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广场雨水净化的生态花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8954发布日期:2018-12-07 21:4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广场雨水净化的生态花坛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花坛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广场雨水净化的生态花坛。



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城整体丰富,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很多地区存在水量不足或水质型缺水的局面。雨水作为一种资源,应尽可能防止其在径流中造成二次污染并加以合理的利用起来。同时,雨水又是非传统水资源,雨水入渗可以补充地下水源,雨水回用可弥补水资源不足的现状。

自《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发布以来,国内掀起了海绵城市建设热潮。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在现代城市花坛建设中,花坛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其作用多为增加城市绿化,美化城市整体形象。尤其是在城市广场建设中花坛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花坛通常是在一定范围的畦地上按照整形式或半整形式的图案栽植观赏植物以表现花卉群体美。或是在具有各种图形植床内,种植不同色彩和品种的花卉,利用花卉的整体造型,来表现图案或立体效果。传统花坛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一些不足。

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缺陷:

1.降雨较大时花坛内雨水停留时间较长,造成花坛内植物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导致植物烂根。

2.传统花坛仅体现美观,其生态效果不佳,没能对雨水充分利用,传统花坛很少能帮助降低广场内部雨水过多的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广场雨水净化的生态花坛,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广场雨水净化的生态花坛,包括第一渗透立管、第二渗透立管和第一池体,所述第一池体的外圆周表面固定有第二池体,所述第二池体的底部埋设有环形渗透管,所述第二池体的外圆周表面固定有第三池体,所述第三池体的底部埋设有双排环形渗透管,所述第一池体、第二池体和第三池体内部的底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池体底部的一侧固定有过滤水箱,所述第一池体底部的另一侧固定有净滞水箱,所述过滤水箱和净滞水箱之间通过第三导管连接,所述净滞水箱顶部的一侧固定有排水管,所述净滞水箱与市政雨水管之间通过排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池体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铺设有第一种植土层、第二渣泥混合层(第二渣泥混合层,由给水厂污泥和煤渣组成)和第二砾石层,所述第二渗透立管竖直埋设在第一池体的内部且其与过滤水箱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水箱底部的侧端固定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的内部固定有过滤网,所述第二导管远离过滤水箱的一端与环形渗透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池体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铺设有第二种植土层、第一渣泥混合层(第一渣泥混合层,由给水厂污泥和煤渣组成)和第一砾石层,所述第一渗透立管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渗透立管竖直埋设在第二池体的内部且其均与环形渗透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渗透立管的顶部均固定有溢流口,所述环形渗透管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导管,所述环形渗透管通过第一导管与双排环形渗透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池体的顶部固定有不锈钢雨水篦,所述第三池体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铺设有陶粒层、沸石层、过滤层和透水土工布。

优选的,所述净滞水箱的一侧固定有多个第四导管,所述第四导管竖直埋设在第二池体的内部,所述第四导管的顶部固定有喷灌器,所述第四导管不少于四个。

优选的,所述第二种植土层的厚度为350mm,所述第一渣泥混合层的厚度为350mm,所述第一砾石层的厚度为200mm,所述陶粒层的厚度为100mm,所述沸石层的厚度为150mm,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350mm。

优选的,所述第一渗透立管设置有不少于四个。

优选的,所述过滤层为由上到下铺设的煤渣层、活性炭层、玻璃轻石层和细沙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池体与第三池体底部相接处的位置固定有隔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的内部设置了第一渗透立管和第二渗透立管,能将花坛内部过剩的水份通过第一渗透立管和第二渗透立管导入至净滞水箱内部,防止花坛内部的植物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导致植物烂根。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内部过剩的水份通过第一渗透立管和第二渗透立管储存在净滞水箱的内部,当不下雨时可以对收集来的雨水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在第三池体和第二池体之间设置了隔板,能防止防止第三池体的土壤翻浆入渗透到第二池体内部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处剖面图。

图中:1-第二种植土层;2-第一渣泥混合层;3-第一砾石层;4-透水土工布;5-第一渗透立管;6-第一导管;7-环形渗透管;8-第二导管;9-第二渗透立管;10-过滤水箱;11-第三导管;12-净滞水箱;13-第一种植土层;14-第二渣泥混合层;15-第二砾石层;16-第四导管;17-双排环形渗透管;18-第一池体;19-溢流口;20-过滤网;21-排水管;22-不锈钢雨水篦;23-陶粒层;24-沸石层;25-过滤层;26-第二池体;27-第三池体;28-市政雨水管;29-喷灌器;3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广场雨水净化的生态花坛,包括第一渗透立管5、第二渗透立管9和第一池体18,第一池体18的外圆周表面固定有第二池体26,第二池体26的底部埋设有环形渗透管7,第二池体26的外圆周表面固定有第三池体27,第三池体27的底部埋设有双排环形渗透管17,第一池体18、第二池体26和第三池体27内部的底部相互连通,第一池体18底部的一侧固定有过滤水箱10,第一池体18底部的另一侧固定有净滞水箱12,过滤水箱10和净滞水箱12之间通过第三导管11连接,净滞水箱12顶部的一侧固定有排水管21,净滞水箱12与市政雨水管28之间通过排水管21连通,当雨水过大时可直接将多余的水排到市政雨水管网中,第一池体18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铺设有第一种植土层13、第二渣泥混合层14和第二砾石层15,第二渗透立管9竖直埋设在第一池体18的内部且其与过滤水箱10固定连接,过滤水箱10底部的侧端固定有第二导管8,第二导管8的内部固定有过滤网20,防止泥沙细小颗粒进入净滞水箱12,第二导管8远离过滤水箱10的一端与环形渗透管7固定连接,第二池体26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铺设有第二种植土层1、第一渣泥混合层2和第一砾石层3,第一渗透立管5设置有多个,第一渗透立管5竖直埋设在第二池体26的内部且其均与环形渗透管7固定连接,第一渗透立管5的顶部均固定有溢流口19,环形渗透管7的一侧固定有第一导管6,环形渗透管7通过第一导管6与双排环形渗透管17固定连接,第三池体27的顶部固定有不锈钢雨水篦22,第三池体27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铺设有陶粒层23、沸石层24、过滤层25和透水土工布4。

净滞水箱12的一侧固定有多个第四导管16,第四导管16竖直埋设在第二池体26的内部,第四导管16的顶部固定有喷灌器29,第四导管16不少于四个,不下雨时方便对第一池体18和第二池体26内部的花卉进行喷灌,将收集到的水资源再次利用,第二种植土层1的厚度为350mm,第一渣泥混合层2的厚度为350mm,第一砾石层3的厚度为200mm,陶粒层23的厚度为100mm,沸石层24的厚度为150mm,过滤层25的厚度为350mm,这种填料设计不仅透水性好,还能有效去除雨水中的磷,第一渗透立管5设置有不少于四个,增加水资源的吸收,防止花卉因排水不便利导致损伤,过滤层25为由上到下铺设的煤渣层、活性炭层、玻璃轻石层和细沙层,增大水资源的过滤效果,第二池体26与第三池体27底部相接处的位置固定有隔板30,防止自然降雨第二池体26的土壤翻浆入渗透到第三池体27的内部造成污染。

工作原理:本实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下雨的时候,雨水在第一池体18、第二池体26和第三池体27内部进行堆积,可以通过第二渗透立管9、第一渗透立管5和双排环形渗透管17,对过剩的雨水开始引流,从第二导管8引流入过滤水箱10中,在第二导管8的内部有过滤网20可以防止细小的沙砾进入到过滤网20的内部,再通过第三导管11,将过滤过的雨水流入净滞水箱12的内部进行储存,如果雨水过多,净滞水箱12内部的雨水可以从排水管21排向市政雨水管28的内部,当不下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第四导管16从喷灌器29喷出灌溉花坛内部的植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