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感发声驱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58935发布日期:2019-01-29 17:35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光感发声驱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鸟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通过光线变化驱动发声的驱鸟设备。



背景技术:

架空线路对人们生活的供电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架空线路的使用,鸟类会经常在架空线路的横担上停留并在其上搭窝,这样鸟类搭窝用的树枝、铁丝等材料不仅会对架空线路中的导线造成损伤,还会使架空线路出现短路、跳闸的现象,进而严重影响了架空线路的电气安全。因此近些年有很多驱鸟器应运而出,如利用自然风吹动的旋转风车加反光镜的无源驱鸟器,但是这种无源驱鸟器由于旋转仅仅与自然风力有关,而与鸟的活动无关,所以很快就会被鸟类适应而失效。还有一些利用红外或超声波来检测是否有鸟类停留在驱鸟器所监测的架空线路上,然后再使用声光等手段驱鸟的驱鸟器。但是红外检测往往对经过的热气流产生响应而发生误报的现象,超声波成本较高,且耗电量较大。因此利用红外或者超声波检测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均不是十分的可靠,给推广和应用带来一定阻碍。

一种间歇式、声光动作式驱鸟控制装置(申请号201510858829.X)的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控制电路,能够在白天间歇的发出驱鸟声。但是光敏电阻的用途只是应用于探测自然光的亮度,以使得驱鸟器在白天工作,而夜间停止工作,避免扰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感发声驱鸟器,灵敏度高,能够准确探测到监测区域内的鸟类,及时发声达到驱鸟目的,防止因鸟类在输电设施上搭窝栖息而产生的电力输送事故,保护线路安全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光感发声驱鸟器,包括与横担连接的基座,基座上设置有蜂鸣器和控制蜂鸣器发出响声的控制电路,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感应基座周围光线发生变化的多个探测感应装置,所述探测感应装置包括单端开口的遮光腔体,腔体开口与待测区域相对,腔体尽头设置有感应光照强度变化时触发控制电路响应发声的光敏电阻。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腔体为黑色塑料材质,腔体内部为内小外大的扇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改变与光敏电阻相对的扇形探测区域面积的沿腔体扇形半径方向插入的一个或多个扇形楔形块。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腔体内壁设置成哑光麻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两个感应基座两侧横担方向上光线发生变化的探测感应装置,探测感应装置的两个单端开口的遮光腔体开口与两侧横担相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基座下端设置有朝水平方向开口的U型板,所述U型板下端设置有穿透U型板的下侧面的紧固螺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基座顶部设置有倾斜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储能模块连接,所述蓄电储能模块与控制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基体支架,基体支架上端固定有开口朝下的安装筒,所述蜂鸣器、控制电路和蓄电储能模块均设置在安装筒内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基体支架上端设置有声音反射板,所述声音反射板朝着待测区域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安装筒上端外周通过螺纹连接有将太阳能电池板和遮光腔体罩住的透明罩体,所述罩体为下端开口的圆筒,圆筒顶部为半圆球结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感发声驱鸟器,驱鸟器外设置有多个遮光腔体,将光敏电阻设置在遮光腔体的尽头,实现高灵敏度的定向光强探测,对来自监测区域的光照强度进行检测,当有飞鸟进入探测区域时,该区域反射进入探测感应装置的光照强度发生变化,从而触发本装置的蜂鸣器发出鸟类难以适应的急促高响度声音,恫吓驱赶鸟类飞离。同时驱鸟器根据飞鸟白天活动的特征,仅对可见光强度变化进行监测,排除其它光线的影响。

扇形的腔体结构可以限定探测视角范围,该范围内物体的反射光将通过腔体内部无遮挡地照射到光敏电阻上,而扇区范围外的物体反射光却因遮光腔体的阻挡而不能照射到光敏电阻上,从而实现对探测范围内光照强度进行探测的目的。黑色材质的遮光腔体有效避免环境杂光从腔体外穿透腔体而产生的干扰。斜射入遮光腔体的光线并不能直接照射到腔体尽头的光敏电阻,而是通过腔体内壁的多次反射才能照射到腔体尽头的光敏电阻,遮光腔体的内壁设置成黑色哑光麻面,使得上述斜射光在反射过程中被迅速衰减吸收,有效避免了斜射光的干扰,进一步提高探测的准确性。腔体内还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扇形楔形块,通过插入的楔形块可以调整光敏电阻相对的扇形探测区域,便于探测区域的灵活调整。

探测感应装置可以设置两个、四个甚至更多,探测感应装置设置的个数和位置根据探测区域制定,当仅仅需要检测横担两侧时可以在基座两侧各设一个探测感应装置;当需要检测基座的四个方向时可以在基座四周均匀的布置四个探测感应装置。

基座下端设置有U型板,安装时可横向快速的插入横担上,通过旋紧紧固螺栓,实现驱鸟器的快速安装和锁紧,安装和拆卸更加快捷和方便。

太阳能电池板的设置实现电源的自给,无需外部供电,简化了驱鸟器结构和对安装条件的要求,充分利用太阳能,还具有节能效果。同时,太阳能电池板安装立柱设置为可水平旋转调整,安装时可现场旋转安装立柱,使得太阳能电池板正面向南,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电能。

蜂鸣器、控制电路和蓄电储能模块均设置在安装筒内部,保证各元件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增强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基体支架上端设置有声音反射板,将安装筒底部向下发出的声音向探测区域反射,增强驱鸟器发声在四周的探测区域的响亮程度,实现高响度恫吓,可靠安全驱鸟。

安装筒外设置有透明罩体,罩体将将太阳能电池板和遮光腔体罩住,防水、防风、防尘,适合恶劣室外环境使用;同时透明材质解决太阳能电池板和定向探测遮光腔体的防护及透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侧视图;

图3是腔体和楔形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发声基本原理电路图;

其中,1、腔体,2、U型板,3、紧固螺栓,4、太阳能电池板,5、基体支架,6、安装筒,7、声音反射板,8、透明罩体,9、楔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光感发声驱鸟器,如图1~2所示,包括与横担连接的基座,基座上设置有蜂鸣器和控制蜂鸣器发出响声的控制电路,基座四周设置有感应基座四周光照强度发生变化的探测感应装置,探测感应装置包括单端部开口的遮光腔体1,腔体1开口与待测区域相对,腔体1封闭一端的尽头设置有通过感应光照强度发生变化而触发控制电路响应的光敏电阻。发声的基本原理如图5所示,光敏电阻RL1、RL2组成分压电路,其中任何一个光敏电阻光照强度发生变化时,其分压值都会发生变化,这是监测光强变化的基本原理。电阻分压的基本原理决定了当分压值过于接近电源电压或地电位时,分压值较低的一侧的检测灵敏度就会降低,而本电路中由于两个光敏电阻所处环境光照条件接近,有受环境光照强度影响同时变大或变小的特点,分压点的静态电压接近工作电压的二分之一处,故该分压监测电路能保持较大的动态范围和自动补偿灵敏度的作用。飞鸟进入监测区而产生的监测电压变化信号可以进入由电压比较器U1、U2组成的“窗口”电压检测器。由R1、R2、R3组成的分压电路构成了窗口检测器的静态上限电压、下限电压。从C1传送过来监测信号变化高于上限电压或低于下限电压时,U1或U2比较器输出低电平。U1或U2输出的低电平分使得Q1导通,Q1导通后,报警音发生芯片U3获得工作电压,并开始从U3的5脚输出报警音脉冲信号,驱动Q2工作于开关状态,激励升压电感L升压后为蜂鸣器提供高压信号并发出高响度的报警声音,驱离飞鸟。当然这仅仅是发声原理,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对驱鸟器的结构进行的设计和创新,对于发声的详细电路不做限定,任何一种通过光敏电阻检测光强变化并驱动蜂鸣器发声的电路都可以应用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

本实用新型的驱鸟器能够实现定向光强探测,灵敏度高。同时驱鸟器根据飞鸟白天活动的特征,仅对可见光强度变化进行监测,排除其它光线的影响。其中探测感应装置可以设置两个、四个甚至更多,感应装置设置的个数和位置根据探测区域制定,当仅仅需要检测横担两侧时可以在基座两侧各设一个探测感应装置,探测感应装置的两个单端开口的遮光腔体1开口与两侧横担相对;当需要检测基座的四个方向时可以在基座四周均匀的布置四个探测感应装置,探测感应装置的四个单端开口的遮光腔体1开口与基座四周相对。

其中遮光腔体1为黑色塑料材质,有效避免环境杂光从腔体外穿透腔体而产生的干扰;遮光腔体1内部为内小外大的扇形结构,扇形的腔体结构可以限定探测视角范围,该范围内物体的反射光将通过腔体内部无遮挡地照射到光敏电阻上,而扇区范围外的物体反射光却因遮光腔体的阻挡而不能照射到光敏电阻上,从而实现对探测范围内光照强度进行探测的目的。优选的,如图3所示,还可以在腔体1内设置实心扇形楔形块9,楔形块9上端和下端与腔体1顶部和底部接触,楔形块9根部离开光敏电阻一段距离,楔形块9可以设置一到多个,改变与光敏电阻相对的扇形探测区域面积。比如在腔体1一侧设置有两根平行的横担,横担之间有一定间隔,间隔便不属于探测感应装置需要监测的范围,此时将楔形块放在腔体中部,被楔形块9遮挡住的区域不被监测。这只是其中一个个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楔形块9的个数以及位置进行自由调整。

其中优选遮光腔体1内壁设置成哑光麻面,哑光麻面可以是将内壁经加工形成麻面,或者是在内壁上设置一层一层的小台阶,有效加强杂散光在腔体内部反射时的快速衰减和吸收,避免了杂散光线对探测的干扰。

基座包括基体支架5,基体支架5上端固定有开口朝下的安装筒6,基座顶部设置有倾斜设置的太阳能电池板4,太阳能电池板4与蓄电储能模块连接,蓄电储能模块与控制电路连接,实现电源的自给,无需外部供电,简化驱鸟器结构,充分利用太阳能,达到节能效果。同时,可以在安装筒6上铰接一个可以自由旋转的安装立柱,太阳能电池板4通过安装立柱可水平旋转调整,安装时可现场旋转安装立柱,使得太阳能电池板正面向南,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电能。蜂鸣器、控制电路和蓄电储能模块均设置在安装筒6内部,保证各元件不受外部环境影响,增强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基体支架上端设置有声音反射板7,将安装筒底部向下发出的声音向四周反射,增强驱鸟器发声在两侧的探测区域的响亮程度,实现高响度恫吓,可靠安全驱鸟。当仅仅在基座两侧设置探测感应装置时,可以将声音反射板7设置成一个倒V字型结构,两个倾斜的声音反射板7分别与两个探测感应装置的安装方向相对,将声音向着基座两侧反射。

基体支架5下端设置有朝水平方向开口的U型板2,U型板2下端设置有穿透U型板2的下侧面的紧固螺栓3。通过旋紧紧固螺栓,实现驱鸟器的快速安装和锁紧,安装和拆卸更加快捷和方便。

实施例二

优选的,如图4所示,在安装筒6上端外周通过螺纹连接有将太阳能电池板和遮光通道罩住的透明罩体8,(图4中罩体8实际为透明材质,此图仅为表现罩体8的形状以及位置连接关系,未表现出透明状态)罩体8为下端开口的圆筒,圆筒顶部为半圆球结构。罩体将太阳能电池板和遮光通道罩住,防水、防风、防尘,适合恶劣室外环境使用;同时透明材质解决太阳能电池板和定向探测遮光腔体的防护及透光问题。同时将罩体外表进行抛光处理,尽可能降低雨水和尘土的沉积对透光效果的影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