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榆紫叶甲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3982发布日期:2019-05-07 20:3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榆紫叶甲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榆紫叶甲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榆紫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昆虫。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贵州等。寄主于家榆、黄榆、春榆等榆树等。是榆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尤其早春大发生时,常将新发叶食光,严重影响榆树的生长、发育。榆紫叶甲无飞翔能力,只能靠爬行危害树木。在夏季和秋季下树在树冠周围土层夏眠和越冬。目前比较常用的人工捕捉法是利用榆紫叶甲的假死性摇震榆树枝干,害虫落地后假死不动,此时便可人工捕杀。该方法简单易行,环保有效,但对于高大榆树难以实施。以及在大面积榆树林中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无法实施。而毒绳防治法则是用柴油、机油、速灭杀丁等农药,按1:1:8比例混合并浸泡制作毒绳,在榆紫叶甲出土活动前3-5天在树上捆绑1-2道。该方法效果较好,但毒绳制作及捆绑费工且因毒性较大而不安全。而涂抹毒环法用柴油、机油和敌杀死等农药,按1:1:10比例混合,涂抹树木主干,能有效防除榆紫叶甲,但涂抹后树干有一个黑圈,影响观赏,且安全性差,对树木生长有一定影响,故园林绿化中不提倡使用。而根部施药法是使用呋喃丹、氧化乐果等毒性较大的农药根部施用,榆树吸收后传导到各个部位,榆紫叶甲通过取食而中毒死亡。该方法虽然有效,但农药残留造成一定污染,园林树木大多与人群近距离接触,施药的榆树对人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缠结塑料法是用表面光滑的塑料布在主干基部捆绑一圈,宽度在30cm以上,使榆紫叶甲不能爬上树冠取食而达到防治目的。要求树干平滑不存在大空隙,否则塑料捆绑不严而防治效果差。若榆紫叶甲已爬上树冠取食,可采用喷洒百虫杀、灭幼脲等低毒、无毒药剂,幼虫盛孵期喷施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树冠防治费工、费药,对高大榆树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树冠的化学防治是一种有局限性的补救措施。

本实用新型根据榆紫叶甲不能飞行、只能沿树干爬行上树危害(下树越冬、夏眠)的特性以及在光滑表面上爬行能力较弱和翻越需要足够面积和着力点的特性设计了一种榆紫叶甲防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榆紫叶甲防治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榆紫叶甲防治方法效率低下、对人畜有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榆紫叶甲防治装置,包含阻拦部、承接部、紧固部、围挡部,所述阻拦部设置于紧固部上端,承接部设置于围挡部上端,所述紧固部、围挡部均为圆筒状结构,紧固部设置于围挡部内圈、紧固部的直径小于围挡部的直径;所述阻拦部为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圆筒状结构,所述承接部为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的圆筒状结构,所述紧固部内侧设置有阻挡装置;所述承接部的上端直径大于阻拦部的下端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阻拦部展开为扇环状,其长度相同的两条侧边通过粘贴或插接连接;

所述承接部展开为扇环状,其长度相同的两条侧边通过粘贴或插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接部上端内侧边缘均设置有胶粘条;

进一步地,所述阻拦部下端外侧边缘和/或承接部上端内侧边缘均设置有胶粘条;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部展开为扇环形或方形,其两条侧边通过粘贴或插接连接;

所述围挡部展开为扇环形或方形,其两条侧边通过粘贴或插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装置为沿紧固部底边内圈设置的毛刷条或橡胶条;

或所述阻挡装置为紧固部底边向内翻折构成的凸边;

进一步地,所述阻拦部、承接部、紧固部、围挡部材质为可弯折的塑料或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部高度为30-100cm,直径为20-600cm;所述围挡部高度为10-80cm,直径为30-800cm;

进一步地,所述阻拦部上端直径为20-600cm,下端直径为30-650cm;所述承接部上端直径为40-700cm,下端直径为30-600c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大面积连续防治,可起到防治榆树被害和收集榆紫叶甲的双重作用,安装简便,防治效果优异,节约人力物力,装置可重复回收利用。

2)本实用新型不使用农药、对人畜无害,具有环境友好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对树干平滑度无要求,紧固部围绕树干设置于地面后将泥土填充于紧固部和树干之间的缝隙内,解决了用塑料布捆绑树干防治榆紫叶甲出现捆绑不严而会导致防治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榆紫叶甲防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阻拦部,2-承接部,3-紧固部,4-围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榆紫叶甲防治装置,包含阻拦部1、承接部2、紧固部3、围挡部4,所述阻拦部1设置于紧固部3上端,承接部2设置于围挡部4上端,所述紧固部3、围挡部4均为圆筒状结构,紧固部3设置于围挡部4内圈、紧固部3的直径小于围挡部4的直径;所述阻拦部1为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圆筒状结构,所述承接部2为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的圆筒状结构,所述紧固部3内侧设置有阻挡装置;所述紧固部高度为50cm,直径为40cm;所述围挡部高度为35cm,直径为60cm;所述阻拦部上端直径为40cm,下端直径为55cm;所述承接部上端直径为65cm,下端直径为50cm;所述阻拦部、承接部、紧固部、围挡部材质为可弯折的透明塑料;

紧固部展开为方形,其两条侧边通过粘贴的方式连接;围挡部展开为方形,其两条侧边通过粘贴的方式连接;阻挡装置为沿紧固部底边内圈设置的橡胶条;

阻拦部展开为扇环状,其长度相同的两条侧边通过粘贴的方式连接,榆紫叶甲会从底部沿紧固部爬行,爬到一定位置受阻拦部阻挡后会沿着阻拦部内壁反向爬行,由于光滑和重力作用,大部分会掉下,剩余榆紫叶甲爬到阻拦部外沿时,榆紫叶甲会试图翻越阻拦部,由于阻拦部壁又薄又光滑,会掉下去,从而达到无法接触到树干的目的;

承接部展开为扇环状,其长度相同的两条侧边通过粘贴的方式连接,承接部与围挡部结合的构造类似设备的加料口,主要作用是使得从阻拦部掉下来的榆紫叶甲会掉到承接部构成的漏斗里,然后掉入围挡部和紧固部形成的圆环状空间内,一部分榆紫叶甲沿着紧固部往上爬,重复之前的爬行结果;另外一部分榆紫叶甲从围挡部内壁往上爬,爬到一定位置受承接部阻挡后会沿着承接部内壁反向爬行,由于光滑和重力作用,大部分会掉下,当剩余的榆紫叶甲爬到承接部下端外沿时,榆紫叶甲会试图翻越承接部下端外沿,由于承接部壁又薄、又光滑,榆紫叶甲会掉回围挡部和紧固部形成的圆环状空间内,即使有个别的爬出也无法接触树干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重复使用,可预先根据榆树树干直径,准备几种规格,可打捆或者折叠,方便运输,现场再组装,简单易行,而且不用任何农药,成本低廉,环保,并且可对榆紫叶甲以及其它不能飞翔、部分生活史在地表及地表以下的林业害虫起到持续防治杀灭作用。

阻拦部下端外侧边缘、承接部上端内侧边缘均设置有胶粘条,胶粘条为宽度不小于1cm的涂抹有胶粘剂的环状区域,本实施例优选宽度为2cm,所述胶粘剂按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1-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份六偏磷酸钠,1-2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3份环氧树脂乳液,3-5份羟乙基皂荚胶,1-2份过硫酸钾,1-2份丙烯酸甲酯,3-5份聚乙二醇,2-4份聚醚多元醇,1-3份改性淀粉。其制备方法为,在反应容器中,按重量比加入上述组分,在30-40℃下搅拌2-3小时随后升温至60-80℃并保持搅拌30分钟即可得到胶粘剂。上述配方的胶粘剂具有粘接力强、耐候性好、不易固化、伸长率好的优点,伸长率可达135.4%,拉伸弹性模量可达354Mpa,且常温下不易固化,可长期保持粘性,捕捉榆紫叶甲的成功率可高达97.2%。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