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大棚用流量可控式的节水滴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4647发布日期:2018-10-23 15:4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滴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温室大棚用流量可控式的节水滴灌设备。



背景技术:

在温室大棚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灌溉的问题,普通的大面积浇灌虽然能够解决灌溉问题,但是大面积的浇灌造成的浪费也十分严重。

现有技术中,滴灌设备的应用比较广泛,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专利号为:CN201620925300.5 一种可调流量的滴灌滴头),此实用新型虽然能够解决滴灌问题,但是它的外形结构较为复杂,加工制作困难,且流量控制为分级控制,而且选材成本较高,不利于大面积的应用推广,如果能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并且能够无极调控的滴灌设备就能够良好的解决此类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温室大棚用流量可控式的节水滴灌设备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室大棚用流量可控式的节水滴灌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室大棚用流量可控式的节水滴灌设备,包括供水箱、供水箱下端水管上所设的升降式球阀门开关和各连接水管,所述各连接水管的最末端上均设有一个滴灌头,所述滴灌头的主体为管状结构的外套,所述外套的左端与水管相连,且外套的右端面上设有内径小于外套内孔直径的螺孔,所述螺孔与设有外螺纹的螺柄组成螺纹副联接结构,所述螺柄前端设有与外套内孔套配的活塞,所述活塞由其外圆所设的密封槽和密封槽内所设的密封圈组成,且活塞外圆的中间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上设有圆孔,并且该圆孔与活塞前端所设连接孔相连通,所述外套的外圆上设有与外套内孔相连通的滴灌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槽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一组密封槽与密封环。

优选的,所述滴灌孔的主体为与外套外圆相连的圆管,且圆管的端部设有滤网。

优选的,所述螺柄的后端设有圆柱型的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滴灌头的整体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并且更便于制作;

2、滴灌头上的螺柄与螺孔组成的螺纹副连接结构,可以在滴灌时对流量进行无极调控;

3、活塞的整体结构可以使得滴灌头腔体得到良好的密封,避免因为泄漏而造成流量损失;

4、滴灌孔端部所设的滤网有效的防止了外部杂物的侵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滴灌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供水箱、2 升降式球阀门开关、3滴灌头、301外套、302螺柄、303螺孔、304活塞、305滴灌孔、306连接孔、307连接槽、308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温室大棚用流量可控式的节水滴灌设备,包括供水箱1、供水箱1下端水管上所设的升降式球阀门开关2和各连接水管,各连接水管的最末端上均设有一个滴灌头3,滴灌头3的主体为管状结构的外套301,外套301的左端与水管相连,且外套301的右端面上设有内径小于外套301内孔直径的螺孔303,螺孔303与设有外螺纹的螺柄302组成螺纹副联接结构,螺柄302前端设有与外套301内孔套配的活塞304,活塞304由其外圆所设的密封槽和密封槽内所设的密封圈组成,且活塞304外圆的中间设有连接槽307,连接槽307上设有圆孔,并且该圆孔与活塞304前端所设连接孔306相连通,外套301的外圆上设有与外套301内孔相连通的滴灌孔305。

进一步的,连接槽307的两侧各设有至少一组密封槽与密封环,这样就使得整个滴灌头3的内腔得到良好的密封,避免了因为泄漏而产生不必要的流量损失。

进一步的,滴灌孔305的主体为与外套301外圆相连的圆管,且圆管的端部设有滤网308,这样就避免了外物侵入滴灌孔305内,进而对滴灌头3的内腔形成一种良好的保护。

进一步的,螺柄302的后端设有圆柱型的手柄,方便了对螺柄302的调节。

工作原理:当水流到达各水管末端时,会进入到滴灌头3内,而滴灌头3上的螺柄302的外螺纹与螺孔303组成的螺纹副联接结构,使得通过调整螺柄302可以相应的调整螺柄302下端的活塞304上所设的连接槽307与滴灌孔305的相对位置,进而调整了水管与滴灌孔305的连通截面大小,进而调整了滴灌孔305的滴灌流量,而当水流在滴灌头3腔体内时,连接槽307两侧的密封槽与密封圈组成的密封结构,会将整个腔体的两端进行密封,有效的避免了漏液情况的发生,并且设在滴灌孔305端面处的滤网308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物的侵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