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蒜苗种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6762发布日期:2018-12-28 18:48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蒜苗种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蒜苗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蒜苗种植器。



背景技术:

蒜苗是一种不仅口感好,而且还含有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胡萝卜素、硫氨酸、核黄素等营养成分的蔬菜,栽培在家里还可以绿化室内环境,因此人们喜欢在家用盆栽种植蒜苗。

目前,人们一般采用花盆来种植蒜苗,周所众知用花盆种植蒜苗,其实蒜苗的种植面积只是花盆顶部的截面积。当人们想多种植些蒜苗供家人食用时,就只能选择体积大些的花盆,但花盆体积大不仅笨重难看,而且所占用的室内空间大,人们在室内活动会感觉花盆十分碍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有蒜苗种植装置中缺少一种既能多种植蒜苗又能节约空间,还可以让蒜苗变成室内装饰品的蒜苗种植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蒜苗种植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蒜苗种植器,该蒜苗种植器包括种植器本体、壳体,其中:

所述种植器本体呈圆台形结构,所述种植器本体上开设有六棱孔,所述种植器本体的侧面设有N层蒜瓣层,且3≤N≤15,所述蒜瓣层两两之间的预设间距为H,且H≥50mm,所述蒜瓣层上开有若干个蒜瓣槽,所述蒜瓣槽沿圆周线均匀分布于所述蒜瓣层上,所述蒜瓣槽的中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且10°≤α≤45°,所述蒜瓣槽的底部通过开设若干个第一透水孔与所述六棱孔相贯通;

所述壳体放置于所述种植器本体上,所述壳体呈喇叭状结构,所述壳体的中轴线与所述种植器本体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外罩,所述进水口为锥形漏斗状,所述进水口下端设有六棱管,所述六棱管位于所述六棱孔内,并且所述六棱管的中轴线与所述进水口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六棱管的管壁开设有第二透水孔,所述六棱管下端堵有棉塞;

所述外罩位于所述进水口的外侧,所述外罩上设有蒜苗层,所述蒜苗层的层数与所述蒜瓣层的层数相同,所述蒜苗层两两之间的预设间距与所述蒜瓣层两两之间的预设间距相同,所述蒜苗层上开设有蒜苗孔,所述蒜苗层上的所述蒜苗孔数量与相对应所述蒜瓣层上的所述蒜瓣槽数量相同,并且所述蒜苗孔的中轴线与所述蒜瓣槽的中轴线相重合。

进一步,所述蒜瓣层从上到下依次随着其径向尺寸的增加,所述蒜瓣层上的所述蒜瓣槽数量随之增加。

进一步,所述蒜瓣槽用于放置栽培土和蒜瓣。

进一步,所述第二透水孔的孔径小于第一透水孔的孔径。

进一步,所述蒜苗层上还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位于所述蒜苗孔的外侧,所述U型槽的数量与所述蒜苗孔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所述蒜苗种植器还包括储水底座,所述储水底座位于地面或桌面上,所述储水底座呈薄壁圆筒形,所述储水底座上部设有若干个台阶槽。

进一步,所述储水底座上还设置有防滑环,所述防滑环粘帖于所述储水底座的下端面上。

进一步,所述种植器本体位于所述储水底座的所述台阶槽上。

进一步,所述储水底座的中轴线与所述六棱孔的中轴线相重合。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蒜苗种植器,该蒜苗种植器包括种植器本体、壳体,种植器本体不仅开设有六棱孔,还设有N层蒜瓣层,且蒜瓣层上开有若干个且沿圆周线均匀分布于其上的蒜瓣槽,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六棱管和外罩,进水口下侧为六棱管,六棱管上开设有第二透水孔,并且六棱管插放在六棱孔内,外罩覆盖于种植器本体外侧,外罩所设的蒜苗层及其蒜苗孔,与种植器本体上的蒜瓣层及其蒜瓣槽的参数相对应。蒜瓣栽培于放置有栽培土的蒜瓣槽内,蒜瓣槽不仅向下倾斜还通过第一透水孔与六棱孔相贯通,这样有利于从进水口倒入的水可以很快进入到蒜瓣槽内以供蒜瓣生长,蒜瓣生长出来的蒜苗通过蒜苗孔且在U型槽的导引下向上生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种植器本体侧面开设有数量众多且层次分明的蒜瓣槽来栽种蒜瓣生长出蒜苗供家人食用,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花盆中栽种蒜苗所遇到的既想多种蒜苗又想节约空间的问题,而且该蒜苗种植器通过种植器本体、壳体、储水底座和蒜苗构成一件造型美观、美化环境的的室内装饰品。

附图说明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蒜苗种植器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种植器本体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4中的结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储水底座的剖视图;

图例说明:1-种植器本体;11-六棱孔;12-蒜瓣层;121-蒜瓣槽;13-第一透水孔;2-壳体;21-进水口、22-六棱管;221-第二透水孔;23-棉塞;

24-外罩;241-蒜苗层;2411-蒜苗孔;242-U型槽;

3-储水底座;31-台阶槽;32-防滑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下文为了描述方便,所引用的“上”、“下”、“左”、“右”等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等方向一致,下文中的“第一”、“第二”等为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其他特殊含义。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蒜苗种植器,如图1- 图6所示,该蒜苗种植器包括种植器本体1、壳体2、储水底座3,具体说明如下:

(1)种植器本体

如图1所示,所述种植器本体1呈圆台形结构,所述种植器本体1上开设有六棱孔11,如图4所示,所述种植器本体1的侧面设有N层蒜瓣层12,且3≤N≤15,所述蒜瓣层12两两之间的预设间距为H,且H≥50mm,所述蒜瓣层12上开有若干个蒜瓣槽121,所述蒜瓣槽121沿圆周线均匀分布于所述蒜瓣层12上,如图5所示,所述蒜瓣槽121的中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且10°≤α≤45°,所述蒜瓣槽121的底部通过开设若干个第一透水孔13与所述六棱孔11相贯通。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种植器本体1不仅可以呈圆台形结构,还可以呈圆锥形、圆柱形、棱柱形等结构,只要能增大蒜苗的有效种植面积且有利于蒜苗生长的情况下,种植器本体1具体采用何种形状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样的形状结构变化并不会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其中,种植器本体1为回转体结构,六棱孔11为形状是正六棱柱的通孔,并且六棱孔11的中轴线与所述种植器本体1的中轴线相重合。六棱孔11是用于将从进水口21进入的水传送给蒜瓣,还用于与壳体2的六棱管22装配。因此六棱孔11的形状不仅可以为正六棱柱的通孔,还可以为圆柱通孔、圆台通孔等形状,只要有利于生产加工和与壳体2的装配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六棱孔11为形状具体采用何种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样的形状变化并不会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其中,种植器本体1的侧面设有N层蒜瓣层12,且3≤N≤15,在种植器本体1的侧面开设蒜瓣层12有效的扩大了蒜苗的种植面积,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若想多种植蒜苗只能选择更大的花盆,而且蒜苗层241次分明、高度层层递增,给人一种节节高升的感觉,极大的调节了室内的气氛,甚至改变人们的心情。种植器本体1所设蒜瓣层12的层数多少是根据种植器本体1整体高度来设计的,高度越高的种植器本体1,其蒜瓣层12的层数就越高。因此蒜瓣层12的层数不仅仅局限于3至15的范围,还可以将蒜瓣层12的层数设计成非3至15范围的数值,只要有利于蒜苗的生长和保持合适的蒜苗数量的情况下,具体设计成多少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样的层数并不会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其中,蒜瓣层12两两之间的预设间距为H,且H≥50mm,蒜瓣层12两两之间的预设间距是保证蒜苗生长的重要条件,若预设间距过小使得蒜瓣过密影响蒜苗的生长,若预设间距过大就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的种植面积导致蒜苗产量下降。因此蒜瓣层12两两之间的预设间距不仅仅局限于大于等于50mm 的范围,还可以将蒜瓣层12两两之间的预设间距设计成小于50mm范围,只要能做到蒜苗的正常生长需要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具体将蒜瓣层12两两之间的预设间距设计成何种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样的间距数值并不会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其中,蒜瓣槽121沿圆周线均匀分布于蒜瓣层12上,这样可以保证相连蒜瓣之间的左右间距,从而使得每株蒜苗都能正常生长。蒜瓣槽121的中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且10°≤α≤45°,蒜瓣槽121与水平面向下倾斜,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有利于蒜苗的扎根生长。因此蒜瓣槽121的中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不仅仅局限于10°-45°的范围,还可以将蒜瓣槽121的中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设计成非10°-45°范围,只要有利于蒜苗的生长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具体将蒜瓣槽121的中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设计成何种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这样的间距数值并不会影响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其中,蒜瓣槽121的底部通过开设若干个第一透水孔13与六棱孔11相贯通,蒜瓣槽121与六棱孔11的相贯通是为了让水进入到蒜瓣槽121内。

进一步,所述蒜瓣层12从上到下依次随着其径向尺寸的增加,所述蒜瓣层12上的所述蒜瓣槽121数量随之增加。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种植器本体1呈圆台形结构,种植器本体1的上顶面的径向尺寸小于下底面的径向尺寸,因此蒜瓣层12从上到下依次随着其径向尺寸的增加,蒜瓣层12上的蒜瓣槽121数量随之增加,从而增加了蒜苗的种植数量。

进一步,所述蒜瓣槽121用于放置栽培土(图未示)和蒜瓣(图未示)。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蒜瓣槽121内放置栽培土,并将蒜瓣种植在栽培土内,蒜瓣槽121就是为蒜瓣提供一个生长空间。

(2)壳体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壳体2放置于所述种植器本体1上,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2呈喇叭状结构,所述壳体2的中轴线与所述种植器本体1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壳体2上设有进水口21、外罩24,所述进水口21为锥形漏斗状,所述进水口21下端设有六棱管22,所述六棱管22位于所述六棱孔11 内,并且所述六棱管22的中轴线与所述进水口21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六棱管22的管壁开设有第二透水孔221,所述六棱管22下端堵有棉塞23。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进水口21下端设有六棱管22,六棱管22用于插入六棱孔11内,从而实现壳体2与种植器本体1的装配,因此六棱管22的外径尺寸与六棱孔11的内径尺寸相一致,六棱管22上开设的第二透水孔221,其作用与第一透水孔的作用相同都是为了让从进水口21进入的水进入到蒜瓣槽121内。

其中,六棱管22的下端塞堵有棉塞23,其棉塞23的数量大于等于1个,棉塞23的作用是不仅防止水通过六棱管22直接进入到储水底座3内,还防止蒜苗槽内水过大淹死蒜苗,棉塞23可慢慢将水渗透到储水底座3内。

所述外罩24位于所述进水口21的外侧,所述外罩24上设有蒜苗层241,所述蒜苗层241的层数与所述蒜瓣层12的层数相同,所述蒜苗层241两两之间的预设间距与所述蒜瓣层12两两之间的预设间距相同,所述蒜苗层241上开设有蒜苗孔2411,所述蒜苗层241上的所述蒜苗孔2411数量与相对应所述蒜瓣层12上的所述蒜瓣槽121数量相同,并且所述蒜苗孔2411的中轴线与所述蒜瓣槽121的中轴线相重合。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外罩24是罩扣在种植器本体1的外侧,并且蒜苗孔 2411的数量、位置都与相对应的蒜瓣槽121相对应,在蒜瓣槽121内长出蒜苗穿过蒜苗孔2411通向外界,同时外罩24还能起到提高栽培土的温度,保持栽培土的水分,维持栽培土的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促进蒜苗的生长。

进一步,所述第二透水孔221的孔径小于第一透水孔13的孔径。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第一透水孔13的孔径大于第二透水孔221的孔径,有利于水更好的进入到蒜瓣槽121内。

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蒜苗层241上还设有U型槽242,所述U型槽 242位于所述蒜苗孔2411的外侧,所述U型槽242的数量与所述蒜苗孔2411 的数量相同。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U型槽242用于矫正蒜苗的生长方向保证蒜苗垂直向上生长,使得该蒜苗种植器具有很好的观赏性、美观性。

(3)储水底座

进一步,如图1、图6所示,所述蒜苗种植器还包括储水底座3,所述储水底座3位于地面或桌面上,所述储水底座3呈薄壁圆筒形,所述储水底座3 上部设有若干个台阶槽31。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储水底座3不仅能防止从进水口21进入且蒜瓣槽1 21不需要的水一直停留在蒜瓣槽121内,造成蒜苗被淹死;还可以防止从水从六棱管22下端出来漫延到地面上,造成地面湿滑。储水底座3上部设置的台阶槽31是用于放置种植器本体1。

进一步,如图6所示,所述储水底座3上还设置有防滑环32,所述防滑环32粘帖于所述储水底座3的下端面上。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通过防滑环32使得与地面或桌面的更加牢固。

进一步,所述种植器本体1位于所述储水底座3的所述台阶槽31上。

进一步,所述储水底座3的中轴线与所述六棱孔11的中轴线相重合。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蒜苗种植器,该蒜苗种植器包括种植器本体1、壳体2,种植器本体1不仅开设有六棱孔11,还设有N层蒜瓣层12,且蒜瓣层 12上开有若干个且沿圆周线均匀分布于其上的蒜瓣槽121,壳体2上设有进水口21、六棱管22和外罩24,进水口21下侧为六棱管22,六棱管22上开设有第二透水孔221,并且六棱管22插放在六棱孔11内,外罩24覆盖于种植器本体1外侧,外罩24所设的蒜苗层241及其蒜苗孔2411,与种植器本体 1上的蒜瓣层12及其蒜瓣槽121的参数相对应。蒜瓣栽培于放置有栽培土的蒜瓣槽121内,蒜瓣槽121不仅向下倾斜还通过第一透水孔13与六棱孔11 相贯通,这样有利于从进水口21倒入的水可以很快进入到蒜瓣槽121内以供蒜瓣生长,蒜瓣生长出来的蒜苗通过蒜苗孔2411且在U型槽242的导引下向上生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种植器本体1侧面开设有数量众多且层次分明的蒜瓣槽121来栽种蒜瓣生长出蒜苗供家人食用,不仅解决了现有技术在花盆中栽种蒜苗所遇到的既想多种蒜苗又想节约空间的问题,而且该蒜苗种植器通过种植器本体1、壳体2、储水底座3和蒜苗构成一件造型美观、美化环境的的室内装饰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