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移栽土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8715发布日期:2019-02-10 22:3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古树移栽土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树木移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古树移栽土壤结构。



背景技术:

古树是风景园林景观中创造环境气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园林景观中,古树不仅能形成古朴、幽深的境界和气氛,而且是当今人类保存下来具有生命力的活文物,是见证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重要研究依据之一。许多城市在建筑一些设施的时候,常常有古树在阻碍设施的建设,所以需要对古树进行移栽。

但是,在移栽之后,由于古树扎根不深,扎根不稳,从而古树产生倒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树移栽土壤结构,通过对土壤主体内埋设移栽框、支撑杆以及支撑片的设置,对古树树干进行支撑,从而实现了古树抗倒伏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古树移栽土壤结构,包括土壤主体,所述土壤主体内埋设有用于固定古树根部的移栽框,在所述移栽框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树干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移栽框上的两支撑杆以及分别设置于两所述支撑杆端部的两支撑片,两所述支撑片分别抵触于树干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移栽框对支撑杆有支撑作用,支撑杆又对支撑片有支撑作用,两片支撑片分别与树干的两侧抵紧,当古树由于刚移栽之后扎根不牢或者被大风吹而发生倾斜的趋势时,支撑片与古树树干抵触,从而使得支撑片对古树的树干起到支撑作用,从而防止古树倒伏。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移栽框转动连接,所述移栽框与所述支撑杆接触的部分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杆转动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支撑杆与移栽框转动连接,当遇到树干较粗的古树时,随着支撑杆绕移栽框转动,调节两支撑片之间的距离;当支撑片之间的距离调节合适时,使用限位件限制支撑杆转动,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粗细树干的古树抗倒伏,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上远离所述支撑片端部的第一限位片、固定连接在所述移栽框上的第二限位片以及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片之间设置有圆轴,所述第一限位片的轴心与所述圆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片上以所述圆轴为轴心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孔相同的第二限位孔,所述限位杆穿插在所述第一限位孔和所述第二限位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杆转动停止后,工作人员通过人力调整,使得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重合,然后将限位杆插进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内,从而达到限制第一限位片转动的目的,从而定位支撑杆,防止支撑杆松动。

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片上开设有螺纹孔,在两所述支撑片之间通过螺杆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片与古树树干抵紧后,将螺杆拧进螺纹孔内,从而将两片支撑片固定在一起,稳定性更强。

进一步的,所述土壤主体从上至下依次为鹅卵石层、片岩层、营养层以及阻滞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鹅卵石层可保持水土不流失,既美化了外观效果,又起到根系通风和通气的作用;片岩层可使较多的水份排出,减小片岩层内蓄积的水份,防止烂根,并且可以为古树树根提供生长扎根所必须的矿物质;营养层为古树树根提供生长扎根必要的营养物质;阻滞层可有效的阻滞土壤氮和磷等养分的流失,同时还有保水保肥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移栽框上位于所述阻滞层背对所述支撑组件的一侧设置有无纺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古树刚移栽之后,土壤比较松弛疏松,常常会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而无纺布容易降解,柔韧性和透气性强并且无毒无刺激性,既可以防止土壤主体部分水土流失,又不影响古树扎根。

进一步的,所述移栽框包括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在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上均设置有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之间通过定位销插销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古树移栽完毕后,将移栽框的第一框体与第二框体从古树土壤的两侧插进,然后将支撑片与树干抵紧,即可对古树进行支撑作用,从而防止古树倒伏。

进一步的,两所述支撑杆与两所述支撑片固定连接,两所述支撑片的两侧通过螺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螺杆将两个支撑片固定,使得古树在遇到极端天气的时候两个支撑片对古树树干有支撑作用,增强了结构强度,并且结构简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两片支撑片分别与树干的两侧抵紧,当古树由于刚移栽之后扎根不牢或者被大风吹而发生倾斜的趋势时,此时由于支撑片与支撑杆的设置,可以对古树的树干起到支撑作用,从而防止古树倒伏;

2、由于支撑杆与移栽框转动连接,当遇到树干较粗的古树时,随着支撑杆绕移栽框转动,调节两支撑片之间的距离;当支撑片之间的距离调节合适时,使用限位件限制支撑杆转动,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粗细树干的古树抗倒伏,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

3、第一限位片上的限位孔和第二限位片上的限位孔重合,然后将限位杆插进第一限位片和第二限位片上限位孔内,从而达到限制第一限位片转动,使得支撑杆不用外力即可克服自身重力而静止;

4、古树刚移栽之后,土壤比较松弛疏松,常常会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而无纺布容易降解,柔韧性和透气性强并且无毒无刺激性,既可以防止土壤主体部分水土流失,又不影响古树扎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位置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位置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剖视图,以表示移栽框埋入土壤后与土壤结构的连接关系;

图5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移栽框;101、第一框体;102、第二框体;103、连接杆;2、无纺布;3、支撑组件;31、支撑杆;32、支撑片;4、限位件;41、第一限位片;42、第二限位片;43、限位杆;5、圆轴;6、第一限位孔;7、螺杆;8、鹅卵石层;9、片岩层;10、营养层;11、阻滞层;12、凸块;13、定位销;14、第二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实施例1:

参照图1,一种古树移栽土壤结构,包括土壤主体,在土壤主体内埋设有用于固定古树根部的移栽框1。

本实施例中移栽框1由若干根连接杆103组成的框体,并且外形为立方体。在框体的底面内镶嵌有无纺布2,与无纺布2相对的连接杆103上设置有支撑组件3。

参照图2和图3,支撑组件3包括设置在连接杆103上的支撑杆31和固定设置在支撑杆31远离连接杆103一端的支撑片32,支撑杆31和支撑片32在本实施例中均有两个。两支撑杆31通过限位件4连接在两根相对的连接杆103上,限位件4包括第一限位片41、第二限位片42以及限位杆43。

参照图2,两片第二限位片42焊接在同一根连接杆103上,圆轴5固定设置在第二限位片42之间。第一限位片41为圆盘形,轴心套设在圆轴5上。

参照图2和图3,支撑杆31的一端与第一限位片41的侧面焊接,另一端与支撑片32焊接。在第一限位片41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限位孔6,并且在第二限位片42上也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孔6的半径一样的第二限位孔14。在第一限位孔6与第二限位孔14内穿插有限位杆43。

本实施例中支撑片32为圆弧形,两片支撑片32之间凸面朝向远离树干的一侧与每个支撑杆31焊接,凹面朝向树干。在支撑片32的两端开设有螺纹孔,在两片支撑片32之间通过螺杆7将两片支撑片32螺纹连接。两块支撑片32之间凹面形成用于固定古树树干的空间。

参照图4,移栽框1埋入土壤主体内,土壤主体在本实施例中从地面至地下依次为鹅卵石层8、片岩层9、营养层10以及阻滞层11。

具体实施过程:

先将两根螺杆7从两片支撑片32上拧下来,然后拔掉两边的限位杆43,将支撑杆31转动至两片支撑片32相距最远的位置,将移栽框1放入预先挖好的土坑内。接下来,把古树的根部从无纺布2相对的移栽框1的位置放置在无纺布2上,然后将本实施例中的土壤主体按照阻滞层11、营养层10、片岩层9以及鹅卵石层8的先后顺序填入移栽框1内。紧接着,人工将古树扶正,转动支撑杆31,使支撑片32与古树的树干抵紧,之后再将两根限位杆43均插入第一限位孔6和第二限位孔14内,然后将螺杆7通过支撑片32上的螺纹孔拧紧,此时,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结束。

实施例2:

参照图5,一种古树移栽土壤结构包括土壤主体,在土壤主体内埋设有移栽框1,本实施例中移栽框1为外形为矩形的框体,移栽框1包括第一框体101和第二框体102,在第一框体101和第二框体102上分别焊接有支撑杆31。支撑杆31远离移栽框1的一侧焊接有支撑片32。支撑片32有两片,两支撑片32的外形与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同实施例1。

第一框体101上与第二框体102的连接处设置有凸块12,在第二框体102相应的位置设置有与凸块12配合的凹槽,在凸块12和凹槽上均同轴开设有定位孔,在定位孔内插有定位销13。

具体实施过程:

先将定位销13从定位孔内拔出,再将螺杆7从定位片上拧下。然后将古树的根部放入土壤中,此时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插入至土壤内,接着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凸块12和凹槽配合,再将定位销13插入至定位孔内,然后将支撑片32与古树树干抵紧,接着将螺杆7拧入螺纹孔内,此时,本实施例的操作过程结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