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赤贝暂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4501发布日期:2018-09-28 18:05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贝类的养殖,尤其是一种赤贝暂养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循环水养殖工艺作为一种现代养殖模式对规模化、工厂化、绿色、离岸养殖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这种养殖模式正在逐步兴起,但是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品种、喂养条件、环境条件的不同,循环水养殖工艺的工艺单元、工艺参数选择也存在诸多不同。而在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均需要实现氨氮平衡、COD与SS平衡和实现溶解氧的稳定化。其中,氨氮是养殖过程中养殖对象排泄的废弃物、残饵等物质在系统内降解产生的,是封闭循环水养殖工艺中的重要指标污染物,整个工艺必须保证氨氮控制在尽可能的低值。COD是循环水养殖工艺中的重要的影响因子,它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养殖品种的卫生防疫和疫病控制情况。水中溶解氧是养殖对象赖以生存的因子,是循环水养殖系统运行的重要影响参数。

目前,循环水养殖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中所示。在图1中,循环水养殖工艺的物理单元中的弧形筛网、气浮池主要用来去除以悬浮物形式存在的COD。生物单元中的净化系统和消毒系统可以对悬浮态和溶解态的COD起到净化作用;生物单元中的生物膜系统是整个循环水系统运行的核心部分,其对于系统中污染物的去除作用可以分为两种,包括截留沉淀作用和生物细菌的降解作用。生物滤池主要的滤料有无机生物填料、有机生物填料、生物质填料等形式,目前主要的无机生物填料包括石英砂、碳酸盐类、沸石类、陶瓷材料等形式;有机高分子填料包括聚氯乙烯、聚丙烯、维尼纶、立体弹性填料、悬浮填料、发泡聚苯乙烯颗粒高分子填料。生物质材料主要有竹球、腐木、秸秆等。生物滤池的填料对氨氮的面积日净化能力和填料的比表面积可确定生物滤池的效率。目前,循环水养殖工艺的主要应用在淡水养殖水生动物的长期养殖方面,对海捕水生动物的暂养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我们知道,赤贝又名魁蚶,为冷水性贝类,生活在20~35m水深的软泥或泥沙质海底,生活水温为5~15℃,肉味鲜美,富含营养,宜鲜食。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及朝鲜沿海。目前,赤贝人工养殖是将赤贝苗底播增养殖海区,水深10~12米,海底为软泥和泥沙相间底质,海域水质肥沃,流水畅通,自然饵料充足,海水自然温度0~28℃,盐度28‰~31‰,透明度0.5~2米。放苗前,将海底危害赤贝生长的海螺、海星等生物清除干净。养殖过程中,经常观察赤贝生长情况,做好海况理化因子、天气变化等记录,定期潜水清除海螺、海星等敌害生物。赤贝体长达7~8厘米,开始收获,采大留小。赤贝主要是活贝鲜销,所以在赤贝采集之后,需要对赤贝进行暂养,其暂养是将活贝移至指定区域进行的短期放养,以除去体内泥沙等污物。现有的赤贝暂养方式是将活赤贝在自然条件下放置在暂养池内进行充氧吐污物,其存在暂养设施简单、污物去除不彻底、暂养水温不可控易造成贝类死亡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活赤贝暂养存在暂养设施简单、污物去除不彻底、暂养温度不可控易造成贝类死亡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暂养设施设计合理、暂养水温可控、吐沙快且彻底、死亡率低的赤贝暂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赤贝暂养装置,其包括两个以上养殖池、一充氧设备和一循环水净化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养殖池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依次连通且设置为水从养殖池中依次流过,并且处于末端的养殖池的出水管经第二连通管与所述的循环水净化设备的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的循环水净化设备的出水管经第三连通管与所述的充氧设备的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的充氧设备的出水管经循环水管与处于始端的养殖池的进水管相连通;在所述的循环水净化设备的内部设有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在所述的第三连通管上串接一换热器,且换热器的出水温度控制在13-18摄氏度。

优选的,所述的养殖池为3-5个,且沿着水流的方向高度依次降低。

优选的,在所述的养殖池的中间部横向放置一格网,所述的格网将养殖池隔分为上部的赤贝暂养区域和下部的沉淀区域,所述的赤贝暂养区域与养殖池的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的沉淀区域与养殖池的出水管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的循环水净化设备包括筒状的上箱体和倒锥台状的下箱体,所述的上箱体与下箱体密封连接;在所述的上箱体的顶部设置一盖板,在所述的上箱体接近顶部的一侧设有一盲板,所述的循环水净化设备的出水管设置在所述的上箱体接近顶部的另一侧上且与上箱体的内部相连通,在所述的上箱体的内部横向固定一筛板,所述的第一填料层、第二填料层自上向下依次设置在所述的上箱体内部的筛板上,所述的循环水净化设备的进水管设置在所述的筛板下部的上箱体上且进水管的出水端延伸连通至上箱体的内部,在所述的循环水净化设备的进水管的出水端设有一分水头,在所述的分水头上经连接杆连接一分水板;在所述的下箱体的底部连通设置一排污管,在所述的下箱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的第一填料层为层高60-120cm的陶粒,所述的第二填料层为层高5-20cm的鹅卵石。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填料层的陶粒的堆密度为300-900千克/立方米,粒径为2-20mm,孔隙率为45-90%。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填料层的陶粒的堆密度为600-700千克/立方米,粒径为3-16mm,孔隙率为50-55%。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填料层的陶粒是由从上到下的第一陶粒层、第二陶粒层和第三陶粒层组成,所述的第一陶粒层的层高15-30cm,粒径为12-15mm;所述的第二陶粒层的层高15-30cm,粒径为2-5mm;所述的第三陶粒层的层高15-30cm,粒径为15-18mm。

优选的,在所述的第一填料层内设有电加热器,且该电加热器的温度控制在45-55摄氏度。

本实用新型的养殖池两个以上依次连通的养殖池且设置为水从养殖池中依次流过,末端的养殖池的出水管与循环水净化设备的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的循环水净化设备的内部设有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循环水净化设备的出水管与充氧设备的进水管相连通;充氧设备的出水管与始端的养殖池的进水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暂养设施设计合理,使用可靠;在第三连通管上串接的换热器实现了暂养水温可控;经试验:暂养赤贝在2天之后基本吐沙完毕,并且死亡率降低,实现在较长时间内赤贝的持续暂养。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循环水养殖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水净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1.第一养殖池,1101.第一养殖池进水管,12.第二养殖池,13.第三养殖池,14.第四养殖池,1402.第四养殖池出水管,1403.格网,1404.赤贝暂养区域,1405.沉淀区域;2.第一连通管,3.第二连通管;4.循环水净化设备,401.盖板,402.循环水净化设备出水管,403.盲板,404.第一填料层,4041.第一陶粒层,4042.第二陶粒层,4043.第三陶粒层,405.第二填料层,406.筛板,407.上箱体,408.电加热器,409.循环水净化设备进水管,410.分水头,411.分水板,412.下箱体,413.支架,414.排污管;5.第三连通管;6.换热器,7.充氧设备,701.充氧设备进水管,702.充氧设备出水管;8.循环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在图2中,一种赤贝暂养装置,其包括两个以上养殖池1、一充氧设备7和一循环水净化设备4。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养殖池1设定为4个,即第一养殖池11、第二养殖池12、第三养殖池13和第四养殖池14。相邻的养殖池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2依次连通,并且设置为水从第一养殖池11至第二养殖池12、第三养殖池13、第四养殖池14中依次流过。

为了节省能源,如图2所示,第一养殖池11、第二养殖池12、第三养殖池13和第四养殖池14沿着水流的方向高度依次降低,利用养殖池之间的水位差实现了水的自行流动。

在图2中,处于末端的第四养殖池14的出水管1402经第二连通管3与循环水净化设备4的进水管409相连通,循环水净化设备4的出水管402经第三连通管5与4充氧设备7的进水管701相连通,充氧设备7的出水管702经循环水管8与处于始端的第一养殖池11的进水管1101相连通。

为了实现赤贝暂养与污物的自动分离,如图3所示,在第四养殖池14的中间部横向放置一格网1403,该格网1403将第四养殖池14隔分为上部的赤贝暂养区域1404和下部的沉淀区域1405,其中,赤贝暂养区域1404与第四养殖池14的进水管1401相连通,沉淀区域1405与第四养殖池14的出水管1402相连通。

第一养殖池11、第二养殖池12、第三养殖池13的暂养结构与第四养殖池14的暂养结构相同,此不多述。

为了实现对循环水起到良好的净化作用,在图2中,循环水净化设备4的内部设有第一填料层404和第二填料层405。

为了对暂养温度实现控制,在图2中,在第三连通管5上串接一换热器6,且该换热器6的出水温度控制在13-18摄氏度。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循环水净化设备4包括筒状的上箱体407和倒锥台状的下箱体412,上箱体407与下箱体412密封连接而围绕形成一内腔体;在上箱体407的顶部设置一盖板401,在上箱体407接近顶部的一侧设有一盲板403,循环水净化设备4的出水管402设置在上箱体407接近顶部的另一侧上且与上箱体407的内部相连通,在上箱体407的内部横向固定一筛板406,第一填料层404、第二填料层405自上向下依次设置在上箱体407内部的筛板406上,循环水净化设备4的进水管409设置在筛板406下部的上箱体407上且进水管409的出水端延伸连通至上箱体407的内部,在循环水净化设备4的进水管409的出水端设有一分水头410,在分水头410上经连接杆连接一分水板411;在下箱体412的底部连通设置一排污管414,在下箱体41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支架413。其中,第一填料层404为层高60-120cm的陶粒,第二填料层405为层高5-20cm的鹅卵石。

为了进一步提高过滤净化能力,如图4所示,第一填料层404的陶粒的堆密度为300-900千克/立方米,粒径为2-20mm,孔隙率为45-90%。第一填料层404的陶粒是由从上到下的第一陶粒层4041、第二陶粒层4042和第三陶粒层4043组成,第一陶粒层4041的层高15-30cm,粒径为12-15mm;第二陶粒层4042的层高15-30cm,粒径为2-5mm;第三陶粒层4043的层高15-30cm,粒径为15-18m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陶粒层4041的层高25cm,粒径为13mm;第二陶粒层4042的层高25cm,粒径为3mm;第三陶粒层4043的层高25cm,粒径为16mm。

为了提高第一填料层404的柱温,从而提高循环水的处理效果,使得长时间暂养条件下,降低赤贝死亡率,如图2、图4所示,在第一填料层404内设有电加热器408,且该电加热器408的温度控制在45-55摄氏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养殖池14输出的水经循环水净化设备4的进水管409送入下箱体407的内部,向上流经第二填料层405、第一填料层404进行净化,然后经循环水净化设备4的出水管402经换热器6送入充氧设备7中。流经换热器6的水在换热器6的热交换作用下,得到适宜温度的暂养水,实现了暂养水温的调控。经过充氧设备7的水充氧后经循环水管8送入第一养殖池11,再依次流过第二养殖池12、第三养殖池13、第四养殖池14,在养殖池1中进行循环水暂养赤贝;水中的污物在第二填料层405、第一填料层404的过滤作用下,自动沉积在下箱体412的内部,经排污管414排出。

本实用新型暂养设施设计合理,暂养温度可控,暂养的赤贝吐沙快且彻底,死亡率低,赤贝暂养长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