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育种试验田专用移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8463发布日期:2018-08-24 17:16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豆育种试验田专用移苗装置。



背景技术:

大豆育种田与大田大豆生产最大的不同在于大豆育种田要求较高的精确度,需要使每个品种种植面积、行长及株距固定,不能出现缺苗断垄等情况,因此,对试验种植后的缺苗现象必须进行移苗补栽。

在大豆的田间育种管理过程中,针对缺苗断垄情况,传统的移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人工移苗,工具是小铲子,程序是:首先是在缺苗位置挖出一个3-4寸见方的小坑,再从预备苗区挖取1-2株带有土壤的植株,将该植株移植到挖好的小坑中,最后覆土,完成全部移栽过程;由于人工操作,包裹移栽苗根部的土壤易散土,极易伤害到移栽苗的根部,直接导致移栽死亡率居高不下,同时受到移栽人员熟练程度的影响,每株移植过程耗时1-2 分钟,加之先行开挖的小坑与移栽苗所带土壤在大小、面积上的不一致,可能导致返工,因此,人工移苗速度慢,成活率低,不够精确和合理。二是专用移苗设备,多数是外国机械,精确度极高,移栽成活率较高,移苗速度较快,但是价格极为昂贵。

因此大豆育种试验急需一种集精确、廉价于一体的移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成本低,同时可解决现有大豆育种试验中的人工移苗成活率低、速度慢且不精准的问题的大豆育种试验田专用移苗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豆育种试验田专用移苗装置,包括支撑系统、内嵌于支撑系统内部的控制系统和连接于控制系统底部的移苗系统,所述支撑系统包括上支管、固定于上支管下部的下支架和连接于下支架上的三脚架腿;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垂直布设于上支管内腔中的操作控制直杆、与操作控制直杆的顶端铰接的压持部,所述上支管和压持部之间通过外支撑杆连接,所述操作控制直杆的竖截面呈“⊥”形,操作控制直杆的大径段位于上支管的下端外部;所述操作控制直杆的大径段通过连接弯头连接移苗系统,所述移苗系统包括移苗铲,所述移苗铲沿操作控制直杆大径段的下部周向分布四个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架呈双圆环形,下支架和上支管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所述支撑杆为四个。

进一步地,所述三脚架腿包括连接部和插入部,所述三脚架腿的连接部和下支架连接,三脚架腿沿下支架周向分布三个以上,三脚架腿由钢丝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外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至上支管上部的外壁、另一端和压持部铰接,外支撑杆的上平面高于上支管的上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压持部包括操作控制弯杆和手柄,所述操作控制弯杆包括弧形弯曲段和直杆段,操作控制弯杆的弧形弯曲段和操作控制直杆相连接,操作控制弯杆的直杆段和外支撑杆相铰接,操作控制弯杆的直杆段尾端套设有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弯头包括两节向下倾斜的倾斜段,连接弯头的上、中、下端分别布设有连接孔,连接弯头通过其上端的连接孔和操作控制直杆的大径段连接,连接弯头通过其中端的连接孔和下支架连接,连接弯头通过其下端的连接孔和移苗铲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弯头的材料为不锈钢、淬火钢或铸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移栽成活率高;本装置通过控制系统带动移苗铲进行作业,在连接弯头的作用下移苗铲包裹移栽豆苗根部的土壤不散土,提高了移栽准确度,可以精确的保障大豆移栽苗的成活率;

2、返工率低;本装置可进行开挖和移植双重作业,利用本装置开挖的移栽坑与移栽豆苗的根部土壤块的大小、面积高度一致,减少返工率;

3、移栽速度快;本装置可以在30秒内完成一穴豆苗的移植工作,和人工移栽相比,大大的提高了效率;

4、适用性广;本装置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价格低廉,重量较轻,可以方便的应用在大豆试验田的任何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豆育种试验田专用移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豆育种试验田专用移苗装置的下支架、三脚架腿和移苗系统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豆育种试验田专用移苗装置的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豆育种试验田专用移苗装置的连接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豆育种试验田专用移苗装置的操作控制直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下支架,2为三脚架腿,3为移苗铲,4为连接弯头,5为手柄,6为支撑杆, 7为上支管,8为操作控制直杆,9为外支撑杆,10为操作控制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大豆育种试验田专用移苗装置,包括支撑系统、内嵌于支撑系统内部的控制系统和连接于控制系统底部的移苗系统,所述支撑系统包括上支管7、固定于上支管7下部的下支架1和连接于下支架1上的三脚架腿2;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垂直布设于上支管7内腔中的操作控制直杆8、与操作控制直杆8的顶端铰接的压持部,所述上支管7和压持部之间通过外支撑杆9连接,所述操作控制直杆8的竖截面呈“⊥”形,操作控制直杆8的大径段位于上支管7的下端外部;所述操作控制直杆8的大径段通过连接弯头4连接移苗系统,所述移苗系统包括移苗铲3,所述移苗铲3沿操作控制直杆8大径段的下部周向分布四个以上。

所述下支架1呈双圆环形,下支架1和上支管7之间通过支撑杆6连接,所述支撑杆6为四个。

所述三脚架腿2包括连接部和插入部,所述三脚架腿2的连接部和下支架1连接,三脚架腿2沿下支架1周向分布三个以上,三脚架腿2由钢丝制成;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三脚架腿2的连接部焊接至下支架1上,继而使双圆环形的下支架1相固定。

所述外支撑杆9的一端固定至上支管7上部的外壁、另一端和压持部铰接,外支撑杆9的上平面高于上支管7的上平面;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外支撑杆9倾斜焊接至上支管7上部的外壁上,外支撑杆9和上支管7之间的夹角小于90°,外支撑杆9的上端向上折弯延伸后和压持部铰接,外支撑杆9的折弯延伸段和上支管7相平行。

所述压持部包括操作控制弯杆10和手柄5,所述操作控制弯杆10包括弧形弯曲段和直杆段,操作控制弯杆10的弧形弯曲段和操作控制直杆8相连接,操作控制弯杆10的直杆段和外支撑杆9相铰接,操作控制弯杆10的直杆段尾端套设有手柄5。

所述连接弯头4包括两节向下倾斜的倾斜段,连接弯头4的上、中、下端分别布设有连接孔,连接弯头4通过其上端的连接孔和操作控制直杆8的大径段连接,连接弯头4通过其中端的连接孔和下支架1连接,连接弯头4通过其下端的连接孔和移苗铲3连接;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操作控制直杆8的大径段下部、下支架1的下部均纵向焊接有吊环,连接弯头4上端的连接孔和操作控制直杆8的大径段下部的吊环、连接弯头4中端的连接孔和下支架1下部的吊环铰接。

所述连接弯头4的材料为不锈钢、淬火钢或铸铁。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支撑系统、控制系统和移苗系统中涉及的部件材料为不锈钢、淬火钢或铸铁,本实施例中的连接均为铰接,如:通过半螺纹螺栓和螺母进行铰接固定。

将本装置置于需要移栽豆苗的地方,用力下压下支架1,使三脚架腿2的插入部插入土壤中,因试验田为浮土,故不影响三脚架腿2的插入作业,向下搬动手柄5,使操作控制弯杆10弯头上扬,带动连接弯头4上端向下移动,连接弯头4中端的连接孔和下支架1下部的吊环的铰接点作为支点,连接弯头4下端向上移动,通过操作控制直杆8与连接弯头4的配合,带动移苗铲3完成抓土动作,使移苗铲3向下挖出移栽坑;将本装置移至空地,向上搬动手柄5,通过操作控制弯杆10、操作控制直杆8与连接弯头4联动,打开移苗铲3,放下挖出的土壤。

将本装置移至育苗圃需要移植的豆苗上方,用力下压下支架1,使三脚架腿2的插入部插入需要移植的豆苗周边的土壤,向下搬动手柄5,使操作控制弯杆10弯头上扬,通过操作控制直杆8与连接弯头4的配合,带动移苗铲3挖出移植的豆苗;将本装置移至移栽坑上方,用力下压下支架1,使三脚架腿2的插入部插入移栽坑周边的土壤,向上搬动手柄5,使操作控制弯杆10下压,通过操作控制直杆8与连接弯头4,将移苗铲3中的豆苗放入移栽坑中,浇水覆土后,完成一穴豆苗的移栽作业。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