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生长培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8135发布日期:2019-01-02 21:3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生长培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种植技术领域,更进一步涉及一种植物生长培养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农业利用化肥与农药迅速提高了作物产量,满足了激增人口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但作物栽培受到气候与季节限制,不可控因素较多,无法完全按计划生产,因此植物工厂逐渐兴起,可实现多层立体栽培,大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植物工厂根据植物的生长需要,配置所需的营养液、光照等条件,而植物在不同的生产期所需的环境并不相同,植物工厂中的营养液、光照等条件就需要随着植物的生长而变化;现有的植物栽培在幼苗期就需要按照成熟期的间隙种植,不利于空间的利用,更大的种植面积就需要更多的光照,导致不必要的有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物生长培养系统,减少劳动强度,并可提高能源利用率,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植物生长培养系统,包括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用于带动放置于其上的种植模块移动;所述种植模块包括若干根种植板和连接相邻两根所述种植板的连接件;

所述种植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垂直;所述连接件能够伸缩,使相邻的所述种植板能够沿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合拢或分离;

所述种植板上开设用于容纳植物的种植孔;所述种植板的下方设置用于对植物提供养料的培养液供给装置;所述种植板的上方设置对植物提供光线的光照装置,所述光照装置的照射范围与所述种植模块的长度相匹配。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沿所述种植板长边固定柔性膜,所述柔性膜能够遮挡所述光照装置散发的光线。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菱形伸缩格,所述菱形伸缩格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种植板同一转轴的两根连接杆,相邻两根所述种植板上的连接杆分别相互转动连接形成能够变形的所述菱形伸缩格。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种植板上的插接孔和插接块,所述插接孔沿所述种植板的宽度方向水平开设,所述插接块沿宽度方向水平凸出于所述种植板的长边;所述插接块能够插入到所述插接孔中并由所述插接孔导向。

可选地,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种植板的外侧长边处设置遮盖板,所述遮盖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种植板,相邻两个所述种植模块之间的所述遮盖板能够相互重叠,以遮挡所述光照装置的光线。

可选地,所述传送装置至少设置两组,各组所述传送装置首尾对接以传递所述种植板;

位置在前的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大于位置在后的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

可选地,每组所述传送装置的上方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光照装置,所述光照装置的光照条件与植物所处的生长状态相匹配;

每组所述传送装置的下方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培养液供给装置,所述培养液供给装置中的营养液成分与植物所处的生长状态相匹配。

可选地,位置在前的所述传送装置的长度小于位置在后的所述传送装置的长度。

可选地,每组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两个由皮带轮驱动的传送带,两个所述传送带之间设置所述培养液供给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物生长培养系统,传送装置用于带动放置于其上的种植模块移动;种植模块包括若干根种植板和连接相邻两根种植板的连接件,种植板上开设用于容纳植物的种植孔,种植板的下方设置培养液供给装置,用于对植物的根部提供养料,种植板的上方设置对植物提供光线的光照装置,植物吸收营养、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断生长,植物生长到不同的阶段由传送装置运到不同的位置,成熟时到达传送装置的末端,在末端采摘收获;不同成熟状态的植物位于传送装置的不同位置,收获过程仅在传送装置的末端进行,降低了收获时的劳动强度。

由于各种植板相互独立,连接件能够伸缩,通过连接件使相邻的种植板能够沿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合拢或分离,在最初种植的幼苗阶段可使各种植板相互并拢,以缩短种植模块的长度,光照装置的照射范围与种植模块的长度相匹配,从而缩短幼苗阶段光照装置的长度,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生长培养系统的俯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生长培养系统的正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生长培养系统的侧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植模块的一种具体结构图;

图5A为设置菱形伸缩格的种植模块合拢状态下的轴测图;

图5B为设置菱形伸缩格的种植模块合拢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5C为设置菱形伸缩格的种植模块张开状态下的轴测图;

图5D为设置菱形伸缩格的种植模块张开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6A为设置插接孔和插接块的种植模块在合拢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6B为设置插接孔和插接块的种植模块各部件的装配结构图;

图6C为设置插接孔和插接块的种植模块的局部结构轴测图。

图中包括:

传送装置1、种植模块2、种植板21、种植孔211、遮盖板212、连接件22、柔性膜221、菱形伸缩格222、插接孔223、插接头224、营养液供给装置3、光照装置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生长培养系统,减少劳动强度,并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题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植物生长培养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生长培养系统的俯视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生长培养系统的正视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物生长培养系统的侧视结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物生长培养系统,包括传送装置1,传送装置1用于带动放置于其上的种植模块2移动;种植模块2包括若干根种植板21和连接相邻两根种植板21的连接件22;种植板21的长度方向与传送装置1的传送方向垂直,也即种植板21的长度为种植模块2的宽度,各个种植板21的长度相等或近似相等。

连接件22能够伸缩,起到柔性连接的作用,使相邻的种植板21能够沿传送装置1的传送方向合拢或分离,也即各个种植板21能够沿自身的宽度方向合拢或分离,各个种植板21之间通过合拢分离改变整个种植模块2的长度。

种植板21上开设用于容纳植物的种植孔211,种植孔211用于固定植物,植物上方的枝叶位于种植板21之上,根部位于种植板21之下;种植板21的下方设置用于对植物提供养料的培养液供给装置3,植物的根部伸入到培养液供给装置3内吸收养分;种植板21的上方设置对植物提供光线的光照装置4,光照装置4可以设有多个,每个光照装置4的照射范围与种植模块2的长度相匹配。

种植板21由传送装置1带动,随着植物的生长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不同位置对应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在幼苗阶段植株比较幼小,种植板21之间的间距较小,随着植物不断生长,植株的尺寸逐渐增大,相邻的种植板21之间为柔性连接,适当地增加种植板21之间的间距,使种植模块2的整体长度增加,使植株之间的间距适应其所处的生长阶段;种植初始植株处于幼苗阶段,种植模块2的长度较短,此时种植模块2位于传送装置1的前端,对应设置的光照装置4的长度较短,光照与幼苗所需光线相匹配,避免过多光照造成能源浪费;植株长大后,将种植模块2向后移动,移动过程中种植模块2的整体长度增加,到达下一个光照装置4对应的位置,此时光照装置4的长度恰好适配于长度增加的种植模块;以此类推,使光照装置4的长度始终与植物的生长状态相匹配,避免能源的浪费。

植物生长到不同的阶段由传送装置运到传送装置1的不同位置,成熟时到达传送装置1的末端,在末端采摘收获,收获过程仅在传送装置1的末端进行,操作人员不需要来回走动,降低了收获时的劳动强度。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22包括沿种植板21长边固定柔性膜221,可选用布料、薄膜等材料;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植模块2的一种具体结构图;柔性膜221沿柔性膜221的长度设置,可将种植板21的长边完全覆盖,柔性膜221为不透光的材料,能够遮挡光照装置4散发的光线,避免植物的根部受到光照。柔性膜221可提供拉力,通过柔性膜221限定种植板21之间的最大间距。

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如图5A和图5B所示,分别为设置菱形伸缩格222的种植模块2合拢状态下的轴测图和正视图;图5C和图5D分别为设置菱形伸缩格222的种植模块2张开状态下的轴测图及正视图;该实施例中连接件22还包括菱形伸缩格222,菱形伸缩格222包括转动连接于种植板212同一转轴的两根连接杆,每个种植板21上连接于同一转轴设置两根连接杆,相邻两根种植板21上的连接杆分别相互转动连接,形成能够变形的菱形伸缩格222,每根种植板21上的两根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侧的两根种植板21上的连接杆,如图5D所示,每两根种植板21之间设置两个菱形伸缩格222,菱形伸缩格222位于靠近种植板21两端的位置,且两个菱形伸缩格222的尺寸相等,使种植板21开合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避免种植板21在分离或合拢过程中出现不平行或者板面翻转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菱形伸缩格222与柔性膜221之间为并存的关系,两者同时存在,菱形伸缩格222无法遮光,由柔性膜221遮挡光线。

连接件22还包括设置于种植板21上的插接孔223和插接块224,如图6A和图6B所示,分别为设置插接孔223和插接块224的种植模块2在合拢状态下的结构图以及各部件的装配结构图;图6C为设置插接孔223和插接块224的种植模块2的局部结构轴测图;插接孔223沿种植板21的宽度方向水平开设,插接块224沿宽度方向水平凸出于种植板21的长边;一根种植板21上的插接块224能够插入到另一根种植板21的插接孔223中,插接孔223的尺寸略大于插接块224的尺寸,并由插接块224和插接孔223相互配合导向,插接块224仅能沿插孔223的贯通方向滑动。

需要注意的是,插接孔223和插接块224结构与柔性膜221之间为并存的关系,两个结构同时存在,插接孔223和插接块224仅起到导向作用,通过柔性膜221遮光以及限定种植板21之间的最大间距。

如图4所示,位于两侧的两个种植板21的外侧长边处设置遮盖板212,这里所指的外侧为种植模块2长度方向的两端;遮盖板212的厚度小于种植板21,相邻两个种植模块2之间的遮盖板212能够相互重叠,以遮挡光照装置4的光线。为了方便取放,一个种植模块2的长度无法无限延长,只能设置为相对独立的分体结构,在两个分体结构之间通过遮盖板212起到遮挡光线的作用;如图4所示,左侧的遮盖板212位于种植板21靠下的位置,右侧的遮盖板212位于种植板21靠上的位置,且遮盖板212的长度与种植板21的长度相等,两个遮盖板212可相互重合,重合后的厚度与种植板21的厚度相等,在传送过程中两个遮盖板212始终保持部分重叠。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中的传送装置1至少设置两组,各组传送装置1首尾对接以传递种植板21;每个传送装置1对应植物的一个生长阶段;位置在前的传送装置1的传送速度大于位置在后的传送装置1的传送速度,通过相邻两个传送装置1之间的速度差使种植板21在传递过程中自动分离,增加间隙,不需要人工调节种植板21之间的间距。

每组传送装置1的上方对应设置一个光照装置4,光照装置4的光照条件与植物所处的生长状态相匹配,光照条件包括光线强度与光照高度等因素;每组传送装置1的下方对应设置一个培养液供给装置3,培养液供给装置3中的营养液成分与植物所处的生长状态相匹配。

位置在前的传送装置1的长度小于位置在后的传送装置1的长度,幼苗阶段种植板21之间的间距较小,种植模块整体的长度较短;随着生长种植板21的间距不断增加,各个传送装置1设置为不同的长度,可以有效的利用空间,在单位长度内培育更多的植株。

优选地,每组传送装置1包括两个由皮带轮驱动的传送带,两个传送带之间设置培养液供给装置3,种植板1上的植物位于两个输送带之间,根部向下伸展以吸收营养物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