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气压装置的林业检疫熏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82453发布日期:2018-10-02 17:59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带气压装置的林业检疫熏蒸装置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检验检疫在进行熏蒸除害试验时通常选择在集装箱或熏蒸库进行的,如此操作存在一些不足,1、占用场地空间大,对于小型物体熏蒸时很不适用;2、气密性差;3、因此封闭场所的体积大,所以投药量必须增大,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4、不能持续记录温湿度,试验数据粗糙;5、移动时费时费力,操作起来十分不便;6、不能直接观察熏蒸空间中有害生物的存活状态,不能随时观察熏蒸效果;7、尾气采用露天式无序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设计一种新式的检疫用的熏蒸装置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缺陷,提供一种带气压装置的林业检疫熏蒸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带气压装置的林业检疫熏蒸装置,本实用新型该检疫熏蒸装置为一个箱体,该箱体的一侧壁为活动侧壁;在箱体内部设置有与箱体内轮廓吻合的密封袋,密封袋的开口设置在活动侧壁一侧,活动侧壁上开设有置物开口,采用固定环将密封袋的开口和活动侧壁上的置物开口密封固定连接;在固定环一侧设置有穿孔,设置气压传感器连接线一端穿过该穿孔深入箱体内部后其末端固定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气压传感器连接线另一端连接有气压显示表并固定至箱体上;在置物开口外部设置有进气管道,进气管道通过第一控制阀门与吹气装置连接;在该箱体非活动的侧壁底部设置有排气管道,该排气管道穿过箱体与密封袋密封连接,排气管道通过第二控制阀门与排风装置连接;吹气装置和排风装置分别通过单独设置的控制开关与电源连接。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在箱体内装有检测箱体内温湿度的温湿度监控仪。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在活动侧壁上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在箱体底部设有转轮。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吹气装置和排风装置为风机或风扇。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控制阀门和第二控制阀门为电控阀门。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的活动侧壁与非活动侧壁之间采用扣连接。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在箱体侧壁上开设有透明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维修更换零件省时省力,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充气式工作方式,事先对密封袋进行有效充气,以方便检查出熏蒸装置的气密性的完整,在保证气密完整的前提下,打开活动侧壁放入待熏蒸物体,当熏蒸物体较小时亦可以从置物开口处放入,因此本实用新型非常适合小型的熏蒸物体所使用,本实用新型设计有观察窗,可以随时对熏蒸效果进行观察、确认,以克服不好判断试验效果的缺陷;排气时设计的排气管道可以做到有序排气,在排气管道处可以连接一些气体处理设备以对熏蒸后的气体进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及对人员的危害;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检疫系统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所示。一种带气压装置的林业检疫熏蒸装置,本实用新型该检疫熏蒸装置为一个箱体1,该箱体1的一侧壁为活动侧壁2;在箱体1内部设置有与箱体1内轮廓吻合的密封袋3,密封袋3的开口设置在活动侧壁2一侧,活动侧壁2上开设有置物开口4,采用固定环5将密封袋3的开口和活动侧壁2上的置物开口4密封固定连接;在固定环5一侧设置有穿孔,设置气压传感器连接线6一端穿过该穿孔深入箱体1内部后其末端固定设置有气压传感器7,气压传感器连接线6另一端连接有气压显示表8并固定至箱体1上;在置物开口4外部设置有进气管道9,进气管道9通过第一控制阀门10与吹气装置11连接;在该箱体1非活动的侧壁底部设置有排气管道12,该排气管道12穿过箱体1与密封袋3密封连接,排气管道12通过第二控制阀门与排风装置13连接;吹气装置11和排风装置13分别通过单独设置的控制开关与电源连接。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在箱体1内装有检测箱体1内温湿度的温湿度监控仪14。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在活动侧壁2上设置有把手15。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在箱体1底部设有转轮16。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吹气装置11和排风装置13为风机或风扇。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控制阀门10和第二控制阀门为电控阀门。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箱体1的活动侧壁2与非活动侧壁2之间采用扣连接。

进一步为,本实用新型在箱体1侧壁上开设有透明观察窗17。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