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典型樱亚属植物扦插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4997发布日期:2018-10-26 18:3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典型樱亚属植物扦插育苗容器。



背景技术:

典型樱亚属(Subg.Cerasus)即樱花类植物,属于蔷薇科(Rosaceae) 李亚科(Prunoideae)樱属(Cerasus)。所有樱花都是观赏植物,颜色因物种而不同。樱花花朵数量多,独树成景,成片种植时花海蔚为壮观。野生樱花的果实樱桃是自然界鸟类的食物,果实未成熟或成熟后即被鸟类食用,很难收集到大量的野生种子。扦插繁殖具有简单易行、育苗周期短、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较高、成本低等优点,是传统的无性繁殖中应用前景最广的一种方法。因此,扦插繁殖是培育樱花种苗的重要手段。通过剪取樱花嫩枝、半木质化或木质化的枝条等,插入不同的培育基中,等生根后就可炼苗、移栽,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一般花木扦插栽培大多采用陶制、泥质花盆,但是这种花盆通常只能栽种一个种或品种,栽种多种樱花时,相互之间可能会产生影响,并且透光透水性比较差,而樱花根系较浅,忌积水,需要排水较好的栽培容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典型樱亚属植物扦插容器,不仅可以同时扦插多种不同品种的樱亚属植物的苗木,而且透光透水性得到很大提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扦插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分隔板;容器本体由透明材料制成,其顶部为倾斜状,且较高一侧开设有用于悬挂的挂孔,容器本体的侧壁上沿纵向方向标注有刻度值,并且在横向方向开设有至少2排交错分布的透气孔;分隔板沿纵向方向安装在容器本体内部将其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分隔板的侧边及底边与容器本体的内壁相匹配。

进一步地,容器本体为圆筒形或圆台形,容器本体的底部为倾斜状,分隔板的底边为斜边。

进一步地,透气孔为2排,且上排透气孔的直径大于下排透气孔。

进一步地,分隔板为2块,两者交叉插装在一起,两者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与另一块分隔板相配合的插槽。

进一步地,容器本体为圆台形,分隔板的两侧边均为与容器本体内壁相配合的斜边。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分隔板将容器本体内部分隔成若干区域用于栽种不同品种樱亚属植物的苗木,不同苗木的根系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容器本体采用透明材料提高了透光性;容器本体的侧壁上设置刻度值便于观察苗木根系的生长状况;侧壁上开设的透气孔便于根系的透气,还可以排出多余的水分;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可以扦插多种苗木的同时,还提高了透光透水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容器本体为圆筒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容器本体为圆筒形时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容器本体为圆台形时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容器本体顶部和底部均为倾斜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容器本体;11、挂孔;12、刻度值;13、透气孔;2、分隔板;21、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扦插容器,如图1所示,包括容器本体1和分隔板 2;容器本体1由透明材料制成,如塑料,可以提高透光性,容器本体1 顶部为倾斜状,且较高一侧开设有用于悬挂的挂孔11,便于直接挂在挂钩上,容器本体1的外壁上沿纵向方向标注有刻度值12,便于观察苗木根系的生长状况;容器本体1的侧壁在横向方向开设有至少2排交错分布的透气孔13,透气孔13便于根系的透气,还可以排出多余的水分;容器本体1可为圆筒形或圆台形;分隔板2沿纵向方向安装在容器本体1内部将其分隔成至少两部分,分隔板2的侧边及底边与容器本体1的内壁相匹配,便于栽种不同种类的苗木,且避免了根系之间的相互影响。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透气孔为2排,且上排透气孔的直径大于下排透气孔。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分隔板2为2块,两者交叉插装在一起,可以随意调整两者之间的夹角,两者中间位置处均开设有与另一块分隔板2相配合的插槽21,如图2所示,图2中的容器本体1为圆筒形。

容器本体1为圆台形时,分隔板2的两侧边均为与容器本体1内壁相配合的斜边,如图3所示。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容器本体1的底部也为倾斜状,也即容器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截面均为椭圆形,如图4所示,倾斜状的底部可以增加与挂孔相对一侧的苗木的生长空间,此时,分隔板2的底边形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与容器本体1的底面相匹配,此时的分隔板2的底边为斜边。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