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摇蚊幼虫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7389发布日期:2018-11-20 19:00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摇蚊幼虫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摇蚊幼虫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摇蚊幼虫通过养殖池进行人工培育,该种培育方式的养殖空间受限不利于摇蚊幼虫更快速的培育,培育完成后需要进行捕捞冲洗分离,其工序较多、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摇蚊幼虫培育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摇蚊幼虫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箱,其中:所述培育箱内设有多个用于培育幼虫的培育单元,所述培育单元包括上部开口的箱体、多个设置于箱体内的培育框、供氧装置、保持箱体恒温环境的恒温器,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多个与培育框过渡配合的固定槽。

其中:所述供氧装置包括多条设置于箱体底部的管体、多个设置于管体上的排气孔,所述管体连通鼓风机,所述管体设置于固定槽之间。

其中:所述培育框多个倾斜设置于箱体内,所述培育框上设有把手、培育面。

其中:所述培育框为具有多个弯折状。

其中:所述培育面为网或布。

其中:所述培育框上设有便于安装或拆卸培育面的嵌合端,嵌合端内过盈配合嵌合条。

其中:所述箱体连接水循环结构,所述箱体外壁设有出水口、进水口,所述水循环结构包括真空泵、缓冲池,所述缓冲池与出水口连通,所述真空泵分别与缓冲池、进水口连通。

其中:所述箱体上设有用于投料进行喂食的投料装置,所述投料装置包括传动装置、与传动装置连接的投料端,所述传动传动装置包括固定端、与固定端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第一光杆、第二光杆、丝杆,所述丝杆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机、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一光杆、第二光杆两端均固定设置于固定端上,所述投料端包括投料斗、与投料斗连通的送料管、第二电机、与第二电机连接的送料螺杆,所述投料斗底端贯穿第一光杆、第二光杆、丝杆,所述投料斗底端与丝杆丝接,所述送料管末端设有出料口、与送料螺杆连接的轴承,所述第二电机与投料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安装于箱体上。

其中:所述恒温器包括控制器、检测箱体内环境温度的温度检测器、发热元件,其中温度检测器、发热元件均通过线路与控制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培育箱内设有多个用于培育幼虫的培育单元,所述培育单元包括上部开口的箱体、多个设置于箱体内的培育框、供氧装置、保持箱体恒温环境的恒温器,所述箱体底部设有多个与培育框过渡配合的固定槽,放置多个培育框增大养殖空间、提高资源利用率,后续清理分离工序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培育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培育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培育框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投料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投料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3、图5、图6,一种摇蚊幼虫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箱1,所述培育箱1内设有多个用于培育幼虫的培育单元2,各培育单元2之间相互独立,所述培育单元2包括上部开口的箱体3、多个设置于箱体3内的培育框4、供氧装置、保持箱体3恒温环境的恒温器,所述箱体3底部设有多个与培育框4过渡配合的固定槽31。培育框4竖直放置于箱体3内,所述箱体3底部可设置用于培育摇蚊幼虫的底泥,其中底泥厚度为0-1cm,其中底泥上为将培育框4浸没的水层。其中箱体3高度设置为0.6m-1.2m。所述培育框4之间的距离为1.5-2cm,培育框4的顶端低于水层1-2cm。

所述供氧装置包括多条设置于箱体3底部的管体51、多个设置于管体51上的排气孔52,所述管体51连通鼓风机53,所述管体51设置于固定槽31之间。排气孔52之间的间隔为2-4cm。固定槽31之间均设有管体51,管体51对箱体3自下而上进行供气,所供气体从底泥到水层,达到均匀供气的效果。管体51与鼓风机53连接端为软管,管体51另一端设有将多条管体51固定连接的连接条,若进行收取摇蚊幼虫使,将培育框4提出箱体3后,将多条管体51同时上提使管体51与箱体3底部分离便于获取摇蚊幼虫。

所述培育框4多个倾斜设置于箱体3内,其中培育框4竖向倾斜角度为30°-40°。所述培育框4上设有把手41、培育面42。所述培育面42为网或布。其中培育面42目数为60-80目。目所述培育框4上设有便于安装或拆卸培育面42的嵌合端43,嵌合端43内过盈配合嵌合条44,安装时将培育面42平铺于培育框4上,并通过嵌合条44嵌合进行嵌合于嵌合端43内以将培育面42固定设置于培育框4上,若需要进行拆卸,可将嵌合条44进行抽出即可快速拆卸,便于培育面42安装与拆卸于培育框4上。培育面42为网或布,使水层可横向穿过各培育框4,保证水层于箱体3内可流动,使箱体3内溶氧量增加。

所述箱体3连接水循环结构7,所述箱体3外壁设有出水口32、进水口33,所述水循环结构7包括真空泵71、缓冲池72,所述缓冲池72与出水口32连通,所述真空泵71分别与缓冲池72、进水口33连通。其中出水口32处设有可防止摇蚊幼虫流出的隔网。其中缓冲池72内可产出单细胞副产品,真空泵71连接缓冲池72输送循环水到箱体3内。所述缓冲池72与出水口32之间设有阀门,阀门开启状态,箱体3内的水通过出水口32流经缓冲池72,缓冲池72的水通过真空泵71重新输送到进水口33循环到箱体3内,使箱体3内的水进行流动,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以及真空泵71的流量进行调节箱体3内水层的高度。同时缓冲池72中可作为产出单细胞副产物区域,可同时进行输送循环水以及产出单细胞副产物。前期播种时为循环较浑浊的水以营造摇蚊幼虫生长环境,循环半小时后摇蚊幼虫进行筑巢。

所述箱体3上设有用于投料进行喂食的投料装置,所述投料装置包括传动装置、与传动装置连接的投料端,所述传动传动装置包括固定端811、与固定端811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812、第一光杆813、第二光杆814、丝杆815,所述丝杆815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机812、固定端811连接,其中丝杆815一端与固定端811活动连接,丝杆815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812的转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光杆813、第二光杆814两端均固定设置于固定端811上,所述投料端包括投料斗821、与投料斗821连通的送料管822、第二电机823、与第二电机823连接的送料螺杆824,其中第一电机812为直流电机,所述投料斗821底端贯穿第一光杆813、第二光杆814、丝杆815,所述投料斗821底端与丝杆815丝接,所述送料管822末端设有出料口825、与送料螺杆824连接的轴承826,所述第二电机823与投料斗82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811安装于箱体3上。该投料装置运作时,通过第一电机812转动而带动丝杆815,丝杆815传动使投料端移动,投料端移动过程中第二电机823转动而带动送料螺杆824,送料螺杆824进行转动使送料管822内物料通过出料口825进行出料投食,若需要进行二次投食,控制第一电机812反转使投料端返回同时进行投料。第一电机812、第二电机823连接电路板,可通过控制投料装置每2小时投料一次,其中所投物料为粉料,其中粉料包括玉米粉。通过丝杆815进行带动投料斗821,投料斗821通过送料螺杆824均匀投料,使该投料装置投料快速均匀。

所述恒温器包括控制器61、检测箱体3内环境温度的温度检测器62、发热元件63,其中温度检测器62、发热元件63均通过线路与控制器61连接。所述发热元件63为发热管,发热管规格为1kw。通过温度检测器62检测箱体3内水温进行开启或关闭发热元件63进行调温。所述恒温器设定并保持箱体3内环境温度为28℃-30℃,保持该温度5天培育成摇蚊幼虫。所述多个培育框4用于制造空隙并且培育摇蚊幼虫,培育成摇蚊幼虫后,可抽出培育框4,培育框4竖直放置所粘附底泥较少,便于清理以及分离摇蚊幼虫,设置多个培育框4、培育框4上设有培育面42,增大摇蚊幼虫养殖空间,合理分配养殖资源。

实施例2:

参照图1、图2、图4至图6,一种摇蚊幼虫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箱1,所述培育箱1内设有多个用于培育幼虫的培育单元2,各培育单元2之间相互独立,所述培育单元2包括上部开口的箱体3、多个设置于箱体3内的培育框4、供氧装置、保持箱体3恒温环境的恒温器,所述箱体3底部设有多个与培育框4过渡配合的固定槽31。培育框4竖直放置于箱体3内,所述箱体3底部可设置用于培育摇蚊幼虫的底泥,其中底泥厚度为0-1cm,其中底泥上为将培育框4浸没的水层。其中箱体3高度设置为0.6m-1.2m。所述培育框4之间的距离为1.5-2cm,培育框4的顶端低于水层1-2cm。

所述供氧装置包括多条设置于箱体3底部的管体51、多个设置于管体51上的排气孔52,所述管体51连通鼓风机53,所述管体51设置于固定槽31之间。排气孔52之间的间隔为2-4cm。固定槽31之间均设有管体51,管体51对箱体3自下而上进行供气,所供气体从底泥到水层,达到均匀供气的效果。管体51与鼓风机53连接端为软管,管体51另一端设有将多条管体51固定连接的连接条,若进行收取摇蚊幼虫使,将培育框4提出箱体3后,将多条管体51同时上提使管体51与箱体3底部分离便于获取摇蚊幼虫。

所述培育框4多个倾斜设置于箱体3内,其中培育框4竖向倾斜角度为30°-40°。所述培育框4上设有把手41、培育面42。所述培育面42为网或布。其中培育面42目数为60-80目。所述培育框4为具有多个弯折状。所述培育框4上设有便于安装或拆卸培育面42的嵌合端43,嵌合端43内过盈配合嵌合条44,安装时将培育面42平铺于培育框4上,并通过嵌合条44嵌合进行嵌合于嵌合端43内以将培育面42固定设置于培育框4上,若需要进行拆卸,可将嵌合条44进行抽出即可快速拆卸,便于培育面42安装与拆卸于培育框4上。培育面42为网或布,使水层可横向穿过各培育框4,保证水层于箱体3内可流动,使箱体3内溶氧量增加。

所述箱体3连接水循环结构7,所述箱体3外壁设有出水口32、进水口33,所述水循环结构7包括真空泵71、缓冲池72,所述缓冲池72与出水口32连通,所述真空泵71分别与缓冲池72、进水口33连通。其中出水口32处设有可防止摇蚊幼虫流出的隔网。其中缓冲池72内可产出单细胞副产品,真空泵71连接缓冲池72输送循环水到箱体3内。所述缓冲池72与出水口32之间设有阀门,阀门开启状态,箱体3内的水通过出水口32流经缓冲池72,缓冲池72的水通过真空泵71重新输送到进水口33循环到箱体3内,使箱体3内的水进行流动,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以及真空泵71的流量进行调节箱体3内水层的高度。同时缓冲池72中可作为产出单细胞副产物区域,可同时进行输送循环水以及产出单细胞副产物。前期播种时为循环较浑浊的水以营造摇蚊幼虫生长环境,循环半小时后摇蚊幼虫进行筑巢。

所述箱体3上设有用于投料进行喂食的投料装置,所述投料装置包括传动装置、与传动装置连接的投料端,所述传动传动装置包括固定端811、与固定端811固定连接的第一电机812、第一光杆813、第二光杆814、丝杆815,所述丝杆815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机812、固定端811连接,其中丝杆815一端与固定端811活动连接,丝杆815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812的转动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光杆813、第二光杆814两端均固定设置于固定端811上,所述投料端包括投料斗821、与投料斗821连通的送料管822、第二电机823、与第二电机823连接的送料螺杆824,其中第一电机812为直流电机,所述投料斗821底端贯穿第一光杆813、第二光杆814、丝杆815,所述投料斗821底端与丝杆815丝接,所述送料管822末端设有出料口825、与送料螺杆824连接的轴承826,所述第二电机823与投料斗82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端811安装于箱体3上。该投料装置运作时,通过第一电机812转动而带动丝杆815,丝杆815传动使投料端移动,投料端移动过程中第二电机823转动而带动送料螺杆824,送料螺杆824进行转动使送料管822内物料通过出料口825进行出料投食,若需要进行二次投食,控制第一电机812反转使投料端返回同时进行投料。第一电机812、第二电机823连接电路板,可通过控制投料装置每2小时投料一次,其中所投物料为粉料,其中粉料包括玉米粉。通过丝杆815进行带动投料斗821,投料斗821通过送料螺杆824均匀投料,使该投料装置投料快速均匀。

所述恒温器包括控制器61、检测箱体3内环境温度的温度检测器62、发热元件63,其中温度检测器62、发热元件63均通过线路与控制器61连接。所述发热元件63为发热管,发热管规格为1kw。通过温度检测器62检测箱体3内水温进行开启或关闭发热元件63进行调温。所述恒温器设定并保持箱体3内环境温度为28℃-30℃,保持该温度5天培育成摇蚊幼虫。所述多个培育框4用于制造空隙并且培育摇蚊幼虫,培育成摇蚊幼虫后,可抽出培育框4,培育框4竖直放置所粘附底泥较少,便于清理以及分离摇蚊幼虫,设置多个培育框4、培育框4上设有培育面42、培育框4具有多个弯折结构,增大摇蚊幼虫养殖空间,合理分配养殖资源。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培育箱1内设有多个用于培育幼虫的培育单元2,所述培育单元2包括上部开口的箱体3、多个设置于箱体3内的培育框4、供氧装置、保持箱体3恒温环境的恒温器,所述箱体3底部设有多个与培育框4过渡配合的固定槽31。放置多个培育框4增大养殖空间、提高资源利用率,后续清理分离工序简单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