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用拉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6033发布日期:2018-10-26 18:41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捕捞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渔用拉网装置。



背景技术:

渔业捕捞大多采用拉网、抬网和撒网等方式。拉网捕捞法中,拉网一般选取渔网长度要宽于池面(约1.5倍左右)的网,捕捞时需许多人共同协作,劳动强度过大。同时拉网后分鱼操作较费时易导致鱼类缺氧。抬网捕捞法,通过饵料诱捕较拉网捕捞法节省劳动力,但受池塘水深和鱼的食性限制,导致其具有使用局限性。撒网捕捞法是较为传统的捕捞方式,节省人力但对鱼损伤大,且捕鱼数量有限。尤其是针对池塘养殖的鱼类的捕捞,没有一种较为轻松便捷的且不伤鱼的捕鱼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捕捞装置使用不便且易伤鱼等问题,提供一种易于操作、使用方便且不伤鱼的渔用拉网装置。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渔用拉网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若干网框单元,相邻的两个网框单元铰接;若干网框单元可首尾相连呈环状;

每个网框单元均包括外网框和网体,网体安装于外网框;相邻的两个网框单元通过各自的外网框相互铰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外网框均呈矩形;相邻的两个外网框中,其中一个外网框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一铰链结构,另一个外网框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二铰链结构,第一铰链结构与第二铰链结构相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互配合的第一铰链结构和第二铰链结构为合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互配合的第一铰链结构为第一销孔座,第一销孔座设有第一销孔;

第二铰链结构为第二销孔座,第二销孔座设有第二销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网体包括内网框和网面,网面固定安装于内网框;

内网框可拆卸地固定于外网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网框的内侧沿外网框的周向设有阶梯槽,内网框卡设于阶梯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网框上还设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用于固定内网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夹,固定夹大致呈L形;固定夹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外网框,另一端为自由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网框和内网框均呈矩形;外网框的相对的两侧边设有滑槽,内网框滑设于滑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网框的未设有滑槽的两侧边上均设有止位结构,止位结构用于限定内网框的位置。

上述渔用拉网装置至少具备如下技术效果:将拉网设置为具有相互铰接的若干网框单元的结构,不使用时,整个拉网可呈折叠状态存放。使用时,最多只需两人操作,其中一人持首端的网框单元,另一人持尾端的网框单元,将整个拉网展开以对池塘中鱼类进行合围,然后可将拉网装置插立于池塘,从而能够对围在拉网区域内的鱼类进行选取捕捞。这样,该渔用拉网装置的使用更加方便、不费力,且捕鱼时无需将鱼类捞出池塘进行挑选,而是可以直接在池塘中的拉网区域内挑选,很好地保证鱼类不受损伤。此外,由于各网框单元为可拆卸的铰接连接,因此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网框单元的个数,从而可自由选择小区域捕捞或者大区域捕捞。同时,网框单元包括外网框和网体,在使用时可根据养殖品种或需捕获鱼类规格选取合适网目的网体,便于分鱼捕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渔用拉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网框单元;

110-外网框;

120-网体;121-内网框;122-网面;

200-第一铰链结构;

300-第二铰链结构;

400-固定结构;

500-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渔用拉网装置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渔用拉网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若干网框单元100,相邻的两个网框单元100铰接;若干网框单元100可首尾相连呈环状;

每个网框单元100均包括外网框110和网体120,网体120安装于外网框110;相邻的两个网框单元100通过各自的外网框110相互铰接。

其中,网框单元100的形状即外网框110的形状可以为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圆形等等。较佳地,网框单元100的形状即外网框110的形状为矩形。外网框110的材质可选择不锈钢材质。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相邻的两个外网框110中,其中一个外网框110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一铰链结构200,另一个外网框110的相对的两侧边分别设有第二铰链结构300,第一铰链结构200与第二铰链结构300相配合。通过第一铰链结构200和第二铰链结构300的配合,使得相邻的两个网框单元100形成铰接。在不使用时,整个拉网可呈折叠状态存放,而在使用时,整个拉网能够展开以对池塘中的鱼类进行合围捕捞。

一实施例中,相互配合的第一铰链结构200和第二铰链结构300为合页。如此使得整个渔用拉网装置易于制作。另一实施例中,相互配合的第一铰链结构200为第一销孔座,第一销孔座设有第一销孔;第二铰链结构300为第二销孔座,第二销孔座设有第二销孔。使用时,可利用销钉依次穿过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从而实现相邻两个网框单元100的连接。其中,第一、第二销孔座可采用焊接的形式与外网框110连接,或者直接在外网框110上一体制作出第一、第二销孔座。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网体120包括内网框121和网面122,网面122固定安装于内网框121;内网框121可拆卸地固定于外网框110。其中,内网框121的材质可选择不锈钢材质。网面122选用普通渔网材质即可,如聚乙烯等。

如此设计,可方便拉网的维修与养护。当拉网中某一个网框单元100的网面122损坏时,只需拆卸该网框单元100的内网框121以修缮网面122,而不影响其他网框单元100的使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中,网体120可只包括网面,即网面直接固定安装于外网框110。

内网框121可拆卸地固定于外网框110的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外网框110的内侧沿外网框110的周向设有阶梯槽,内网框121卡设于阶梯槽内。如此设计,工艺简单,制作方便。进一步地,外网框110上可设有固定结构400,用于固定内网框121,以防止内网框121从外网框110中脱出。可选择地,固定结构400包括固定夹,固定夹大致呈L形;固定夹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外网框110,另一端为自由端。其中,固定夹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固定夹可沿外网框110的周向均匀分布。具体装配时,内网框121未安装于外网框110时,固定夹的自由端旋转至朝向远离外网框110中心的位置。此时可方便地将内网框121卡设于外网框110的周向阶梯槽中。最后将各固定夹的自由端旋转至指向外网框110中心的位置,从而各固定夹能够对内网框121的安装进行良好固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结构400还可以是固定扣环,外网框110上沿其周向设有多个固定孔。固定扣环打开后依次穿过外网框110上的固定孔以及内网框121内侧的网面孔,然后固定扣环扣合,从而能够将内网框121进行良好固定。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外网框110和内网框121均呈矩形;外网框110的相对的两侧边设有滑槽,内网框121滑设于滑槽内。如此设计,更加便于内网框121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外网框110的未设有滑槽的两侧边上均设有止位结构,止位结构用于限定内网框121的位置。例如,止位结构包括止位槽和弹性凸起,止位槽和弹性凸起分别设置于外网框110的未设有滑槽的两侧边上。具体装配时,内网框121沿两侧滑槽滑入外网框110且其一侧与止位槽的槽底抵接,则相对的一侧与弹性凸起抵接。如此,内网框121能够方便且稳定的固定于外网框110上。

本实用新型的渔用拉网装置,将拉网设置为具有相互铰接的若干网框单元100的结构,不使用时,整个拉网可呈折叠状态存放。使用时,最多只需两人操作,其中一人持首端的网框单元,另一人持尾端的网框单元,将整个拉网展开以对池塘中鱼类进行合围,然后可将拉网装置插立于池塘,从而能够对围在拉网区域内的鱼类进行选取捕捞。这样,该渔用拉网装置的使用更加方便、不费力,且捕鱼时无需将鱼类捞出池塘进行挑选,而是可以直接在池塘中的拉网区域内挑选,很好地保证鱼类不受损伤。

此外,由于各网框单元100为可拆卸的铰接连接,因此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网框单元100的个数,从而可自由选择小区域捕捞或者大区域捕捞。同时,网框单元100包括外网框110和内网框121,在使用时可根据养殖品种或需捕获鱼类规格选取合适网目的网面122,便于分鱼捕捞和维修养护。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使用者操作,外网框110上可设置手柄500,以便于使用者握持。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在首、尾的网框单元100的外网框110上,分别设有一个手柄500。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