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孵化仓的顶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05994发布日期:2018-10-19 20:5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孵化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大型孵化仓的顶板。



背景技术:

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生产环节就是禽苗的孵化,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行业集中度提高,企业化生产过程中,通过专门的孵化设备进行孵化,市场上存在的设备,均设有加热管组、空气循环装置,利用加热管组加热孵化仓,利用喷头加湿,并通过促进空气流动使调控气体温度、湿度,使孵化仓内的温度保持相对均衡。

现有的孵化装置,大部分为带门的仓体结构,仓壁、仓顶、仓底及门组成,仓内设置加热、加湿、循环、进风及出风装置。其存在的问题是,仓顶是平板结构,仓体内利用仓壁、仓底设置上述相关部件,占用仓内空间较大,减少了孵化可以利用的有效空间,空气调控的均匀度差,能耗高。对于大型孵化厂来说,一批禽苗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上千万只,孵化设备的能耗高低严重影响孵化效率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型孵化仓的顶板,该装置将加空气加热装置、加湿装置、进风及出风装置集成到顶板上,减小上述装置对仓内空间的占用,增加有效孵化空间的利用,减少能耗;另外,上述设置,还有利于模块化设置仓体,便于组装、拆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大型孵化仓的顶板,顶板设有支撑梁板、喷水管及风扇腔,所述的支撑梁板设置在顶板的下表面,支撑梁板间隔平行设置,支撑梁板与加热支架的顶端连接,加热支架固定U形加热管;顶板的两端设有进气腔、排气腔,进气腔上设有进气孔,排气腔上设有排气孔;喷水管平行设置,喷水管上设有雾化喷头;风扇腔间隔设置,风扇腔内设有循环风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1)顶板上设置进气腔、排气腔、风扇腔及喷水管,减少了上述部件对有效孵化空间的占用,从而可以减少制热损失,节能。

(2)有利于模块化设置仓体,便于组装、拆卸,减少运输成本。

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支撑梁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固定孔,支撑梁板与加热支架的顶端通过固定孔、连接栓连接固定。

加热支架一是固定顶板,二是安装固定U形加热管。

所述的固定孔顶部宽,底部窄,固定孔的顶部设有绝热塞,绝热塞下方为连接栓。

连接栓连接,安装拆卸方便,绝热塞可以防止热损失。

所述的喷水管与支撑梁板垂直设置。

上述设置,一是利用喷水管与支撑梁板形成“井”字形网格支撑,二是利用喷水设置雾化喷头。

所述的喷水管设置2根。便于雾化喷头均匀布置。

所述的风扇腔的连线与支撑梁板垂直。便于支撑梁板分散支撑风扇腔内的风扇。

所述的风扇腔的上方设有风扇座板,循环风扇的机体与风扇座板连接固定,循环风扇的扇叶设置在风扇腔内,风扇座板上方设有护套,循环风扇的机体设置在护套内。

附图说明

图1是顶板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2是加热支架、U形加热管主视图。

图3是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仰视图。

图4是风扇座板、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连接栓、绝热塞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顶板;2-喷水管;3-支撑梁板;4-排气腔;5-固定孔;6-雾化喷头;7-进气腔;8-加热支架;9-U形加热管;10-进气孔;11-排气孔;12-风扇腔;13-风扇;14-风扇座板;15-护套;16-连接栓;17-绝热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型孵化仓的顶板,由顶板、支撑梁板、喷水管及风扇腔组成;所述的支撑梁板设置在顶板的下表面,支撑梁板间隔平行设置,支撑梁板与加热支架的顶端连接,加热支架固定U形加热管;顶板的两端设有进气腔、排气腔,进气腔上设有进气孔,排气腔上设有排气孔;喷水管平行设置,喷水管上设有雾化喷头;风扇腔间隔设置,风扇腔内设有循环风扇。

所述的支撑梁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固定孔,支撑梁板与加热支架的顶端通过固定孔、连接栓连接固定。

加热支架一是固定顶板,二是安装固定U形加热管。

所述的固定孔顶部宽,底部窄,固定孔的顶部设有绝热塞,绝热塞下方为连接栓。

连接栓连接,安装拆卸方便,绝热塞可以防止热损失。

所述的喷水管与支撑梁板垂直设置。

上述设置,一是利用喷水管与支撑梁板形成“井”字形网格支撑,二是利用喷水设置雾化喷头。

所述的喷水管设置2根。便于雾化喷头均匀布置。

所述的风扇腔的连线与支撑梁板垂直。便于支撑梁板分散支撑风扇腔内的风扇。

所述的风扇腔的上方设有风扇座板,循环风扇的机体与风扇座板连接固定,循环风扇的扇叶设置在风扇腔内,风扇座板上方设有护套,循环风扇的机体设置在护套内。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顶板上设置进气腔、排气腔、风扇腔及喷水管,减少了上述部件对有效孵化空间的占用,从而可以减少制热损失,节能。

(2)有利于模块化设置仓体,便于组装、拆卸,减少运输成本。

由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不限于此,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想到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的等同的变化或替代,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