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鸡散养用保温通风过渡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7198发布日期:2018-11-13 19:5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柴鸡散养用保温通风过渡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禽类养殖设施,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柴鸡散养的保温通风棚。



背景技术:

生态放养鸡也被称为柴鸡,其肉质口感滑嫰多汁,而其所产鸡蛋蛋黄比重大,水分少、口感细腻、味道鲜美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柴鸡的养殖量也在逐年增加。按照正常的养殖规律,一般2-5月份进雏,6月份后逐渐进入产蛋高峰期,但进入10月下旬之后,由于天气逐渐变冷,柴鸡的产蛋率就会大幅下降,有的甚至不足10%,养殖效益低下,而冬季却又是“笨鸡蛋”(柴鸡蛋)销售的旺季,所以做好冬季散养保温至关重要。

现有的禽类养殖保温设施多是设置保温鸡舍,即将禽类生活的鸡舍设置成保温棚的形式。这种单一保温棚系列的设施虽然为禽类的生长提供了保温的环境,但是限制了鸡类的活动空间,使其只能在温暖的保温鸡舍中,这种生活环境明显适用于肉鸡,而非柴鸡。

中国专利申请“一种新型鸡舍(申请号为201610670773X)”所公开的就是一种类似保温棚形式的鸡舍,整个鸡舍为保温棚系列,虽然能够只能控温系统控制鸡舍内的温度,但是由于鸡只能在棚舍内活动,活动范围小,且整个鸡舍空间内的温度统一,与柴鸡生活环境和运动环境完全不同,同样只能适用于肉鸡养殖,局限性大。若在鸡舍内安装智能控温系统也增大了成本,很多小型的养殖企业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单一保温棚式的鸡舍所存在的整棚温度统一、鸡类活动范围小的缺陷,提供一种柴鸡散养用保温通风过渡棚,这种棚与鸡舍连通,针对柴鸡生活特性,不仅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而且棚体内的温度与鸡舍内的温度不同,形成过渡区,完全贴近柴鸡的散养环境。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柴鸡散养用保温通风过渡棚,包括棚体,棚体包括棚顶、底边框以及用于支撑棚顶且与底边框连接的棚顶架,

所述底边框分别设置在鸡舍侧面的地面上,沿鸡舍长度方向与鸡舍外墙围合成矩形结构;

多根棚顶架沿鸡舍长度方向并列均匀布置,其上端与鸡舍顶部固定连接,其下端与底边框固定连接;

相邻棚顶架之间的均通过连接件安装有棚顶;

相邻棚顶架之间的中下部分的棚顶内侧均通过连接件安装有格网。

格网的高度为1.2-1.5m。

保温通风棚棚体设置在鸡舍向阳的一面。

棚顶选用阳光板或塑料棚膜中的一种。

鸡舍在位于棚体的一侧开设有供柴鸡出入的门。

格网外侧通过连接件设置有棚顶。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这种柴鸡散养用保温通风过渡棚,针对柴鸡活动范围大、活动量大、生活环境随自然而变化的特性,在鸡舍向阳一面设置保温通风棚,且棚体与鸡舍之间是连通的,不仅增大了柴鸡的活动范围和活动量,而且鸡舍与棚体内的温度不同,为保证柴鸡的生活环境,在鸡舍内可加装常规的控温通风设施,而棚体内则为自然保温,棚体形成过渡区,适应柴鸡生活环境变化的特点,鸡群会在鸡舍和棚体两者之间活动,扩大了鸡群的活动范围,达到放养、散养的目的,同时也能能够根据季节的变化,起到保温、通风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格网结构示意图。

图中:鸡舍1、支架2、棚顶架3、棚顶4、格网5、底边框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2,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这种保温通风棚,包括棚体,棚体包括棚顶、底边框以及用于支撑棚顶且与底边框连接的棚顶架。

底边框分别设置在鸡舍前面向阳一侧的地面上,沿鸡舍长度方向与鸡舍外墙一起围合成矩形结构。多根棚顶架沿鸡舍长度方向并列均匀布置,其上端与鸡舍顶部固定连接,其下端与底边框固定连接。每根棚顶架呈弓形结构设置。相邻棚顶架之间的均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安装有棚顶。相邻棚顶架之间的中下部分的棚顶内侧均通过连接件安装有格网。

鸡舍在位于棚体的一侧开设有供柴鸡出入的门,可开合的门,鸡群能够在鸡舍和棚体之间自由活动。

格网外侧的棚顶与其上部的棚顶为分体结构,且格网外侧的棚顶可沿棚顶架上下滑动。作为优选,格网的高度为1.2-1.5m。棚顶选用阳光板或塑料棚膜中的一种。

格网外侧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设置有棚顶,该处的棚顶为阳光板或塑料棚膜中的一种,通过带螺栓的压条安装在格网的外侧,其外围边缘分别通过带螺栓的压条与棚架和棚顶架连接在一起,需要通风时,将压条取下,将该部分的棚顶移开即可。若棚顶为棚膜,需要通风时,将其由下向上卷起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