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收纳展开的有机蔬菜种植用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4962发布日期:2018-11-30 19:07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收纳展开的有机蔬菜种植用大棚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蔬菜种植大棚,具体是一种便于收纳展开的有机蔬菜种植用大棚。



背景技术:

大棚,我们都不陌生,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种植蔬菜,大棚的种类也是各式各样的,它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同凡响的作用和意义。自从农业出现大棚以后,我们能随时迟吃到不同季节的蔬菜和水果,在棚里种植的,营养更丰富,更健康,管理也是全面化。

现有的蔬菜种植大棚,一般都是直接通过立柱焊接之后铺设薄膜而制成,并不方便安装与收纳,且当装置受力时,装置的顶部和底部并不稳定,针对这些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便于收纳展开的有机蔬菜种植用大棚,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纳展开的有机蔬菜种植用大棚,旨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蔬菜种植大棚存在稳定性差和不便于收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收纳展开的有机蔬菜种植用大棚,包括大棚框架、立柱和底座,所述大棚框架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下方均无缝焊接有底座,所述立柱的背面中部无缝焊接有延伸杆,所述两个立柱的上方内侧均安装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上方安装有第二安装槽,所述两个第一安装槽之间紧密贴合有主支撑柱,所述主支撑柱的左右两侧分别嵌套设置有第一支撑柱,且第一支撑柱的外侧均嵌入设置在第一安装槽中,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正表面开口设置有定位销槽,所述第一支撑柱的内侧上方无缝焊接有第二支撑柱,且第二支撑柱的顶部嵌入设置在第二安装槽中,所述主支撑柱的中部上方无缝焊接有第三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的上方无缝焊接有转轴托,所述两个立柱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且转轴紧密贴合在转轴托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顶部为向上开口的中空“梯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长度为主支撑柱长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所述主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的开口相契合。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杆设有四个,且四个延伸杆的直径分别为六厘米、五厘米、四厘米和三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柱与第二安装槽的开口相契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一安装槽的开口相契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收纳展开的有机蔬菜种植用大棚,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通过安装有转轴,当本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转轴转动连接在两个立柱之间,使装置在收纳和展开时,两侧的立柱可稳定的通过转轴进行收纳或展开,从而解决了装置不便于收纳展开的问题。

2、本实用通过安装有延伸杆,当本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四个延伸杆的直径分别为六厘米、五厘米、四厘米和三厘米,使右侧的延伸杆可稳定的在左侧的延伸杆中左右滑动,从而实现了两个大棚框架之间的伸缩,有效的解决了装置不便于收纳展开的问题。

3、本实用通过安装有定位销槽,当本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主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的开口相契合,使两个第一支撑柱稳定的支撑住立柱的同时,往定位销槽中安装定位销使第一支撑柱稳定的固定在主支撑柱上,提高第一支撑柱与主支撑柱的摩擦力,从而解决了装置稳定性差的问题。

4、本实用通过安装有底座,当本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底座的顶部为向上开口的中空“梯形”状,使底座的上方可形成两个带深度的放置槽,有效的加大了底座上方泥土的储存量并提高装置的稳定性,从而解决了装置稳定性差的问题。

综上,整个装置结构稳定,可便捷的对装置进行收纳和展开,实用性高,且装置上下两端抗震性好,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右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主支撑柱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1-4中:大棚框架1、立柱2、底座201、延伸杆202、第一安装槽203、第二安装槽204、主支撑柱205、第一支撑柱206、定位销槽2061、第二支撑柱207、第三支撑柱208、转轴托209、转轴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立柱2、第一安装槽203、第二安装槽204、主支撑柱205、第二支撑柱207、第三支撑柱208和转轴3均可从市场购买或定制获得,具体型号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不再进行赘述。

请参阅图1至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便于收纳展开的有机蔬菜种植用大棚,包括大棚框架1、立柱2、底座201、延伸杆202、第一安装槽203、第二安装槽204、主支撑柱205、第一支撑柱206、定位销槽2061、第二支撑柱207、第三支撑柱208、转轴托209和转轴3,大棚框架1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有立柱2,立柱2的下方均无缝焊接有底座201,底座201的顶部为向上开口的中空“梯形”状,便于使底座201的上方形成两个带深度的放置槽,有效的加大了底座201上方泥土的储存量并提高装置的稳定性,立柱2的背面中部无缝焊接有延伸杆202,延伸杆202设有四个,且四个延伸杆202的直径分别为六厘米、五厘米、四厘米和三厘米,便于使右侧的延伸杆202可稳定的在左侧的延伸杆202中左右滑动,从而实现了两个大棚框架1之间的伸缩,两个立柱2的上方内侧均安装有第一安装槽203,第一支撑柱206与第一安装槽203的开口相契合,便于第一支撑柱206稳定的通过第一安装槽203支撑在装置顶部,第一安装槽203的上方安装有第二安装槽204,第二支撑柱207与第二安装槽204的开口相契合,便于装置受力时可通过第二安装槽204稳定的将力传递至第二支撑柱207下方的第一支撑柱206中固定,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两个第一安装槽203之间紧密贴合有主支撑柱205,主支撑柱205与第一支撑柱206的开口相契合,便于第一支撑柱206可通过主支撑柱205稳定的固定两侧的立柱2,主支撑柱205的左右两侧分别嵌套设置有第一支撑柱206,且第一支撑柱206的外侧均嵌入设置在第一安装槽203中,第一支撑柱206的正表面开口设置有定位销槽2061,第一支撑柱206的内侧上方无缝焊接有第二支撑柱207,且第二支撑柱207的顶部嵌入设置在第二安装槽204中,主支撑柱205的中部上方无缝焊接有第三支撑柱208,第三支撑柱208的上方无缝焊接有转轴托209,两个立柱2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3,且转轴3紧密贴合在转轴托209的上方。

工作原理,将装置放置在平稳的地面,保证装置的稳定,然后对装置的各个模块进行检测,保证装置功能的完整性,到此完成装置的准备工作,当大棚框架1安装时,转动转轴3,使两侧的立柱2通过转轴3同时展开,同时嵌入在第一安装槽203中的第一支撑柱206同时往主支撑柱205的外侧移动,之后往定位销槽2061中安装定位销,使第一支撑柱206稳定的固定在主支撑柱205上,之后拉动立柱2背面的大棚框架1,由于立柱2背面的四个延伸杆202可稳定的在其左侧的延伸杆202中左右滑动,使两个大棚框架1可延伸到合适的间距,当大棚框架1受力时,转轴3通过转轴托209挤压第三支撑柱208下方的主支撑柱205,同时第二安装槽204挤压第二支撑柱207,由于第一支撑柱206稳定的固定在主支撑柱205上,最后使装置保持稳定。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