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栽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89375发布日期:2018-11-09 20:0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多功能栽桑机。



背景技术:

移栽是桑苗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对气候补偿和使作物生育提早的综合效益。它可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非常可观。目前移栽过程几乎采用人工移栽,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难以实现大面积栽植,制约了生产规模,影响了生产效益,进而制约了桑树生产的发展空间。

移栽技术作为一种日趋流行的栽培技术,相较于直播具有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国外发达国家的移栽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基本完成了向着高智能化发展的目标。但因其通用性较差,整体结构、控制部分较为复杂,并且价格昂贵,难以适应我国以中小规模农户为主导的农业需求。目前国内针对于大田且适用于我国地块小、分布零散作业情况的自动钵苗移栽机的研究较少,多为需要人工取喂的半自动移栽机,运行笨拙,效率低下,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栽桑机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效率高、制作成本低、操作简便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强度与成本,并且提高了移栽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多功能栽桑机,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行走装置、取苗装置、栽苗装置、以及安装在机架前部的排肥装置;所述取苗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送苗机构和夹苗机构;所述栽苗装置安装在夹苗机构下方的机架上;所述夹苗机构包括能夹紧和松开的的苗夹、使苗夹夹紧松开的连杆部分、以及能够驱动苗夹前后往复运动的驱动部分;所述栽苗装置包括设置在苗夹松开部位下方的喂入器和能上下往复运动的栽苗鸭嘴;所述喂入器包括多个在水平面上围成一圈且能转动的底部端盖能打开的盛苗筒,盛苗筒底部端盖打开后能实现盛苗筒与栽苗鸭嘴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栽苗装置还包括水平设置的两个齿盘,两个齿盘上均布多个齿,每相邻两齿之间的距离与盛苗筒的直径相同,盛苗筒通过一条连接带固定围成一圈,每相邻的两个盛苗筒之间有间隙,所述齿盘的齿恰好能插入盛苗筒之间的间隙,齿盘的转动能带动盛苗筒的转动。形成类似链轮链条的配合运动。

作为优选,每个盛苗筒均包括侧壁和能打开的端盖;在盛苗筒的下方安装控制端盖打开和闭合的钢环,所述钢环包括使端盖紧贴侧壁底部的闭合部、以及位于栽苗鸭嘴正上方与水平面存在夹角,形成凹状圆弧的打开部,盛苗筒转至钢环打开部时端盖打开。此时盛苗筒端盖在桑苗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在此处自行将端盖压开,桑苗滑落至箱体进入栽桑鸭嘴,而随着盛苗筒在水平面内的继续转动,底部端盖又在钢环闭合部逐渐被关闭,继而转到指定位置时,能够继续承接桑苗。

作为优选,在栽苗鸭嘴上方固接漏斗状箱体,行走轮通过第二链传动副与第一扇状飞轮式曲柄连接,第一扇状飞轮式曲柄与第二扇状飞轮式曲柄之间通过第五链传动副连接,实现第一扇状飞轮式曲柄与第二扇状飞轮式曲柄在竖直方向同步做圆周运动;第一扇状飞轮式曲柄和第二扇状飞轮式曲柄共同铰接一托杆,所述托杆与漏斗状箱体固连,进而带动栽苗鸭嘴在竖直方向上的往复运动。

作为优选,第二链传动副通过第三链传动副与锥齿轮箱的输入端连接,锥齿轮箱的输出端与第四链传动副连接,两个齿盘分别与第四链传动副的主动链轮和被动链轮同轴。通过第四链传动副带动两个齿盘的转动,从而实现盛苗筒在水平面内的转动,锥齿轮箱将第三链传动副竖直方向的转动转变为驱动齿盘水平方向的转动;从盛苗筒落下的桑苗经漏斗状箱体滑入栽苗鸭嘴,此时栽苗鸭嘴开始向下移动,在接近土壤时,栽苗鸭嘴被土壤打开,桑苗下落至土壤,当栽苗鸭嘴向上运动远离土壤时,栽苗鸭嘴闭合,至此完成了一次栽苗作业。

作为优选,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两侧能够高度调节的行走轮,所述行走轮与机架之间的连接具体为,所述行走轮的转动轴通过调节杆与机架连接,调节杆一端与行走轮转动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机架铰接,在调节杆与机架的铰接处安装紧固螺栓。需要调节行走轮高度时,旋松紧固螺栓,使调节杆沿铰接处旋转,改变调节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从而实现行走轮的高度调节,这样可根据移栽不同作物的幼苗和作业环境进行高低调节,进而改变鸭嘴的入土深度(移栽钵苗的覆土厚度),提高了栽桑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作为优选,在调节杆上固定连接杆,连接杆与机架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其中伸缩杆的外杆与机架固定,内杆与连接杆铰接,内杆和外杆之间安装弹簧。一方面可以实现行走轮的高度微调,另一方面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保证所述栽桑机的平稳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送苗机构包括苗盘输送带,通过苗盘输送带运送苗盘,在苗盘输送带靠近取苗机构一端上方设置多个位置可调的螺纹杆。具体工作时,调节螺纹杆,使每相邻两列钵苗之间均有一个螺纹杆,利用螺纹杆将相邻两列钵苗之间互相缠绕在一起的叶子理顺,为自动取苗做好准备工作。

作为优选,所述苗夹包括成对的上苗夹和下苗夹,所述连杆部分包括推杆、四杆旋转件和双杆旋转件,所述驱动部分包括第二驱动电机、以及与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梅花联轴器,所述梅花联轴器与推杆连接,在推杆的两端均安装移动轴,所述移动轴各安装在一个轨槽内并沿轨槽滑动,所述推杆上安装两个箱体,所述四杆旋转件和双杆旋转件各安装在一个箱体上。第二驱动电机输出的动力通过梅花联轴器直接带动推杆运动,推杆上连接的移动轴则沿着轨槽水平滑动,移动轴上带动两个箱体一起滑动,箱体上的四杆旋转件和双杆旋转件旋转实现上苗夹和下苗夹靠近和远离,从而实现苗夹的夹紧和松开。箱体的往复滑动并能带动苗夹的前后往复运动,从而完成取苗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效率高、制作成本低、操作简便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强度与成本,并且提高了移栽质量;

2、能够适应于我国以中小规模农户为主导的农业需求,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可以有效的解放人力,大大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并能够在保证移栽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移栽效率,降低农民种植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3、通用性强,不仅可用于桑苗移栽,还可以移栽与桑苗属性类似的作物如蔬菜、烟苗等作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排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取苗机构的部分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钢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A-A向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栽苗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栽苗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栽苗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机架,2、行走装置,3、栽苗装置,4、排肥装置,5、送苗机构,6、夹苗机构,7、苗盘架,21、行走轮,22、调节杆,23、紧固螺栓,24、连接杆,25、伸缩杆,31、栽苗鸭嘴,32、盛苗筒,33、齿盘,34、连接带,35、钢环,351、闭合部,352、打开部,36、漏斗状箱体,37、第二链传动副,38、第一扇状飞轮式曲柄,39、第二扇状飞轮式曲柄,40、第三链传动副,401、第四链传动副,41、排肥管道,42、排肥鸭嘴,43、肥料箱,44、外槽轮,45、外槽轮轴,51、苗盘输送带,52、螺纹杆,53、第一驱动电机,61、苗夹,62、推杆,63、四杆旋转件,64、双杆旋转件,65、第二驱动电机,66、梅花联轴器,67、轨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如图1、2、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上的行走装置2、取苗装置、栽苗装置3、以及安装在机架1前部的排肥装置4;所述取苗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送苗机构5和夹苗机构6;所述栽苗装置3安装在夹苗机构6下方的机架1上;所述夹苗机构6包括能夹紧和松开的的苗夹61、使苗夹61夹紧松开的连杆部分、以及能够驱动苗夹61前后往复运动的驱动部分。所述栽苗装置3包括设置在苗夹61松开部位下方的喂入器和能上下往复运动的栽苗鸭嘴31;所述喂入器包括多个在水平面上围成一圈且能转动的底部端盖能打开的盛苗筒32,盛苗筒32底部端盖打开后能实现盛苗筒32与栽苗鸭嘴31相通。

如图2所示,所述行走装置2包括安装在机架1两侧能够高度调节的行走轮21。所述行走轮21与机架1之间的连接具体为,所述行走轮21的转动轴通过调节杆22与机架1连接,调节杆22一端与行走轮21转动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机架1铰接,在调节杆22与机架1的铰接处安装紧固螺栓23,需要调节行走轮21高度时,旋松紧固螺栓23,使调节杆22沿铰接处旋转,改变调节杆22与水平面的夹角,从而实现行走轮21的高度调节,这样可根据移栽不同作物的幼苗和作业环境进行高低调节,进而改变鸭嘴的入土深度(移栽钵苗的覆土厚度),提高了栽桑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在调节杆22上固定连接杆24,连接杆24与机架1之间通过伸缩杆25连接,其中伸缩杆25的外杆与机架1固定,内杆与连接杆24铰接,内杆和外杆之间安装弹簧,一方面可以实现行走轮21的高度微调,另一方面可以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保证所述栽桑机的平稳运动。为了保证其稳定性,所述行走轮21包括行走前轮和行走后轮,行走前轮安装在机架1前部,所述行走后轮安装在机架1后部。

所述机架1与牵引装置活动连接,所述的活动连接具体为,所述机架1前端三点悬挂在牵引装置上,所述牵引装置为拖拉机,采用三点悬挂式连接,能与拖拉机配合工作,效果高。

如图3、5所示,所述排肥装置4包括外槽轮式排肥器、安装在外槽轮式排肥器下方的排肥管道41和排肥鸭嘴42,所述外槽轮式排肥器包括肥料箱43、外槽轮44和外槽轮轴45,所述外槽轮轴45与行走轮21转动轴通过第一链传动副连接,行走轮21转动通过第一链传动副带动外槽轮轴45转动,进而实现外槽轮44转动,通过外槽轮44的转动带动外槽轮式排肥器内肥料向下移动,在外槽轮44上设置凹槽,肥料落入外槽轮44上的凹槽内并随外槽轮44转动,最后通过排肥管道41进入排肥鸭嘴42,然后流进土壤内,完成排肥作业。外槽轮式排肥器各结构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外槽轮式排肥器与排肥管道41、排肥鸭嘴42之间的连接关系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2所示,所述送苗机构5包括苗盘输送带51,通过苗盘输送带51运送苗盘,在苗盘输送带51靠近取苗机构一端上方设置多个位置可调的螺纹杆52,具体工作时,调节螺纹杆52,使每相邻两列钵苗之间均有一个螺纹杆52,利用螺纹杆52将相邻两列钵苗之间互相缠绕在一起的叶子理顺,为自动取苗机构做好准备工作。螺纹杆52的安装方式具体为,在苗盘输送带51上方安装一门型框架,门型架的两个纵杆分别固定在苗盘输送带51的两侧,所述螺纹杆52通过螺栓连接在门型框架的横杆上,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改变螺纹杆52的位置。所述送苗机构5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53、主动辊和从动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3与主动辊连接,通过第一驱动电机53驱动主动辊转动,所述苗盘输送带51安装在主动辊和从动辊上,主动辊转动带动苗盘输送带51的传送,实现苗盘输送。

如图6所示,所述苗夹61包括成对的上苗夹和下苗夹,所述连杆部分包括推杆62、四杆旋转件63和双杆旋转件64,所述驱动部分包括第二驱动电机65、以及与第二驱动电机65输出轴连接的梅花联轴器66,所述梅花联轴器66与推杆62连接,在推杆62的两端均安装移动轴,所述移动轴各安装在一个轨槽67内并沿轨槽67滑动,所述推杆62上安装两个箱体,所述四杆旋转件63和双杆旋转件64各安装在一个箱体上。第二驱动电机65输出的动力通过梅花联轴器66直接带动推杆62运动,推杆62上连接的移动轴则沿着轨槽67水平滑动,移动轴上带动两个箱体一起滑动,箱体上的四杆旋转件63和双杆旋转件64旋转实现上苗夹和下苗夹靠近和远离,从而实现苗夹61的夹紧和松开。箱体的往复滑动并能带动苗夹61的前后往复运动,从而完成取苗工作。

所述上苗夹和下苗夹包括多对,可根据不同作物幼苗、钵苗苗盘型号规格的不同,限定上苗夹和下苗夹安装的数量,这样可以实现多排同时取苗,提高了栽桑机的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降低了劳动成本。所述上苗夹和下苗夹均为中部凹两端凸,与双手捧东西时的形状类似,方便取苗。在上苗夹和下苗夹内表面均粘有一层弹性垫绒,可以减轻对钵苗的损伤。

如图9所示,所述栽苗装置3还包括水平设置的两个齿盘33,两个齿盘33上均布多个齿,每相邻两齿之间的距离与盛苗筒32的直径相同,盛苗筒32通过一条连接带34固定围成一圈,每相邻的两个盛苗筒32之间有间隙,所述齿盘33的齿恰好能插入盛苗筒32之间的间隙,通过齿盘33的转动带动盛苗筒32的转动,形成类似链轮链条的配合运动。

每个盛苗筒32均包括侧壁和能打开的端盖;在盛苗筒32的下方安装控制端盖打开和闭合的钢环35,如图7、8所示,所述钢环35包括使端盖紧贴侧壁底部的闭合部351、以及位于栽苗鸭嘴31正上方与水平面存在夹角,形成凹状圆弧的打开部352,盛苗筒32转至钢环35打开部352时端盖打开;此时盛苗筒32端盖在桑苗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在此处自行将端盖压开,桑苗滑落至箱体进入栽苗鸭嘴31,而随着盛苗筒32在水平面内的继续转动,底部端盖又在钢环35闭合部351逐渐被关闭,继而转到指定位置时,能够继续承接桑苗。

如图10、11所示,为了方便栽苗鸭嘴31接苗,在栽苗鸭嘴31上方固接漏斗状箱体36,所述行走轮21通过第二链传动副37与第一扇状飞轮式曲柄38连接,第一扇状飞轮式曲柄38与第二扇状飞轮式曲柄39之间通过第五链传动副连接,实现第一扇状飞轮式曲柄38与第二扇状飞轮式曲柄39在竖直方向同步做圆周运动。

第一扇状飞轮式曲柄38和第二扇状飞轮式曲柄39共同铰接一托杆,所述托杆与漏斗状箱体36固连,进而带动栽苗鸭嘴31在竖直方向上的往复运动。

第二链传动副37通过第三链传动副40与锥齿轮箱的输入端连接,锥齿轮箱的输出端与第四链传动副401连接,其中两个齿盘33分别与第四链传动副401的主动链轮和被动链轮同轴,通过第四链传动副401带动两个齿盘33的转动,从而实现盛苗筒32在水平面内的转动。锥齿轮箱将第三链传动副40竖直方向的转动转变为驱动齿盘33水平方向的转动。从盛苗筒32落下的桑苗经漏斗状箱体36滑入栽苗鸭嘴31,此时栽苗鸭嘴31开始向下移动,在接近土壤时,栽苗鸭嘴31被土壤打开,桑苗下落至土壤,当栽苗鸭嘴31向上运动远离土壤时,栽苗鸭嘴31闭合,至此完成了一次栽苗作业。栽苗鸭嘴31的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栽苗鸭嘴31结构较为简单且应用普遍,制造成本低廉。

在机架1上还安装苗盘架7,所述苗盘架7安装在送苗机构5的左右两侧,每侧均包括多层,便于一次搭载多盘苗株,从而保证作业用苗的连续供应,提高作业效率。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