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佛手幼苗种植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0160发布日期:2019-02-15 19:44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佛手幼苗种植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佛手的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佛手幼苗种植盆。



背景技术:

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为芸香科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其茎叶基有长约6厘米的硬锐刺,新枝呈三棱形,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有透明油点,花多在叶腋间生出,常数朵成束,其中雄花较多,部分为两性花,花冠五瓣,白色微带紫晕,其果实在成熟时各心皮分离,形成细长弯曲的果瓣,状如手指,故名佛手。具有珍贵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经济价值和较高的观赏价值,具有良好的利用开发前景。

在佛手种植过程中,其主要有扦插繁殖和嫁接繁殖两种处理方法,扦插繁殖是取植株枝条扦插生根成苗后进行移栽,嫁接繁殖则是选择植株枝条(接穗),移接于其它植物体上成活后进行移栽。其中,在采用扦插繁殖方法时,需要对幼苗盆栽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移栽,而市面上还没有针对佛手幼苗的专用种植盆,只是采用传统的种植盆进行种植处理,其难于获得较佳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环境,同时,在进行移栽时非常麻烦,甚至需要进行破盆处理,造成相关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佛手幼苗种植盆,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佛手幼苗种植盆,包括种植盆盆体,所述种植盆盆体开口平面的直径为30~50cm,种植盆盆体内通过与盆体同心设置的隔离环柱,所述隔离环柱上均布透水孔且与种植盆盆体为可分离结构,该隔离环柱将种植盆盆内隔出有内盆腔以及环状间隙层,其环状间隙层中填充有木屑,而隔离环柱内侧对应内盆腔部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镂空织物网面,而在镂空织物网面下部的内盆腔部分内侧设置有与隔离环柱一体成型的外凸环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种植盆盆体底面设置有供隔离环柱放置的环形槽,以防止隔离环柱在放入后填土时发生移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种植盆盆体为陶瓷盆体、塑料盆体、玻璃盆体、水泥盆体、金属盆体中的一种,而隔离环柱为陶瓷环或者瓦质环。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离环柱的厚度为8~15m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离环柱上设置的透水孔的孔径优选为8~15m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环状间隙层的环宽为种植盆盆体直径的1/12~1/10。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镂空织物网面的网孔直径为30~60mm,以方便在佛手根系正常生长,并绕固在网面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佛手幼苗种植盆有效提高种植盆的保水性能,以有效提高土壤的湿润性,减少盆栽状态下土层之间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同时,更适合于佛手的幼苗移栽,移栽时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1、种植盆盆体;2、环状间隙层;3、隔离环柱;4、透水孔;5、内盆腔;6、镂空织物网面;7、漏水孔;8、外凸环面;9、环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一种佛手幼苗种植盆,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种植盆盆体,其种植盆盆体1为开口平面的直径为40cm的陶瓷盆体,此种植盆盆体1的底面设置有环形槽9以及漏水孔7,而在环形槽9位置设置有一个隔离环柱3,该隔离环柱3为陶瓷环,其上均匀设置有孔径为12mm的透水孔4,隔离环柱3的厚度为12mm,且与种植盆盆体为可分离结构,并将种植盆盆体1分隔成环状间隙层2以及内盆腔5。

在本实施例中,环状间隙层2的环宽为种植盆盆体1直径的1/10,其内填充有木屑,而隔离环柱3内侧对应的内盆腔5部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镂空织物网面6,该镂空织物网面6的网孔直径为50mm,以方便在佛手根系正常生长,并绕固在网面上6。而在镂空织物网面6下部的内盆腔5部分内侧设置有与隔离环柱3一体成型的外凸环面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