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苗专用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6513发布日期:2019-01-08 20:52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薯苗专用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薯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红薯苗专用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红薯在种苗育苗后,需要进行二次育苗,目前的二次育苗方法是将藤条剪成1-2 节,成排斜插于育苗地,待其生根,且苗牙生长至一定程度,然后移栽至田间,由于红薯苗根系无法将土壤固定,移栽时无法采用机械化种植,目前采用的人工移栽方式一方面无法保证移栽时合适的间距,另一方面,人工的劳动成本较高,劳动强度也较大,移栽工作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薯苗专用育苗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围挡,围挡内设置培植装置,以此来达到简便、高效培植红薯苗的目的。

为了实现所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薯苗专用育苗装置,包括底座、围挡和培植装置,在底座的上面壁上设有透气孔,透气孔上连接有透气装置,所述透气装置由滤网和内柱构成,滤网设在底座的正面壁上,内柱设在滤网内,底座的四边上面壁上环形设有围挡,围挡内设有培植装置,所述培植装置由培植盒和底板构成,培植盒的一侧设有插槽,插槽内插入设有底板,底板的正面壁上设有连接孔,底板的一侧设有拉头,底板的连接孔和滤网成对应设置。

所述底座为长方型、圆型或椭圆型结构,底座由抗压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透气装置均匀的设在底座的正面壁上,滤网为圆柱型的空心结构,滤网的上端横切面积小于下端的横切面积,滤网的内部设有内柱,内柱为圆柱型的空心结构,内柱的侧面壁上均匀的设有若干个孔,内柱的上端和滤网的上端连接,内柱的下端设有开口,内柱下端和底座的透气孔相互连通。

所述培植盒为长方型的空心结构,培植盒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培植盒任意侧面壁下部设有插槽,培植盒由硬质、抗压材料制作而成。

所述底板为长方型结构,底板的正面壁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孔,底板的连接孔和底座上的滤网成对应设置,底板的一侧连接有头,拉头由柔软、耐腐蚀材料制作而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红薯苗专用育苗装置,包括底座、围挡和培植装置,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围挡,围挡内设置培植装置,以此来达到简便、高效培植红薯苗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简便、高效的培育红薯苗,节省了人工和成本的投入,提高了培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培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围挡;2、培植盒;3、滤网;4、底座;5、插槽;6、底板;7、拉头;8、连接孔;9、内柱。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结合附图1~3所述的一种红薯苗专用育苗装置,包括底座4、围挡1和培植装置,在底座4的上面壁上设有透气孔,透气孔上连接有透气装置,所述透气装置由滤网3和内柱9构成,滤网3设在底座4的正面壁上,内柱9设在滤网3内,底座4的四边上面壁上环形设有围挡1,围挡1内设有培植装置,所述培植装置由培植盒2和底板6构成,培植盒2的一侧设有插槽5,插槽5内插入设有底板6,底板6的正面壁上设有连接孔8,底板6的一侧设有拉头7,底板6的连接孔8和滤网3成对应设置;所述底座4为长方型、圆型或椭圆型结构,底座4由抗压材料制作而成;所述透气装置均匀的设在底座4的正面壁上,滤网3为圆柱型的空心结构,滤网3的上端横切面积小于下端的横切面积,滤网3的内部设有内柱9,内柱9为圆柱型的空心结构,内柱9的侧面壁上均匀的设有若干个孔,内柱9的上端和滤网3的上端连接,内柱9的下端设有开口,内柱9下端和底座4的透气孔相互连通;所述培植盒2为长方型的空心结构,培植盒2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开口,培植盒2任意侧面壁下部设有插槽5,培植盒2由硬质、抗压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底板6为长方型结构,底板6的正面壁上设有若干个连接孔8,底板6的连接孔8和底座4上的滤网3成对应设置,底板6的一侧连接有头,拉头7由柔软、耐腐蚀材料制作而成。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红薯苗专用育苗装置,在使用时,操作者围挡1安装在底座4上,然后将底板6依次插入每个培植盒2的插槽5内,使培植盒2的底部密封,再将每个培植盒2依次摆放在底座4上,每个底板6的连接孔8对应插入滤网3内,这样就可以将土壤和红薯苗置入培植盒2内进行培植,由于底板6上的连接孔8和滤网3连接,滤网3内部的内柱9和底座4的透气孔连接,这样就可以保证土壤内的空气充分,而滤网3的设置可有效预防在浇水过程中土壤将内柱堵死,培植完成后要将红薯苗移栽至土地时,将培植盒2拿起,然后将培植盒2放置在预先挖好的坑内,拉动拉头7将底板6抽出,然后在向上拉动培植盒2将培植盒2拉出即可,取下的培植盒2和底板6可循环使用,这样又节省了成本的投入。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