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麦多功能筒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2464发布日期:2019-03-02 01:5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麦多功能筒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存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麦多功能筒仓。



背景技术:

粮食作为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质。国家农业部的数据表明,全国农民储粮损失率达 8%以上,造成农户储粮损失的主要原因有鼠害、霉变和虫害。长期以来,农民以传统晒粮方式干燥粮食,这种方式受到晒场、天气的制约,收获期如遇到连绵阴雨,粮食将无法通过晾晒方式干燥,粮食可能会发生霉变、发芽问题,对粮食质量和数量造成损失。

同时,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加速和收割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稻麦单日收获能力及收获总量持续攀升,但由于产地烘干能力严重不足,高水分稻麦难以及时降水,造成采后损失日益严重,严重制约了主粮规模化生产。国家储备粮库和地方储备粮库,仓储管理通常要考虑粮情检测、智能通风、低剂量环流熏蒸等方面工作。而稻麦产地的就地烘干、储藏过程中通风降温、降水、低剂量环流熏蒸的工艺还是很不理想,不能进行农村大批量产地收获的水分潮粮及时处理。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能综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问题的多功能筒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稻麦多功能筒仓,能有效解决背景技术就地烘干、储藏过程中通风降温、降水、低剂量环流熏蒸的工艺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杀菌、通风功能,可满足种粮大户和小农户生产需求,达到稻麦储藏过程中降水、减损、保质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稻麦多功能筒仓,包括筒仓主体,所述筒仓主体上设置有窗户和进粮口,所述筒仓主体的顶部设置有灭菌装置,所述筒仓主体的中下部设置有仓门和出粮口,所述筒仓主体内设置有水平通风道,所述筒仓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垂直通风道,所述水平通风道的一端与筒仓主体固定连接,水平通风道的另一端通过连通管与所述垂直通风道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垂直通风道的另一端通过导风阀门连接有静压箱;所述静压箱通过通风管道与通风机相连接;所述筒仓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开孔地板,所述开孔地板的一端通过导风阀门与静压箱相连接。

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开孔地板上均匀开设有直径为2mm的小孔,所述小孔的孔长方向与竖直方向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开孔地板设置在距离地面20~25cm处。

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开孔地板上还设置有螺旋输送机或绞龙装置。

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仓门包括三块从上到下依次铰接连接的第一仓门、第二仓门和第三仓门,所述第二仓门位于第一仓门和第三仓门的中间;所述仓门上设置有出粮口。

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水平通风道上设置有孔径小于粮食粒径的通风孔;所述水平通风道设置有5根,各水平通风道位于同一平面且任意相邻两根水平通风道间的夹角为30°或相互平行。

更进一步地方案为,所述水平通风道下方设置有支架,所述水平通风道设置在开孔地板与仓顶的中间位置处;筒仓主体采用带保温层的彩钢板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稻麦多功能筒仓,利用分布在水平通风道和开孔地板上的通风孔,将熏蒸剂在筒仓内快速均匀的扩散;并在筒仓主体顶部设置有灭菌装置,对干燥及储藏过程中真菌毒素进行了有效的预防,减少稻麦干燥及储藏过程中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稻麦多功能筒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稻麦多功能筒仓水平通风道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水平通风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稻麦多功能筒仓水平通风道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水平通风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稻麦多功能筒仓压入式通风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稻麦多功能筒仓吸出式通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本实施例以筒仓主体容积为300t为例详细说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稻麦多功能筒仓,包括筒仓主体1,所述筒仓主体1上设置有窗户14和进粮口13,所述筒仓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灭菌装置15,本实施例中采用紫外杀菌灯,利用紫外线杀菌抑菌功能,对干燥及储藏过程中真菌毒素进行有效地预防,减少了稻麦干燥及储藏过程中的损失;上述窗户可采用智能遥控型开关调节,便于对窗户进行控制,保证粮食处于良好的储存环境。

所述筒仓主体1的中下部设置有仓门11和出粮口12,所述筒仓主体1内设置有水平通风道6,所述筒仓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垂直通风道5,所述水平通风道6的一端与筒仓主体1固定连接,水平通风道6的另一端通过连通管3与所述垂直通风道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垂直通风道5的另一端通过导风阀门4连接有静压箱7;所述静压箱 7通过通风管道8与通风机9相连接;所述筒仓主体1的底部设置有开孔地板10,所述开孔地板10的一端通过导风阀门44与静压箱7 相连接。

上述开孔地板10上均匀开设有直径为2mm的小孔,所述小孔的孔长方向与竖直方向形成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开孔地板10设置在距离地面25cm处;将开孔地板上的小孔设置成与竖直方向形成30°夹角的小孔,可有效防止粮食落入开孔地板的小孔内,堵塞小孔,影响通风效果。

所述开孔地板10上可设置有绞龙装置或螺旋输送机,本实施例中采用螺旋输送机,经卸粮口卸粮后,剩余稻麦可通过安装的螺旋输送机排粮。

本实施例中仓门总高80cm,仓门11包括三块从上到下依次铰接连接的第一仓门、第二仓门和第三仓门,所述第二仓门位于第一仓门和第三仓门的中间(其中仓门也可以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设置成两块或四块);所述仓门11上均分别设置有出粮口12,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二、三仓门上均安装有出粮口,卸粮时可以根据需要先打开位于顶部的第一仓门和出粮口,再依次打开中部及底部的仓门和出粮口,最后,通过开孔地板上的螺旋输送机进行卸粮。

水平通风道6上设置有孔径小于粮食粒径的通风孔;能有效避免粮食落入水平通风道,对水平通风道造成堵塞,对通气产生影响。

所述水平通风道6设置有5根,各水平通风道6位于同一平面且任意相邻两根水平通风道间的夹角为30°或相互平行;如图2和图4 所示,为水平通风道的两种分布方式,图2所示的分布方式,采用发散式通风,具有通风顺畅、通风效果好的特点;图4所示的分布方式,具有通风均匀的特点。其中水平通风道的下方还设置有支架,以降低稻谷对水平通风道的压力。

本实施例中仓房高7m,因此本实施例中水平通风道6设置在距离开孔地板上方3.5m处,并且粮堆线高6m;在满仓的情况的下,可以保持筒仓整体均匀通风除湿,达到一个整体良好的效果。

所述筒仓主体1采用带保温层的彩钢板制成。选择带有保温层的彩钢板可以一年四季对稻麦多功能筒仓进行及时地保温和隔温。

具体使用(进行环流通风及熏蒸)时分两种方式通风,分别是,压入式通风和吸出式通风,具体的通风方法如下:

压入式通风:如图4所示,打开静压箱7处的两个导风阀门,开启通风机9向筒仓主体1内送风,空气进入通风管道8、静压箱7送入开孔地板10、垂直通风道5以及水平通风道6,空气通过开孔地板 10以及水平通风道6送入粮堆2,并与粮堆2内的湿空气混合,在通风机9产生的正压力下通过窗户14排出筒仓主体1,实现对粮堆2 的压入式通风作业。

吸出式通风:如图5所示,打开静压箱7处的两个导风阀门,开启通风机9向筒仓主体外排出空气,将粮堆2内的湿热空气向外吸出,由于通风机9吸出筒仓主体内空气产生负压,外界空气进入粮堆2,补充被通风机9吸出的空气,并且外界空气通过开孔地板10以及水平通风道6送入垂直通风道5、静压箱7以及通风管道8,在通风机 9产生的压力下通过通风机9排出筒仓主体1,实现对粮堆的吸出式通风作业。

同时本实用新型稻麦多功能筒仓还能实现降水功能,与通风及熏蒸所述的方法类似,分为压入式和吸出式两种方式,具体的降水方法如下:

压入式降水:将湿度较低的空气压入筒仓,通过静压箱及导风阀门将风导入水平通风道、全开孔地板,与筒仓内部的高湿空气混合后通过窗户排除筒仓,从而达到降水除湿的目的。

吸出式降水:通过窗户将湿度较低的空气吸入筒仓,与筒仓内部的高湿空气混合后通过水平通风道、全开孔地板、静压箱及导风阀门将风吸出筒仓。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实用新型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代,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