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鲍鱼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5786发布日期:2018-08-10 19:1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产品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鲍鱼养殖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鲍鱼的养殖装置主要采用养殖笼的方式,养殖笼沉在海水中,在笼体的笼壁上开孔以便于笼内水体的更新。由于鲍是夜间动物,夜间进行摄食活动,如果受到光照刺激,会躲避于黑暗的角落。实践表明黑暗条件能加速鲍的生长,缩短养殖周期。而在笼体上开孔,导致笼内的光线过强,鲍在笼内壁上进行附着时一般会远离开孔,由此导致笼内附着面积的下降,使养殖笼的利用率得到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又减缓了鲍的生长。如申请号201620742639.1公开的鲍鱼养殖笼即存在上述技术问题。同时鲍鱼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投喂海藻,如何能够进行方便投食也是目前鲍鱼养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目前鲍鱼养殖过程中养殖装置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鲍鱼始终处于黑暗环境、增加养殖附着面积、并能充分进行装置内海水交换的养殖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鲍鱼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筒体,筒体底部敞口,筒体顶部设有端盖,在端盖上设有进出口;还包括一网筒,网筒直径与筒体外径一致,网筒底部设有网盖,网筒顶部设有翻边,翻边内部设有收口绳;所述的筒体位于网筒内部,网盖将筒体底部敞口进行封堵,拉紧收口绳后,网筒顶部网边收紧并将筒体顶部的进出口封闭。

进一步的,还包括封口装置,所述的封口装置通过进出口伸入到筒体内部,封口装置的尾端位于筒体外部,当拉紧收口绳后,网筒顶部网边将封口装置抱紧。

进一步的,所述的封口装置包括一底端封闭的圆柱筒,圆柱筒的直径与进出口直径一致,圆柱筒的顶端设有端盘;圆柱筒位于筒体内部,当拉紧收口绳后,网筒顶部网边将端盘抱紧。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筒的筒壁、底端及端盘上设有若干贯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封口装置包括坠物、包裹膜,所述的坠物由包裹膜包裹并扎紧,坠物位于筒体内部,包裹膜的尾部由筒体顶端的进出口伸出,通过拉紧收口绳利用网筒顶部的网边将包裹膜抱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鲍鱼养殖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制作简便,但能够有效增加鲍鱼的附着面积,同时又满足了鲍鱼养殖过程中黑暗环境的要求,并且能够保证鲍鱼始终位于新鲜海水中进行生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第一实施例中网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第二实施例中封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第二实施例中封口装置、筒体、网筒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第三实施例中该养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鲍鱼养殖装置及该装置的使用方法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鲍鱼养殖装置包括筒体1及网筒2。

筒体1的结构见附图1所示,筒体1采用抗腐蚀材料制作而成,材料密度要求大于海水密度,保证筒体在海水中能够自然下沉。筒体1底部敞口,在筒体顶部设有端盖3,在端盖上设有进出口4。

网筒2的结构见附图2所示,网筒2的直径要求与筒体1外径一致,网筒2底部设有网盖,在网筒2顶部设有翻边5,该翻边5的边缘与网筒2本体缝制在一起从而形成穿绳通道,在翻边5内部设有收口绳6,收口绳6的端部由缝制翻边时留设的缺口穿出。

筒体1与网筒2结合时,将网筒2套在筒体1的外部,网筒2将筒体1紧紧抱紧,网筒2底部的端盖将筒体1底部敞口封堵,为保证网筒底部端盖与筒体1底边之间无缝隙存在,如附图1所示,筒体1底部敞口边缘向内稍微弯折形成圆滑倒边7。网筒2上的翻边5位于筒体1顶部,当拉紧收口绳6后,网筒2顶部开口合拢并将进出口4封堵。

采用上述结构的鲍鱼养殖装置,筒体1内部环境相对黑暗,能够满足鲍鱼对光线的要求,同时由于筒体1的筒壁处于完整状态,能够有效增加鲍鱼的附着面积,而通过网筒2底部的端盖能够保证筒体内部海水始终处于交换状态。

下面针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鲍鱼养殖装置介绍其使用方法,步骤如下:

1)将筒体1送入网筒2内部,直至网筒底端的网盖贴紧筒体底端,网筒2将筒体1紧密抱紧;

2)将鲍鱼苗由筒体顶端的进出口4投入到筒体1内部,投放密度根据筒体容积合理确定,拉紧收口绳6,网筒顶部网边收缩并将进出口4封闭;

3)将养殖装置及装置内的鲍鱼苗送入养殖海区,收口绳6端部固定在养殖筏架上,养殖装置及鲍鱼苗沉没于海水中;

4)海水通过筒体底部的网盖进入到筒体内部,直至筒体内部被海水填满,鲍鱼苗则自动向筒体内壁进行转移并附着在筒体内壁上;

5)投食时,松开收口绳6露出进出口4,通过进出口向筒体内部投放海藻,投放完毕,再次拉紧收口绳6并锁紧,进出口4被封堵;

6)随海水的流动,筒体内部的海水不断通过网盖进行交换,同时鲍鱼产生的排泄物及残藻由网盖上的网孔排出;

7)养殖结束后,松开收口绳,将筒体由网筒内取下,倒出成品鲍鱼,对筒体及网筒进行清洗,准备下一次的使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

在实施例1所提供的鲍鱼养殖装置中,进出口4通过网筒2顶部的网边进行收紧封堵,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当收口绳6收紧后,网筒2顶部的网体与进出口4周缘之间会存在一定的缝隙,该缝隙的存在会导致鲍鱼由该缝隙处爬出,结果鲍鱼处于网筒2与筒体1的上半部之间,造成进出口封堵失败。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中,对实施例1提供的鲍鱼养殖装置增加封口装置。

如附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封口装置包括一底端封闭的圆柱筒8,圆柱筒8的直径与进出口4直径一致,圆柱筒的顶端设有端盘9。

结合附图4所示,圆柱筒8位于筒体1内部,当拉紧收口绳6后,网筒顶部网将端盘9抱紧。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封口装置将进出口4封死后,能够保证鲍鱼始终处在筒体1内部而不爬出。

如附图3所示,为增加筒体1内水更换速度,在圆柱筒8的筒壁、底端及端盘上设有若干贯通孔10。同时为保证收口绳6能够牢固的抱紧端盘9,如附图3所示,在端盘9侧面周缘设有凹陷槽11。

利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养殖装置其操作方法在实施例1提供给的操作方法上增加了封口装置的安装与卸取步骤,即将圆柱筒8通过进出口伸入到筒体1内部,端盘9覆盖在进出口4上方,当拉紧收口绳6后,网筒顶部网边将端盘9抱紧,通过圆柱筒8及端盘9将进出口4完全封堵;当投食时,松开收口绳6,拉出圆柱筒8进行投食,投食完毕再次将圆柱筒8插入进出口4内部并拉紧收口绳6。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2提供 的封口装置做另一种结构设置。

如附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封口装置包括坠物12、包裹膜13,坠物12由包裹膜13包裹并扎紧,坠物12位于筒体1内部,包裹膜13的尾部由筒体顶端的进出口4伸出,通过拉紧收口绳6利用网筒顶部的网边将包裹膜13抱紧。

在本实施例中,坠物12可采用石块、金属块等,包裹膜13可采用聚乙烯薄膜。利用包裹膜13将进出口4封堵,也能达到防止鲍鱼爬出的技术问题,同时该装置更为简单,制作也更为简便。

该鲍鱼养殖装置是使用方法与实施例2中的基本一致,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上述三个实施例所提供的鲍鱼养殖装置,1、筒体无网孔,鲍有效附着面积增加,且筒体易清理;2)网筒上附着的鲍残饵和淤泥等易清理;3)整个装置的有效利用面积大,其高度相对目前的带孔的三层或四层的鲍鱼养殖笼低,因此其筏式吊养水层浅,节省操作人的体力和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