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虾、鱼混合养殖式生态水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8011发布日期:2018-09-25 18:47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相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蟹、虾、鱼混合养殖式生态水塘系统,外塘的增氧效果优于现有的增氧管路系统,提高水产的生长速度和活力,内塘的流水鱼的养殖,与外塘的蟹、虾有机结合,促进水生态平衡,促进内、外塘养殖互不干扰,相互补偿。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蟹、虾、鱼混合养殖式生态水塘系统,包括外塘和内塘,所述内塘漂浮设置在外塘内,且内塘与外塘之间通过浮桥连接,所述内塘内养殖有鱼,所述外塘内养殖有蟹和虾;所述外塘内设置有增氧装置,所述增氧装置包括若干根主增氧管和分布在主增氧管两侧的支增氧管。

进一步的,所述内塘包括多个独立的养殖仓,养殖仓之间设置有浮于水面之上的框体浮板,所述框体浮板下方设置有浮体;独立的养殖仓一端设置有推水装置区、独立的养殖仓另一端设置有排污装置区,所述推水装置区与排污装置区之间为水流养殖鱼区。

进一步的,靠近所述养殖仓的推水装置区的进水区域种植有藻类培养种植区。

进一步的,所述外塘中设置有小区域底网装置,所述小区域底网装置的四个端角连接有牵拉绳,所述牵拉绳与提升装置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外塘的增氧效果优于现有的增氧管路系统,提高水产的生长速度和活力,内塘的流水鱼的养殖,与外塘的蟹、虾有机结合,促进水生态平衡,促进内、外塘养殖互不干扰,相互补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塘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和2,蟹、虾、鱼混合养殖式生态水塘系统,包括外塘1和内塘2,所述内塘2漂浮设置在外塘1内,且内塘2与外塘1之间通过浮桥3连接,所述内塘2内养殖有鱼,所述外塘1内养殖有蟹和虾;所述外塘1内设置有增氧装置,所述增氧装置包括若干根主增氧管4和分布在主增氧管4两侧的支增氧管5。

所述内塘2包括多个独立的养殖仓,养殖仓之间设置有浮于水面之上的框体浮板21,所述框体浮板21下方设置有浮体;独立的养殖仓一端设置有推水装置区22、独立的养殖仓另一端设置有排污装置区24,所述推水装置区22与排污装置区24之间为水流养殖鱼区23。

靠近所述养殖仓的推水装置区22的进水区域种植有藻类培养种植区7。藻类培养种植区的设置可以持续造氧来提高进入养殖仓的水体的含氧量,极大提高了内塘的生态稳定性,降低鱼群患病与在非正常天气下缺氧翻塘的风险。

所述外塘1中设置有小区域底网装置6,所述小区域底网装置6的四个端角连接有牵拉绳,所述牵拉绳与提升装置连接。小区域底网装置6的设置,可以在某一个时间段,吊起小区域底网装置6查看单位面积内的蟹量,以便及时、准确掌握养殖的状态。在此,可以根据需要不同区域设置多面小区域底网装置6,也可以根据是否需要查看虾的养殖状况,设置小口径的底网。

本实用新型外塘的增氧效果优于现有的增氧管路系统,提高水产的生长速度和活力,内塘的流水鱼的养殖,与外塘的蟹、虾有机结合,促进水生态平衡,促进内、外塘养殖互不干扰,相互补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