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蜂授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4182发布日期:2019-04-17 02:3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壁蜂授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授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壁蜂授粉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作物种植过程中,通过昆虫授粉能够大大提高作物的座果率,同时可避免果实畸形的情况出现,壁蜂作为一种优良的授粉品种,被广泛用于现代农业种植,而在授粉过程中,由于果园范围较大,因此需配以足够数量的壁蜂以保证每棵果树的座果率,而果树大多为露天种植,通过阳光的自然照射辅助其生长,但阳光照射于枝丫较为茂密的果树时,在枝丫底部通常会形成一片阴暗区域,该区域的温度相对于果树表面以及果树中心区域的温度是较低的,同时壁蜂习性喜暖,因此壁蜂活动至阴凉区域进行授粉的概率以及其授粉效率均较低,无法保证果树枝丫底部的雌花及时受精并结果,从而影响到了果树座果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壁蜂授粉装置,该壁蜂授粉装置通过吸收太阳热能维持果树受到光照较少的部分温度与果树其他部分之间存在的温差较少,使得壁蜂能够对果树各部分的雌花进行均匀授粉以提高座果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壁蜂授粉装置,包括框架、玻璃板、斜形通风口和吸引机构,所述玻璃板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玻璃板分别嵌装在框架的左右两侧和后侧内,斜形通风口呈矩形阵列状分别开设在位于框架左右两侧的玻璃板上半部,且单个斜形通风口靠近框架内腔的一端均向下倾斜状贯穿玻璃板的内侧面,吸引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吸引机构分别位于框架内腔底部的前后两侧,吸引机构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位于框架左右两侧的两个玻璃板的相背一侧。

所述吸引机构包括空心管、碗状集聚件、第一储热棒、聚光层和升温机构,碗状集聚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碗状集聚件对称安装在空心管的左右两端,第一储热棒穿插在空心管内,且第一储热棒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空心管的左右两侧并延伸至两个碗状集聚件内,聚光层呈环状粘贴在碗状集聚件的内壁上,且碗状集聚件为中空状,两个相邻夹角为九十度的升温机构固定安装在空心管前段的顶部,且呈同样相邻角度在空心管中段以及后段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升温机构。

优选的,所述升温机构包括延伸管、第二储热棒、球形气囊和条形气囊,延伸管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空心管的顶部,第二储热棒纵向穿插在延伸管内,且第二储热棒的底端延伸至空心管内与第一储热棒接触,第二储热棒的顶端延伸至延伸管顶端的外部,球形气囊四个为一组固定连接在第二储热棒的顶端,条形气囊六个为一组呈环绕状固定连接在延伸管顶段的侧表面,且条形气囊的端口贯穿延伸管的侧表面胶接在第二储热棒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储热棒与第二储热棒的材料具体为多晶硅。

优选的,所述聚光层的材料具体为锡箔纸。

优选的,所述球形气囊与条形气囊的材料为耐热弹性记忆膜,且球形气囊与条形气囊内均填充有惰性气体。

优选的,所述框架的顶部嵌装有玻璃顶板,且玻璃顶板的顶面呈矩形阵列状分布有磨砂面,框架前侧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挡帘,且挡帘的左右两侧贴近框架前侧的内壁左右两侧,框架前侧的内壁左右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磁吸条,挡帘左右两侧的底部通过磁吸片吸附在磁吸条上,挡帘正面的顶部嵌装有孵化管,且孵化管的前端呈密闭状。

相较于现有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壁蜂授粉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壁蜂授粉装置,通过在框架内安装吸引机构,从而可通过碗状集聚件对照射在玻璃板上的阳光进行聚合并收集其热能积攒于第一储热棒内,同时由于空心管中段位于框架内,从而使位于其中的第一储热棒能够有效提高空心管表面温度,提高了果树阴暗处的温度,同时通过升温机构内与第一储热棒接触的第二储热棒,从而能够通过向上延伸接近果树枝丫底部的延伸管释放出与空心管表面温度基本相同的热量,进一步的保证了果树阴暗处的温度与果树其他受光照部分温差不会较大,从而确保了习性喜暖的壁蜂对果树各部分花蕊进行均匀授粉,提高了果树座果率。

(2)、该壁蜂授粉装置,通过在升温机构内设置球形气囊和条形气囊,并通过其中填充气体的特殊设计,使得第二储热棒在储热并升温的过程中提高球形气囊与条形气囊的温度,从而使得球形气囊与条形气囊中的气体分子剧烈运动并使球形气囊与条形气囊膨胀,配合延伸管朝向的特殊设计,从而使得球形气囊与条形气囊均通过其较好的形变能力膨胀表面并与果树枝丫底部接触,进一步将热量传导至果树枝丫底部,提高对壁蜂的吸引力。

(3)、该壁蜂授粉装置,通过在玻璃板上开设斜形通风口,从而使得吹入框架内的气流方向始终朝下,从而可将果树外围枝丫上的花粉吹落,使得果树不仅仅依靠壁蜂进行授粉,达到了基于空气流动促进花粉与雌花接触的效果,同时由于花粉被向下吹落,因此极易落于呈膨胀状态的球形气囊与条形气囊表面,同时配合球形气囊与条形气囊位置的特殊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对壁蜂的吸引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吸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框架、2玻璃顶板、3挡帘、4孵化管、5玻璃板、6斜形通风口、7吸引机构、71空心管、72碗状集聚件、73第一储热棒、74聚光层、75升温机构、751延伸管、752第二储热棒、753球形气囊、754条形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壁蜂授粉装置,包括框架1、玻璃板5、斜形通风口6和吸引机构7,玻璃板5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玻璃板5分别嵌装在框架1的左右两侧和后侧内,斜形通风口6呈矩形阵列状分别开设在位于框架1左右两侧的玻璃板5上半部,且单个斜形通风口6靠近框架1内腔的一端均向下倾斜状贯穿玻璃板5的内侧面,吸引机构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吸引机构7分别位于框架1内腔底部的前后两侧,吸引机构7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位于框架1左右两侧的两个玻璃板5的相背一侧。

框架1的顶部嵌装有玻璃顶板2,且玻璃顶板2的顶面呈矩形阵列状分布有磨砂面,框架1前侧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挡帘3,且挡帘3的左右两侧贴近框架1前侧的内壁左右两侧,框架1前侧的内壁左右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磁吸条,挡帘3左右两侧的底部通过磁吸片吸附在磁吸条上,挡帘3正面的顶部嵌装有孵化管4,且孵化管4的前端呈密闭状。

吸引机构7包括空心管71、碗状集聚件72、第一储热棒73、聚光层74和升温机构75,碗状集聚件7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碗状集聚件72对称安装在空心管71的左右两端,第一储热棒73穿插在空心管71内,且第一储热棒73的左右两端分别贯穿空心管71的左右两侧并延伸至两个碗状集聚件72内,聚光层74呈环状粘贴在碗状集聚件72的内壁上,且碗状集聚件72为中空状,聚光层74的材料具体为锡箔纸,两个相邻夹角为九十度的升温机构75固定安装在空心管71前段的顶部,且呈同样相邻角度在空心管71中段以及后段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升温机构75。

升温机构75包括延伸管751、第二储热棒752、球形气囊753和条形气囊754,延伸管751的底端固定连接在空心管71的顶部,第二储热棒752纵向穿插在延伸管751内,且第二储热棒752的底端延伸至空心管71内与第一储热棒73接触,第一储热棒73与第二储热棒752的材料具体为多晶硅,第二储热棒752的顶端延伸至延伸管751顶端的外部,通过在框架1内安装吸引机构7,从而可通过碗状集聚件72对照射在玻璃板5上的阳光进行聚合并收集其热能积攒于第一储热棒73内,同时由于空心管71中段位于框架1内,从而使位于其中的第一储热棒73能够有效提高空心管71表面温度,提高了果树阴暗处的温度,同时通过升温机构75内与第一储热棒73接触的第二储热棒752,从而能够通过向上延伸接近果树枝丫底部的延伸管751释放出与空心管71表面温度基本相同的热量,进一步的保证了果树阴暗处的温度与果树其他受光照部分温差不会较大,从而确保了习性喜暖的壁蜂对果树各部分花蕊进行均匀授粉,提高了果树座果率,球形气囊753四个为一组固定连接在第二储热棒752的顶端,条形气囊754六个为一组呈环绕状固定连接在延伸管751顶段的侧表面,且条形气囊754的端口贯穿延伸管751的侧表面胶接在第二储热棒752的表面,球形气囊753与条形气囊754的材料为耐热弹性记忆膜,且球形气囊753与条形气囊754内均填充有惰性气体,通过在升温机构75内设置球形气囊753和条形气囊754,并通过其中填充气体的特殊设计,使得第二储热棒752在储热并升温的过程中提高球形气囊753与条形气囊754的温度,从而使得球形气囊753与条形气囊754中的气体分子剧烈运动并使球形气囊753与条形气囊754膨胀,配合延伸管751朝向的特殊设计,从而使得球形气囊753与条形气囊754均通过其较好的形变能力膨胀表面并与果树枝丫底部接触,进一步将热量传导至果树枝丫底部,提高对壁蜂的吸引力,通过在玻璃板5上开设斜形通风口6,从而使得吹入框架1内的气流方向始终朝下,从而可将果树外围枝丫上的花粉吹落,使得果树不仅仅依靠壁蜂进行授粉,达到了基于空气流动促进花粉与雌花接触的效果,同时由于花粉被向下吹落,因此极易落于呈膨胀状态的球形气囊753与条形气囊754表面,同时配合球形气囊753与条形气囊754位置的特殊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对壁蜂的吸引效果。

该壁蜂授粉装置使用时,通过碗状集聚件72聚合照射在玻璃板5上的太阳光并将热能存储在第一储热棒73内,通过第一储热棒73提高位于框架1内的空心管71表面温度,同时通过与第一储热棒73接触同步提升第二储热棒752的温度,从而提高延伸管751的表面温度,通过温度提升吸引壁蜂活动至果树不易受光照部分进行授粉,同时通过第二储热棒752升温促进球形气囊753和条形气囊754内的气体分子剧烈活动,使球形气囊753与条形气囊754膨胀,进一步与果树枝丫接触升温,并配合经由斜形通风口6吹入框架1内的向下气流,使花粉落至呈膨胀状态的球形气囊753与条形气囊754表面,进一步吸引壁蜂。

综上可得,该壁蜂授粉装置,通过在框架1内安装吸引机构7,从而可通过碗状集聚件72对照射在玻璃板5上的阳光进行聚合并收集其热能积攒于第一储热棒73内,同时由于空心管71中段位于框架1内,从而使位于其中的第一储热棒73能够有效提高空心管71表面温度,提高了果树阴暗处的温度,同时通过升温机构75内与第一储热棒73接触的第二储热棒752,从而能够通过向上延伸接近果树枝丫底部的延伸管751释放出与空心管71表面温度基本相同的热量,进一步的保证了果树阴暗处的温度与果树其他受光照部分温差不会较大,从而确保了习性喜暖的壁蜂对果树各部分花蕊进行均匀授粉,提高了果树座果率。

同时,通过在升温机构75内设置球形气囊753和条形气囊754,并通过其中填充气体的特殊设计,使得第二储热棒752在储热并升温的过程中提高球形气囊753与条形气囊754的温度,从而使得球形气囊753与条形气囊754中的气体分子剧烈运动并使球形气囊753与条形气囊754膨胀,配合延伸管751朝向的特殊设计,从而使得球形气囊753与条形气囊754均通过其较好的形变能力膨胀表面并与果树枝丫底部接触,进一步将热量传导至果树枝丫底部,提高对壁蜂的吸引力。

同时,通过在玻璃板5上开设斜形通风口6,从而使得吹入框架1内的气流方向始终朝下,从而可将果树外围枝丫上的花粉吹落,使得果树不仅仅依靠壁蜂进行授粉,达到了基于空气流动促进花粉与雌花接触的效果,同时由于花粉被向下吹落,因此极易落于呈膨胀状态的球形气囊753与条形气囊754表面,同时配合球形气囊753与条形气囊754位置的特殊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对壁蜂的吸引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