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灌环保花盆托装置及应用其的串联浇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8303发布日期:2019-02-10 22:32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浇灌环保花盆托装置及应用其的串联浇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灌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浇灌环保花盆托及应用其的串联浇灌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自有阳台或空地种植一些花卉和果蔬,即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又能收获新鲜且无农药、化肥残留的蔬菜瓜果。对于有小孩的家庭更是可以通过阳台种植让孩子们了解大自然,了解植物生长的生物知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责任感和爱心。同时也能缓解上班族工作上的压力,放松心情,下班后回到家,与家人一起享受田园生活带来的乐趣。

家庭种植好处多多,但现实确让人望而却步,现今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平时并没有多少时间照顾花草,再加上频繁的出差,最终导致植物的枯萎;同时传统的浇灌方式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一些自动喷灌方法均只注重浇灌,忽略了水资源的节约以及污水的排放,导致家庭阳台,花园等周边环境变得脏乱,也无法同时对多盆植物进行浇灌,让减轻压力,放松心情的家庭种植变得背道而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浇灌环保花盆托及其系统;能够解决大型花盆的灌水和排污水问题,以及大数量花盆的浇灌和排污水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浇灌环保花盆托装置,包括盆托体和盆托盖;所述盆托体与盆托盖卡合成容置腔;所述盆托体侧壁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排污口和第二排污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所述容置腔内的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排污口和所述第二排污口均连通外界和所述容置腔内部;所述第一进水口与喷水管连接;从所述第一进水口注入水后,水分流成两部分,分别流经喷水管和流道,实现浇灌和进入第二进水口。

其中,所述流道由固接在所述盆托体底部的两条流道侧壁和与所述流道侧壁卡接的上盖围合形成,所述流道与所述容置腔相互隔离。

其中,所述容置腔内设有过滤盒,所述过滤盒由与所述盆托体底部固接的滤盒侧壁围合形成,所述过滤盒侧壁设有多个开口,连通所述容置腔体与所述滤盒。

其中,所述盆托盖设有渗透孔,所述盆托盖与所述盆托体卡合后,所述盆托盖紧压所述过滤盒侧壁,且所述渗透孔位于与所述过滤盒的正上方;所述渗透孔周围通过密封圈密封。

其中,所述盆托体侧壁顶部和所述盆托盖底部均设有凹槽,所述盆托盖与所述盆托体卡合后,所述凹槽拼接成透气排水孔。

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三通水管分别连接所述喷水管和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直通水管与第二进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排污口与通过第直通水管与所述第一排污管连接,所述第二排污口与通过直通水管与所述第二排污管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第一排污管和第二排污管的管口均设有螺纹,与螺纹堵头适配。

其中,所述喷水管末端连接有可调节喷水地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还公开了一种串联浇灌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浇灌环保花盆托装置,前一浇灌环保花盆托装置的所述第二进水口与后一浇灌环保花盆托装置的第一进水口连接;前一浇灌环保花盆托装置的所述第二排污水口与后一浇灌环保花盆托装置的第一排污口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进水口与进水阀连接,所述进水阀与所述第一进水口之间设有定时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进水阀的打开和关闭时间。

本实用新型有益之处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花盆托单独使用时,花盆中多余的水沿渗透孔经过过滤盒过滤后进入盆托体,水量大时从透气排水孔中排出;盆托体侧壁设有透气排水孔,既能增加盆托内的气压,防止进水管和排污管发生吸附,又能将容置腔内多余的污水排出;花盆托串联使用时,第二进水管连接另一花盆托的第一进水口,第二排污管连接另一花盆托的第一排污口;第一进水管中的水从流道进入第二进水管,仅需从一个进水口注水,即可实现整个串联系统的浇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盆托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串联系统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盆托体 2、盆托盖

3、第一进水口 4、第一排污口

5、第二进水口 6、第二排污口

11、流道侧壁 12、上盖

13、滤盒侧壁 14、开口

15、透气排水孔

21、渗透孔 22、密封圈

31、喷水管 32、第一进水管

33、三通水管 41、第一排污管

42、直通水管 51、第二排污管

61、第二进水管 7、可调节喷水地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阅图1,一种浇灌环保花盆托,包括盆托体1和盆托盖2;盆托体1与盆托盖2卡合成容置腔;盆拖体1侧壁设有第一进水口3,第二进水口5、第一排污口4和第二排污口6,第一进水口3和第二进水口5通过容置腔内的流道连通;第一排污口4和第二排污口6均连通外界和容置腔内部;第一进水口3与喷水管31连接;从第一进水口3注入水后,水分流成两部分且分别流经喷水管31和流道,实现浇灌和进入第二进水口5。

在本实施例中,流道由固接在托盆体1底部的两条流道侧壁11和与流道侧壁11卡接的上盖12围合形成,使得流道与容置腔相互隔离;容置腔内设有过滤盒,过滤盒由与托盆体1 底部固接的滤盒侧壁13围合形成,滤盒侧壁设有多个开口14,连通容置腔体与过滤盒;盆托盖2设有渗透孔21,盆托盖2与盆托体1卡合后,盆托盖2紧压过滤盒侧壁13,且渗透孔 21位于与过滤盒的正上方;渗透孔21周围通过密封圈密封22;盆托体1侧壁顶部和盆托盖 2底部均设有凹槽,盆托盖与盆托体卡合后,凹槽拼接成透气排水孔15,喷水管31末端连接有可调节喷水地插7。

请参阅图1、图2,第一进水口3通过三通水管33分别连接喷水管31和第一进水管32;第二进水口5通过直通水管42与第二进水管61连接;第一排污口4与通过直通水管42与第一排污管41连接,第二排污口6与通过直通水管33与第二排污管51连接;第一进水管32,第二进水管61、第一排污管41、第二排污管51管口均设有螺纹,与螺纹堵头适配。

在使用单个花盆托时,花盆放置于渗透孔21的上方;使用螺纹堵头堵住第二进水管61、第一排污管41、第二排污管51;从第一进水管32注入水后,水进入喷水管31,由喷水管31 末端可调节喷水地插7流出实现浇灌;可调节喷水地插7控制浇灌速度,避免浇灌水的速度过快;浇灌后花盆中的渗透水由渗透孔21滴入过滤盒中,并通过滤盒侧壁13的开口14流入至容置腔内,渗透水中的石沙留在过滤盒中,打开第一排污管41处的堵头或者第二排污管51处的堵头,一次性排空容置腔内的污水;盆托体1侧壁顶部和盆托盖2底部均设有凹槽,盆托盖与盆托体卡合后,凹槽拼接成透气排水孔15,既能增加容置腔内的气压,防止进水管和排污管发生吸附,又能将容置腔内多余的污水排出;拆下盆托盖2后即可清理过滤盒中的碎石。

请参阅图1和图3,包括至少两个浇灌环保花盆托装置,第二进水口5通过第二进水管 61与相邻浇灌环保花盆托装置的第一进水口3连接;第二排污水口6通过第二排污管51与相邻浇灌环保花盆托装置的第一排污口4连接。

在串联使用花盆托时,第二进水管5连接另一花盆托的第一进水口3,第二排污管51连接另一花盆托装置的第一排污口4;第一进水管32中的注入水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流入喷水管31,对第一盆托上花盆浇灌,另一部分从流道进入第二进水管61,并由第二进水管61 流入第二盆托的第一进水口3,水再次分流成两部分,一部分对第二盆托上花盆浇灌,另一部分流至第三盆托,依次类推进入后续串联的盆托中;排污水时,只需打开第一盆托的第一排污口4,串联的容置腔内的污水即可从第一排污口4流出;仅需从一个进水口注水,即可实现整个串联系统的浇灌;仅需一个排污口,即可实现排污。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进水口与控制芯片、定时装置和止水阀连接,通过控制芯片和定时器控制浇灌水的量实现浇灌全自动化,且只需要一套控制系统即可同时实现多盆栽浇灌。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