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喷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1373发布日期:2019-01-15 22:19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喷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喷灌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劳动强度,使其从繁重的移动管道灌溉作业中解放出来,人们研制出了喷灌机,喷灌机一般分为滚移式喷灌机、圆形喷灌机和平移式喷灌机。

滚移式喷灌机属于半自动化喷灌设备,不能自动移动,需要人为操纵,而且对地形和水源的要求较高,不能灌溉高秆作物,因而其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圆形喷灌机早期以液压驱动和水力驱动为主,1965年出现电力驱动圆形喷灌机。圆形喷灌机存在一个重大的弱点,即灌溉面积是圆形,与地块形状和传统农艺耕作方式不一致,近20%的方形地块面积得不到有效灌溉。

平移式喷灌机,可实现矩形地块的灌溉,但是喷灌效率低,喷灌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节约水资源且喷灌均匀的高地隙自走式喷灌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喷灌机,包括履带行走装置、支撑平台、引水装置、行走发动机、驾驶室、喷灌发动机、莲蓬头移动装置、左右喷枪、喷灌水泵和莲蓬头,所述履带行走装置固定在支撑平台的下方,所述引水装置、行走发动机、驾驶室、喷灌发动机、莲蓬头移动装置、和喷灌水泵均设置于支撑平台上方,所述行走发动机分别与引水装置和履带行走装置连接,所述引水装置通过水管与喷灌水泵连接,所述喷灌发动机与喷灌水泵连接,所述左右喷枪与喷灌水泵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吸水莲蓬头通过软管与喷灌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莲蓬头挂设在莲蓬头移动装置上。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履带行走装置左右对称的设置于支撑平台底部,包括履带、前矩形框、前支撑柱、后支撑柱、后矩形框、中支撑柱、下梁、张紧机构和轮子,所述前矩形框和后支撑柱均固定在支撑平台底部,前支撑柱设置于前矩形框下方并与前矩形框固定连接,前支撑柱底部与下梁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后矩形框设置于后支撑柱下方并与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张紧机构设置于后矩形框底部,包括张紧螺母、张紧固定框和张紧杆,所述张紧固定框顶部与后矩形框固定连接,底部与下梁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张紧杆设置于张紧固定框内部并与张紧固定框滑动连接,张紧杆前后两端均伸出张紧固定框,张紧螺母设置于张紧杆前端,所述轮子包括驱动轮、前轮、中轮、后轮、支撑轮和张紧轮,所述驱动轮设置于前矩形框前方并与前矩形框连接,所述前轮、中轮和后轮从前之后依次设置于下梁底部,所述支撑轮通过中支撑柱连接在下梁中部上方,所述张紧轮设置于张紧杆后端,所述履带位于轮子上并与轮子滑动连接。所述履带为橡胶履带,宽度为200mm至300mm。

所述前轮与后轮直径相同且大于中轮直径,前轮和中轮均设有两个,后轮设有三个。

所述履带行走装置还包括后加强梁和前加强梁,所述后加强梁一端与后支撑柱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平台底部连接,前加强梁一端与前支撑柱连接,另一端与中支撑柱连接。

所述驱动轮轴部通过传动带与行走发动机输出轴连接。

所述莲蓬头移动装置包括旋转杆 、旋转套、液压油管、液压油缸、拉杆、钢丝绳和挂钩,所述旋转杆底部旋转连接在支撑平台上,顶部与拉杆一端铰接,所述旋转套套设在旋转杆底部,所述液压油缸一端与旋转杆铰接,另一端与拉杆铰接,所述液压油管一端与液压油缸连接,另一端与行走发动机连接,所述拉杆另一端与钢丝绳一端连接,所述钢丝绳另一端与挂钩连接,所述莲蓬头挂设在挂钩上。

所述莲蓬头包括外筒与内筒,所述外筒包括上圆筒和下圆筒,上圆筒的一侧与下圆筒一侧铰接,所述上圆筒上设有外进水孔,所述内筒位于外筒内部且一端伸出外筒的一端端部,内筒伸出外筒一端通过法兰与软管连接,内筒上设有内进水孔,内筒与下圆筒固定连接。所述内进水孔直径小于外进水孔。

所述引水装置包括真空泵和进水管,所述真空泵的动力轴通过传动带与行走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真空泵的进水口与进水管的一端连接,进水管另一端悬空,真空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喷灌水泵的出水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高地隙自走式喷灌机工作时先启动行走发动机,并将引水装置的进水管和莲蓬头置于水渠中,行走发动机带动引水装置将水引入喷灌水泵中,当喷灌水泵灌满水后启动喷灌发动机,喷灌发动机驱动喷灌水泵将水渠中的水通过莲蓬头过滤后吸到管道中,经过左右喷枪喷洒到两侧田间;履带行走装置驱动整个喷灌机在田间前进,莲蓬头移动装置通过液压油缸可调节莲蓬头的位置,方便莲蓬头的装卸和调整莲蓬头在水渠中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轮位于前矩形框前方,前轮位于下梁底部,即驱动轮位于前轮前上方,履带在喷灌机行走方向的前方形成斜面,可通过高低不平的田间地面;中轮直径小于前轮与后轮,使得履带行走时可过滤掉部分地面的凸起与凹陷,增强了喷灌机的通过性能;履带行走装置中设有张紧机构,在通过凹凸不平的地面时可对履带进行缓冲,保护履带并能使喷灌机行走的更平稳,履带为窄橡胶履带,宽度小,压苗少,适应大小麦全生产期的灌溉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高地隙自走式喷灌机利用莲蓬头从田间的水渠中吸水,无需自带水箱,莲蓬头挂设在莲蓬头移动装置上并可通过莲蓬头移动装置调节位置,以适应不同的水渠位置以及水的深度,加强了喷灌机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中莲蓬头分为外筒和内筒,且外筒只有上半部分设有进水孔,使水中的杂质不易进入莲蓬头内,且设有内外进水孔,内进水孔直径小于外进水孔,提高了莲蓬头的过滤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高地隙自走式喷灌机能在田间行走,且设有左右喷枪,可向两个方向喷水,喷灌的形状以及范围可调,能做到均匀喷灌、节约用水,避免大水浸灌速灌速排等方法造成化肥流失的问题,提高肥料利用率。

秋播时,利用喷灌技术,加快出苗,提高匀苗壮苗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春季干旱时,利用喷灌技术,解决干旱对三麦生长的影响,结合施肥作业,同时迅速发挥肥效。解决漫灌后田间排水肥料流失和盐碱地返碱的问题,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三麦稳产高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履带行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莲蓬头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莲蓬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高地隙自走式喷灌机,能自行在田间行走,从田间的水渠中吸水喷灌农田,该喷灌机包括履带行走装置1、支撑平台10、引水装置2、行走发动机3、驾驶室4、喷灌发动机5、莲蓬头移动装置6、左右喷枪7、喷灌水泵8和莲蓬头9,履带行走装置1固定在支撑平台10的下方,引水装置2、行走发动机3、驾驶室4、喷灌发动机5、莲蓬头移动装置6、和喷灌水泵8均设置于支撑平台10上方且从前至后依次设置,行走发动机3分别与引水装置2和履带行走装置1连接,引水装置2通过水管与喷灌水泵8连接,喷灌发动机5与喷灌水泵8连接,左右喷枪7与喷灌水泵8的出水口连接,莲蓬头9通过软管与喷灌水泵8的进水口连接,莲蓬头9挂设在莲蓬头移动装置6上。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履带行走装置1左右对称的设置于支撑平台底部,左右两侧结构相同,每侧均包括履带12、前矩形框13、前支撑柱14、后支撑柱17、后矩形框19、中支撑柱、下梁114、张紧机构和轮子,前矩形框13和后支撑柱17均固定在支撑平台10底部,前支撑柱14设置于前矩形框13下方并与前矩形框13固定连接,前支撑柱14底部与下梁114前端固定连接,后矩形框19设置于后支撑柱17下方并与后支撑柱17固定连接,为了提高履带12的通过性能以及保护履带12,履带行走装置1将张紧机构设置于后矩形框19底部,包括张紧螺母110、张紧固定框111和张紧杆112,张紧固定框111顶部与后矩形框19固定连接,底部与下梁114后端固定连接,所述张紧杆112设置于张紧固定框111内部并与张紧固定框111滑动连接,张紧杆112前后两端均伸出张紧固定框111,张紧螺母110设置于张紧杆112前端,本实施例中的履带行走装置1设有若干个轮子,包括驱动轮11、前轮120、中轮118、后轮115、支撑轮16和张紧轮113,其中张紧轮113设置于张紧杆112后端,驱动轮11设置于前矩形框13前方并与前矩形框13连接,前轮、中轮和后轮从前之后依次设置于下梁114底部,支撑轮16通过中支撑柱连接在下梁114中部上方,履带12位于轮子上将各个轮子连接起来并与轮子滑动连接,履带为橡胶履带,宽度可选择为200mm至300mm。

为了保证喷灌机行走得更为平稳,前、中和后轮可设有若干个,本实施例中前轮120与中轮118均设有两个,后轮115设有三个,前轮和后轮直径相同且大于中轮的直径,这样可以使履带行走时过滤掉一些路面的凸起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履带行走装置1的强度,本实施例在履带行走装置1中还设置了后加强梁18和前加强梁,其中后加强梁18每侧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后支撑柱17的前后两侧,后加强梁18一端与后支撑柱17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支撑平台10底部连接,前加强梁一端与前支撑柱14连接,另一端与中支撑柱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莲蓬头移动装置6包括旋转杆61、旋转套62、液压油管63、液压油缸64、拉杆65、钢丝绳66和挂钩67,旋转杆61底部旋转连接在支撑平台10上,顶部与拉杆65一端铰接,旋转套62套设在旋转杆61底部,液压油缸64一端与旋转杆61铰接,另一端与拉杆65铰接,液压油管63一端与液压油缸64连接,另一端与行走发动机3连接,拉杆65另一端与钢丝绳66一端连接,钢丝绳66另一端与挂钩67连接,莲蓬头9挂设在挂钩67上,莲蓬头移动装置6用于调节莲蓬头9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水渠位置以及水的深度。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莲蓬头9包括外筒与内筒95,外筒包括上圆筒92和下圆筒91,上圆筒92的一侧与下圆筒91一侧铰接,上圆筒92上设有外进水孔94,内筒95位于外筒内部且一端伸出外筒的一端端部,内筒95伸出外筒一端通过法兰97与软管连接,内筒95上设有内进水孔96,内筒95与下圆筒91固定连接,外筒只有上圆筒62设有进水孔,使水底的杂质不易进入莲蓬头9内,且设有内外进水孔,内进水孔96直径小于外进水孔94,提高了莲蓬头9的过滤能力,同时铰接的上下圆筒便于清理莲蓬头9内部过滤的杂物等。

引水装置2包括真空泵和进水管,真空泵的动力轴通过传动带与行走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真空泵的进水口与进水管的一端连接,进水管另一端悬空,真空泵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喷灌水泵的出水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动力的传输,如驱动轮11与行走发动机13、引水装置2与行走发动机13、喷灌发动机5与喷灌水泵8之间均通过传动带连接,也可采用链条等。

本实施例的喷灌机的喷水量为10~20mm,喷水均匀,且喷幅在50~100m范围内可调,可节约水资源,且提高肥料利用率。行走速度为60~120m,每天作业面积可达100~200亩,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高地隙自走式喷灌机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方式得到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