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采收框板和菌菇采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8339发布日期:2019-03-30 08:2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菌菇采收框板和菌菇采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菌菇的培养采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菌菇采收框板和菌菇采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菌菇培养技术的发展,使用瓶体对各种菌菇进行培养已经成为了菌菇培养领域的一种常用方法。针对瓶装培养菌菇的采收方法,通常采用具有采收碗的菌菇采收框板进行采收。

然而,常用的菌菇采收框板中采收碗具有相同的大小和形状,这样并不利于菌菇采收框板上具有不同生成条件的菌菇的生长,使得菌菇产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菌菇采收框板和菌菇采收装置,有利于提高菌菇产量。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菌菇采收框板,菌菇采收框板包括:框板主体;设置在所述框板主体的与菌菇培养瓶位置对应的多个采收碗,其中,多个采收碗中的每个采收碗包括侧壁和底座,侧壁用于形成容纳菌菇的容置空间,底座和具有用于卡住菌菇培养瓶的通孔,多个采收碗包括位于菌菇采收框板的边缘位置的多个第一采收碗和位于菌菇采收框板的中间位置的多至少一个第二采收碗,多个第一采收碗的容置空间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多个第二采收碗至少一个第二采收碗的容置空间的横截面的面积。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菌菇采收框板的多个采收碗中的每个采收碗的容置空间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孔。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菌菇采收框板的多个采收碗中的每个采收碗的容置空间的侧壁包括碗口部和多个第一筋板,多个筋板之间的间隙构成多个第一孔。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菌菇采收框板的多个第一采收碗的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不同于至少一个第二采收碗的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菌菇采收框板的多个第一采收碗的通孔的横截面为椭圆形,至少一个第二采收碗的通孔的横截面为圆形。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菌菇采收框板的多个采收碗的容置空间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框板主体上位于多个采收碗中相邻采收碗之间的部分形成有第二孔。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菌菇采收框板的多个采收碗的容置空间的横截面形状为圆角矩形,多个采收碗中相邻采收碗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多个第二孔。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菌菇采收框板的第二孔中设置有隔板,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与第一隔板交叉成十字形状的第二隔板。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菌菇采收框板的框板主体包括设置在框板主体边缘的框板边框,其中,第一采收碗与框板边框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三隔板,其中,多个第三隔板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三孔。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多个采收碗以矩阵方式设置于菌菇采收框板的框板主体上,其中,矩阵方式设置的矩阵行数为3、4、5、6、7、8或9中的任意一个。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菌菇采收框板的矩阵方式设置的矩阵行数为5。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菌菇采收框板的多个采收碗的碗高在30~40cm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菌菇采收装置,包括第一方面的菌菇采收框板;多个菌菇培养瓶,用于培养菌菇;菌菇培养框体,设置有多个与多个采收碗位置对应的放置孔,用于盛放菌菇培养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菌菇采收框板,包括:框板主体,在框板主体上设置有与多个菌菇培养瓶位置对应的多个采收碗,其中,多个采收碗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

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菌菇采收框板上设置与多个菌菇培养瓶位置对应的多个采收碗,并且菌菇采收框板边缘位置的采收碗的碗口部的横截面的截面积大于菌菇采收框板中间位置的采收碗的碗口部的横截面的截面积,使得位于菌菇采收框板边缘的采收碗中的菌菇能够具有充分的生长空间,从而有效提高了菌菇产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菌菇采收框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菌菇采收框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菌菇采收框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菌菇采收框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菌菇采收框板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菌菇采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在采用菌菇采收框板培养菌菇时,同等的光照条件下,菌菇采收框板的边缘位置的菌菇光照条件优于中间位置的菌菇,导致边缘位置的菌菇生长状态要好于中间位置的菌菇。然而,通常采用的菌菇采收框板的多个采收碗与菌菇培养瓶的瓶口接触部位的横截面的形状、截面积一致,这样菌菇采收框板的边缘区域的菌菇的生长会受到限制,从而降低了菌菇的产量。

本发明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菌菇采收框板,有利于提高菌菇产量。该菌菇采收框板具有多个与菌菇培养瓶位置对应的采收碗,其中,采收框板边缘位置的采收碗的碗口横截面积大于采收框板中间位置的采收碗的碗口横截面积。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菌菇采收框板的结构示意图。

菌菇采收框板包括框板主体10以及设置在框板主体的与菌菇培养瓶位置对应的多个采收碗11。

上述多个采收碗11中的每个采收碗11包括侧壁111和底座112,侧壁111用于形成容纳菌菇的容置空间,底座112具有用于卡住菌菇培养瓶的通孔,多个采收碗11包括位于菌菇采收框板的边缘位置的多个第一采收碗11a和位于菌菇采收框板的中间位置的至少一个第二采收碗11b,多个第一采收碗11a的容置空间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至少一个第二采收碗11b的容置空间的横截面的面积。

具体地,多个采收碗11中相邻采收碗的侧壁相互连接,并且以阵列形式布置在一个平面上。每个采收碗的侧壁与底座可以一体形成,底座与菌菇培养瓶的瓶口可拆卸连接,从而形成用于培养菌菇的装置。当菌菇培养瓶内的菌菇从瓶口生长出后,通过碗底的通孔进入容置空间,当菌菇成熟,长满容置空间时,可以利用菌菇采收设置进行采收。

应理解,每个采收碗的容置空间的横截面可以用采收碗的碗口横截面来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用采收碗的侧壁的任一横截面来表示。

虽然图1中框板主体的形状为正方形,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框板主体的形状还可以是矩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等形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菌菇采收框板上设置与多个菌菇培养瓶位置对应的多个采收碗,并且菌菇采收框板边缘位置的采收碗的容置空间的横截面的截面积大于菌菇采收框板中间位置的采收碗的容置空间的横截面的截面积,使得位于菌菇采收框板边缘的采收碗中的菌菇能够具有充分的生长空间,从而有效提高了菌菇产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多个采收碗的容置空间侧壁包括碗口部和多个第一筋板,多个第一筋板之间的间隙构成多个第一孔。

具体地,多个采收碗中的每个采收碗的侧壁包括碗口部和多个第一筋板,多个第一筋板连接在碗口部和底座之间,多个第一筋板筋板之间的间隙构成多个第一孔。

例如,参见图4,在多个采收碗41的容置空间侧壁包括多个采收的碗口部4111,多个采收碗41通过碗口部4111连接在一起,碗口部4111下方与下通孔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弧面的筋板4112,多个弧面的筋板4112沿碗口部4111轴心圆周分布,并且在多个弧面筋板4112之间形成多个第一孔4113。在每个采收碗41的侧壁411上设置有多个孔,多个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是矩形等,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不做具体的限定,其中,上述孔也可以并列设置多排。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菌菇采收框板边缘位置的采收碗的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不同于菌菇采收框板中间位置的采收碗的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

具体地,采收碗的下通孔的横截面的形状适应于菌菇培养瓶的瓶口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椭圆形等,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其中,参见图4,本实施例优选的采用菌菇采收框板400中间采收碗41的下通孔横截面积为圆形,菌菇采收框板400边缘区域的采收碗41的下通孔的横截面积为椭圆形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多个采收碗的容置空间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框板主体上位于多个采收碗中相邻采收碗之间的部分形成有第二孔。

具体地,参见图5,多个采收碗51的容置空间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多个采收碗51在框板500上通过多个采收碗51之间的隔板501相连接,在每四个相邻采收碗51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4个对称的第二孔5011,本实施例并不对第二孔501的大小、形状及个数做具体限定。通过增加该第二孔501可以进一步增加菌菇采收框板500的透气性,有利于菌菇的生长。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多个采收碗的容置空间的横截面形状为圆角矩形,多个采收碗中相邻采收碗之间的部分形成有多个第二孔。

具体地,参见图4,多个采收碗41的容置空间的横截面形状为圆角矩形,多个采收碗41在框板400上通过多个采收碗41的容置空间的碗口部4111相连接,在每四个相邻采收碗41之间形成第二孔401,本实施例同样不对第二孔401的大小、形状及个数做具体限定。通过增加该第二孔可以进一步增加菌菇采收框板的透气性,有利于菌菇的生长。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孔中设置有隔板,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与第一隔板交叉成十字形状的第二隔板。

具体地,参见图4,在每四个相邻采收碗41之间形成第二孔401,在第二孔401中设置有成十字状相互垂直的两个隔板。本实施例中多个采收碗41的数量未进行限定,进而采收碗41之间的第二孔401数量未进行限定,所以本实施例中不对成十字状相互垂直的两个隔板在第二孔401中的位置进行具体的限定。可以理解的,凡是可以应用于相应设备并支撑作用的方案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框板主体包括设置在框板主体边缘的框板边框,其中,第一采收碗与框板边框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三隔板,其中,多个第三隔板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三孔。

具体地,参见图4,在框板400主体外边缘设置有框板边框42,框板主体40上位于边缘位置的多个相邻的采收碗41的容置空间侧壁通过第三隔板403连接。框板边框42与临近的采收碗41的容置空间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三隔板403,第三隔板403之间形成多个第三孔404,本实施例并不对设置的第三隔板403及第三隔板403之间的第三孔404的形状,间隔和数量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框板主体周围设置多个第三隔板有利于增强菌菇采收框板的结构强度,同时在多个第三隔板之间形成第三孔有利于减轻菌菇采收框板的重量。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多个采收碗以矩阵方式设置于菌菇采收框板的框板主体上,其中,矩阵方式设置的矩阵行数为3、4、5、6、7、8或9中的任意一个。

具体地,菌菇采收碗在菌菇采收框板上按矩阵方式排列设置,矩阵的行数为可以为3、4、5、6、7、8或9中的任意一个,相对应在菌菇采收框板上设置有对称分布的9、16、25、36、49、64或81个采收碗,本实施例优选的使用矩阵的行数为5的采收框板结构,以方便菌菇的培养、采收和转移。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多个采收碗的碗高在30cm~40cm之间。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设置的多个采收碗的碗高度在30cm~40cm之间,例如,30cm、31cm、32cm、33cm、34cm、35cm、36cm、37cm、38cm、39cm或40cm,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采收碗的碗高也可以在该范围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尺寸。实验证明,在该区间高度的碗高,尤其是当碗高在大约35cm高度时,更有利于菌菇的进一步生长。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菌菇采收框板200的剖面示意图。框板200是图1中所示框板100的一个实例。

框板主体单行有5个采收碗21,采收碗21包括侧壁211和底座212,侧壁211用于形成容纳菌菇的容置空间,底座212和具有用于卡住菌菇培养瓶的通孔。采收碗21的侧壁211进一步包括碗口部2111和连接碗口部2111和底座212的多个筋板2112,多个筋板之间形成多个第一孔2113,在底座212与碗口部2111连接区域有一个内径小于底座2112内径的凸台2121,其中采收碗21的碗口部211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角矩形。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菌菇采收框板300的剖面示意图。框板300是图1中所示框板100的一个实例。

图3中的框板与图2中的框板的区别在于采收碗31的碗口部311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菌菇采收框板400的俯视图。框板400是图1中所示框板100的一个实例。

框板400主要包括框板主体40和设置在框板主体40上的多个采收碗41,以及框板的边框42。其中,框板主体40为圆角正方形,内部按矩阵的方式均匀分布有5*5个采收碗41,可以理解的25个采收碗41按每行5个,总共5行的方式分布于框板主体40上。如图4中若以左下角的采收碗41为坐标原点,分别沿向上为y轴,向右为x轴,即左下角采收碗41坐标为(0.0),左上角采收碗41坐标为(0.4),右下角采收碗41坐标为(4.0)以此类推,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矩阵边缘上的16个采收碗41坐标分别为(0.x)、(x.0)、(4.x)和(x.4),其中x为0-4的自然数。上述16个采收碗41的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其中,位于框板主体40的四个角的坐标为(0.0)、(4.4)、(0.4)和(4.0)的采收碗41的通孔的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方向沿整个框板的对角方向,其余的12个采收碗41的通孔的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方向沿其与临近的框板边框42的垂直方向。除上述位于框板主体40的边缘的16个采收碗41以外的位于框板主体40的中心的9个采收碗41的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具体的直径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上述多个采收碗41中的每个采收碗41包括侧壁411和底座412,侧壁411用于形成容纳菌菇的容置空间,底座412具有用于卡住菌菇培养瓶的通孔,底座412设置在采收碗的侧壁411下方,沿竖直方向延伸。在底座412与侧壁411连接处的底座412侧壁上有一个横截面形状与通孔的横截面形状相同、内径小于通孔内径的支撑部凸台4121用以卡住菌菇采收瓶的瓶口。

其中,每个采收碗41的侧壁411包括碗口部4111和连接在碗口部4111与底座412侧壁的多个筋板4112,多个筋板4112之间有多个第一孔4113。具体的,如图所示,在上述位于框板主体40中间位置的9个第二采收碗41b的侧壁上,设置有16个间距大致相等、形状大致相同的圆弧形筋板4112,上述16个圆弧形筋板4112之间形成了15个第一孔4113。同时,位于框板主体40四个角的采收碗41在与其他采收碗41的容置空间相邻位置设置有大致相同的10个筋板4112。10个筋板4112之间形成9个第一孔4113。上述4个采收碗41与框板边框42接触位置形成一个角筋板41121,上述角筋板41121与相邻的两个最临近的筋板4112之间形成两个对称的第一孔41131。上述框板主体40边缘上除位于4个角的4个采收碗41的另外12个采收碗41,与相邻采收碗41之间设置有14个相同的筋板4112,14个相同的筋板4112之间形成13个第一孔4113。上述12个采收碗41与框板外框42贴合部位形成一个宽筋板41122,宽筋板与最邻近的两个筋板4112之间形成两个第一孔4113。

底座412的侧壁沿竖直方向延伸,采收碗的碗口部4111横截面形状为圆角矩形,碗口部4111与底座412的侧壁平行。多个采收碗41通过碗口部4111连接在一起,其中,每4个相邻的采收碗41之间形成第二孔41。本实施例中采收框板400上有25个采收碗41,共形成16个矩阵分布的第二孔401。在16个第二孔401构成的矩阵中最外侧四个角上的第二孔401和最内侧四个角上的第二孔401中,设置有8个第一隔板4011和与第一隔板4011相垂直的8个第二隔板4012。两个隔板成十字状,其中第一隔板4011水平延伸,第二隔板4012垂直延伸。隔板上端与采收碗41的碗口部4111平齐。

框板主体40上的位于框板边缘的采收碗之间通过第三隔板403连接。框板主体的外边框42与框板边缘的采收碗41之间有80个第三个隔板403,80个第三隔板403之间有79个第三孔404。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种菌菇采收框板500的俯视图。框板500是图1中所示框板100的一个实例。

菌菇采收框板包括:框板主体50,在所述框板主体50上设置有与多个菌菇培养瓶位置对应的多个采收碗51,其中,所述多个采收碗51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

本实施例并不限于附图中的一种方案,并认为凡是依据本实施例可以推到出的相关方案,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通过在多个采收碗51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有利于增加菌菇四周的透气性,进而有利于菌菇的生长。

具体地,框板主要包括框板主体50和设置在框板主体上的多个采收碗51,以及框板的边框52。其中,本实施例与上述图4中实施例描述的框板400结构类似,其中,采收碗的数量以及采收碗在框板上的分布相同,以下主要针对本实施例与上述图4中实施例的区别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的25个采收碗51的碗口部5111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上述25个采收碗51在框板主体10上通过采收碗51之间的隔板501相连接,在每四个相邻采收碗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4个中心对称的第二孔5011,其中位于框板主体50边缘的采收碗51两两之间设置有隔板502,每个隔板上设置有2个沿隔板中心线对称的第二孔5022,如图可知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孔形状为具有圆角的等边梯形。

同时,如图5中,本实施例中每个采收碗的容置空间的侧壁包括碗口部5111和连接碗口部5111与底座512侧壁的多个筋板5112,多个筋板5112之间有多个第一孔5113。具体的,不同于图4实施例,在上述位于框板主体50中间位置的9个采收碗51的侧壁511上,沿大致竖直方向设置有12个间距大致相等、形状大致相同的筋板5112,12个筋板之间形成了11个第一孔5113。位于四个角的四个采收碗51与其他采收碗51的侧壁511相邻位置设置有相同的10个筋板5112,上述10个筋板5112之间形成有9个第一孔5113。此外,上述4个采收碗11在与框板的边框12接触位置,沿直角对角线对称的两侧设置有两个较宽的筋板5112,两个较宽的筋板5112之间形成两个第一孔5113。上述两个第一孔大于其他等大的第一孔。上述框板主体50边缘上除上述4个角的4个采收碗51以外的12个采收碗51,与相邻采收碗51之间设置有11个相同的筋板5112。此外,与框板主体50中间位置的9个采收碗51不同的是,上述12个采收碗51在与框板1的边框52接触位的位置上少设置一个筋板5112。本实施例通过在多个采收碗11的侧壁511上设置有第一孔5113,有利于增加菌菇四周的透气性,进而有利于菌菇的生长。

图6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菌菇采收装置600的结构示意图。

菌菇采收装置601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菌菇采收框板601;多个菌菇培养瓶602,用于培养菌菇;菌菇培养框体603,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多个采收碗位置对应的放置孔,用于盛放所述菌菇培养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菌菇采收框板上设置与多个菌菇培养瓶位置对应的多个采收碗,并且菌菇采收框板边缘位置的采收碗的容置空间的横截面的截面积大于菌菇采收框板中间位置的采收碗的容置空间的横截面的截面积,使得位于菌菇采收框板边缘的采收碗中的菌菇能够具有充分的生长空间,从而有效提高了菌菇产量。其次,通过在多个采收碗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有利于增加菌菇四周的透气性,进而有利于菌菇的生长。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中各技术特征的组合方式并不限本案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或是具体实施例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本案所记载的所有技术特征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结合,除非相互之间产生矛盾。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有着许多的类似变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果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