,前述导电片层叠于前述基板,在朝向前述基板侧的面处与前述固定接点相向且能够与该固定接点接触的位置具有可动接点,前述盖板层叠于前述导电片的与前述基板相反的一侧,前述可动接点体配置于前述导电片和前述盖板之间,具有凸曲部,前述可动接点体是金属板制的,在前述盖板形成开口部,前述可动接点体的前述凸曲部从前述开口部露出。

根据本发明的钓鱼用绕线轮开关,呈配置于导电片和盖板之间的可动接点体的凸曲部的至少一部分从盖板露出的状态。将该露出的可动接点体向基板侧推入,由此操作感(敲击感)变得更加明确,操作性提高。特别地,通过将可动接点体设为金属板制的,操作感变得更明确,即使使用者使用钓鱼用手套,也能够明确地感知操作感,能够防止误操作,操作性更加提高。

也可以是,前述开口部是以前述固定接点的中心部分为开口中心的圆形开口部,前述凸曲部是以与前述圆形开口部的开口中心同轴的线为中心的圆顶状的。

该情况下,将凸曲部设为圆顶状,将开口部设为圆形,分别以固定接点的中心部分为中心,由此相对于可动接点体从所有的方向都能操作,此外,操作感也能够实现均一性。

也可以构成为,前述圆形开口部的开口直径与前述凸曲部的周缘部的直径相同或比前述凸曲部的周缘部的直径稍小。

该情况下,开口部的直径与凸曲部的周缘部的直径相同或比凸曲部的周缘部的直径稍小,由此,可动接点体在导电片和盖板之间位置不会偏离,不会从开口部脱离,能够切实地保持。此外,不仅使用时,组装时的作业性也能够提高。

也可以是,前述导电片是前述可动接点构成压感接点的压感导电片。

该情况下,通过被推入而翻转变形的姿势的可动接点体被向基板侧推入,导电片与可动接点体一同向基板侧变形时,通过采用压感导电片,能够在检测压力的大小的同时,可动接点相对于固定接点电气连接。因此,借助随着向可动接点体的推入力的电气的接触电阻值的变化,例如在电子设备是设置于钓鱼用绕线轮的马达的情况下,能够控制该马达的转速。

也可以构成为,前述电子设备是钓线卷起用的马达,通过前述固定接点和前述可动接点的接触控制前述马达。

该情况下,具备用于卷起线的马达的钓鱼用绕线轮的开关的操作感(敲击感)变得更明确,操作性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钓鱼用绕线轮开关,操作感(敲击感)变得更明确,能够使操作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动绕线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a-a线剖视图,是在左右方向上从手柄侧观察时将绕线轮主体的一部分省略的纵剖视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图1所示的电动绕线轮的水深显示部的俯视图。

图4是从斜上方观察加入至图3所示的水深显示部的调整开关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调整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4所示的b-b线剖视图,是调整开关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表示调整开关的动作的剖视图,图7(a)是表示将圆顶弹簧推入操作的状态的图,图7(b)是表示可动接点和固定接点电气接触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钓鱼用绕线轮开关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钓鱼用绕线轮举电动绕线轮为例来说明。此外,在各附图中,有为使各结构部件为能够观看的大小而根据需要适当改变各结构部件的比例尺的情况。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绕线轮开关(以下称作调整开关30)被设置于小型的电动绕线轮1(钓鱼用绕线轮),前述小型的电动绕线轮1(钓鱼用绕线轮)被从外部电源供给的电力驱动,并且在内部具有作为用手缠绕的双轴承绕线轮使用时的电源。该电动绕线轮1具有与放线长度或卷线长度对应地显示钓钩(仕掛け)的水深的水深显示功能。

电动绕线轮1具备绕线轮主体10、手柄11、卷筒12、离合器操作部件13、马达14(电子设备),前述绕线轮主体10能够装配于钓竿,具有水深显示部5,前述手柄11被相对于绕线轮主体10能够绕手柄轴线o1旋转地安装,前述卷筒12能够相对于绕线轮主体10绕与手柄轴线o1平行的卷筒轴线o2旋转来卷绕图中未示出的钓线,前述马达14(电子设备)设置于绕线轮主体10,将卷筒12旋转驱动,前述马达14(电子设备)如图2所示。卷筒12被卷筒驱动机构(省略图示)驱动,与被离合器操作部件13驱动的离合器机构(省略图示)联动。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沿手柄轴线o1及卷筒轴线o2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l1,并且将沿与左右方向l1正交且将卷绕于卷筒12的钓线放出的方向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l2。此外,在前后方向l2上将从卷筒12放出钓线的方向定义为前方,将其相反方向定义为后方,并且在从后方侧观察电动绕线轮1的视点定义左右。另外,图1是从斜上后方侧观察电动绕线轮1的立体图。

(绕线轮主体)

绕线轮主体10具备框111、第1侧罩112a、第2侧罩112b、前罩(省略图示)、前述的水深显示部5。

框111例如是合成树脂或金属制的一体形成的部件。框111具有第1侧板111a、第2侧板111b、连结第1侧板111a和第2侧板111b的第1连结部件111c、第2连结部件111d、第3连结部件111e(参照图2)。

第2侧板111b被与第1侧板111a在左右方向l1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第1侧罩112a覆盖框111的手柄11的装配侧,例如被螺纹固定于第1侧板111a的外缘部。第2侧罩112b覆盖框111的与手柄11的装配侧相反的一侧,例如被螺纹固定于第2侧板111b的外缘部。前罩覆盖框111的前部。

在第2侧板111b,卷筒12的卷筒轴12a的一端(第2端)被旋转自如地支承而被装配。

第1连结部件111c将第1侧板111a及第2侧板111b的下部连结。第1连结部件111c呈板状,在其左右方向l1的大致中央部分一体地形成有用于安装于钓竿的钓竿装配部113。另外,钓竿装配部113也可以是与框111分体的。

如图2所示,第2连结部件111d是连结绕线轮主体10的后部的板状的部分。此外,第3连结部件111e连结卷筒12的前部。第3连结部件111e是大致圆筒状的部分,在其内部容纳有马达14。

如图1所示,在第1侧罩112a,用于将驱动轴(省略图示)旋转自如地支承的第1凸台部114被向外突出地形成。在第1凸台部114的后方,支承卷筒轴12a的另一端(第1端)的第2凸台部115被向外突出地形成。

此外,在第2侧罩112b的前部下表面,电源缆线连接用的连接器(图示省略)被向下装配。

(手柄)

如图1所示,手柄11具备手柄臂11a和捏手11b,前述手柄臂11a被装配于被相对于绕线轮主体10能够绕手柄轴线o1旋转地支承的手柄轴的第1侧罩112a侧(右侧)的一端,前述捏手11b被能够旋转地安装于手柄臂11a的末端部。

(卷筒)

卷筒12被能够一体旋转地装配于卷筒轴12a,在筒状的卷线胴部12a的两侧设置有一体形成的大径的凸缘部12b。卷筒轴12a被通过向卷线胴部12a的内周部压入等适当的固定手段固定。

(离合器机构)

上述离合器机构通过离合器操作部件13的操作能够切换成能够将手柄11的旋转向卷筒12传递的离合器接通状态、不能将手柄11的旋转向卷筒12传递的离合器切断状态。在离合器接通位置,行星齿轮的旋转被向卷筒轴12a传递,呈离合器接通状态,行星齿轮和卷筒轴12a能够一体旋转。此外,在离合器切断位置,行星齿轮的旋转不被向卷筒轴12a传递,所以呈离合器切断状态,卷筒12能够自由旋转。

(离合器操作部件)

离合器操作部件13设置于绕线轮主体10的后部,用于将离合器机构切换操作成离合器接通状态和离合器切断状态。离合器操作部件13在第1侧板111a和第2侧板111b之间在绕线轮主体10的后部设置成能够在相对于钓竿装着部113接近及离开的方向上移动。在该实施方式中,离合器操作部件13被绕卷筒轴12a能够摆动地设置。

(卷筒驱动机构)

上述卷筒驱动机构将卷筒12沿卷线方向驱动。此外,缠绕时相对于卷筒12借助曳力器15产生制动力来防止钓线的切断。这里,曳力器15在手柄11的手柄臂11a和第1侧罩112a之间被同轴地设置于手柄轴。卷筒驱动机构具备借助图中未示出的辊式离合器的方式的反转防止部禁止卷线方向的旋转的上述马达14、将马达14的旋转减速来向卷筒12传递或将手柄11的旋转增速来向卷筒12传递的旋转传递机构。

(水深显示部)

水深显示部5能够显示能够装配于钓线的末端的钓钩的水深。水深显示部5如图1所示,构成载置于第1侧板111a及第2侧板111b的上部的壳部。水深显示部5被以螺纹固定的方式固定于第1侧板111a及第2侧板111b的外侧面,具有用于进行显示操作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操作按钮51(51a、51b、51c)(参照图3)。

水深显示部5的两侧分别沿第1侧板111a及第2侧板111b在前后方向l2上延伸。如图3所示,在水深显示部5的内部收纳有绕线轮控制部16、由水深显示用的液晶显示器构成的显示板52、回路部(省略图示)。绕线轮控制部16例如由微型计算机构成,也具有将水深显示部5显示控制的显示控制功能。

在水深显示部5,设置有与操作部31的推入行程对应地调整马达14的输出的调整开关30。

卷筒驱动机构如上所述地与手柄11及马达14的驱动力对应地驱动卷筒12。绕线轮控制部16具有将马达14的输出与卷筒12的旋转速度一同与调整开关30的推入位置对应地调整的马达控制部的功能。

(调整开关)

调整开关30(钓鱼用绕线轮开关)如图4~图6所示,是用于控制设置于电动绕线轮1的钓线卷起用的马达14(参照图2)的输出的开关,设置于绕线轮主体10的水深显示部5。

这里,在调整开关30,将与水深显示部5的显示面5a正交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以下将上下方向的正面侧设为上侧、上方,将其相反侧设为下侧、下方来说明。

调整开关30如图3所示,在显示板52的后方配置于三个操作按钮51的左侧(靠第2侧罩112b)的位置。

调整开关30具备操作部31和开关主体20,前述操作部31以从形成于水深显示部5的显示面5a的开口部露出的状态配置,是合成树脂制的,前述开关主体20位于操作部31的下方。开关主体20被收纳于水深显示部5的内侧。

操作部31是绝缘树脂制的,如图6所示,具有从下表面侧的前后部分别向下方突出的凸部33。一对凸部33被分别与后述的圆顶弹簧24的凸曲部24a接触或者接近地配置。

操作部31如图1~图3所示,在前后方向l2的中间具有中间支承部31a,隔着该中间支承部31a地配置有前侧按扣32a(32)和后侧按扣32b(32)。在前侧按扣32a和后侧按扣32b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凸部33。中间支承部31a被以前侧按扣32a和后侧按扣32b能够以中间支承部31a为支点地上下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水深显示部5。如图7(a)所示,若操作部31将前侧按扣32a或后侧按扣32b向下方推入,则被推入的按扣32侧的凸部33与圆顶弹簧24的凸曲部24a抵接,并且将圆顶弹簧24向下方推压。

操作部31在与水深显示部5之间设置有弹簧部件(省略图示),借助该弹簧部件保持成呈水平姿势的操作开始姿势p0(参照图1~图3)。即,从垂钓者用手指将操作部31的按扣32推入的推入姿势p1(参照图7(a)、(b))的状态,将手指从操作部31离开时操作部31由于弹簧部件的施力从推入姿势p1恢复至图2所示的操作开始姿势p0。由此,垂钓者操作按扣32后能够将操作部31保持于操作开始姿势p0的位置。

(绕线轮控制部)

绕线轮控制部16如图2所示,设置于电动绕线轮1的水深显示部5的内部,控制马达14及显示板52。绕线轮控制部16由包括中央处理器(cpu,中央运算单元)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在绕线轮控制部16,操作按钮51、调整开关30、卷筒传感器被连接。卷筒传感器能够检测卷筒12的转速(旋转位置)及旋转方向。

如图4~图6所示,开关主体20具备基板21、压感导电片22(导电片)、盖板23、圆顶弹簧24(可动接点体),前述基板21在上表面21a(一个面)具有固定接点25,前述压感导电片22(导电片)层叠于基板21,在下表面22b(朝向基板21侧的面)处与固定接点25相向且能够与固定接点25接触的位置具有可动接点26,前述盖板23层叠于压感导电片22的与基板21相反的一侧,前述圆顶弹簧24(可动接点体)配置于压感导电片22和盖板23之间,具有凸曲部24a,是金属板制的。

在基板21和压感导电片22之间,第1绝缘片27以借助丙烯、硅等粘接剂粘接于双方的状态存在于它们之间。在压感导电片22和盖板23之间,第2绝缘片28以借助丙烯、硅等粘接剂粘接于双方的状态存在于它们之间。

第1绝缘片27及第2绝缘片28分别形成与后述的盖板23的圆形开口部23c大致同径且与开口中心c1同轴的开口部27a、28a。

基板21例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等膜状、或者纸苯酚、含有玻璃的环氧树脂等板状的基板,在上表面21a,由碳、银、铜箔等形成的固定接点25沿前后方向l2隔开间隔地设置于两处。

固定接点25从各个配线图案经由电阻与由个人计算机等形成的电子回路(省略图示)、电源连接。即,构成为,基于固定接点25和可动接点26被电气连接时的电压变化借助上述个人计算机等控制马达4的输出。

压感导电片22被隔着第1绝缘片27地与基板21的上表面21a重叠地配置,例如可以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等具有可挠性的膜状的部件。

配置于压感导电片22的下表面22b的可动接点26由多个压感导电层构成,前述多个压感导电层将把碳粉分散至合成树脂内的片阻值的低电阻体层、下表面具有细小的凹凸状的适当的片阻值的高电阻体层重叠印刷来形成。

在压感导电片22的上表面22a载置沿前后方向l2隔开间隔的两个圆顶弹簧24、24,并且在未配置这些圆顶弹簧24、24的部位配置有环氧树脂、聚酯等第2绝缘片28。

可动接点26相对于基板21的固定接点25例如以10~100μm前后的空隙相向。

盖板23隔着第2绝缘片28重叠地贴于压感导电片22的上侧。作为盖板23,例如,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等具有可挠性的膜状的部件。

在盖板23形成有沿前后方向l2隔开间隔的两个圆形开口部23c(开口部)。各圆形开口部23c将固定接点25的中心部分(与后述的开口中心c1同轴)作为开口中心。圆形开口部23c的开口直径设定为与圆顶弹簧24的周缘部24b的直径相同或比圆顶弹簧24的周缘部24b的直径稍小。即,圆形开口部23c的内周缘部被在从上方观察至少与圆顶弹簧24的周缘部重叠的状态下配置。

圆顶弹簧24整体形成为半球状,凸曲部24a以向从压感导电片22的上表面22a向上方离开的方向凸起的姿势配置于压感导电片22和盖板23之间。圆顶弹簧24的凸曲部24a被形成为能够以向压感导电片22侧(下侧)凸起的方式翻转变形,被在从盖板23的圆形开口部23c露出的状态下设置。该圆顶弹簧24是大致圆顶状且为铜合金、钢等导电金属薄板制的可动接点体。凸曲部24a形成为,以与圆形开口部23c的开口中心c1同轴的线为中心的圆顶状。

接着,对这样的结构的电动绕线轮1的操作方法进行说明。

使用上述电动绕线轮1进行钓鱼时,如图1所示,垂钓者借助拿着钓竿的手的母指将离合器操作部件13推下操作。由此,离合器机构从离合器接通状态切换至离合器切断状态,卷筒12呈自由旋转的状态。并且,借助钓钩的自重将钓线放出,将钓钩降至鱼聚集的隔板位置。

在鱼挂在钓钩而缠绕钓线时,从离合器切断状态切换成离合器接通状态,能够借助手柄11及马达14(参照图2)使卷筒12向卷线方向旋转。

借助马达14缠绕钓线时,借助拿着钓竿的手或操作手柄11的手操作调整开关30,调整马达14的输出,调整线的缠绕速度来卷起。此时,设置于水深显示部5的调整开关30、配置于绕线轮主体10的后部的离合器操作部件13被较近地配置,所以能够进行拇指操作来用手的指尖操作调整开关30。因此,容易将调整开关30和离合器操作部件13合作操作。

接着,更具体地说明调整开关30的操作。

如图7(a)所示,若将位于操作部31的前后的按扣32a、32b的一方向下方推入操作,则被推入的按扣32的凸部33的下表面33a将从盖板23的圆形开口部23c露出的圆顶弹簧24的凸曲部24a向下方推入。并且,若施加既定的推压力,则圆顶弹簧24随着敲击感将靠周缘部24b的沿圆周方向的部位作为基点(图7(a)的附图标记24c)向下方翻转变形。将该状态设为开关接通状态。

接着,若进一步对按扣32施加推入力,则如图7(b)所示,压感导电片22向下方弯曲,下表面的可动接点26与固定接点25接触,固定接点25被经由可动接点26电气连接。

并且,此后,若进一步施加推压力,则可动接点26的相对于固定接点25的接触面积增加,所以固定接点25之间的电阻值变小,从电阻向电子回路的输出电压变化。即,通过将按扣32以既定的行程推入操作而以圆顶弹簧24向下侧凸起的方式翻转变形,若进一步推入,则操作荷重变化,这之后紧接着可动接点26与固定接点25接触而电气连接,即接通。这样借助调整开关30调整操作部31的按扣32的推入行程,由此能够调整图2所示的马达14的输出。

此外,若解除操作部31向按扣32的推入力,则压感导电片22从基板21向上方离开而返回原状态,并且圆顶弹簧24借助弹性恢复力以基点24c为支点向上方翻转变形,可动接点26从固定接点25离开,固定接点25呈被电气切断的状态,即切断。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绕线轮1的调整开关30中,配置于压感导电片22和盖板23之间的圆顶弹簧24的凸曲部24a的至少一部分呈从盖板23露出的状态。能够将该露出的圆顶弹簧24的凸曲部24a直接借助操作部31的按扣32向基板21侧推入,所以操作感(敲击感)变得更加明确,操作性提高。

特别地,将圆顶弹簧24设为金属板制的,由此操作感变得更加明确,即使使用者使用钓鱼用手套,也能够明确地感知操作感,能够防止错误操作,操作性更加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圆顶弹簧24的凸曲部24a设为圆顶状,将盖板23的圆形开口部23c设为圆形,分别以固定接点25的中心部分为中心,由此能够相对于圆顶弹簧24从所有方向都进行操作,此外,操作感也能够实现均一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板23的圆形开口部23c的直径与圆顶弹簧24的凸曲部24a的周缘部24b的直径相同或比圆顶弹簧24的凸曲部24a的周缘部24b的直径稍小,由此圆顶弹簧24在压感导电片22和盖板23之间位置不会偏离,不会从圆形开口部23c脱离,能够切实地保持。此外,不仅使用时,组装时的作业性也提高。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导电片,设置可动接点26作为压感接点的压感导电片22,由此通过被从上方推入而翻转变形的姿势的圆顶弹簧24被向基板21侧推入,压感导电片22与圆顶弹簧24一同向基板21侧变形时,通过采用压感导电片22,在检测压力的大小的同时,可动接点26能够相对于固定接点25电气连接。因此,由于随着向圆顶弹簧24的推入力的电气接触电阻值的变化,能够控制设置于电动绕线轮1的马达14的转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呈圆顶弹簧24的凸曲部24a的一部分从盖板23的圆形开口部23c露出的结构,所以与将圆顶弹簧的上表面整体借助盖板覆盖的以往的结构相比,能够将开关主体20自身的厚度(高度)抑制为较小。

在上述那样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绕线轮1的调整开关30中,操作感(敲击感)变得更明确,能够使操作性提高。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作为例子进行提示,不意味着限定发明的范围。实施方式能够由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改变。实施方式、其变形例中例如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实际上相同的、等同范围的等。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有盖板23的开口部将固定接点25的中心部分作为开口中心的圆形开口部23c,但不限于圆形的开口部,例如也能够是矩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盖板23的圆形开口部23c的开口直径设定成与圆顶弹簧24的凸曲部24a的周缘部24b的直径相同或比圆顶弹簧24的凸曲部24a的周缘部24b的直径稍小的尺寸,但该尺寸也不限于此。

此外,圆顶弹簧24的凸曲部24a是以与圆形开口部23c的开口中心相同的轴线为中心的圆顶状,但不限于这样的配置。例如,盖板的开口部的内周缘部也能够是与圆顶弹簧24的周缘部24b抵接的结构。该情况下,可动接点体的周缘部呈被盖板23的开口部的内周缘部推压的状态,所以可动接点体不会在导电片和盖板之间位置偏离或从开口部脱离,能够切实地保持。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导电片,设置可动接点26构成压感接点的压感导电片22,但不限于这样的压感导电片22。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作为电子设备应用钓线卷起用的马达14而通过固定接点25和可动接点26的接触控制马达14的结构作为一例,但也可以取代马达14应用用于控制设置于钓鱼用绕线轮的其他电子设备的钓鱼用绕线轮开关。

进而,此外,关于调整开关30的开关主体20的基板、导电片、盖板、固定接点、可动接点的形状、材质、厚度尺寸等结构、操作部31的形状、位置等结构也能够适当设定。例如,也可以省略本实施方式的第1绝缘片27、第2绝缘片28。

此外,作为可动接点体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圆顶弹簧24。例如也可以是在圆顶状的凸曲部的外周缘形成有凸缘状的边缘部的形状的可动接点体。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动绕线轮(钓鱼用绕线轮)

10 绕线轮主体

11 手柄

12 卷筒

12a 卷筒轴

13 离合器操作部件

14 马达(电子设备)

16 绕线轮控制部

20 开关主体

21 基板

22 压感导电片(导电片)

23 盖板

23c 圆形开口部(开口部)

24 圆顶弹簧(可动接点体)

24a 凸曲部

24b 周缘部

25 固定接点

26 可动接点

30 调整开关(钓鱼用绕线轮开关)

31 操作部

32、32a、32b 按扣

c1 开口中心

l1 左右方向

l2 前后方向

o1 手柄轴线

o2 卷筒轴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