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排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2294发布日期:2018-11-02 20:24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盐碱地排盐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的耕地面积有限,而各类沿海滩涂地约有800万亩以上,盐碱度在千分三以上、千分之八以下的盐碱地因为含盐量大,要么被闲置,要么被勉强利用,就是被勉强利用的,其产量也很低,经济效益很不好。

盐碱地改造利用最常用的方法有客土换填,客土换填主要是将种植地挖深60-lOOcm,填满客土。这种方法短期效果好,但地下水盐仍会源源不断地成为土壤水盐,以致土壤强烈返盐,新换的非盐渍化种植土,会很快变成“次生”盐渍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盐碱地排盐系统,通过设置碎石盲沟、淋层以及集水井,方便土壤水盐的排除,且碎石盲沟以下的土壤水盐,因受到淋层和碎石盲沟的阻隔而难以继续上升和表聚,故土壤不再返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盐碱地排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盐碱地层上的碎石盲沟、淋层以及集水井,所述碎石盲沟呈网状设置,包括开设于盐碱地层内的多个平行设置的主干沟以及垂直连接所述主干沟的多个支沟,所述支沟呈拱形设置,所述碎石盲沟中填充有基底层,所述淋层铺设于所述碎石盲沟上方,所述淋层上方铺设有种植土,所述种植土上方铺设有蓄水层,所述集水井沿主干沟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均由蓄水层延伸至盐碱地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降雨和日常养护的灌溉,使种植土中的土壤盐分得到淋洗,蓄水层则增强对水的蓄积,延长对土壤盐分的淋洗作用。溶解有土壤盐分的盐水经淋层到碎石盲沟,而经淋层进入支沟的盐水往支沟两侧的主干沟流动,支沟呈拱形设置,加快盐水的排除效率。碎石盲沟中的盐水再至集水井,集水井与市政排水系统相连,进而将盐水直接排出种植区域,因此,不会引起土壤次生盐化。碎石盲沟以下的土壤水盐,因受到淋层和碎石盲沟的阻隔,不仅使地下水有效控制在临界水位,而且土壤盐分难以继续上升和表聚,故土壤不再返盐。

进一步的,所述基底层包括填满所述碎石盲沟的粒径3-4cm的碎石以及包裹在碎石外部的无纺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无纺布包裹碎石以支撑盲沟,增强盲沟的结构强度,保证盲沟导引水的作用。同时,无纺布分隔碎石和泥土,保证碎石之间存在间隙,破坏盐碱地的毛管作用并阻断了毛管上升水,使得土壤盐分无法上升和表聚,降低土壤返盐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淋层由粒径6-8mm的石屑组成,所述淋层厚度为8-10c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淋层起到过滤作用,可以从种植土中过滤大量盐分,并保留住种植土,土壤盐分就实现了转移。淋层中的石屑之间存在间隙,破坏毛管作用,降低土壤返盐的可能性。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层由秸秆、树叶、杂草以及粗砂组成,所述蓄水层厚度为5-10厘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高对雨水、浇灌的水的蓄积能力,从而保持对种植土的淋洗,土壤中的盐分被水溶解并经沙柱过淋层到盲沟至集水井,提高排盐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盐碱地层周边布设有截渗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截渗沟防止盐碱地层周边地下咸水和土壤水盐侵入种植土而引发“次生”盐渍化。

进一步的,所述截渗沟与碎石盲沟之间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倾斜设置,其靠近截渗沟的一端低于另一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碎石盲沟中的水对截渗沟进行冲洗,带走截渗沟中的盐分,避免其渗透至种植土中。导流管倾斜设置,利用盐水的自重加快盐水的流速,进而加强对截渗沟的冲洗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的内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一端与碎石盲沟中的无纺布抵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导流块对水进行集中和导流,进一步加快水的流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降雨和日常养护的灌溉,使种植土中的土壤盐分得到淋洗,溶解有土壤盐分的盐水经淋层到碎石盲沟再至集水井,进而直接排出种植区域,且碎石盲沟以下的土壤水盐,因受到淋层和碎石盲沟的阻隔而难以继续上升和表聚,故土壤不再返盐;

(2)通过设置与碎石盲沟连通的截渗沟,防止周边地下咸水和土壤水盐侵入绿地而引发“次生”盐渍化;

(3)通过将导流管倾斜设置并在导流管中设置导流块,对流入导流管的盐水进行集中和导流,加快水的流速,增强对截渗沟的冲洗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碎石盲沟及集水井的位置分布图。

附图标记:1、碎石盲沟;11、主干沟;12、支沟;2、淋层;3、集水井; 4、基底层;41、碎石;42、无纺布;5、种植土;6、蓄水层;7、截渗沟;8、盐碱地层;9、导流管;10、导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盐碱地排盐系统,参见图1,包括设置在盐碱地层8上的碎石盲沟1、淋层2以及集水井3,结合图2,碎石盲沟1呈网状设置,包括开设于盐碱地层8内的多个平行设置的主干沟11以及垂直连接主干沟11的多个支沟12,支沟12呈拱形设置。

碎石盲沟1中填充有基底层4,基底层4包括填满碎石盲沟1的粒径3-4cm的碎石41以及包裹在碎石41外部的无纺布42。淋层2铺设于碎石盲沟1上方,淋层2由粒径6-8mm的石屑组成,淋层2厚度为8-10cm。淋层2上方铺设有种植土5,种植土5上方铺设有蓄水层6。蓄水层6由秸秆、树叶、杂草以及粗砂组成,蓄水层6厚度为5-10厘米。集水井3沿主干沟1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由蓄水层6延伸至盐碱地层8。

利用降雨和日常养护的灌溉,对种植土5中的土壤盐分进行淋洗,溶解有土壤盐分的盐水经淋层2到碎石盲沟1,而经淋层2进入支沟12的盐水往支沟12两侧的主干沟11流动,由于支沟12呈拱形设置,加快盐水的排除效率。碎石盲沟1中的盐水再至集水井3中,集水井3与市政排水系统相连,进而将盐水直接排出种植区域。同时,碎石盲沟1以下的土壤水盐,因受到淋层2和碎石盲沟1的阻隔而难以继续上升和表聚,故土壤不再返盐。

为防止盐碱地层8周边地下咸水和土壤水盐侵入种植土5而引发“次生”盐渍化,如图1所示,盐碱地层8周边布设有截渗沟7,利用截渗沟7隔断周边土地与种植土5的联系。同时,截渗沟7与碎石盲沟1之间连接有导流管9,导流管9倾斜设置,其靠近截渗沟7的一端低于另一端。并且,导流管9的内壁上沿其轴向固定有导流块10,导流块10的一端与碎石盲沟1中的无纺布42抵接。导流管9配合导流块10将碎石盲沟1中的水部分导引至截渗沟7,对截渗沟7进行冲洗,带走截渗沟7中的盐分,避免其渗透至种植土5中。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利用蓄水层6增强对降雨和日常养护的灌溉用水的蓄积,再利用蓄积的水对种植土5中的土壤盐分进行淋洗,溶解有土壤盐分的盐水经淋层2到碎石盲沟1再至集水井3,进而直接排出种植区域。同时,碎石盲沟1以下的土壤水盐,因受到淋层2和碎石盲沟1的阻隔,不仅使地下水有效控制在临界水位,而且土壤盐分难以继续上升和表聚,故土壤不再返盐。利用截渗沟7隔开种植土5与周边土地,避免引发“次生”盐渍化,并利用碎石盲沟1中的水对截渗沟7进行冲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