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漆接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7885发布日期:2019-01-02 21:31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漆接收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林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漆接收杯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生漆是一种天然涂料,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生漆的采收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每个割口都要有一个接收容器,现有的生漆采收中,常见的接收容器有树叶、贝壳,塑料等材料做成,这些装置的可获得性和重复利用性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同时,在整个切割切割过程中,容器的放置和固定也是整个割漆过程中消耗时间较长的一个环节,并且每次切割都要重新放置接收容器,既是重复劳动又消耗大量时间。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能重复利用,一个采割季节只放置一次的接收容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考虑到一个割口的生漆流量非常小,而且多数生漆主产区在采收季节雨水较多,因此,设计一种小型的且能防雨的接收容器显然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生漆接收杯及使用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生漆接收杯,包括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上设置有防雨盖,所述防雨盖通过销轴与杯体相连接,所述杯盖在远离树干的一侧设有一半圆形开口。

进一步,所述杯体在接近树干一侧的上部设置有凹槽形导流板,所述的凹槽形导流板与水平方向成2-5°夹角固定在杯体上,所述的凹槽形导流板的前端开有刃口,刃口既在上下方向有弧度又在左右方向有弧度;所述的凹槽形导流板的下部设置有上挡板,所述的上挡板为圆弧形。

进一步,所述的生漆接收杯在接近树干一侧的下部设置有水平支撑板,所述的水平支撑板的前端开有刃口,所述的刃口为圆弧形;所述的刃口后方设置有下挡板,所述的下挡板为圆弧形。

一种生漆接收杯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人工或机械发射装置将接收杯打入漆树树皮中。

具体的,首先,将接收杯打入树皮中,打入的深度通过上挡板和下挡板控制;凹槽形导流板能将杯体固定在树干上,同时因为凹槽形导流板与水平方向有2-5°的夹角,能将流出的生漆导入杯体中;支撑板可分担一部分重量起到辅助支撑作用,防止杯体从树皮中脱离;所述杯体上设置的杯盖能防止雨水进入杯体,所述杯盖的一侧设计成半圆形开口,在收集杯体中的生漆时,吸管可以从半圆形开口中插入杯体;收集装置将杯体中的生漆吸出后,接收杯可以留置在树干上重复利用,下次割漆时可节省插入接收杯的时间,提高割漆工的采收效率。

该生漆接收杯及使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生漆接收杯可以重复利用,一次打入树皮后可在整个采割季节多次使用,能提高生漆的采收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中,上挡板和下挡板控制了打入树皮的深度,减少了刃口对树皮的形成层和木质部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生漆接收杯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生漆接收杯的左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生漆接收杯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杯体;2—防雨盖;3—凹槽形导流板;4—上挡板; 5—水平支撑板;6—下挡板; 7—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图2和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生漆接收杯的一种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生漆接收杯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中生漆接收杯的左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生漆接收杯的俯视图。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生漆接收杯,包括杯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上设置有防雨盖2,所述防雨盖2通过销轴7与杯体相连接,所述杯盖2在远离树干的一侧设有一半圆形开口。

本实施方式中,杯体1在接近树干一侧的上部设置有凹槽形导流板3,凹槽形导流板3与水平方向有2-5°的夹角,凹槽形导流板3的前端开有刃口,刃口既在上下方向有弧度又在左右方向有弧度;凹槽形导流板3的下部设置有上挡板4,上挡板4为圆弧形。

本实施方式中,在接近树干一侧的下部设置有水平支撑板5,水平支撑板5的前端开有刃口,刃口为圆弧形;刃口后方设置有下挡板6,下挡板为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中,利用人工或机械发射装置将接收杯打入漆树树皮中。

本实用新型中,在将接收杯打入树皮过程中,打入的深度通过上挡板4和下挡板6来控制;凹槽形导流板3既能将杯体固定在树干上又能将流出的生漆导入杯体中;水平支撑板5起到辅助支撑作用,防止杯体从树皮中脱离;防雨盖2可防止雨水进入杯体影响生漆的质量,防雨盖2的一侧设计成半圆形开口,可以方便收集装置的吸管插入杯体中;收集装置将杯体中的生漆吸出后,接收杯可以留置在树干上重复利用,下次割漆时可节省插入接收杯的时间,提高割漆工的采收效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使用效果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