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马尾松嫁接效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28381发布日期:2019-04-29 13:19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马尾松嫁接效率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主要涉及农林栽培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提高马尾松嫁接效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松科,松属,双维管束松亚属,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深根性树种,耐干旱贫瘠,适应性强,生长快,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也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造林用材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秦岭以南的17个省市,占全国人工林面积的18%,占南方人工林面积的30~40%,其中,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广东和广西10个省市为主产区,广泛用于制浆造纸、建筑、松香、食疗等,支撑着我国众多的造纸、木材加工、林产化工等产业的发展。潜伏芽是指在植物生长季节不萌发,保持休眠状态的不活动芽,也称休眠芽或隐芽。马尾松针叶是一根极度缩短枝条,针叶束基部中心的潜伏芽在一定条件下可发育、生长、形成新的枝梢。这种再生能力很强,通过截顶的方式,可刺激针叶基潜伏芽的萌发;通过外源激素等处理,其植株萌条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提高,能够培育出大量的健壮穗条供扦插或嫁接育苗使用。目前马尾松的无性繁殖主要采用嫁接方式,但是嫁接一般仅在春季进行,一年只能嫁接一次,嫁接效率低、周期长,且春季雨水频繁,易造成伤口污染,影响成活率,严重制约了马尾松人工培育的进展。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马尾松嫁接周期长、效率低、容易造成污染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马尾松嫁接效率的方法。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提高马尾松嫁接效率的方法,包括砧木培育、穗条培育、穗条截取、嫁接和生长管理步骤,所述穗条培育时,选取5-25年生优良无性系马尾松植株作为穗条培育母株,对穗条培育母株进行截顶修剪,以针叶基潜伏芽萌发后形成的新梢作为穗条。马尾松一般3-4月开始抽梢,一年仅抽一次梢,一般每个枝条顶端抽出1根新梢,偶见3-5根,在4-5月份新梢半木质化时采穗嫁接;本方法选用5-25年生的优良无性系大树进行截顶,截顶后针叶基部的潜伏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大量的穗条,可以避免早期选择的盲目性;马尾松针叶基潜伏芽一年均可萌发,萌发所需时间受温度影响,冬季修剪萌发时间长,随着温度的升高,马尾松针叶基潜伏芽的萌发时间逐渐缩短,夏季萌发时间最短,仅需23天左右,且萌芽数量不受修剪季节的影响,变化范围小,一年四季都可以获得大量穗条,加以管理,全年均可嫁接。进一步,所述砧木培育中,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马尾松或湿地松作为嫁接砧木。进一步,所述穗条截取中,选取直径大于3mm,长度为5-7cm的半木质化无病虫害新梢进行截取。进一步,所述嫁接的方法为髓心形成层对接法或劈接法。进一步,所述嫁接方法为髓心形成层对接法,所述髓心形成层对接法包括以下步骤:摘除接穗枝条的针叶,将穗条底部削平,从底部髓心中央平行前进,削取长3-5cm末端呈舌形的接穗,再在砧木2年生枝条上选择粗度与接穗相当的部位,摘去针叶,通过形成层削成与接穗同样大小的削面,把接穗和砧木的削面吻合紧贴,用嫁接膜绑扎绷紧。使用本髓心形成层对接法在马尾松的嫁接中具有速度快、切面光滑平整、形成层对准确,绑扎紧等优点。进一步,所述嫁接后,使用透明薄膜袋对整个穗条及接口处进行套袋处理,保持套袋膨胀。目前马尾松的嫁接仅在春季进行,但由于春季雨水较多,持续阴雨天气,而马尾松嫁接愈合成活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4-5个星期。4-6月气温逐渐回升,在嫁接尚未愈合成活,接穗得不到水分供给之前,由于顶芽与针叶的蒸腾作用,接穗易失水从而影响成活;此外,由于嫁接绑带不能将接口上端包扎密封,雨后水滴易渗入,而嫁接后3-5天之内,嫁接面尚未形成保护膜,雨水浸入会影响接面愈合;在高温天气,嫁接后套袋起到保湿效果,可提高嫁接成活率。进一步,所述生长管理中,在穗条嫁接成活后,修剪砧木多余枝条,在剪切口处涂抹油漆。修剪砧木多余枝条可以使得营养聚集在针叶基潜伏芽处,涂抹油漆可以避免伤口感染。进一步,所述穗条培育中,对穗条培育母株截顶修剪后,每间隔7-10天,对穗条培育母株使用50-200ppm的iaa、50-150ppm的ga3和25-75ppm的6-ba进行喷洒。iaa、ga3、6-ba三种不同的外源激素处理均能大幅提高萌条数量和质量,6-ba喷施后能促进马尾松针叶基潜伏芽提早萌发,ga3处理能显著提高穗条质量,iaa处理能显著提高穗条数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利用马尾松针叶基部的潜伏芽萌发后长成的枝条作为接穗,穗条产量大大提高,既可以全年产生大量穗条,在任何季节均可嫁接,克服了嫁接时间、天气等诸多因素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早期选择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成活率高;雨季或高温天气薄膜套袋的使用有效提高了马尾松嫁接的成活率。附图说明图1是潜伏芽萌发长成的穗条的图片;图2是穗条髓心形成层对接法后的图片;图3是劈接法嫁接套袋后图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体现本方法的有益效果,下面以贵州某地为例,进行如下实施例实验:实施例1:砧木培育: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马尾松作为砧木,嫁接前6个月对每株砧木施氮肥2kg,磷肥2kg和钾肥2kg。穗条培育:在2016年12月18日,选择5-25年(优选6-8)年树龄的无性系马尾松植株作为穗条培育母株,选取的马尾松均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对上述马尾松进行截顶,每个枝条上保留尽量多的针叶。定期观察并测定针叶基潜伏芽萌发情况。穗条截取: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马尾松的穗条进行嫁接,截取的穗条均选取直径为4-5mm,长度为5-7mm的半木质化无病虫害新梢。嫁接:嫁接时,摘除接穗枝条的针叶,将穗条底部削平,从底部髓心中央平行前进,削取长3-5cm末端呈舌形的接穗,再在砧木2年生枝条上选择粗度与接穗相当的部位,摘去针叶,通过形成层削成与接穗同样大小的削面,把接穗和砧木的削面吻合紧贴,用嫁接膜绑扎绷紧。生长管理:对嫁接后的母株每间隔15天,施氮肥0.2kg、磷肥0.2kg和钾肥0.2kg。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对比,其区别仅仅在于,实施例2的截顶修剪时间为2017.3.12。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对比,其区别仅仅在于,实施例3的截顶修剪时间为2017.5.30。实施例4:实施例4与实施例1对比,其区别仅仅在于,实施例4的截顶修剪时间为2017.7.20。实施例5:实施例5与实施例1对比,其区别仅仅在于,实施例5的截顶修剪时间为2017.9.2。实施例6:实施例6与实施例2对比,其区别在于,实施例6对穗条培育母株截顶修剪后,每间隔7-10天,对穗条培育母株使用50-200ppm的iaa、50-150ppm的ga3和25-75ppm的6-ba进行喷洒一次,优选使用120ppm的iaa、100ppm的ga3和50ppm的6-ba喷洒,每次每株iaa、ga3和6-ba的喷洒量均为1kg。实施例7:实施例7与实施例6对比,其区别在于,在喷洒的iaa、ga3和6-ba溶液中,加入溶液总质量0.1%的氮肥、0.25%的磷肥和0.25%的钾肥。实施例8:实施例8与实施例7对比,其区别在于,将iaa、ga3和6-ba溶液中加入溶液总质量0.1%的氮肥、0.25%的磷肥和0.25%的钾肥后,对混合溶液进行如下处理:在混合溶液中,加入混合液总质量2.5%的壳聚糖,搅拌混合后,置于-10℃至-30℃的环境中冷冻静置24h后,再加入壳聚糖10%重量的二氧化钛粉末,搅拌1h,加入纯碱调节至ph=7。壳聚糖与二氧化钛反应得到网络状壳聚糖-二氧化钛复合物,此时氮肥、磷肥和钾肥与壳聚糖-二氧化钛复合物形成缓释肥。实施例1-实施例8的萌芽情况如下表所示: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1、从实施例1到实施例5的对比数据,可以看出使用本方法,对穗条培育植株进行截顶修剪,全年都可以长出穗条,大大的提高了穗条的产量,在冬季的时候截顶修剪,穗条萌芽时间最长,夏季最短,在春季截顶修剪,穗条萌芽数量更多;所以本方法利用马尾松针叶基部的潜伏芽萌发后长成的枝条作为接穗,穗条产量大大提高,既可以全年产生大量穗条,在任何季节均可嫁接,克服了嫁接时间、天气等诸多因素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早期选择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从实施例6与实施例2对比,可以看出,在截顶修剪后,使用iaa、ga3和6-ba对枝条进行喷洒,可以缩短穗条萌发的时间,并提高萌芽的数量。3、从实施例7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6对比,可以看出,在iaa、ga3和6-ba溶液中加入0.1%的氮肥、0.25%的磷肥和0.25%的钾肥,可以进一步缩短穗条萌发的时间,并进一步提高萌芽的数量。4、从实施例8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7对比,可以看出,将iaa、ga3、6-ba、氮肥、磷肥和钾肥使用壳聚糖和二氧化钛进行缓释微处理,在穗条生长过程中,肥料养分缓慢释放,可以进一步大大的缩短穗条萌发的时间,并大大的提高萌芽的数量。实施例9、实施例9与实施例8对比,其区别在于,实施例9在对穗条嫁接后,使用透明薄膜袋对整个穗条及接口处进行套袋处理,保持套袋膨胀。实施例10、实施例10对实施例8对比,其区别在于,在生长管理中,在穗条嫁接成活后,修剪砧木多余枝条,在剪切口处涂抹油漆。实施例11、实施例11与实施例8对比,其区别在于,实施例11采用劈接法进行嫁接,步骤如下: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马尾松进行嫁接,穗条均选取直径为4-5mm,长度为5-7mm的半木质化无病虫害新梢。嫁接时,摘除接穗枝条的针叶,将穗条下端削成1-2cm长、外宽内窄的楔形斜面,削面以上留2-3个芽,顶部距芽0.5cm。削面平滑整齐,以利插入后切缝密接。将砧木枝干削平断面,然后在断面上直接劈切,深度以略长于接穗切面为宜,劈口位置依接穗粗细而定。将穗条插入砧木劈口中,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对齐,然后用塑料薄膜条绑扎结合部位。实施例12、实施例12与实施例9对比,其区别仅仅在于,实施例12采用湿地松作为砧木进行穗条的嫁接。对实施例9-实施例12的嫁接成活率进行统计,结果数据如下:实施例嫁接数量(个)成活数量(个)成活率(%)实施例91209881.7实施例1012011091.7实施例1112011898.3实施例121209781.5从上述实施例9-实施例11的对比数据看可以看出,嫁接后,使用透明薄膜袋对整个穗条及接口处进行套袋处理,保持套袋膨胀,以及生长管理中,在穗条嫁接成活后,修剪砧木多余枝条,在剪切口处涂抹油漆均可以大大的提高穗条的嫁接成活率;从实施例12与实施例9对比,可以看出,本方法可以使用马尾松做砧木,也可以使用湿地松做砧木,嫁接成活率相差不多。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