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捕捞池养富硒鲫鱼的专用网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7423发布日期:2018-11-13 19:54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捕捞池养富硒鲫鱼的专用网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捞网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捕捞池养富硒鲫鱼的专用网具。



背景技术:

鲫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简称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喜头、鲫壳、河鲫,常见于欧亚地区,为常见淡水鱼,属于辐鳍鱼亚纲鲤形目鲤科鲫属,鲫鱼经过人工养殖和选育,可以产生许多新品种,例如金鱼就是由此产生的一种观赏鱼类。

但现有的捕捞网具通常需要多人才能操作,不仅费时耗力,劳动力成本高,而且起捕率低,效果不理想,且在捕捞过程中容易使鱼受伤,导致运输成活率低和外观差,影响其商品价值,此外,现有的捕捞网具在使用时需要人工对网具进行拉伸铺张,操作性不佳。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适用于捕捞池养富硒鲫鱼的专用网具,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捕捞池养富硒鲫鱼的专用网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捕捞池养富硒鲫鱼的专用网具,包括装置主体和网管,所述装置主体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负重块,两个所述负重块均嵌套设置在装置主体中,所述装置主体的内侧设有浮体,所述浮体嵌入设置在装置主体中,所述装置主体的中端设有网管,所述网管嵌套设置在装置主体中,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有沉坠体,所述沉坠体嵌入设置在装置主体中,所述沉坠体的内部设有网侧壁,所述网侧壁固定连接在沉坠体中,所述网侧壁的内部设有网伸缩体,所述网伸缩体的外侧固定连接在网侧壁中,所述网伸缩体的内部设有输网孔,所述输网孔固定连接在网伸缩体中,所述输网孔的内部设有浮重网格,所述浮重网格嵌套设置在输网孔中,所述浮重网格的内部设有识别格栅,所述识别格栅嵌入设置在浮重网格中,所述识别格栅的内部设有嵌入网圈,所述嵌入网圈嵌套设置在识别格栅中,所述装置主体内部的中端设有中心块,所述中心块嵌套设置在装置主体中,所述网管的内部设有保护网框,所述保护网框嵌入设置在网管中,所述网管内部的中端均匀分布有自动扩散网圈,所述自动扩散网圈均嵌套设置在网管中,所述网管内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沉淀辅助网,两个所述沉淀辅助网的一侧和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在保护网框中,所述网管内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收缩网格,两个所述收缩网格均嵌套设置在网框中。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块呈“六边形”的球状,且中心块采用金属加泡沫的材质制成,同时中心块的中端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浮重网格的内部中端填充有细沙。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扩散网圈的一侧均为重合连接状态,且自动扩散网圈的背面呈由外向内的“凹陷”状。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收缩网格均呈“长方形”状,且长度均为十五公分。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沉淀辅助网的一侧和上下两端均通过卡扣与保护网框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适用于捕捞池养富硒鲫鱼的专用网具,在装置主体内部的中端设有中心块,当本设备在使用时,用户将本网具抛洒在池中,由于池中水的浮力,使输网孔的间隙中瞬间被涌入大量水,进而使嵌入网圈在输网孔被水涌入后会处于饱满状态,使本网具在水中的浮力增加,在此过程中,由于中心块呈“六边形”的球状,且中心块采用金属加泡沫的材质制成,同时由于中心块的中端为金属材质,使本网具即使在浮力增加的同时也可通过中心块的重力而匀速下沉,此外,由于水中水波荡漾的扩散作用,使沉淀辅助网可以借助水波荡漾的作用而随波浪扩散,且由于沉淀辅助网的一侧和上下两端均通过卡扣与保护网框固定连接,使本网具在借助水波向外扩散时,可以在不需要人力辅助干预的情况下自行向外游动扩散,因此解决了以往的捕捞网具通常需要多人才能操作的不足,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升了起捕率低,同时,在网管内部的中端均匀分布有自动扩散网圈,当本设备在使用时,由于沉坠体因为水的压力的作用而持续的在水中匀速下坠,在沉坠体下坠的同时,自动扩散网圈的一侧均为重合连接状态,且由于自动扩散网圈的背面呈由外向内的“凹陷”状,使得当池中水面内部的水的压力在冲击到自动扩散网圈时,会直接冲击到自动扩散网圈的背面,使得自动扩散网圈会随着冲击而向外漂,进而在水波荡漾减小时而渐渐停止漂动,等到水波荡漾完全停止后,便会在水中处于固定状态,解决了以往的捕捞网具在使用时需要人工对网具进行拉伸铺张的缺陷,提升了操作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网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101-沉坠体;102-网伸缩体;103-网侧壁;104-输网孔;105-浮重网格;106-识别格栅;107-嵌入网圈;108-中心块;2-负重块;3-浮体;4-网管;401-保护网框;402-自动扩散网圈;403-沉淀辅助网;404-收缩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捕捞池养富硒鲫鱼的专用网具,包括装置主体1和网管4,装置主体1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负重块2,两个负重块2均嵌套设置在装置主体1中,装置主体1的内侧设有浮体3,浮体3嵌入设置在装置主体1中,装置主体1的中端设有网管4,网管4嵌套设置在装置主体1中,装置主体1的内部设有沉坠体101,沉坠体101嵌入设置在装置主体1中,沉坠体101的内部设有网侧壁103,网侧壁103固定连接在沉坠体101中,网侧壁103的内部设有网伸缩体102,网伸缩体102的外侧固定连接在网侧壁103中,网伸缩体102的内部设有输网孔104,输网孔104固定连接在网伸缩体102中,输网孔104的内部设有浮重网格105,浮重网格105嵌套设置在输网孔104中,浮重网格105的内部设有识别格栅106,识别格栅106嵌入设置在浮重网格105中,识别格栅106的内部设有嵌入网圈107,嵌入网圈107嵌套设置在识别格栅106中,装置主体1内部的中端设有中心块108,中心块108嵌套设置在装置主体1中,网管4的内部设有保护网框401,保护网框401嵌入设置在网管4中,网管4内部的中端均匀分布有自动扩散网圈402,自动扩散网圈402均嵌套设置在网管4中,网管4内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沉淀辅助网403,两个沉淀辅助网403的一侧和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在保护网框401中,网管4内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收缩网格404,两个收缩网格404均嵌套设置在网框401中。

进一步的,中心块108呈“六边形”的球状,且中心块108采用金属加泡沫的材质制成,同时中心块108的中端为金属材质,通过中心块108解决了以往的捕捞网具通常需要8~10人才能操作的不足,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升了起捕率低。

进一步的,浮重网格105的内部中端填充有细沙,通过浮重网格105提升了撒网时的便利性。

进一步的,自动扩散网圈402的一侧均为重合连接状态,且自动扩散网圈402的背面呈由外向内的“凹陷”状,通过自动扩散网圈402解决了以往的捕捞网具在使用时需要人工对网具进行拉伸铺张的缺陷,提升了操作便利性。

进一步的,两个收缩网格404均呈“长方形”状,且长度均为十五公分,通过收缩网格404增强了网管4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两个沉淀辅助网403的一侧和上下两端均通过卡扣与保护网框401固定连接,通过沉淀辅助网403进一步辅助性的提升了收缩网格404的收缩力。

工作原理:首先,在使用本网具时,用户需先将本网具解开,然后抛洒在池中,由于池中水的浮力,使输网孔104的间隙中瞬间被涌入大量水,进而使嵌入网圈107在输网孔104被水涌入后会处于饱满状态,使本网具在水中的浮力增加,在此过程中,由于中心块108呈“六边形”的球状,且中心块108采用金属加泡沫的材质制成,同时由于中心块108的中端为金属材质,使本网具即使在浮力增加的同时也可通过中心块108的重力而匀速下沉,此外,由于水中水波荡漾的扩散作用,使沉淀辅助网403可以借助水波荡漾的作用而随波浪扩散,且由于沉淀辅助网403的一侧和上下两端均通过卡扣与保护网框401固定连接,使本网具在借助水波向外扩散时,可以在不需要人力辅助干预的情况下自行向外游动扩散,因此解决了以往的捕捞网具通常需要多人才能操作的不足,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升了起捕率低。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