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职蜂培育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92745发布日期:2019-03-13 23:3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职蜂培育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胡蜂养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胡蜂培育职蜂室。



背景技术:

胡蜂被人们利用在田间捕捉害虫,更给人们带来了美味的蜂蛹,所以现在胡蜂已经逐渐被规模化正规化的养殖。现在胡蜂养殖技术逐渐成熟,引导越冬后的蜂王筑巢产卵,培育职蜂是其中的难点。由于种类不同或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就是同一种类也由于越冬蜂王营巢产卵的始期差别较大,均可直接影响世代数的差异。现有的胡蜂初级筑巢培育职蜂装置是采用两个投食孔进行投食,喂食和清理操作较为麻烦,且两个投食孔投放的的水、食物、蜂蜜会相互污染,每天必须清理才行保持清洁,导致蜂王的存活率降低,影响蜂王正常筑巢产卵。

公告号为CN205671237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葫芦蜂筑巢箱。具体提供一种筑巢率高,占地空间小的葫芦蜂筑巢箱。其包括筑巢支架和蜂箱主体;所述蜂箱主体为底部和顶部开口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所述蜂箱主体的内部设有筑巢支架,所述筑巢支架与蜂箱主体相连接,所述筑巢支架将蜂箱主体内部分割成至少4个方格型结构。该实用新型虽然有3 个投食孔,但是有两个投食孔是垂直排列的,水、食物、蜂蜜仍然会相互污染,仍必须每天清理蜂箱主体,不仅增加了劳动成本,浪费了时间,还易导致蜂王受感染而降低存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筑巢箱投放的水、食物、蜂蜜易相互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职蜂培育箱。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职蜂培育箱,包括长方体形的蜂箱主体,所述蜂箱主体的前侧壁上设置有三个投食孔,投食孔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相邻投食孔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距离大于投食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蜂箱主体的前侧壁的下半段和底壁均设置为塑料网。

进一步地,所述塑料网的网孔的形状为椭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蜂箱主体的顶部连有遮光板,所述遮光板覆盖所述蜂箱主体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蜂箱主体的顶壁上还设置有筑巢杆。

进一步地,所述筑巢杆的底壁中部设置有筑巢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筑巢杆的两端均伸出所述蜂箱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投食孔内套设有注射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均设置于蜂箱主体的内侧壁上的加热器、温度检测器;以及温度控制器,其设置于蜂箱主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温度检测器均与所述温度控制器进行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器反馈回来的温度信息来控制所述加热器进行工作。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蜂箱主体的前侧壁上依次设置有三个投食孔,相邻投食孔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距离大于投食孔的直径,每个投食孔分别投食水、食物、蜂蜜,三者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互不污染,改善了蜂箱主体内的环境,利于蜂王筑巢产卵,提高了蜂王的成活率,利于蜂王培育出职蜂,也减轻了清理蜂箱主体的频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2、本实用新型中,蜂王筑巢产卵、培育职蜂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为了营造出最适宜引导蜂王筑巢产卵、培育职蜂的环境,经过多年尝试,蜂箱主体的前侧壁的下半段和底壁均设置为塑料网,此种结构的蜂箱主体最适宜职蜂的培育,而职蜂的培育有助于蜂群的壮大。当蜂王处于暗室环境时,蜂王趋于搭建巢房,当蜂王处于光亮环境时,蜂王则会建筑外壳,促进蜂王筑巢,提高养殖生产速度。且底壁设置为塑料网,也便于清理落在蜂箱主体底部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清理蜂箱主体卫生,避免蜂箱主体滋生细菌,保证蜂王筑巢质量,提高养殖质量。为了避免胡蜂逃逸,网孔小于胡蜂身体最小截面积。本实用新型中的蜂箱环境较为清洁,蜂王成活率提高15%。

3、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避免出现胡蜂的脚背卡在孔中折断的情况,网孔的形状为椭圆形。

4、本实用新型中,蜂箱主体的顶部连有遮光板,遮光板覆盖所述蜂箱主体的顶部。可以通过打开或关闭遮光板,来改变蜂箱主体内的光线强弱,进而引导蜂王的筑巢产卵进度。

5、本实用新型中,蜂箱主体的顶壁上还设置有筑巢杆,筑巢杆的底壁中部设置有筑巢缺口。通过在筑巢杆中间位置设置筑巢缺口,并将树枝钉在筑巢缺口处,形成着床点引导蜂王筑巢。

6、本实用新型中,筑巢杆的两端均伸出所述蜂箱主体,便于后期取出蜂巢,并将蜂巢放置于蜂笼、蜂棚或者外界的树上,利于蜂群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也便于通过筑巢杆整体移动蜂箱,清理食物残渣。

7、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给蜂王投食,同时防止蜂群逃逸,也为了防止蛰伤,投食孔内套设有注射器。将水、食物、蜂蜜通过注射器相蜂箱主体内注射,简单方便快捷。

8.本实用新型中,温度控制器、温度检测器及加热器的共同配合来调控蜂箱主体内的温度,以避免蜂箱主体内的温度过低而造成蜂王死亡。该装置的结构简单、省电、使用成本低,且能够大大提高胡蜂的筑巢率。加热器能够拆卸,从而在气温升高不需要使用控温时,及时把加热器取出,避免占用胡蜂筑巢桶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筑巢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温控设备示意图;

图中标记:1-蜂箱主体,2-投食孔,3-塑料网,4-遮光板,5-筑巢杆,6-注射器,7- 加热器,8-温度检测器,9-温度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职蜂培育箱,包括长方体形的蜂箱主体1,蜂箱主体1的前侧壁上设置有三个投食孔2,投食孔2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相邻投食孔2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距离大于投食孔2的直径。

进一步地,蜂箱主体1的前侧壁的下半段和底壁均设置为塑料网3。

进一步地,塑料网3的网孔的形状为椭圆形。

进一步地,蜂箱主体1的顶部连有遮光板4,遮光板4覆盖蜂箱主体1的顶部。

进一步地,蜂箱主体1的顶壁上还设置有筑巢杆5。

进一步地,筑巢杆5的底壁中部设置有筑巢缺口501。

进一步地,筑巢杆5的两端均伸出蜂箱主体1。

进一步地,投食孔2内套设有注射器6。

进一步地,还包括均设置于蜂箱主体1的内侧壁上的加热器、温度检测器;以及温度控制器,其设置于蜂箱主体1的外侧壁上,加热器7和温度检测器8均与温度控制器9进行连接,温度控制器9用于根据温度检测器8反馈回来的温度信息来控制加热器7进行工作。

实施例1

一种职蜂培育箱,包括长方体形的蜂箱主体1,蜂箱主体1的前侧壁上设置有三个投食孔2,投食孔2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相邻投食孔2的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距离大于投食孔2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每个投食孔2分别投食水、食物、蜂蜜,三者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互不污染,改善了蜂箱主体1内的环境,利于蜂王筑巢产卵,提高了蜂王的成活率,利于蜂王培育出职蜂,也减轻了清理蜂箱主体1的频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蜂箱主体1的前侧壁的下半段和底壁均设置为塑料网3。

蜂王筑巢产卵、培育职蜂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为了营造出最适宜引导蜂王筑巢产卵、培育职蜂的环境,经过多年尝试,蜂箱主体1的前侧壁的下半段和底壁均设置为塑料网3,此种结构的蜂箱主体1最适宜职蜂的培育,而职蜂的培育有助于蜂群的壮大。当蜂王处于暗室环境时,蜂王趋于搭建巢房,当蜂王处于光亮环境时,蜂王则会建筑外壳,促进蜂王筑巢,提高养殖生产速度。且底壁设置为塑料网3,也便于清理落在蜂箱主体1底部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清理蜂箱主体1卫生,避免蜂箱主体1滋生细菌,保证蜂王筑巢质量,提高养殖质量。为了避免胡蜂逃逸,网孔小于饲养的胡蜂成虫身体最小截面积。本实施例中的蜂箱环境较为清洁,蜂王成活率提高15%。同时,塑料网3的设置还起到便于观察的作用,也能防止胡蜂被液体或者糊状食料淹死。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了避免出现胡蜂的脚背卡在孔中折断的情况,塑料网的网孔的形状为椭圆形。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蜂箱主体1的顶部连有遮光板4,遮光板4覆盖蜂箱主体1的顶部。可以通过打开或关闭遮光板4,来改变蜂箱主体内的光线强弱,进而引导蜂王的筑巢产卵进度。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蜂箱主体1的顶壁上还设置有筑巢杆5。筑巢杆5的底壁中部设置有筑巢缺口501。通过在筑巢杆5中间位置设置筑巢缺口,并将树枝钉在筑巢缺口处,形成着床点引导蜂王筑巢,促使蜂王尽快筑巢产卵培育出职蜂。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筑巢杆5的两端均伸出蜂箱主体1。便于后期取出蜂巢,并将蜂巢放置于蜂笼、蜂棚或者外界的树上,利于蜂群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也便于通过筑巢杆5整体移动蜂箱,清理食物残渣。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便于给蜂王投食,同时防止蜂群逃逸,也为了防止蛰伤,投食孔2内套设有注射器6。将水、食物、蜂蜜通过注射器相蜂箱主体内注射,简单方便快捷。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均设置于蜂箱主体1的内侧壁上的加热器7、温度检测器 8;以及温度控制器9,其设置于蜂箱主体1的外侧壁上,加热器7和温度检测器8均与温度控制器9进行连接,温度控制器9用于根据温度检测器8反馈回来的温度信息来控制加热器7进行工作。

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器9、温度检测器8及加热器7的共同配合来调控蜂箱主体1内的温度,以避免蜂箱主体1内的温度过低而造成蜂王死亡。该装置的结构简单、省电、使用成本低,且能够大大提高胡蜂的筑巢率。加热器7能够拆卸,从而在气温升高不需要使用控温时,及时把加热器7取出,避免占用蜂箱主体1空间。温度检测器8为温度检测探头,加热器7为PTC陶瓷加热器,且PTC陶瓷加热器设置有铝散热板,其在温度控制器9 的控制下进行工作时,能够有效地控制蜂箱主体1内的温度,以防止蜂箱主体1内的温度过高或过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