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种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0746发布日期:2019-01-04 22:40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薯种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瓜收采机。



背景技术:

红薯含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

红薯的种植是将育好的红薯苗放入挖好的苗坑中,然后再覆上一层土,最后浇水;就现有技术而言,红薯的种植都还是以人工来进行的,种植用的苗坑是人工用锄头或铁铲将泥土翻出来后形成的,放苗也是人工将薯苗一根一根放入苗坑中的,同样的,覆土也是如此。

这种传统的用人工来进行红薯种植的方式,劳动强度大,耗时费力,使得种植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红薯种植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利用手工进行红薯种植时,工人的劳动强度大、种植效率低下的问题。

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红薯种植机,包括机架、控制室、驱动装置和地轮,所述控制室连接所述机架,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地轮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翻土铲、送苗机构、覆土弯板、压土机构和浇水机构,所述翻土铲、所述覆土弯板和所述压土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下方,所述送苗机构和所述浇水机构安装在所述机架的上方;

所述送苗机构包括薯苗斗、封口板、取苗辊和传送带,所述薯苗斗设置在所述取苗辊的上方,所述封口板与所述薯苗斗铰接,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所述取苗辊的下方,所述取苗辊上设有取苗钩,所述薯苗斗的底部设有取苗口,所述封口板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传送带与所述驱动装置之间设有第一皮带,所述取苗辊与所述驱动装置之间设有第二皮带;

所述压土机构包括压土辊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压土辊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

所述浇水机构包括水箱、水管和喷嘴,所述水管连接所述水箱的底部,所述喷嘴安装在所述水管的底部,所述水箱的顶部设有注水口,所述水箱安装在所述机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上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可以有效地将在所述传送带上的薯苗等距离的分开,实现薯苗在苗坑里均匀、等距的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翻土铲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第一调节杆,所述覆土弯板与所述机架之间设有第二调节杆。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杆,可以控制所述翻土铲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起到控制翻土深度的目的,同样的,调节所述第二调节杆,可以控制所述覆土弯板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起到控制覆土厚度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三调节杆,所述第三调节杆与所述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二弹簧。通过调节所述第三调节杆,可以对第二弹簧的松紧进行控制,进而起到控制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机架之间挤压力度大小的作用,从而实现控制所述压土辊压土力大小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水管上设有阀门。所述阀门起到了控制浇水量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了红薯的全自动种植,完全替代人工完成了红薯种植时的翻土、放苗、覆土、压土和浇水工作,降低了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提高了红薯的种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薯种植机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薯种植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薯种植机所述翻土铲和覆土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薯种植机所述取苗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薯种植机所述薯苗斗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薯种植机所述薯苗斗的侧视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的名称如下:

1、机架;2、控制室;3、驱动装置;4、地轮;5、翻土铲;51、第一调节杆;6、送苗机构;61、薯苗斗;62、封口板;63、取苗辊;64、取苗钩;65、传送带;66、分隔板;67、取苗口;68、第一弹簧;69、第一皮带;610、第二皮带;7、覆土弯板;71、第二调节杆;8、压土机构;81、压土辊;82、连接杆;83、第三调节杆;84、第二弹簧;9、浇水机构;91、水箱;92、水管;93、喷嘴;94、阀门;95、注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6,一种红薯种植机,包括机架1、控制室2、驱动装置3和地轮4,所述控制室2连接所述机架1,所述驱动装置3和所述地轮4均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

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翻土铲5、送苗机构6、覆土弯板7、压土机构8和浇水机构9,所述翻土铲5、所述覆土弯板7和所述压土机构8安装在所述机架1的下方,所述送苗机构6和所述浇水机构9安装在所述机架1的上方;

所述送苗机构6包括薯苗斗61、封口板62、取苗辊63和传送带65,所述薯苗斗61设置在所述取苗辊63的上方,所述封口板62与所述薯苗斗61铰接,所述传送带65设置在所述取苗辊63的下方,所述取苗辊63上设有取苗钩64,所述薯苗斗61的底部设有取苗口67,所述封口板62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有第一弹簧68,所述传送带65与所述驱动装置3之间设有第一皮带69,所述取苗辊63与所述驱动装置3之间设有第二皮带610;

所述压土机构8包括压土辊81和连接杆82,所述连接杆82与所述压土辊81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82与所述机架1活动连接;

所述浇水机构9包括水箱91、水管92和喷嘴93,所述水管92连接所述水箱91的底部,所述喷嘴93安装在所述水管91的底部,所述水箱91的顶部设有注水口95,所述水箱91安装在所述机架1上。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65上设有分隔板66。所述分隔板66可以有效地将在所述传送带65上的薯苗等距离的分开,实现薯苗在苗坑里均匀、等距的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翻土铲5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有第一调节杆51,所述覆土弯板7与所述机架1之间设有第二调节杆71。调节所述第一调节杆51,可以控制所述翻土铲5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起到控制翻土深度的目的,同样的,调节所述第二调节杆71,可以控制所述覆土弯板7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从而起到控制覆土厚度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82与所述机架1上设有第三调节杆83,所述第三调节杆83与所述连接杆82之间设有第二弹簧84。通过调节所述第三调节杆83,可以对第二弹簧84的松紧进行控制,进而起到控制所述连接杆82与所述机架1之间挤压力度大小的作用,从而实现控制所述压土辊81压土力大小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水管93上设有阀门94。所述阀门94起到了控制浇水量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进行红薯的种植时,先将育好的红薯苗放入薯苗斗61中,封口板62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封住薯苗斗61的底部,使得薯苗不至于从薯苗斗61中掉落下来,随着控制室2的操控,种植机向前行进,翻土铲5将泥土翻出,从而形成薯苗坑带,在驱动装置3的驱动下,取苗辊63转动,取苗辊63上的取苗钩64通过薯苗斗61底部的取苗口67进入到薯苗斗61中,并将处于取苗口67处的红薯苗钩住,随后取苗钩64继续转动,进而推动封口板62,将封口板62推开,并同时将所钩住的红薯苗带出薯苗斗61,取苗钩64不接触封口板62时,封口板62在第一弹簧68的作用下又会封住薯苗斗61的底部,随后取苗钩64里的红薯苗下落到传送带65上,传送带65将红薯苗输送到薯苗坑带里,接着覆土弯板7经过时,将翻土铲5翻出的泥土重新推回到薯苗坑带中,使得薯苗坑带中的红薯苗被覆上了一层泥土,压土辊81经过时将泥土稍微压实一下,最后喷嘴93对刚被覆土的地方进行浇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了红薯的全自动种植,完全替代人工完成了红薯种植时的翻土、放苗、覆土、压土和浇水工作,降低了劳动强度,省时省力,提高了红薯的种植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虽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已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