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阴阳种植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7041发布日期:2018-12-28 18:49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阴阳种植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蔬菜大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阴阳种植棚。



背景技术:

大多数蔬菜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32℃,而超过35℃的高温和低于12℃的低温则对于许多蔬菜来说是逆境,因此,将温度稳定在15-32℃之间是保证蔬菜正常生长与高产的前提条件。

昼夜温差和二氧化碳浓度是蔬菜光合产物积累的先决条件,昼夜温差小,二氧化碳浓度低,则呼吸消耗较多的光合产物,会导致蔬菜植株长势细弱、果实膨大慢等,保持10-12℃的合理温差,可以获得蔬菜更好的长势和更高的产量、品质。

一般来说,昼夜温差容易操作的是在春、秋两季,而冬季阴天多时也不会产生足够的温差,因此,要保持棚室内足够的温差,就需要提升白天气温,降低夜晚气温,但要在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区间内采取拉大昼夜温差的措施。

蘑菇是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多,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喜欢阴凉潮湿环境,比如树林深处,人工的阴凉潮湿的环境,蘑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4-32℃,以20-25℃为最适宜,在20-25℃时,菌丝生长较快,浓密,健壮有力,高于25℃菌丝生长虽快,但稀疏无力,若达30℃以上,则菌丝受害,生活力降低;低于15℃,菌丝生长缓慢,在人工种植中,发菌及覆土一个月后,气温要控制到20℃以下,利于子实体形成,最适温度为14-16℃之间,在14-16℃时,子实体生长较快,菌柄矮壮,肉厚,质量好而产量高,如遇连续几天23℃以上的高温,会造成死菇现象,菌丝生活力降低,室温在5℃以下,子实体停止生长,菌丝体生长也极其缓慢,氧气与二氧化碳也是影响有机食用菌丝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二氧化碳过多,对有机食用菌生长发育不利,生产上为防止二氧化碳积存过多,种植环境内经常需要排除过多的二氧化碳和其它代谢废气。

如果能很好地将植物种植和蘑菇种植结合在一起,将能大大提高种植大棚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阴阳种植棚,以解决蘑菇和蔬菜大棚配套种植节能环保的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一种阴阳种植棚,包括阳棚、阴棚、隔墙,阳棚和阴棚内分别设有电子温度计和二氧化碳浓度测试仪,隔墙上设有空气流通孔道,空气流通孔道沿阴棚的一侧到阳棚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隔墙两侧分别设有隔帘,隔帘分别连接有卷帘机,卷帘机均连接有PLC的输出端,PLC的输入端连接电子温度计和二氧化碳浓度测试仪。

进一步的,空气流通孔道与竖直方向的倾斜夹角α为30°-60°。

进一步的,隔墙由多孔砖砌筑而成。

进一步的,阳棚和阴棚外部设有可调节支撑架,可调节支撑架上方设有遮阳网。

进一步的,遮阳网与阳棚和阴棚的棚膜间距为0.5m-1m。

进一步的,电子温度计分别设置在阳棚和阴棚的上部、中部和下部。

进一步的,二氧化碳浓度测试仪分别设置在阳棚和阴棚的上部和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利用电子温度计和二氧化碳浓度测试仪检测阴棚和阳棚内的种植环境条件,通过PLC控制卷帘机来实现隔帘的封闭和开启,达到控制空气流通孔道的空气流通状态,隔帘开启程度高,空气流通孔道暴露多,阴棚和阳棚之间空气流通多,二氧化碳和热量交换多,有利于实现阴棚种植的菌类和阳棚种植的菌类在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温度控制、光合作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零碳排放,提高菌类和菌类品质,省去传统加热设备,节能环保;

(2)空气流通孔道沿阴棚一侧到阳棚一侧倾斜向下设置,与竖直方向的倾斜夹角为30°-60°,便于二氧化碳和热量交换,二氧化碳比重较重,阴棚中的二氧化碳向下交换到阳棚中,热量向上方聚集,热量从阳棚交换到阴棚中,倾斜角度过大时,气流出入口阻力较大,倾斜角过小时,起不到足够的引流作用;

(3)隔墙由特制的多孔砖砌筑而成,其中空气流通孔道均匀密集分布,使得空气交换更加均匀;

(4)可调节支撑架和遮阳网的设置一物二用,在温度过高时,将遮阳网撑起来,与棚膜保持0.5-1米的距离,更好的遮盖阳光;在温度较低时,将可调节支撑架和遮阳网调节降落在阳棚上,由于遮阳网为深色,吸热率高,遮阳网吸热后传导到棚内,对棚温的保持效果更好;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建设方便,成本低、效果好,从建设到种植可大大减少各种投入,提高蔬菜品质,适宜推广,在严寒的北方更是具有广阔的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阴阳种植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面剖视图;

图3为一种阴阳种植棚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如下:1、阳棚;2、阴棚;3、隔墙;4、空气流通孔道;5、隔帘;6、卷帘机;7、电子温度计;8、二氧化碳浓度测试仪;9、PLC;10、可调节支撑架;11、遮阳网;12、阴棚保温帘;13、阳棚保温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阴阳种植棚,一种阴阳种植棚,包括阳棚1、阴棚2、隔墙3,阳棚1和阴棚2内分别设有电子温度计7和二氧化碳浓度测试仪8,电子温度计7分别设置在阳棚1和阴棚2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二氧化碳浓度测试仪8分别设置在阳棚1和阴棚2的上部和下部,阳棚1和阴棚2外部设有可调节支撑架10,可调节支撑架10上方设有遮阳网11,遮阳网11与阳棚1和阴棚2的棚膜间距均为0.5m-1m,隔墙3上设有多个空气流通孔道4,空气流通孔道4沿阴棚2的一侧到阳棚1的一侧倾斜向下设置,空气流通孔道4与竖直方向的倾斜夹角α为30°-60°,隔墙3由多孔砖砌筑而成,空气流通孔道4也就是多孔砖自身的孔,特殊定制的多孔砖开孔角度即为倾斜夹角α,隔墙3两侧分别设有隔帘5,隔帘5分别连接有卷帘机6,卷帘机6连接有PLC的输出端,PLC的输入端连接电子温度计7和二氧化碳浓度测试仪8。

除了蘑菇菌丝生长期,阴棚保温帘12通常长期覆盖在阴棚2上,以满足蘑菇的子实体形成和生长条件,即阴棚2的温度需要长期控制在5℃-20℃,最好的温度区间是14℃-16℃,为保证阴棚2白天的的温度不过高,隔墙3两侧的隔帘5落下,隔绝二氧化碳和热量的交换,阳棚1上的阳棚保温帘13在日出后按温度情况调节卷起高度,日落前将其复位,继续覆盖在阳棚1上进行夜间保温,可以保证夜晚来临时,阳棚内温度大于20℃。

阳棚1和阴棚2之间的春秋温度易控制,在温度较高的白天,还可以启用可调节支撑架10上方的遮阳网11,使得遮阳网11与阳棚1和阴棚2的棚膜间距为0.5m-1m,防止阳棚1和阴棚2内温度过高,对蔬菜和蘑菇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寒冬的白天,如图3-4所示,阴棚2上方的遮阳网可以撤掉,阳棚1一侧的可调节支撑架10调节下落,遮阳网11随之下落在阳棚1上,由于遮阳网11为深色,吸热率高,遮光网11吸热后传导到棚内,对棚温的保持效果更好。

当夜晚温度降低时,电子温度计7和二氧化碳浓度测试仪8测定各自所在的阳棚1和阴棚2中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并将信号传输到PLC,PLC控制卷帘机6动作,当阴棚2中二氧化碳浓度高且温度低时,阳棚1和阴棚2中的卷帘机6同时动作,将隔墙3两侧的隔帘5全部卷起,阳棚1在白天日照下积蓄的热量和阴棚2中蘑菇生长释放出二氧化碳分别经过隔墙3的多个空气流通孔道4向对侧扩散,当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指标符合阴棚2中蘑菇生长条件时,PLC控制卷帘机6再次动作,放下隔墙3两侧的隔帘5,热交换和二氧化碳交换停止;

在作业中,PLC可以通过控制卷帘机6的动作幅度来控制隔帘5的高低,当阳棚1和阴棚2中温度差别不大,但是二氧化碳浓度差别较大时,可以卷起一半的隔帘5,缓慢的完成阳棚1和阴棚2中温度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作业完毕后,隔墙3两侧的隔帘5落下复位,隔绝二氧化碳和热量的交换。

在西北的生产实践中,本实用新型的阳棚1和阴棚2不用额外设置通风换气系统,经过棚体自身的二氧化碳交换和阳棚1的光合作用达到蔬菜和蘑菇生长的必要条件,可以实现碳的零排放,也不用在寒冷的冬天在阴棚额外设置加温系统,节能环保,前景广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