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植物生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5071发布日期:2018-09-21 19:4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植物生长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关注生活健康及精神需求,很多消费者喜欢在家里或办公场所栽培植物,回归自然,享受植物带来的无限乐趣。然而栽培植物也是一项技术活,不同的植物对温度、湿度及光照度的需求不同,每种植物的生长发育都有其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喜阳植物如果阳光不足,易造成枝叶徒长,组织柔软细弱,叶色变淡发黄,易遭病虫害;喜阴植物如果长期处于强光照射下则会枝叶枯黄,生长停滞,严重的甚至死亡。而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也极大,如果水分吸收超过消耗,植物体内水分过多,则植株特长细弱,抗寒力下降,抗逆性减弱,如果长期水分过多,又会造成烂根、落叶,甚至死亡;若水分吸收少于消耗,由于缺水,植物成萎蔫现象,严重缺水会使植物枯死。而人却很难凭肉眼判断把握好植物某一时期的温度、湿度及光照度的状况,因此,真正能养好植物的人并不多,这也是很多喜爱栽培植物的人的烦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种植植物的新型植物生长机,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植物生长机,包括壳体、储水槽、供水槽、水泵、定植篮和补光灯;

储水槽设于壳体内部,储水槽内设有营养物质检测装置,壳体上设有光强传感器,供水槽置于储水槽内部,定植篮位于供水槽内,定植篮的土壤中埋设有温湿度传感器,补光灯位于定植篮的上方,水泵位于储水槽内,水泵的出水口能够通过管道与供水槽连通;

储水槽与壳体之间形成容置腔,容置腔内设有微处理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发热模块和电源模块,水泵、补光灯、无线通信模块、发热模块、电源模块、光强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营养物质检测装置均与微处理控制器相连,电源模块能够向微处理控制器、无线通信模块、发热模块、水泵、光强传感器、营养物质检测装置、补光灯和温湿度传感器供电,无线通信模块能够通过网络与智能终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储水槽和供水槽,先向储水槽内添加营养液,营养液内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再根据植物生长需要通过水泵定期向供水槽内抽入营养液,定植篮置于供水槽内,供水槽能够向定植篮输送营养液,具体定植篮的底部可以设有孔,植物可以通过这些孔吸收供水槽中的营养液,从而不仅能够能满足植物的水分和养分的需要,还能大大节省水量,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节省植物栽培者的精力。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光强传感器可以测定植物生长机所处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并将数据传送给微处理控制器;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测得的数据传送给微处理控制器;通过营养物质检测装置可以检测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传送给微处理控制器,光强传感器将测得的光照强度的数据传输给微处理控制器,微处理控制器再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和对应的无线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给智能终端,智能终端与云端服务器相连,云端服务器内存储有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规律的数据,智能终端上的相关APP会将光强传感器测得的光照强度的数据和云端服务器建议的光照强度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当前的光照强度是否适合植物的生长,如果光照强度过强,则提醒用户将植物生长机搬至阴凉处,或向微处理控制器发送指令,通过微处理控制器将补光灯的光照强度调低;如果光照强度过弱,则通过微处理控制器将补光灯的光照强度调高,以使得当前的光照强度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将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和湿度数据和云端服务器建议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对比,判断当前的温度和湿度是否适合植物的生长,如果温度不适合则通过微处理控制器将发热模块的功率调高或调低,如果湿度不合适,则通过微处理控制器调整水泵的抽水量和抽水频率;将营养物质检测装置测得的营养物质的含量与云端服务器建议的营养物质含量对比,如不适合,则用户可以手动向储水槽内添加适量的营养物质。由此,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生长机,可以更加便于人们栽种植物,并可以大大提高植物的栽培成功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营养物质检测装置为pH计或电导率仪。由于,随着营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营养液的pH值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由此可以利用pH计测得的营养液pH值来检测营养液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多少。此外,随着营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营养液的电导率也会相应发生变化,由此,可以根据电导率仪测得的营养液的电导率的大小来检测营养液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多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模块为GPRS模块、3G网模块、4G网模块、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或电脑。由此,可以通过相应的无线通信网络,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生长机与手机或电脑等智能终端相连,更加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植篮为多个,供水槽的上方设有盖板,盖板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定植篮的第一通孔。由此,通过在供水槽的上方设置盖板,并在盖板上设置多个用于放置定植篮的第一通孔,从而可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生长机上同时种植多棵植物,大大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供水槽内设有注液通道,注液通道的底部与储水槽相连通,盖板上设有与注液通道相配合的第二通孔。由此,可以在不揭开盖板与供水槽的情况下,更加方便地向储水槽内添加营养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注液通道的中央设有支撑轴,支撑轴上设有沿其径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叶片,任意相邻的两第一叶片之间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叶片的一端与支撑轴相连,另一端与注液通道的内壁相连。由此,通过在支撑轴上设置第一叶片,既可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又可以起到遮挡光线和灰层的作用,减缓供水槽和储水槽内微生物的生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支撑轴上还设有沿其径向均匀分布的第二叶片,任意相邻的两第二叶片之间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叶片位于第一叶片的下方,第二叶片与第一叶片上、下交错设置,第二叶片的一端与支撑轴相连,另一端与注液通道的内壁相连。由此,通过设置第二叶片,可以进一步起到遮挡光线和灰层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叶片位于第二开口的正上方,第二叶片位于第一开口的正下方。由此,第二叶片能够将第一开口的下方位置遮住,第一叶片能够将第二开口的上方位置遮住,从而可以防止光线透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照射进储水槽和供水槽内,有效减缓了储水槽和供水槽内微生物的生长,使得储水槽和供水槽更加清洁,不用频繁地进行清洗,更加便于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注液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二通道位于第一通道的下方,第二通道的内径大于第一通道的外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通过多根连接臂相连。由此,此种设计可以在供水槽内储存的营养液的液面超过第二通道的高度后,营养液可以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形成的缝隙中流回至储水槽中,从而可以节约营养液的使用,也更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为可拆卸式结构,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的顶部设有台阶部,上壳体能够盖合于台阶部。由此,通过将壳体设置为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可拆卸式结构,可以更加便于电路的布置,通过在下壳体上设置台阶部,再将上壳体盖合于台阶部上,不仅可以便于壳体的组装与拆卸,同时也可以提高壳体的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新型植物生长机与智能终端的连接关系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新型植物生长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新型植物生长机的仰视图;

图4为沿图3所示的新型植物生长机的A-A面的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的新型植物生长机的侧视图;

图6为沿图5所示的新型植物生长机的B-B面的剖视图;

图7为图2所示的新型植物生长机的爆炸图;

图8为图7所示的新型植物生长机中的供水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供水槽的俯视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供水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10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新型植物生长机。如图所示,该新型植物生长机包括壳体1、储水槽2、供水槽3、水泵4、定植篮5和补光灯6。

其中,储水槽2设于壳体1内部,储水槽2内设有营养物质检测装置7,壳体1上设有光强传感器8,供水槽3置于储水槽2内部,定植篮5位于供水槽3内,定植篮5的土壤中埋设有温湿度传感器9,补光灯6位于定植篮 5的上方,水泵4位于储水槽2内,水泵4的出水口能够通过管道与供水槽 3连通。由此,通过设置储水槽2和供水槽3,先向储水槽2内添加营养液,营养液内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再根据植物生长需要通过水泵4 定期向供水槽3内抽入营养液,定植篮5置于供水槽3内,供水槽3能够向定植篮5输送营养液,具体定植篮5的底部可以设有孔,植物可以通过这些孔吸收供水槽3中的营养液,从而不仅能够能满足植物的水分和养分的需要,还能大大节省水量,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节省植物栽培者的精力。

定植篮5可为多个,供水槽3的上方设有盖板16,盖板16上设有多个用于放置定植篮5的第一通孔161。由此,通过在供水槽3的上方设置盖板 16,并在盖板16上设置多个用于放置定植篮5的第一通孔161,从而可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生长机上同时种植多棵植物,大大提高用户体验。

供水槽3内可设有注液通道31,注液通道31的底部与储水槽2相连通,盖板16上设有与注液通道31相配合的第二通孔162。由此,可以在不揭开盖板16与供水槽3的情况下,更加方便地向储水槽2内添加营养液。

优选地,注液通道31的中央可设有支撑轴32,支撑轴32上设有沿其径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叶片321,任意相邻的两第一叶片321之间设有第一开口322,第一叶片321的一端与支撑轴32相连,另一端与注液通道31的内壁相连。由此,通过在支撑轴32上设置第一叶片321,既可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又可以起到遮挡光线和灰层的作用,减缓供水槽3和储水槽2内微生物的生长。

进一步地,支撑轴32上还设有沿其径向均匀分布的第二叶片323,任意相邻的两第二叶片323之间设有第二开口324,第二叶片323位于第一叶片321的下方,第二叶片323与第一叶片321上、下交错设置,第二叶片 323的一端与支撑轴32相连,另一端与注液通道31的内壁相连。由此,通过设置第二叶片323,可以进一步起到遮挡光线和灰层的作用。

更进一步地,第一叶片321位于第二开口324的正上方,第一叶片321 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开口324的宽度,第二叶片323位于第一开口322 的正下方,第二叶片323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开口322的宽度。由此,第二叶片323能够将第一开口322的下方位置遮住,第一叶片321能够将第二开口324的上方位置遮住,从而可以防止光线透过第一开口322和第二开口324照射进储水槽2和供水槽3内,有效减缓了储水槽2和供水槽3 内微生物的生长,使得储水槽2和供水槽3更加清洁,不用频繁地进行清洗,更加便于使用。

注液通道31可包括第一通道311和第二通道312,第二通道312位于第一通道311的下方,第二通道312的内径大于第一通道311的外径,第一通道311和第二通道312之间通过多根连接臂313相连。由此,此种设计可以在供水槽3内储存的营养液的液面超过第二通道312的高度后,营养液可以通过第一通道311和第二通道312形成的缝隙中流回至储水槽2 中,从而可以节约营养液的使用,也更加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储水槽2与壳体1之间形成容置腔10,容置腔10内设有微处理控制器 11、无线通信模块12、发热模块13和电源模块14,水泵4、补光灯6、无线通信模块12、发热模块13、电源模块14、光强传感器8、温湿度传感器 9和营养物质检测装置7均与微处理控制器11相连,电源模块14能够向微处理控制器11、无线通信模块12、发热模块13、水泵4、光强传感器8、营养物质检测装置7、补光灯6和温湿度传感器9供电,无线通信模块12 能够通过网络与智能终端15相连。由此,通过光强传感器8可以测定植物生长机所处位置处的光照强度并将数据传送给微处理控制器11;通过温湿度传感器9可以检测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并将测得的数据传送给微处理控制器11;通过营养物质检测装置7可以检测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传送给微处理控制器11,光强传感器8将测得的光照强度的数据传输给微处理控制器11,微处理控制器11再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2和对应的无线通信网络将这些数据传输给智能终端15,智能终端15与云端服务器 17相连,云端服务器17内存储有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规律的数据,智能终端15上的相关APP会将光强传感器8测得的光照强度的数据和云端服务器17建议的光照强度进行对比,从而判断当前的光照强度是否适合植物的生长,如果光照强度过强,则提醒用户将植物生长机搬至阴凉处,或向微处理控制器11发送指令,通过微处理控制器11将补光灯6的光照强度调低;如果光照强度过弱,则通过微处理控制器11将补光灯6的光照强度调高,以使得当前的光照强度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将温湿度传感器9检测的温度和湿度数据与云端服务器17建议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对比,判断当前的温度和湿度是否适合植物的生长,如果温度不适合则通过微处理控制器 11将发热模块13的功率调高或调低,如果湿度不合适,则通过微处理控制器11调整水泵4的抽水量和抽水频率;将营养物质检测装置7测得的营养物质的含量与云端服务器17建议的营养物质含量对比,如不适合,则用户可以手动向储水槽2内添加适量的营养物质。由此,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生长机,可以更加便于人们栽种植物,并可以大大提高植物的栽培成功率。

营养物质检测装置7可以为pH计或电导率仪。由于,随着营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营养液的pH值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由此可以利用pH计测得的营养液pH值来检测营养液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多少。此外,随着营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营养液的电导率也会相应发生变化,由此,可以根据电导率仪测得的营养液的电导率的大小来检测营养液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多少。

无线通信模块12可为GPRS模块、3G网模块、4G网模块、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智能终端15为智能手机或电脑。由此,可以通过相应的无线通信网络,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生长机与手机或电脑等智能终端15 相连,更加便于使用者的操作。

为了简化结构,便于电路的布置,壳体1最好为可拆卸式结构,壳体1 可包括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下壳体102的顶部可设有台阶部1021,上壳体101能够盖合于台阶部1021。由此,通过在下壳体102上设置台阶部1021,再将上壳体101盖合于台阶部1021上,不仅可以便于壳体1的组装与拆卸,同时也可以提高壳体1的防水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