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H型边缝式滴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5393发布日期:2018-11-30 19:10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H型边缝式滴灌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节水灌溉用具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H型边缝式滴灌带。



背景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河流众多,地下水丰富,但生态环境日趋严峻,我国已成为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水成为我们生存、发展农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十三五纲要规划在五年内实现高效节水1亿亩,随着社会发展需要,人们通过自行研究发明了各种节水产品,其中农业用的滴灌带也是一种节水产品。

传统的边缝式滴灌带流道多设计为“凹凸形”或“直角梯形”,结构流道多为串联,细小沙粒随水进入流道后在迷宫流道的前段由于水流流速及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不容易发生淤堵现象,而在中后期由于迷宫流道减压消能的作用下水流流速及压力较小,在流道内容易出现稳流效果差,易堵塞,造成滴灌带无法正常滴水或者滴水量不达标的现象;另外,流道结构为串联,一旦出现堵塞现象就会导致后边的流道没有水流通过,进而无法进行正常的滴灌。

因此,研究出一种抗堵塞性好,稳流效果强的H型边缝式滴灌带,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的技术背景,提供了一种抗堵塞性能好,稳流效果强的H型边缝式滴灌带,充分解决了传统的边缝式滴灌带所带来的困扰。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H型边缝式滴灌带,包括输水管、输水管进口、输水管出口,还包括多个迷宫隔断和迷宫单元,所述迷宫单元通过所述迷宫隔断隔开,这样可以保证各迷宫单元之间并联连接,使得各迷宫单元之间没有连通且互不影响,即使有迷宫单元出现堵塞也不会影响其他迷宫单元的正常流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滴灌带的使用寿命,还能增强稳流效果。

所述迷宫单元包括H型迷宫、H型迷宫进水口、H型迷宫出水口,所述H 型迷宫包括多个连续设置的H型迷宫单元,所述H型迷宫进水口设于迷宫单元一端的上部,所述H型迷宫出水口设于迷宫单元另一端的下部;所述H型迷宫单元包括两根中空的竖管和一根中空的第一横管,所述竖管的下部通过所述第一横管相连通,所述H型迷宫单元之间通过第二横管连接,所述第二横管设于所述竖管的上部,所述H型迷宫出水口处的竖管下端开口并向下延伸至边缝带的边缘处,所述H型迷宫进水口处的竖管上端开口并向上延伸至输水管内部, H型迷宫中的横管连接于竖管的上部或下部,在竖管的下端会留有一定的空间,当水流通过时会有少量的沙粒沉积,而水流是通过横管流入竖管中,再通过横管流出,并且横管呈“一上一下”结构分布,底部的沙粒会沉积到竖管下端的空余空间内,沉积的沙粒不会对水流产生影响,从而提高了抗堵塞的性能,同时也增强了稳流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H型迷宫进水口的数量多于所述H型迷宫出水口的数量。由于进水口的孔径小于出水口的孔径,所以将进水口的数量设置成多于出水口的数量,可以满足迷宫内水流的稳定性,并且即使有进水口出现堵塞,其他的进水口也能正常的流通,可以提高滴灌带的抗堵塞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输水管的拐角处设为R型。可以避免在管道拐角处造成输水管的堵塞,也可以避免沙粒在输水管拐角处的沉积现象,并且可以方便输水管的弯曲铺设。

进一步地,所述H型迷宫进水口设于所述输水管内部,且所述H型迷宫进水口要高于与所述H型迷宫进水口相连接处的输水管内壁。进水口的管口若与输水管内壁在同一平面内,则沉积在输水管内壁的沙粒会随水流流到进水口内,容易造成迷宫流道内的堵塞,所以进水口高于输水管内壁,可以减少沙粒进入迷宫管道,也可以有效的增强迷宫通道的抗堵塞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H型迷宫之间的间距为21.5cm。相较于传统的滴灌带,本实用新型中的滴灌带在1米的范围内增多了出水口的数量,增大迷宫流道的流水量,避免了迷宫通道中后期由于迷宫流道在减压消能的作用下水流流速及压力较小,流道内容易出现稳流效果差,易堵塞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输水管内腔直径为16mm,单面厚度为0.16mm,流量为每小时1.8-4L。

进一步地,H型边缝式滴灌带滴灌的范围,横向渗透长度可达24cm,纵向渗透深度可达30cm,可以对植物进行充分的灌溉。

进一步地,所述H型迷宫置于输水管的热塑成型边缝上,输水管的管壁较薄,盘卷压扁后呈带状的滴灌带。输水管在不用时,可以盘卷在一起,方便整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中,

1为输水管,2为输水管进口,3为输水管出口,4为H型迷宫单元,41为竖管,42为第一横管,43为第二横管,5为H型迷宫进水口,6为H型迷宫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H型边缝式滴灌带,包括输水管1、输水管进口2、输水管出口3,还包括多个迷宫隔断和迷宫单元,所述迷宫单元通过所述迷宫隔断隔开,所述迷宫单元包括H型迷宫、H型迷宫进水口5、H型迷宫出水口6,所述H型迷宫包括多个连续设置的H型迷宫单元4,所述H型迷宫进水口5设于迷宫单元一端的上部,所述H型迷宫出水口6设于迷宫单元另一端的下部;所述H型迷宫单元4包括两根中空的竖管41和一根中空的第一横管 42,所述竖管的下部通过所述第一横管42相连通,所述H型迷宫单元4之间通过第二横管43连接,所述第二横管43设于所述竖管41的上部。H型迷宫、H 型迷宫出水口6、H型迷宫进水口5的相互连通,使得滴灌带能正常的进行滴灌。 H型迷宫中的竖管41与第一横管42相连通,形成迷宫通道,多个H型迷宫单元4构成H型迷宫,并且根据各迷宫单元中出水口的距离,可以相应调整H型迷宫中H型迷宫单元4的数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H型迷宫出水口6处的竖管41下端开口并向下延伸至边缝带的边缘处,迷宫内的水直接通过出水口流出,对植物进行滴灌。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迷宫单元包括8个H型迷宫进水口5、5个 H型迷宫出水口6以及多个H型迷宫。H型迷宫进水口5的口径小于H型迷宫出水口6的口径,将H型迷宫进水口5设置为8个,H型迷宫出水口6设置为 5个,可以满足迷宫通道内水流的正常流通,并且如果有H型迷宫进水口5发生堵塞,其他的H型迷宫进水口6不会受到影响,通道内的水流也能保证正常的流通,能够增强通道内的稳流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输水管的拐角处设为R型,可以方便滴灌带的弯曲铺设,也避免了由于弯折对滴灌带造成的破坏和堵塞,更便于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H型迷宫之间的间距为21.5cm。

进一步地,所述输水管内腔直径为16mm,单面厚度为0.16mm,流量为每小时1.8-4L。

进一步地,H型边缝式滴灌带滴灌的范围,横向渗透长度可达24cm,纵向渗透深度可达30cm,可以对植物进行充分的灌溉。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与对比例单翼迷宫式滴灌带的对比如下表所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与对比例相对比,可以得出本实用新型中H型迷宫的间距要小于单翼迷宫式滴灌带的间距,间距变小,水流流经迷宫通道的时间就会变短,可以增强迷宫通道的抗堵塞性能,并且H型迷宫之间的间距变小,滴灌带上的H型迷宫出水口6的数量就会增多,可以实现快速滴灌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H型边缝式滴灌带用于滴灌半沙半土地或者沙性地,这样的土壤在进行灌溉时很容易出现漏水现象,所以H型迷宫的间距为21.5cm可以实现快速滴灌,也可以避免在沙性土壤中滴灌出现漏水的现象,使得滴灌带的横向渗透长度可以达到24cm,纵向渗透长度达30cm,这样也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灌溉的效率。

进一步地,与单翼迷宫式滴灌带相比,本实用新型中输水管的厚度变薄,重量变小,并且每小时的水流量也变大,所以,本实用新型中管壁变薄,水流量变大,既节省了材料,又提高了使用性能。

下面介绍本实用新型一种H型边缝式滴灌带的工作原理:

滴灌带在使用之前先将输水管的出口3堵住,然后再通水进行灌溉,工作时水流通过输水管的进口5流入输水管1内,水流再通过H型迷宫进水口5流入迷宫通道内,经过H型迷宫后,从H型迷宫出水口6流出输水管,对植物进行灌溉,水流在流经H形迷宫时,会有部分的沙粒沉积到竖管的底部,水流会经输水管1上的H型迷宫出水口6流出,对植物进行灌溉。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迷宫管道内沙粒会沉积到竖管41的底部,不会对水流造成影响,所以管道设计成H型迷宫状具有储存沙粒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避免管道内的堵塞现象,同时也可以增强稳流效果。设有8个H型迷宫进水口 5和5个H型迷宫出水口6,可以使水流快速的在迷宫管道内流通,可以避免管道后期水流减慢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水流速度加快可以减少沙粒的沉积,也会加快对植物的滴溉速度,提高滴灌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