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业苗木培育移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2112发布日期:2018-11-07 19:5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林业苗木培育移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业苗木培育移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目前,在林业育苗过程中,一些苗木需要采用特殊方式培育,特别是这些苗木成长环境独特,也需要提供一定的培育环境,特别是水分的控制;现有苗木培育装置大多采用单层培育结构,为了保证采光量,需要保持苗木之间有较大的间距,便造成装置占用面积大,不利于进行灌溉,且不能及时掌握培养的湿度进行智能自动灌溉,浪费人力,一旦管理不善,幼苗的存活率将会大大的降低。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占用面积大,不利于进行灌溉,且不能及时掌握培养的湿度进行智能自动灌溉,浪费人力,一旦管理不善,幼苗的存活率将会大大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林业苗木培育移栽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林业苗木培育移栽装置,所述林业苗木培育移栽装置设置有栽培架;

栽培架的两侧通过螺栓均固定有多层托板;每层托板开设有栽培槽;

栽培架顶端安装有喷水头;喷水头通过管道连通安装在蓄水装置内部的潜水泵;潜水泵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面板;

栽培槽侧壁镶装有湿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集成有PLC芯片、指令输入显示屏;有PLC芯片与指令输入显示屏通过到导线连接。

进一步,所述栽培架呈梯形。

进一步,所述喷水头为左右分支结构;喷水头的左喷头、右喷头均为开有多个细孔的圆盘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梯形结构设计,大大减少了装置占用面积,保持苗木之间科学的间距,充分吸收光照,通过控制面板,实现自动灌溉,大大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栽培架的两侧通过螺栓均固定有多层托板;每层托板开设有栽培槽;可进行多个或多种植物的同时栽培;

栽培架顶端安装有喷水头;喷水头通过管道连通安装在蓄水装置内部的潜水泵;潜水泵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面板;栽培槽侧壁镶装有湿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面板;可进行智能控制水量。

控制面板集成有PLC芯片、指令输入显示屏;有PLC芯片与指令输入显示屏通过到导线连接。可对不同的湿度进行设置,节约水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林业苗木培育移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栽培架;2、托板;3、栽培槽;4、喷水头;5、蓄水装置;6、控制面板。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PLC芯片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水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林业苗木培育移栽装置,包括栽培架1,蓄水装置5,控制面板6,所述栽培架1设有多层托板2,每层托板2均设有相同的多个栽培槽3,所述栽培架1顶端设有喷水头4。

当湿度较低时,栽培槽3侧壁的湿度感应器将信息传入控制面板6,控制面板6收到信息后控制喷水头4打开,进行喷灌;当湿度达到标准时,湿度感应器将信息传入控制面板6,控制面板6收到信息后控制喷水头4关闭。

控制面板集成有PLC芯片、指令输入显示屏;有PLC芯片与指令输入显示屏通过到导线连接。

所述栽培架呈梯形。

所述喷水头为左右分支结构;喷水头的左喷头、右喷头均为开有多个细孔的圆盘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梯形结构设计,大大减少了装置占用面积,保持苗木之间科学的间距,充分吸收光照,通过控制面板,实现自动灌溉,大大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

栽培架的两侧通过螺栓均固定有多层托板;每层托板开设有栽培槽;可进行多个或多种植物的同时栽培;

栽培架顶端安装有喷水头;喷水头通过管道连通安装在蓄水装置内部的潜水泵;潜水泵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面板;栽培槽侧壁镶装有湿度感应器,湿度感应器通过导线连接控制面板;可进行智能控制水量。

控制面板集成有PLC芯片、指令输入显示屏;有PLC芯片与指令输入显示屏通过到导线连接。可对不同的湿度进行设置,节约水分。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