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牲畜饲喂装置的自动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1759发布日期:2019-01-15 22:2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牲畜饲喂装置的自动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饲喂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牲畜饲喂装置的自动门。



背景技术: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对牲畜进行饲喂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以不断提高饲喂效率,降低用人成本,并便于对饲喂情况和牲畜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现有的牲畜饲喂装置为了能够对牲畜进行精细化饲喂,往往是通过一个框架围成一个饲喂室,框架的后端设置有进口,且进口处设置有供牲畜进入的通行门,通行门只允许一个牲畜通过,当一个牲畜通过通行门走入到饲喂室内吃食时,通行门便关闭,防止另外的牲畜挤入抢食,只有这个牲畜重新离开饲喂室后,通行门才允许下一个牲畜进入。

现有的牲畜饲喂装置的通行门通常是设置成V形的翻转门,当牲畜通过头部顶起翻转门的前端时,牲畜便能进入到饲喂室吃食,且翻转门的后端便会降下关闭框架的进口以阻止另外的牲畜进入,当牲畜退出时用屁股顶起翻转门的后端,翻转门的后端便重新升起且前端重新降下,牲畜便离开饲喂室,同时进口重新被打开。这样的翻转门虽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当牲畜在外面碰撞到牲畜饲喂装置时,有可能导致翻转门在没有牲畜进入到饲喂室其后端也会翻转下来关闭进口。另外,当已有一个牲畜进入到饲喂室吃食后,外面的牲畜也有可能想进来,从而拱动翻转门的后端,导致翻转门的前端下压而夹伤在里面的牲畜。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牲畜饲喂装置的自动门,从而克服现有的牲畜饲喂装置的翻转门容易出现没有牲畜进入也关闭和夹伤在里面的牲畜的现象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牲畜饲喂装置的自动门,其中,包括:旋转架,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牲畜饲喂装置的饲喂室的上部;以及翻转门,其包括前触动部、连接部以及后阻拦部,所述前触动部的后端与所述连接部的前端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后端与所述后阻拦部的前端连接,所述前触动部与所述后阻拦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旋转架上;所述连接部设置有呈弧形状的配重腔,所述配重腔内活动地设置有配重物;当所述前触动部向前下方转动时,所述配重腔的前端也向前下方转动,所述配重物转移到所述配重腔的前端;当所述后阻拦部向后下方转动时,所述配重腔的后端也向后下方转动,所述配重物转移到所述配重腔的后端。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配重物为若干个钢珠。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配重腔的圆心位于所述旋转架的转动轴线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两个行程开关,其中一个所述行程开关设置于牲畜饲喂装置的饲喂室的后部且位于所述后阻拦部的上方;另一个所述行程开关设置于牲畜饲喂装置的饲喂室的前部且位于所述前触动部的上方。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呈V形状的防夹杆和一卡杆,所述防夹杆的夹角为钝角;所述防夹杆的转角处铰接于所述旋转架上,且所述防夹杆与所述旋转架之间的铰接处位于所述旋转架的转动轴线的后上方;所述防夹杆位于所述翻转门的下方,所述卡杆设置于牲畜饲喂装置的饲喂室上且与所述防夹杆的前端对应;当所述后阻拦部向后下方降下时,所述防夹杆的后端也向后下方降下,且所述防夹杆的前端位于所述卡杆的后上方,在此状态下,如果直接把所述后阻拦部向上翻转,所述防夹杆的前端将顶靠在所述卡杆的后端,从而限制所述翻转门和所述防夹杆转动,而如果先把所述防夹杆的后端向上翻转,使所述防夹杆的前端先转动到低于所述卡杆,则所述卡杆便不会再限制所述翻转门和所述防夹杆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配重腔和配重物的作用,能够随着翻转门的翻转及时改变翻转门的重心位置,以在翻转门翻转时起到省力的作用,且翻转门的稳定性好,在翻转门的后阻挡部向后下方降下后,外面的牲畜不易拱动翻转门,以有效避免翻转门出现没有牲畜进入也关闭和夹伤位于饲喂室内的牲畜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防夹杆和卡杆,在翻转门的后阻挡部向后下方降下后,如果饲喂室里面的牲畜向后退,其屁股会先顶到防夹杆,使防夹杆的前端向下转动至低于卡杆,从而使得牲畜能够进一步使翻转门的后阻挡部向上翻转升起,以离开饲喂室,而如果饲喂室外面的牲畜直接拱动翻转门的后阻挡部,由于卡杆会对防夹杆的前端进行限制,便会防止防夹杆的前端和翻转门的前触动部降下夹伤里面的牲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牲畜饲喂装置的自动门安装好后打开进出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牲畜饲喂装置的自动门安装好后关闭进出口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牲畜饲喂装置的自动门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牲畜饲喂装置的自动门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旋转架,2-翻转门,21-前触动部,22-连接部,23-后阻拦部,24-配重腔,25-钢珠,3-行程开关,4-防夹杆,5-卡杆,6-饲喂室,7-第一轨迹,8-第二轨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图1至图5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牲畜饲喂装置的自动门的结构示意图,该牲畜饲喂装置的自动门包括旋转架1以及翻转门2,参考图1和图2,旋转架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牲畜饲喂装置的饲喂室6的上部,饲喂室6可以是由框架围设而成,其前端设置有喂料机构,后端设置有进出口,牲畜可以通过进出口进入或离开饲喂室6,这属于常规的饲喂室结构。旋转架1可以是包括一个旋转轴以及两个扇形架,旋转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架设于饲喂室6的中间的上部,两个扇形架的中心各固定于旋转轴的一端,扇形架可以是由三个板体呈放射性连接而组成。

参考图3至图5,翻转门2包括前触动部21、连接部22以及后阻拦部23,前触动部21的后端与连接部22的前端连接,连接部22的后端与后阻拦部23的前端连接,前触动部21与后阻拦部2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以使翻转门2整体呈夹口朝下的V形状分布。可以使前触动部21和后阻拦部呈直线状,连接部22的前端呈Z字状,连接部22的后端呈凹面朝下的弧形状。整个翻转门2可以是由若干个弯曲成所需的形状的纵杆以及若干个横杆拼焊而成。连接部22固定在旋转架1上,以能够通过旋转架1进行翻转,可以是连接部呈弧形状的后端固定在旋转架1的两个扇形架的弧形端。当翻转门2转动至后阻拦部23水平分布时,前触动部21向前下方倾斜且其前端与地面的距离较小,当翻转门2转动至前触动部21水平分布时,后阻拦部23向后下方倾斜且其后端与地面的距离较小,以阻挡住饲喂室6的进出口。可以在饲喂室6的上端设置有两个限位杆,当前触动部21水平分布时,前触动部21的上侧顶靠在一个限位杆上,当后阻挡部23水平分布时,后阻挡部23的上侧顶靠在另一个限位杆上。

继续参考图4和图5,翻转门2的连接部22设置有呈弧形状的配重腔24,配重腔24可以是连接部22为空心结构而形成,也可以是在连接部22的下侧另外设置带有配重腔24的弧形板。配重腔24内活动地设置有配重物,配重物能够在配重腔24内移动。当前触动部21向前下方转动时,配重腔24的前端也向前下方转动,配重物便转移到配重腔24的前端,整个翻转门2的重心向前偏移;当后阻拦部23向后下方转动时,配重腔24的后端也向后下方转动,配重物便转移到配重腔24的后端,整个翻转门2的重心便向后偏移。通过配重物的转移能够改变翻转门2的重心位置。优选地,配重物为若干个钢珠25,钢珠根据配重腔24的前后翻转来进行前后流动。另外,优选地,配重腔24的圆心位于旋转架1的转动轴线上,即配重腔24可以设置于连接部22的呈弧形状的后端的下侧并同时与旋转架1的两个扇形架固定,且配重腔24的圆心位于旋转架1的旋转轴上。

参考图1至图5,在使用时,先使翻转门2的前触动部21转动至朝向前下方,这时后阻拦部23升起以打开饲喂室6的进出口,此时由于配重物全转移到配重腔24的前端,整个翻转门2的重心向前下方偏移,便能提高翻转门2处于当前状态的稳定性,牲畜从侧面碰撞饲喂室6时,翻转门2不易发生顺时针翻转,从而得以保持饲喂室6的进出口的打开。当有一个牲畜从进出口进入到饲喂室6内取食时,其头部向前拱前触动部21,使翻转门2顺时针翻转,这样前触动部21便上升,后阻拦部23便下降,一旦配重物转移到配重腔24的后端,翻转门2的重心便向后下方偏移,使得翻转门2不再需要牲畜用太大的力气便继续顺时针翻转,直到前触动部21完全升起且后阻挡部23完全降下,以完全关闭进出口。这样在饲喂室6内的牲畜便能吃到由送料机构输送到饲喂室6内的食物。而在阻挡部23的作用下,外面的牲畜无法进入到饲喂室6内抢食。且由于配重物位于配重腔24的后端,这使得整个翻转门2的重心向后下方偏移,其稳定性较好,外面的牲畜也不易拱动翻转门2逆时针翻转,从而不易发生夹伤饲喂室6内的牲畜。当饲喂室6内的牲畜吃食完成后,其向后退,用屁股顶起后阻拦部23,使翻转门2逆时针转动,一旦配重物转移到配重腔24的前端,翻转门2的重心便向前下方偏移,使得翻转门2不再需要牲畜用太大的力气便继续逆时针翻转,直到前触动部21完全降下且后阻挡部23完全升起,以完全打开进出口,这样饲喂室6里面的牲畜便能离开,而另外一个需要吃食的牲畜便能进入饲喂室6。

本实用新型通过配重腔24和配重物的作用,能够随着翻转门2的翻转及时改变翻转门2的重心位置,以在翻转门2翻转时起到省力的作用,且翻转门2保持打开或关关的稳定性好,不易因牲畜从侧面碰撞饲喂室6而导致翻转门2误关闭,且在翻转门2的后阻挡部23向后下方降下后,外面的牲畜也不易拱动翻转门2,从而效避免翻转门2出现没有牲畜进入也关闭和夹伤位于饲喂室6内的牲畜的现象。

继续参考图1和图2,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两个行程开关3,其中一个行程开关3设置于牲畜饲喂装置的饲喂室6的后部且位于后阻拦部23的上方;另一个行程开关3设置于牲畜饲喂装置的饲喂室6的前部且位于前触动部21的上方。当后阻拦部23完全升起以打开饲喂室6的进出口时,后阻拦部23触动对应的行程开关3,且当后阻拦部23完全降下以关闭饲喂室6的进出口时,前触动部21触动对应的行程开关,这样便可判断出饲喂室6的进出口是处于关闭状态还是打开状态,再结合饲喂室6内设置有的常规的牲畜信息读取器,便能知道饲喂室6的进出口关闭时饲喂室6内是否有牲畜。如果饲喂室6的进出口关闭而牲畜信息读取器未检测到有牲畜,则表示翻转门2出现了被误关闭的情况,控制系统便能通过报警器或其他方式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处理。

继续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呈V形状的防夹杆4和一卡杆5,防夹杆4的夹口朝下,且其夹角为钝角,转角处通过圆弧过渡。防夹杆4的转角处铰接于旋转架1上,且防夹杆4与旋转架1之间的铰接处位于旋转架1的转动轴线的后上方,使得防夹杆4的铰接点是偏心分布的。防夹杆4位于翻转门2的下方,卡杆5设置于牲畜饲喂装置的饲喂室6上且与防夹杆4的前端对应。当后阻拦部23向后下方降下时,防夹杆4的后端也向后下方降下,且防夹杆4的前端位于卡杆5的后上方,在此状态下,如果直接把后阻拦部23向上翻转,防夹杆4的前端将顶靠在卡杆5的后端,卡杆5不能再转动,翻转架1便也不能转动,从而限制翻转门2转动,而如果先把防夹杆4的后端向上翻转,便能够使防夹杆4的前端先转动到低于卡杆5,则卡杆5便不会再限制翻转门2和防夹杆4转动。参考图5,第一轨迹7是防夹杆4的前端绕旋转架1转动的轴线进行转动的轨迹,而第二轨迹8为防夹杆4的前端绕其与旋转架1铰接处进行转动的轨迹,卡杆5位于第一轨迹7上且位于第二轨迹8的前方,这便是能够实现上述情况的其中一种方式。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防夹杆4和卡杆5,在翻转门2的后阻挡部23向后下方降下关闭饲喂室6的进出口后,如果饲喂室6里面的牲畜向后退,其屁股会先顶到防夹杆4,防夹杆4逆时针转动,使防夹杆4的前端向下转动至低于卡杆5,从而使得牲畜能够进一步使翻转门2的后阻挡部23向上翻转升起,以离开饲喂室6。而如果饲喂室6外面的牲畜直接拱动翻转门2的后阻挡部23,使翻转门2和防夹杆4具有逆时针转动的趋势时,防夹杆4随着翻转门2一起绕旋转架1的转动轴线进行逆时针转动,便会被卡杆5挡住,通过卡杆5对防夹杆4的前端进行限制,翻转门2不能继续转动,便能防止防夹杆4的前端和翻转门2的前触动部21降下夹伤里面的牲畜。而当翻转门2和防夹杆4是从图4的打开状态转换为图5的关闭状态的过程中,防夹杆4的前端向上顶到卡杆5时,防夹杆4在随着翻转门进行顺时针转动的同时,自身还会绕着与翻转架1的铰接处进行逆时针转动以避免卡杆5,这样便能不影响翻转门2从打开关状态转换为关闭状态。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