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式食用菌菌料全自动灭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4494发布日期:2019-01-13 16:14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连续式食用菌菌料全自动灭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栽培领域,涉及灭菌技术。



背景技术:

人工培育菌种时,为避免杂菌感染,要对菌种或培养基灭菌。灭菌是食用菌菌料生产过程中重要一关,一般采用高温高压灭菌。将装袋菌料放入高灭菌柜中,通入高温高压蒸汽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技术有:中国专利“动态旋转灭菌柜中的加热灭菌装置”,公开号为CN104771772A、公开日为2015年7月15日,该专利公开的灭菌装置机构复杂,电加热易出现故障和事故;另一个中国专利“一种高原金针菇常压灭菌装置”,公开号为 CN205389582U,公开日为2016年7月27日,该专利公开的灭菌装置的蒸汽管位于灭菌桶下部,灭菌不均,易结块。

综上,目前食用菌的灭菌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菌料由乙烯膜包裹,无法与蒸汽直接接触,灭菌效率低(12小时);

2.菌包堆置灭菌盘,包间缝隙不可避免,空间利用率低;

3.蒸汽管位于灭菌柜的上部、下部或一侧,菌包与蒸汽接触不均;

4.灭菌前后均需人工打开柜门取放灭菌盘,重复升降温,增加能源消耗,每次灭菌量较小,工作效率低,仅适于小批量菌料灭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食用菌的灭菌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连续式食用菌菌料全自动灭菌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续式食用菌菌料全自动灭菌机,它包括进料单元、灭菌仓和蒸汽灭菌单元;进料单元用于将菌料传送至灭菌仓中,蒸汽灭菌单元用于对灭菌仓中的菌料进行灭菌;

所述灭菌仓包括仓体12、仓盖10和搅拌器13,仓体12为上开口的圆形容器,仓盖 10将该开口封闭,且仓盖10与仓体12之间通过合页连接;仓体12的底部设置有原料出口;仓体12内设置有用于搅拌菌料的搅拌器13;搅拌器13包括中轴管13-1和螺旋叶,中轴管13-1从仓体12的底板中心孔伸出外部;

所述蒸汽灭菌单元包括进汽管14和轴承20,搅拌器13的中轴管13-1和螺旋叶均为中空管式结构,且互相连通;中轴管13-1露于外部的端口通过轴承20与进汽管14转动连接;螺旋叶的内壁均布有出汽孔19;外部的热蒸汽通过进汽管14、轴承20和中轴管 13-1进入螺旋叶,并通过出汽孔19喷入仓体12内;

所述进料单元包括料斗4、横向进料腔9和推进绞龙5;料斗4的大口用于接外部菌料,料斗4的小口与横向进料腔9的一端口连通,推进绞龙5设置在横向进料腔9的内部,推进绞龙5用于将外部菌料从横向进料腔9的另一端口推入仓体12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散料灭菌:增加菌料与热蒸汽接触面积,提高灭菌效率;

2、菌料与热源直接接触,空间利用率高;

3、菌料在灭菌斗中立体翻滚,可快速实现热蒸汽到达菌料各部分,并使菌料软化,加速灭菌过程;

4、动态搅拌,旋转、受热均匀、能源消耗低、灭菌效率高(4小时灭菌);

5、斗内绞龙不但可使菌料翻滚,还可将斗内壁和底部菌料清理干净,实现灭菌工艺后快速实现清理;

6、绞龙自动输入输出:可与前后工艺结合形成产线,工作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能够大批量连续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连续式食用菌菌料全自动灭菌机闲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连续式食用菌菌料全自动灭菌机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方式九所述连续式食用菌菌料全自动灭菌机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连续式食用菌菌料全自动灭菌机,它包括进料单元、灭菌仓和蒸汽灭菌单元;进料单元用于将菌料传送至灭菌仓中,蒸汽灭菌单元用于对灭菌仓中的菌料进行灭菌;

所述灭菌仓包括仓体12、仓盖10和搅拌器13,仓体12为上开口的圆形容器,仓盖10将该开口封闭,且仓盖10与仓体12之间通过合页连接;仓体12的底部设置有原料出口;仓体12内设置有用于搅拌菌料的搅拌器13;搅拌器13包括中轴管13-1和螺旋叶,中轴管13-1从仓体12的底板中心孔伸出外部;

所述蒸汽灭菌单元包括进汽管14和轴承20,搅拌器13的中轴管13-1和螺旋叶均为中空管式结构,且互相连通;中轴管13-1露于外部的端口通过轴承20与进汽管14转动连接;螺旋叶的内壁均布有出汽孔19;外部的热蒸汽通过进汽管14、轴承20和中轴管 13-1进入螺旋叶,并通过出汽孔19喷入仓体12内;

所述进料单元包括料斗4、横向进料腔9和推进绞龙5;料斗4的大口用于接外部菌料,料斗4的小口与横向进料腔9的一端口连通,推进绞龙5设置在横向进料腔9的内部,推进绞龙5用于将外部菌料从横向进料腔9的另一端口推入仓体12中。

热蒸汽从外部通入进汽管14,进汽管14、轴承20、中轴管13-1具有互相连通的管路,且进汽管14固定不动,中轴管13-1转动,热蒸汽经过所有出汽孔19释放至仓体12 内部,与菌料直接接触,对菌料进行高温杀菌。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灭菌机还包括绞龙支架 7和滑道6,所述绞龙支架7为三角支架,且设置于灭菌仓开口侧的外壁上,绞龙支架7 的上端面设置有滑道6,滑道6与仓体12的上端平齐,进料单元沿滑道6移动,以实现工作时进料单元移动至仓内,闲置时进料单元移动至仓外。

工作时,先将仓盖10打开,将进料单元沿滑道6推至仓体12的上开口处,令横向进料腔9的出口位于仓体12的上方,这样,菌料才会被推进绞龙5推至仓体12内部。

闲置时,将进料单元沿滑道6移动至仓体12外部的绞龙支架7上方,仓盖10扣合在仓体12上。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或二的不同之处在于,灭菌机还包括多个支架,所述多个支架均布于仓体12的底部,用于支撑仓体12。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灭菌仓还包括出料阀16,所述出料阀16设置于仓体12底部的原料出口处。

完成灭菌后,出料阀16打开,将菌料排出仓体12进入下一工艺。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灭菌仓还包括压力表21和排汽阀22,压力表21设置于仓体12的侧壁上端,排汽阀22与仓体12内部连通,且排汽阀22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入端与压力表21的开关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

当仓体12内压力过高时,压力表21发出报警通过排汽阀22并进行排汽。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至五任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灭菌仓还包括弹性密封圈11,所述弹性密封圈11设置于仓体12与仓盖10之间。

本实施方式设置弹性密封圈11是为了防止仓体12与仓盖10之间漏汽。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至六任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灭菌仓还包括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仓体12与仓盖10之间的锁定。

在进料后,仓盖10扣合在仓体12上,并采用本实施方式的锁紧机构进行锁定,以防止灭菌时的蒸汽将仓盖10掀开。

具体实施方式八:下面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至七任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搅拌器13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7、一号齿轮18和二号齿轮15,所述电机17设置于仓体12的外部,电机17的输出轴带动一号齿轮18旋转,一号齿轮18和二号齿轮15啮合传动,二号齿轮套在中轴管13-1外部,并带动中轴管13-1 旋转。

电机17位于灭菌仓底板下部,电机17通过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带动搅拌器13转动,搅拌器13将仓体12侧壁菌料刮下,防止菌料粘黏在侧壁上。

搅拌器13为螺旋结构,且为中空管,用于通蒸汽。

搅拌器13与仓体12侧壁距离可选择在1-1.5CM以内。

具体实施方式九:下面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至八任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灭菌机还包括原料传送带1、拌料仓2和培养料传送带3;原料传送带1的末端位于拌料仓2的进料口上方,拌料仓2的底部出料口与培养料传送带3 的首端连通,培养料传送带3的末端位于料斗4的大口上方。

原料由斜式传送带送入拌料仓2进行搅拌,拌料仓2相对位置在原料前上方,搅拌均匀后培养料传送带3将其输送到料斗4,培养料传送带3为斜式,料斗4相对位置在拌料仓2的前上方,此上料方式为传送带由下至上的上料方式,也可用其他上料方式进行,如:绞龙上料,人工上料等。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至九任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灭菌机还包括监视器8,所述监视器8通过L型支架设置于横向进料腔9出口端侧壁的上方,且监视器8的取景器朝向仓体12内部倾斜。

监视器8用于监视仓体12内部是否已进满料,可实现工作人员的远程监控。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