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花盆松土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3660发布日期:2018-12-14 21:46阅读:914来源:国知局
新型花盆松土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松土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花盆松土工具。



背景技术:

花盆内养花的土壤使用久了就会发生板结的现象,不仅影响了花草根部的呼吸作用,还影响了肥液向土壤深处的渗透;现有的花盆土壤松土工具都是人力通过小铲子或者叉子对植物根系周围进行松耕,但存在工作效率低,在花盆较多时,对其盆内土壤进行一一松土,时间久了手腕容易产生疲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花盆松土工具,解决了人力直接操作松土工具,工作效率低,且费时费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花盆松土工具,包括手电钻本体1、减速机2、传动箱3、螺纹杆4、斜齿轮5、驱动轴6、V形杆7、固定块A8、松土铲9和蓄电池10,手电钻本体1上设置减速机2,减速机2上设置传动箱3,传动箱3内旋转设置螺纹杆4,手电钻本体1通过减速机2与螺纹杆4动力传动,传动箱3内旋转设置斜齿轮5,且螺纹杆4与斜齿轮5啮合,驱动轴6左端与斜齿轮5的表面旋转连接,且驱动轴6与斜齿轮5的旋转连接点为所述斜齿轮5的非圆心点,传动箱3左侧壁上开设长条孔11,驱动轴6右端穿过长条孔11后与V形杆7一端铰接,传动箱3左端下部设置固定块A8,所述V形杆7的弯折处与固定块A8铰接,V形杆7另一端设置松土铲9,手电钻本体1内设置蓄电池10。

所述的传动箱3内侧壁上设置固定块B12,且螺纹杆4与固定块B12左端旋转连接,防止螺纹杆因受力不均衡,产生形变。

所述的传动箱3右侧壁下部设置固定块C13,连接杆14两端分别与固定块C13、手电钻本体1铰接,增强本装置的结构牢固性,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V形杆7与松土铲9螺纹连接,便于更换不同规格的松土铲。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手电钻本体驱动螺纹杆旋转,螺纹杆与斜齿轮啮合,斜齿轮带动驱动轴往复运动,驱动轴左端驱动V形杆运动,V形杆左端带动松土铲完成松土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使用更方便,实现了对花盆土壤松耕的机械化操作,减轻了手腕由于长时间工作造成的酸胀,提高了工作效率。2、传动箱内侧壁上设置固定块B,且螺纹杆4与固定块B左端旋转连接,防止螺纹杆因受力不均衡,产生形变。3、传动箱右侧壁下部设置固定块C,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固定块C、手电钻本体铰接,增强本装置的结构牢固性,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4、V形杆与松土铲螺纹连接,便于更换不同规格的松土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手电钻本体、2-减速机、3-传动箱、4-螺纹杆、5-斜齿轮、6-驱动轴、7-V形杆、8-固定块A、9-松土铲、10-蓄电池、11-长条孔、12-固定块B、13-固定块C、14-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新型花盆松土工具,包括手电钻本体1、减速机2、传动箱3、螺纹杆4、斜齿轮5、驱动轴6、V形杆7、固定块A8、松土铲9和蓄电池10,手电钻本体1上设置减速机2,减速机2上设置传动箱3,传动箱3内旋转设置螺纹杆4,手电钻本体1通过减速机2与螺纹杆4动力传动,传动箱3内旋转设置斜齿轮5,且螺纹杆4与斜齿轮5啮合,驱动轴6左端与斜齿轮5的表面旋转连接,且驱动轴6与斜齿轮5的旋转连接点为所述斜齿轮5的非圆心点,传动箱3左侧壁上开设长条孔11,驱动轴6右端穿过长条孔11后与V形杆7一端铰接,传动箱3左端下部设置固定块A8,所述V形杆7的弯折处与固定块A8铰接,V形杆7另一端设置松土铲9,手电钻本体1内设置蓄电池10。

所述的传动箱3内侧壁上设置固定块B12,且螺纹杆4与固定块B12左端旋转连接,防止螺纹杆因受力不均衡,产生形变。

所述的传动箱3右侧壁下部设置固定块C13,连接杆14两端分别与固定块C13、手电钻本体1铰接,增强本装置的结构牢固性,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所述的V形杆7与松土铲9螺纹连接,便于更换不同规格的松土铲。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通过手电钻本体驱动螺纹杆旋转,螺纹杆与斜齿轮啮合,斜齿轮带动驱动轴往复运动,驱动轴左端驱动V形杆运动,V形杆左端带动松土铲完成松土作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1、使用更方便,实现了对花盆土壤松耕的机械化操作,减轻了手腕由于长时间工作造成的酸胀,提高了工作效率。2、传动箱内侧壁上设置固定块B,且螺纹杆4与固定块B左端旋转连接,防止螺纹杆因受力不均衡,产生形变。3、传动箱右侧壁下部设置固定块C,连接杆两端分别与固定块C、手电钻本体铰接,增强本装置的结构牢固性,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4、V形杆与松土铲螺纹连接,便于更换不同规格的松土铲。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