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海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1966发布日期:2019-01-15 22:2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近海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业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近海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现有的网箱多为浮式,近岸边养殖,抗风浪能力差,其养殖场地局限于避风条件好的海湾内或港池内,海水交换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经连年养殖,污染累积,养殖环境恶化日趋严重,鱼类病害发生频繁,养殖效益不断下降,严重阻碍了海水网箱养鱼的发展。相对来说,近海30~100m海深的海况受污染的成度就比较少,海水自净能力好,养殖效益高,因而出现了现有的为数不多的近海浮式网箱和升降式网箱。

现有的近海浮式网箱或升降式网箱,易变形,安装不方便。且一般用抓力锚作固定系统这样制作成本高。

现有的半潜式平台由平台本体、立柱和下体或浮箱组成。此外,在下体与下体、立柱与立柱、立柱与平台本体之间还有一些支撑与斜撑连接。在下体间的连接支撑,一般都设在下体的上方,这样,当平台移位时,可使它位于水线之上,以减小阻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近海养殖系统,能方便将养殖箱潜入到海里养殖,且实现大型的养殖,养殖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近海养殖系统,包括半潜式平台,所述系统还包括升降式养殖设备,所述升降式养殖设备设置于所述半潜式平台的立柱下方,所述升降式养殖设备包括上框体和下框体,所述上框体四周和下框体四周之间通过四个连接杆进行连接,所述上框体和下框体之间连接有两个固定板,且固定板位于两个连接杆之间,所述上框体的前后两横杆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轨道槽,所述第一轨道槽的截面为“U”形,所述上框体左右两竖杆之间架设有一导轨,所述导轨的左右两侧面开设第二轨道槽,所述第二轨道槽的截面为“U”形,所述第一轨道槽和第二轨道槽配合使用,所述第一轨道槽和第二轨道槽上设置有移动架,且移动架能在第一轨道槽和第二轨道槽上进行前后滑动,所述移动架上并排设置有两个卷绕电机,所述卷绕电机上卷绕有两个绳索,且绳索尾部设置有挂钩;所述下框体的前后两横杆中部之间架设有两个隔离杆,且两个隔离杆和下框体的两个横杆形成一开口,所述下框体竖杆和隔离杆之间连接有一支撑板,所述四个连接杆中的左右两个连接杆之间均横向设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两个固定板之间横向设置有一第二限位板;所述两个隔离杆上均设置有一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一竖直板和两个钢绳,所述竖直板一端固定于隔离杆上,竖直板另一端固定于第二限位板上,所述竖直板的顶部面开设有两个螺纹孔,所述钢绳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上,钢绳的另一端带有螺纹,所述钢绳的另一端螺旋设置于所述螺纹孔上;所述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下框体的横杆、支撑板、限位组件、固定板、连接杆围成一置物空间,所述置物空间内放置有多个的养殖箱,且养殖箱架在下框体的横杆和支撑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架包括中间带有方形开口的方框,所述方框的前后两臂均设置有两个转轴,所述转轴端部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位于所述轨道内,所述两个卷绕电机通过基座架设在方框上,所述基座固定于方框上,且方框中部设置有一隔离块,将两个卷绕电机进行隔开,所述卷绕电机上的两个绳索能穿过所述方形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养殖箱包括内框件和外框保护件,所述内框件包括中空的上环体和中空的下环体,所述上环体和下环体之间连接有四个管道,且四个管道两端贯穿上环体和下环体,所述四个管道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的出气孔,所述管道上连接有气囊,所述出气孔与所述气囊连接,所述四个管道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隔离网,所述上环体连接有一进气管;所述外框保护件包括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所述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之间设置有四个的保护板,且所述保护板的位置与所述气囊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保护板与所述气囊之间留有一距离,所述四个保护板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隔离网,所述上环体内侧壁和上固定环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的卡扣,所述下环体内侧壁和下固定环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的卡扣;所述上环体外侧壁和上固定环内侧壁之间连接有一第一环形网,所述下环体外侧壁和下固定环之间内侧壁连接有一第二环形网,所述上固定环上设置有两个提耳,所述挂钩勾在所述提耳上。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包括一横杆,所述横杆两端均向内设置有勾部。

进一步的,所述上环体内固定有一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侧壁开设有螺纹槽,所述限位环上螺旋设置有一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为网状,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两个手提耳,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一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盖板延伸至所述内框件,进料管的另一端嵌套有一浮标,使得进料管的另一端能浮在海面。

进一步的,所述下框体的前后两个横杆中部内侧壁均开设有槽口,使得养殖箱能在开口内进行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下方设置有多个的限位筒,所述限位筒固定设置于近海的海底。

进一步的,所述下框体的前后两横杆上均垂直设置有一第三限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杆侧壁上垂直设置有一第四限位板,且第四限位板位于下框体的两个第三限位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上框体的左右侧壁上均设置有一爬行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半潜式平台下设置升降式养殖设备,该升降式养殖设备通过移动架和卷绕电机能对养殖箱移动和升降操作,这样能方便将养殖箱从海面放入到海底,且养殖箱是设置在半潜式平台下,鱼在没放入海底的时候能在海面游动,本实用新型的养殖箱包括有内框件和外框保护件,内框件和外框保护件通过卡扣进行连接,这样能方便养殖箱整体的拆卸,且内框体上连接有气囊,气囊连接有进气管,这样在进行养殖的时候气囊不进行充气,在养殖成功后需要将养殖箱提出海面时,可以半潜式平台的充放气装置往气囊中充气,这样养殖箱整体会有浮力,即气囊能实现辅助作用,再通过卷绕电机拉动绳索就能将养殖箱提起,这样提起养殖箱比较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升降式养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升降式养殖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钢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养殖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养殖箱去掉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内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养殖箱置于限位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近海养殖系统,包括半潜式平台10,所述系统还包括升降式养殖设备20,所述升降式养殖设备20设置于所述半潜式平台10的立柱(未图示)下方,所述升降式养殖设备20包括上框体1和下框体2,所述上框体1四周和下框体2四周之间通过四个连接杆3进行连接,所述上框体1和下框体2之间连接有两个固定板4,且固定板4位于两个连接杆3之间,所述上框体1的前后两横杆1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轨道槽12,所述第一轨道槽12的截面为“U”形,所述上框体1左右两竖杆13之间架设有一导轨14,所述导轨14的左右两侧面开设第二轨道槽15,所述第二轨道槽15的截面为“U”形,所述第一轨道槽12和第二轨道槽15配合使用,所述第一轨道槽12和第二轨道槽15上设置有移动架5,且移动架5能在第一轨道槽12和第二轨道槽15上进行前后滑动,所述移动架5上并排设置有两个卷绕电机51,所述卷绕电机51上卷绕有两个绳索511,且绳索511尾部设置有挂钩512;这样两个第一轨道槽12和两个第二轨道槽15之间能设置两个移动架5。

所述下框体2的前后两横杆21中部之间架设有两个隔离杆22,且两个隔离杆22和下框体2的两个横杆21形成一开口23,这样在进行养殖操作的时候养殖箱能通过开口23从海面进行下降到海底;将所述下框体2竖杆24和隔离杆22之间连接有一支撑板25,所述四个连接杆3中的左右两个连接杆3之间均横向设置有第一限位板26,所述两个固定板4之间横向设置有一第二限位板41;所述两个隔离杆22上均设置有一限位组件6,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一竖直板61和两个钢绳62,所述竖直板61一端固定于隔离杆22上,竖直板61另一端固定于第二限位板41上,所述竖直板61的顶部面开设有两个螺纹孔611,所述钢绳6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限位板26上,钢绳62的另一端带有螺纹621,所述钢绳62的另一端螺旋设置于所述螺纹孔611上;所述第一限位板26、第二限位板41、下框体的横杆21、支撑板25、限位组件6、固定板4、连接杆3围成一置物空间7,所述置物空间7内放置有多个的养殖箱8,且养殖箱8架在下框体2的横杆21和支撑板25之间。这样刚开始的时候,将养殖箱8放置在置物空间7内,且通过限位组件能防止养殖箱从升降式养殖设备20滑落,需要将养殖箱放入到海底的时候,将限位组件6上的钢绳62进行拆卸下来通过卷绕电机,即可将养殖箱一个一个吊入到海底;另外,养殖箱是设置在半潜式平台下,这样养殖箱一部分是潜入海面的,即养殖箱中的鱼在没放入海底的时候能在海面游动,从而降低鱼的死亡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移动架5包括中间带有方形开口50的方框52,所述方框52的前后两臂均设置有两个转轴53,所述转轴53端部设置有滚轮54,所述滚轮54位于所述第一轨道槽12或者第二轨道槽15内,所述两个卷绕电机51通过基座55架设在方框52上,所述基座55固定于方框52上,且方框52中部设置有一隔离块56,将两个卷绕电机51进行隔开,所述卷绕电机51上的两个绳索511能穿过所述方形开口50。该转轴53可以通过电机进行驱动,或者移动架5通过卷扬机进行牵引移动,该移动架如何进行移动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其中,转轴53通过滚轮54能在轨道上进行更好地滑动。

所述养殖箱8包括内框件81和外框保护件82,所述内框件81包括中空的上环体811和中空的下环体812,所述上环体811和下环体812之间连接有四个管道813,且四个管道813两端贯穿上环体811和下环体812,所述四个管道813外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的出气孔(未图示),所述管道813上连接有气囊814,所述出气孔与所述气囊814连接,所述四个管道813之间均设置有第一隔离网815,这样需要养殖的鱼在内框件81里时不会游到外部;所述上环体811连接有一进气管816;所述外框保护件82包括上固定环821和下固定环822,所述上固定环821和下固定环822之间设置有四个的保护板823,且所述保护板823的位置与所述气囊814的位置相对应;该保护板823是用来保护气囊,防止外界动物破坏气囊;所述保护板823与所述气囊814之间留有一距离,所述距离为5~6cm,这样气囊充气膨胀后会位于该距离内;所述四个保护板823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隔离网824,所述上环体811内侧壁和上固定环821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的卡扣825,所述下环体812内侧壁和下固定环822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多个的卡扣825;这样能方便养殖箱整体的拆卸,所述上环体811外侧壁和上固定环821内侧壁之间连接有一第一环形网826,所述下环体812外侧壁和下固定环822之间内侧壁连接有一第二环形网(未图示),所述上固定环821上设置有两个提耳827,所述挂钩512勾在所述提耳827上。这样通过第二隔离网、第一环形网、第二环形网能将内框件完全包裹在外框保护件内,外界的动物不会进入内框体内,从而对养殖的鱼进行保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养殖箱不能仅仅只借助气囊就能整体浮起,该气囊是在养殖箱需要提出海面的时候进行一个辅助作用。

所述卡扣825包括一连接板8251,所述连接板8251两端均向内设置有勾部8252。这样两个勾部勾在内框体和外框保护件上即可完成固定。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环体811内固定有一限位环817,所述限位环817内侧壁开设有螺纹槽8171,所述限位环817上螺旋设置有一盖板818,所述盖板818的顶部为网状,所述盖板818上设置有两个手提耳819。这样能通过盖板818能将内框体也进行顶部的密封,防止养殖的鱼跑出。所述盖板818上设置有一进料管820,所述进料管820的一端穿过所述盖板818延伸至所述内框件,进料管的另一端嵌套有一浮标828,使得进料管的另一端能浮在海面。这样操作人员就可以通过进料管进行喂料。

所述下框体2的前后两个横杆21中部内侧壁均开设有槽口211,使得养殖箱8能更加方便地在开口23内进行升降。所述系统下方设置有多个的限位筒9,所述限位筒9固定设置于近海的海底。养殖箱下降到海底的时候能置于限位筒9内进行养殖,这样养殖箱在海底不会随海水飘走。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框体2的前后两横杆21上均垂直设置有一第三限位板27。这样能更好地对养殖箱进行限位;所述隔离杆22侧壁上垂直设置有一第四限位板28,且第四限位板28位于下框体2的两个第三限位板27之间。所述上框体1的左右侧壁上均设置有一爬行梯16。该爬行梯16能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爬行到升降式养殖设备20上进行检测或者维修;另外,半潜式平台10可以设置充放气装置(未图示),充放气装置已经是现有技术,该充放气装置可以采用微型气泵PCF5015N。该充放气装置下连接有充放气管17,该充放气管17可以与进气管816连接。这样充放气装置能往上环体和下环体内充气,气体再流入到气囊中。

本专利的工作原理为:将多个养殖箱通过移动架和卷绕电机从开口23运输到置物空间7内并将养殖箱8架在下框体2的横杆21和支撑板25之间;通过限位组件进行限位住,然后开启养殖箱的盖板,将鱼放入到养殖箱内,由于养殖箱是设置在半潜式平台下,这样养殖箱一部分是潜入海面的,即养殖箱中的鱼在没放入海底的时候能在海面游动,要进行养殖操作的时候,盖上盖板,不往养殖箱的气囊中进行充气,打开限位组件,通过移动架和卷绕电机将养殖箱从开口23吊入到海底,通过卷绕电机的慢慢下放,养殖箱能置于限位筒中(该操作可以通过潜水员在海底进行辅助执行),在养殖箱内的鱼养大后需要收起养殖箱时,操作人员潜入海底,将挂钩512勾在养殖箱的提耳827上,将充放气装置下的充放气管17与养殖箱的进气管816连接,然后开启充放气装置,充放气装置往气囊中冲入气体,从而气囊膨胀会产生浮力,这样卷绕电机提起养殖箱比较容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