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龙虾暂养和转运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6328发布日期:2018-10-16 17:08阅读:9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鲜暂养和海鲜物流领域,尤其是适用于龙虾暂养和龙虾转运。



背景技术:

目前,海鲜暂养技术和条件都比较落后。龙虾都是散养在暂养缸或者暂养池中,龙虾之间互相挤压、相互蚕食,严重降低了龙虾暂养的成活率,经济损失巨大。龙虾出售时要从暂养缸或暂养池中捞出,重新打包运输,这个过程中龙虾多次受到应激,龙虾的活力减弱,增加运输过程中龙虾的死亡率。同时捞取、点数、打包过程繁琐,严重影响龙虾的出货速度,降低工作效率。所以目前急需一种可以让龙虾单独存放暂养和快速捞出直接运输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龙虾暂养和转运的装置,该装置将每只龙虾单独暂养,龙虾之间互不接触,避免龙虾之间相互挤压和蚕食,可以大幅度提高龙虾暂养成活率。装置可以根据龙虾数量任意组合,整体转运,免去了捞取龙虾、点数、打包过程,减少龙虾受到应激的次数,降低运输死亡率,提高出货速度和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龙虾暂养和转运的装置,由暂养笼、前防逃门和后防逃门组成;所述暂养笼由暂养管和固定框架组成;所述暂养管为管状结构,多层平行排列;所述固定框架为矩形,固定框架将暂养管固定;所述防逃门为矩形,由门架和网片组成。

所述暂养管为PVC管,一端为进虾口,另一端为出虾口,管壁设有透水孔。

所述暂养笼由若干个暂养管水平排列成一排,然后若干排叠加组合成矩形,最后由固定框架固定。

所述固定框架为矩形,分别固定在暂养笼的两端和中间位置。

所述两端的固定框架顶部设有人工提手、自动吊耳和定位头,底部设有底脚和定位孔。

所述人工提手为矩形,上部四角部为圆弧状,位于固定框架顶部的中间。

所述自动吊耳为矩形,内侧开半圆形的孔,位于固定框架顶部的两端。

所述定位头为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位于自动吊耳的顶部中心位置。

所述底脚为矩形,位于固定框架底部的两端。

所述定位孔为圆形,开孔于底脚底部中心位置。

所述防逃门为矩形,由门架和网片组成。所述网片嵌在门架内侧的槽中。

所述防逃门一侧设有合页与暂养笼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与暂养笼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每只龙虾单独暂养,龙虾之间互不接触,避免龙虾之间相互挤压和蚕食,可以大幅度提高龙虾暂养成活率,降低龙虾的暂养死亡率,减少龙虾的残次品数量,降低龙虾暂养过程中的总体损耗,减少龙虾暂养的运营成本,大幅度增加利润。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龙虾数量自由组合,整体转运,免去了捞取龙虾、点数、打包过程,减少龙虾受到应激的次数,降低运输死亡率,提高进货和出货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物流的转运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定位头和定位孔将暂养装置上下层固定组合,在在暂养池中可以整齐摆放,使暂养池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装置上设置的人工提手和自动吊耳,可以方便人工提取和自动提取暂养装置,同时也提高了进货和出货的工作效率。大幅度节约了物流转运时间,提高了暂养池的周转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暂养笼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防逃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暂养管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定位头和吊耳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的底脚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头入位定位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装置定位组合后的外观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装置定位组合后的正面示意图。

图中:1.底脚,2.防逃门,3.暂养笼,4.固定框架,5.自动吊耳, 6.人工提手,7.定位头,8.卡扣,9.门架,10.网片,11.合页,12. 透水孔,13.进虾口,14,出虾口,15.暂养管,16.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至图8中示出的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用于龙虾暂养和转运的装置,由暂养笼3和前、后两个防逃门2组成;所述暂养笼3由暂养管15和固定框架4组成;所述暂养管15为管状结构,多层平行排列;所述固定框架4为矩形,固定框架4将暂养管15固定;所述防逃门2为矩形,由门架9和网片10 组成。

所述暂养管15为PVC管,一端为进虾口13,另一端为出虾口14,管壁设有透水孔12。

所述暂养笼3由若干个暂养管15水平并排排列成一排,然后若干排暂养管15上下叠加组合成矩形,最后由固定框架4固定。

所述固定框架4为矩形,分别固定在暂养笼3的两端和中间位置。

所述两端的固定框架4顶部设有人工提手6、自动吊耳5和定位头7,底部设有底脚1和定位孔16。

所述人工提手6为矩形,上部的四角部为圆弧状,位于固定框架 4顶部的中间。

所述自动吊耳5为矩形,内侧开半圆形的孔,位于固定框架4顶部的两端。

所述定位头7为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位于自动吊耳5的顶部中心位置。

所述底脚1为矩形,位于固定框架4底部的两端。

所述定位孔16为圆形,开孔于底脚1底部中心位置。

所述防逃门2为矩形,由门架9和网片10组成,所述网片10嵌在门架9内侧的槽中。

所述防逃门2一侧设有合页11与暂养笼3连接,另一侧设有卡扣8与暂养笼3连接。

进货时,打开暂养笼3前面的防逃门2,将龙虾从进虾口放入;关闭防逃门2,扣好防逃门2与暂养笼3连接的卡扣8。

然后将暂养笼3放入暂养池进行暂养,也可以多层暂养笼3叠加放入暂养池,通过定位头7和定位孔16固定组合上下层的暂养笼3。

出货时,可以人工通过人工把手6取出暂养笼3或者用吊车通过自动吊耳5吊出暂养笼3。然后将暂养笼3整体放入冷藏车或者水车进行运输。

到达收货地点后,将暂养笼3后面的防逃门2打开,将龙虾取出,或者将暂养笼3直接放入暂养池继续暂养。

完成整个进货、暂养、转运、再暂养的过程。

在图9所示实施例中,是定位头插入定位孔的定位组合状态。

在图10和图11所示实施例中,两个暂养笼3上下叠加,通过定位头7和定位孔16定位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