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西藏高原裂腹鱼类鱼卵的孵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0437发布日期:2018-10-30 21:2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西藏高原裂腹鱼类鱼卵的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西藏高原裂腹鱼类鱼卵在孵化过程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水泥孵化环道池孵化,通过池底的鸭嘴喷头不断大量流进新鲜水使水体旋转使鱼卵翻动均匀增氧实现孵化,该方法极大浪费了水电资源,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水温不可控。第二,采用土池孵化,该方法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大,鱼卵孵化率不高。第三,平面槽孵化,该方法占地面积大空间利用率低,水温不可控。第四,孵化桶,水从下边近,上边流出,卵均匀翻滚,该方法不适用有敏感期的鱼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西藏高原裂腹鱼类鱼卵的孵化装置。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小,水温可控,并且孵化期间卵基本静止,对有敏感期的鱼类适用,另外孵化用水可以循环使用,节约了用水量,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西藏高原裂腹鱼类鱼卵的孵化装置,包括孵化箱和进水管,所述孵化箱中设有多个上下叠置的孵化槽,所述孵化槽底部由隔板分隔成繁殖槽和导流槽,所述导流槽沿孵化槽两侧内壁设置;所述繁殖槽的一端设有进水区,另一端设有出水区,所述繁殖槽底部由进水区一端向出水区一端向下倾斜,所述导流槽底部的倾斜方向和所述繁殖槽相反;所述隔板在靠近出水区的一端设有进水孔,所述导流槽在靠近进水区一端的底部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对应下方孵化槽的进水区;所述孵化箱底部连接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所述进水管的出水端对应顶层孵化槽的进水区,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繁殖槽的上部铺设有孵化框,所述孵化框内设有多个叶片,所述叶片沿宽度方向平行排布,所述叶片宽度方向的中心穿过叶片轴,所述叶片轴的两端连接所述孵化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西藏高原裂腹鱼类鱼卵放置在叶片上,鱼卵孵化出小鱼之后,小鱼的活动会造成叶片的倾斜,小鱼从倾斜的叶片之间的间隙落入繁殖槽中;进水从孵化箱顶层孵化槽中的进水区进入,顺着倾斜角度流入孵化槽中出水区一端,再从隔板底部的进水孔流入导流槽,从导流槽的出水孔流入下一层孵化槽的进水区;最下层孵化槽的出水流入水泵中,水泵将水打入进水管,进水管将水带到孵化箱顶层孵化槽的进水区,从而形成了孵化箱的水循环,节约了用水量,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所述繁殖槽还包括分散杆,所述分散杆包括横杆、连杆和拉动杆,所述横杆与所述叶片方向相同且紧贴所述繁殖槽的底部,所述横杆的一端通过连杆与所述拉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拉动杆的另一端设有螺纹,所述繁殖槽靠近出水区一端的内壁上设有供所述拉动杆穿过的孔,使用螺栓控制拉动杆轻微的晃动可以分散部分滑落的鱼卵,帮助部分尚未脱卵的小鱼从鱼卵中脱出,横杆的设计可以让分散杆在孵化区中接触更多鱼卵。

进一步,所述叶片之间的间距为0.3cm-0.5cm,所述叶片的宽度为0.3cm-0.5cm,由于小鱼的长度为0.3cm-0.5cm,所以叶片之间的间距设为0.3cm-0.5cm,叶片的宽度也设为0.3cm-0.5cm,以防止其他过大的杂质一起掉进孵化区底部对小鱼造成损伤。

进一步,所述孵化箱中底层孵化槽的下方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一级净化池、二级净化池、三级净化池、调节室,所述一级净化池内设有第一过滤棉,所述二级净化池为含有硝化细菌的第二过滤棉,所述三级净化池内设有增氧装置,所述调节室包括恒温装置和水泵,经过一次净化池、二级净化池、三级净化池对孵化箱中的水质进行了多层净化,使水质中的氨氮亚硝酸可控,提高了鱼苗的存活率。

进一步,所述进水管外套设有紫外灯,紫外灯可以杀灭水中的霉菌等有害生物,减少水霉病爆发的机率,从而提高鱼苗的存活率。

进一步,所述进水管在出水口设有三通,三通的一端连接进水管的出水口,一端连接孵化槽的进水区,一端在需要时连接药物注射。

进一步,所述叶片为塑料或者亚克力叶片,塑料或者亚克力表面光滑,不会对鱼卵卵膜造成损伤,可以避免爆发水霉病。

进一步,所述孵化箱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平时关闭,在需要时打开对孵化箱中的循环水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水温可控,占地面积小,可用于西藏高原裂腹鱼类的规模化人工繁育;孵化框中的叶片距离可以根据不同鱼苗的大小进行选择,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鱼苗;孵化期间卵基本静止,对有敏感期的鱼类适用;孵化用水可以循环使用,节约了用水量,降低了成本。

2、本实用新型使用螺栓控制拉动杆轻微的晃动可以分散部分滑落的鱼卵,帮助部分尚未脱卵的小鱼从鱼卵中脱出,横杆的设计可以让分散杆在孵化区中接触更多鱼卵。

3、本实用新型由于小鱼的长度为0.3cm-0.5cm,所以叶片之间的间距设为0.3cm-0.5cm,叶片的宽度也设为0.3cm-0.5cm,以防止其他过大的杂质一起掉进孵化区底部对小鱼造成损伤。

4、本实用新型的一级净化池中的过滤棉可以过滤水中的固体物质,如卵膜等,二级净化池中含有硝化细菌的过滤棉可以降解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三级净化池中的增氧装置可以增加水体溶氧,经过一次净化池、二级净化池、三级净化池对孵化箱中的水质进行了多层净化,使水质中的氨氮亚硝酸可控,提高了鱼苗的存活率;另外,恒温装置可以恒定孵化水温,给鱼苗提供一个更加适合的孵化温度。

5、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管外套设的紫外灯可以杀灭水中的霉菌等有害生物,减少水霉病爆发的机率,从而提高鱼苗的存活率。

6、本实用新型进水管出水口的三通的一端连接进水管的出水口,一端连接孵化槽的进水区,一端在需要时连接药物注射。

7、本实用新型的塑料或者亚克力叶片表面光滑,不会对鱼卵卵膜造成损伤,可以避免爆发水霉病。

8、本实用新型孵化箱底部的排水口平时关闭,在需要时打开对孵化箱中的循环水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孵化槽中未安装孵化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孵化槽中安装孵化框时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孵化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孵化箱;11-一级净化池;111-第一过滤棉;12-二级净化池;121-第二过滤棉;13-三级净化池;131-增氧装置;14-调节室;141-恒温装置;142-水泵;15-进水管;151-紫外灯;16-三通;17-排水口;2-孵化槽;21-繁殖槽;211-进水区;212-出水区;213-螺栓;214-分散杆;2141-横杆;2142-连杆;2143-拉动杆;22-导流槽;221-出水孔;23-隔板;231-进水孔;24-孵化框;241-叶片;242-叶片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适用于西藏高原裂腹鱼类鱼卵的孵化装置,包括孵化箱1和进水管15,所述孵化箱1中设有多个上下叠置的孵化槽2,所述孵化槽2底部由隔板23分隔成繁殖槽21和导流槽22,所述导流槽22沿孵化槽2两侧内壁设置;所述繁殖槽21的一端设有进水区211,另一端设有出水区212,所述繁殖槽21底部由进水区211一端向出水区212一端向下倾斜,所述导流槽22底部的倾斜方向和所述繁殖槽21相反;所述隔板23在靠近出水区212的一端设有进水孔231,所述导流槽22在靠近进水区211一端的底部设有出水孔221,所述出水孔221对应下方孵化槽2的进水区211;所述孵化箱1底部连接所述进水管15的进水端,所述进水管15的出水端对应顶层孵化槽2的进水区,所述进水管15上设有水泵142;所述繁殖槽21的上部铺设有孵化框24,所述孵化框24内设有多个叶片241,所述叶片241沿宽度方向平行排布,所述叶片241宽度方向的中心穿过叶片轴242,所述叶片轴242的两端连接所述孵化框2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西藏高原裂腹鱼类鱼卵放置在叶片241上,鱼卵孵化出小鱼之后,小鱼的活动会造成叶片241的倾斜,小鱼从倾斜的叶片241之间的间隙落入繁殖槽21中;进水从孵化箱1顶层孵化槽2中的进水区211进入,顺着倾斜角度流入孵化槽2中出水区212一端,再从隔板23底部的进水孔231流入导流槽22,从导流槽22的出水孔221流入下一层孵化槽2的进水区211;最下层孵化槽2的出水流入水泵142中,水泵142将水打入进水管15,进水管15将水带到孵化箱1顶层孵化槽2的进水区211,从而形成了孵化箱1的水循环,节约了用水量,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水温可控,占地面积小,可用于西藏高原裂腹鱼类的规模化人工繁育;孵化框中的叶片距离可以根据不同鱼苗的大小进行选择,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鱼苗;孵化期间卵基本静止,对有敏感期的鱼类适用;孵化用水可以循环使用,节约了用水量,降低了成本。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繁殖槽21还包括分散杆214,所述分散杆214包括横杆2141、连杆2142和拉动杆2143,所述横杆2141与所述叶片241方向相同且紧贴所述繁殖槽21的底部,所述横杆2141的一端通过连杆2142与所述拉动杆2143的一端连接,所述拉动杆2143的另一端设有螺纹213,所述繁殖槽21靠近出水区212一端的内壁上设有供所述拉动杆2143穿过的孔。

本实用新型使用螺栓控制拉动杆轻微的晃动可以分散部分滑落的鱼卵,帮助部分尚未脱卵的小鱼从鱼卵中脱出,横杆的设计可以让分散杆在孵化区中接触更多鱼卵。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叶片241之间的间距为0.3cm,所述叶片241的宽度为0.3cm。

本实用新型由于小鱼的长度为0.3cm,所以叶片之间的间距设为0.3cm,叶片的宽度也设为0.3cm,以防止其他过大的杂质一起掉进孵化区底部对小鱼造成损伤。

实施例4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叶片241之间的间距为0.4cm,所述叶片241的宽度为0.4cm。

本实用新型由于小鱼的长度为0.4cm,所以叶片之间的间距设为0.4cm,叶片的宽度也设为0.4cm,以防止其他过大的杂质一起掉进孵化区底部对小鱼造成损伤。

实施例5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叶片241之间的间距为0.5cm,所述叶片241的宽度为0.5cm。

本实用新型由于小鱼的长度为0.5cm,所以叶片之间的间距设为0.5cm,叶片的宽度也设为0.5cm,以防止其他过大的杂质一起掉进孵化区底部对小鱼造成损伤。

实施例6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孵化箱1中底层孵化槽2的下方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一级净化池11、二级净化池12、三级净化池13、调节室14,所述一级净化池11内设有第一过滤棉111,所述二级净化池12为含有硝化细菌的第二过滤棉121,所述三级净化池13内设有增氧装置131,所述调节室14包括恒温装置141和水泵142。

本实用新型的一级净化池中的过滤棉可以过滤水中的固体物质,如卵膜等,二级净化池中含有硝化细菌的过滤棉可以降解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三级净化池中的增氧装置可以增加水体溶氧,经过一次净化池、二级净化池、三级净化池对孵化箱中的水质进行了多层净化,使水质中的氨氮亚硝酸可控,提高了鱼苗的存活率;另外,恒温装置可以恒定孵化水温,给鱼苗提供一个更加适合的孵化温度。

实施例7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所述进水管15外套设有紫外灯151。

本实用新型的紫外灯可以杀灭水中的霉菌等有害生物,减少水霉病爆发的机率,从而提高鱼苗的存活率。

实施例8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所述进水管15在出水口设有三通16。

本实用新型的三通的一端连接进水管的出水口,一端连接孵化槽的进水区,一端在需要时连接药物注射。

实施例9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所述叶片241为塑料或者亚克力叶片。

本实用新型的塑料或者亚克力叶片表面光滑,不会对鱼卵卵膜造成损伤,可以避免爆发水霉病。

实施例10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所述孵化箱1底部设有排水口17。

本实用新型孵化箱底部的排水口平时关闭,在需要时打开对孵化箱中的循环水进行更换。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