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自动抖动钓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7452发布日期:2018-11-20 19:01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体式自动抖动钓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式自动抖动钓具,属于钓鱼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垂钓是广受人们喜爱的休闲活动,同时也是一门技术。尤其是,在鱼咬钩后垂钓者需要依靠手感和拴在鱼线上的鱼漂感知鱼是否上钩。当鱼漂上下抖动时说明鱼在咬钩,而至于能否使鱼钩成功钩住鱼在于抖杆的时机。当鱼吃鱼进鱼饵后感觉有异物就会马上反吐,因此抖杆的时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初学者由于掌握不好抖杆的时机,钓到鱼的成功率较低,极大的降低了垂钓者的体验。

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发明了一种组装式自动抖杆垂钓辅具(申请号201510360081.0),该垂钓辅具包括两端开口的筒状壳体及插入壳体中的主动推杆与被动推杆。壳体的两端开口,分别为主动推杆和被动推杆的插入孔和伸缩孔。主动推杆及被动推杆的在杆体的一端均设有限位凸块,被动推杆的杆体外侧套接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被动推杆的限位凸块连接。这种垂钓辅具能够借助于壳体的形状及主动推杆和被动推杆的相互作用,利用鱼在进食鱼饵时对被动推杆产生的还原复位(位移)触发弹簧的瞬间形变,从而使与被动推杆相连接的鱼钩产生瞬间回缩力,进而快速刺破鱼体的目的,达到自动抖杆的效果。但是,这种垂钓辅具存在如下为:

第一,结构相对复杂,结构构件较多,使用时相对繁琐。例如,在壳体内设置量两个推杆,在使用时需要对两个推杆进行调整;

第二,使用前准备工作相对较多,使用时需要将鱼线穿过通线孔并进行打结固定,由于通线孔的较长,穿鱼线的过程不够方便;

第三,被动推杆借助于弹簧的压力卡持在环形边台上,但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环形边台与被动推杆接触面会粘附水中的一些杂物,降低接触面的摩擦系数,从而是弹簧松脱出现假咬钩的现象;以及机关触发灵敏度不够的问题。

第四,由于垂钓辅具中心设有贯通的通线孔,钓具本身的浮力十分有限,在水中会随着波浪浮动,甚至会因水的剧烈波动触发弹簧,从而是垂钓辅具丧失自抖动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垂钓辅助钓具存在的结构相对复杂,使用前的准备工作较为繁琐以及使用时间长会出现假咬钩以及垂钓辅具稳定性不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优化了垂钓辅助钓具的结构,提供了一种新的一体式自动抖动钓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式自动抖动钓具,该钓具包括设有封闭空腔和与外部连通的型腔的外壳体1,部分设置在外壳体1型腔内的拉杆2,以及设置于外壳体1型腔内通过拉动拉杆2实现压缩的弹簧3;所述拉杆2位于外壳体1外侧端部设有穿线孔II21,内侧端部设有档位凸块22;所述外壳体1的封闭端部设有穿线孔I 12,型腔内设有用于借助弹簧3压缩卡持档位凸块22的环台26。

优选地,所述档位凸块22在与环台26接触的平面上设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凸起结构221。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1包括一体成型的头部11和尾部16;头部11为圆锥型,内部设有空腔13;尖端设有贯通的穿线孔I12;底面设有内凹的型腔I15;所述尾部16内设有用于安装拉杆2和弹簧3的型腔II25。

更优选地,所述拉杆2包括一根圆柱形圆杆,在圆杆的一端设有可插入型腔I15内的档位凸块22,另一端上设有沿圆杆径向贯通的穿线孔II21。

更优选地,所述档位凸块22为外径大于所述圆杆外径的圆柱形。

更优选地,所述型腔II25的一端与型腔I15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更优选地,在所述头部11与尾部16连接处,头部11外径大于尾部16外径形成阻力翼14;在尾部6末端设有向外侧伸展的阻力碟23。

优选地,所述环台26的平面向档位凸块22方向倾斜。

优选地,所述弹簧3的环绕在拉杆2的外周,一端与档位凸块22连接,另一端与外壳体1的尾部末端内侧连接。

优选地,所述在外壳体1上设有与型腔连通的排气排水孔24。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获得的有益效果是:

钓具由拉杆、弹簧以及一体成型的外壳体三个部件组成,结构部件减少,使用时只需穿上鱼线,拉出拉杆即可,使用更加方便。

一体成型的外壳体具有顶部密封的锥形头部和具有与外部连通型腔的尾部。头部内设有密封的空腔,能够增加钓具的浮力。同时,在头部末端和尾部末端相应地设有阻力翼和阻力碟,可增加瞬时拉力的逆向阻力,从而提高触发机关摆正复位的敏感度。此外,阻力翼和阻力碟的设置还能够提高钓具在水中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应水流绕道造成弹簧机构的意外触发,减少因非鱼咬钩造成的自抖动功能消失的发生。

在档位凸块与环台接触的平面上设有凸起结构,可有效增大二者的摩擦系数,防止钓具在水中长时间浸泡过程中粘附其他物质,造成接触面摩擦力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式中钓具沿轴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钓具的拉杆拉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虚线圆圈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式中钓具头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2,拉杆;3,弹簧;11,头部;12,穿线孔I;13,空腔;14,阻力翼;15,型腔I;16,尾部;21,穿线孔II;22,档位凸块;23,阻力碟;24,排气排水孔;25,型腔II;26,环台;221,凸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所用材料、方法和仪器,未经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材料、方法和仪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

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和“竖着”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介质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是具体情况理解上书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以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组”、“多根”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以下详细说明不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式中钓具沿轴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钓具的拉杆拉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虚线圆圈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式中钓具头部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4可知,该一体式自抖动钓具是由一体式外壳体,设置在外壳体1内部的弹簧3,以及部分设置在外壳体1内的拉杆2组成。其中,一体式外壳体1包括一个呈圆锥体形的头部11,以及与头部11连接的尾部16。头部11的顶端封闭,并设有一个对穿的穿线孔I 12。在头部11的内部设有一个封闭的空腔13,以便于增加钓具的浮力。同时,在头部的底部设有一个圆形内凹的型腔I 15(如图4所示)。

外壳体1的尾部16设有一个贯通的型腔II 25,其一端与头部11的型腔I 15连通,另一端与外界连通。在型腔II 25内部设有一个环台26。环台26的平面向型腔I 15的方向倾斜。同时在尾部16的末端设有向外延展的阻力碟23。在尾部16的侧面上设有两个与型腔II 25连通的排气排水孔24,以便于排出进入到型腔II 25内的气体或液体。

拉杆2设有一个圆柱形圆杆,在圆杆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外径大于圆杆外径的档位凸块22,另一端设有一个沿圆杆径向贯通的穿线孔II 21。在拉杆2的圆周外部设有一个弹簧3,弹簧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档位凸块22的侧面和尾部16末端的内壁上。在不拉动拉杆2的情况下,档位凸块22在弹簧3的压力作用下顶与型腔I 15的内壁上。在拉动拉杆2后,档位凸块22的外侧端面与环台26在弹簧3的压力作用下卡持在型腔II 25的后部(如图2所示)。在档位凸块22的外侧端面上设有用于增加该面与环台26平面摩擦系数的凸起结构221(如图3所示)。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由于外壳体1的头部11内设有密封的空腔13,显著地增加了钓具的浮力,并且可进行水中的自动定位,头部11始终朝上,而尾部16始终朝下。因此,可以防止钓具在水中的混乱摆动以及位置和形态的飘忽不定。同时,由于头部末端设有的阻力翼14和尾部末端设置的阻力碟23,可增加瞬时拉力的逆向阻力,从而提高触发机关摆正复位的敏感度。此外,二者的设置还能够提高钓具在水中的稳定性,有效防止应水流绕道造成弹簧机构的意外触发,减少因非鱼咬钩造成的自抖动功能消失的发生。同时,在档位凸块22的外侧端面上设有凸起结构221,能够显著增加其与环台26平面的摩擦系数,保证摩擦力并防止因粘附杂物造成摩擦力降低导致的弹簧3意外松脱的情况发生。另外,由于该钓具取消了狭长的穿线孔,改为简单的穿线孔,使准备工作更加简单。

在使用时,先将钓鱼的主线穿过头部11上的穿线孔I 12,在将挂在鱼钩的子线穿过穿线孔II 21,然后拉动拉杆2使得档位凸块22的外侧端面与环台26的平面在弹簧3的压力作用下卡持在型腔II 25的中部。由此便完成了该一体式自动抖动钓具的设置。随后根据连接好鱼钩,挂好鱼饵即可进行垂钓。

当鱼儿吸食鱼饵牵动鱼钩子线时,拉杆2被触动。由于拉杆2斜向卡持在环台表面,鱼在向牵引子线和鱼钩施加拉力的瞬间将拉杆2拉脱环台平面。弹簧3蓄积的回复力瞬间释放从而牵拉鱼钩回缩刺入鱼的皮肉,从而达到自动抖杆的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的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各种改动和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