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产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1278发布日期:2019-02-22 21:15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水产网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水产网箱。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水产养殖有粗养、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高密度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

高密度精养一般在网箱中进行,由于养殖密度极大,导致耗氧量高,现有技术中一般会通过曝气设备在水体中进行曝气,以增加水体中的含氧量,但这种方式由于曝气设备需要长期开启,耗费了较多的能源。同时电机、气泵等电气设备的加入,也增大了损坏的风险,围护频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水体含氧量的新型水产网箱。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水产网箱,包括呈U形的浮体和转筒,所述浮体的上表面构成操作平台,浮体两侧的端部朝下弯折构成安装部,浮体两侧的安装部之间设置有横向的转轴;所述转筒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通过多根沿转筒径向延伸的支撑杆连接;所述内筒通过轴承套设在转轴上,内筒和外筒的前后端之间均设置有渔网,所述渔网构成转筒的前后侧面;所述外筒的外表面上还均匀设置有若干倾斜的驱动桨叶,且外筒上均匀设置有若干贯通外筒内外表面的气孔。

优选的,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还设置有中筒,所述中筒上均匀设置有若干过鱼孔,所述外筒与中筒之间构成大鱼活动区。

优选的,所述操作平台上还设置护栏。

优选的,所述外筒上还设置有投食门和收鱼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极大的提高转筒内的水体含氧量,非常适合进行高密度养殖,且节能环保。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在布置时,使转筒垂直于海岸、湖岸,浪潮在进退的过程中推动驱动桨叶,驱动桨叶带动转筒发生转动,从而实现对水体的搅动,极大的提高了转筒周边水体的含氧量,且无需消耗电能。鱼、虾等水产在转筒内进行生长,非常适合进行高密度养殖。同时,转筒由于能够进行转动,因此可缓冲一部分水体的冲击力,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结构的A-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2所示的一种新型水产网箱,包括呈U形的浮体1和转筒,所述浮体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浮力部件,一般采用中密度聚乙烯浮体;所述转筒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养殖区域,鱼虾等均在转筒内生活。所述浮体1的上表面构成操作平台,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放苗、投食、回捕等操作,所述操作平台上通常还设置有护栏12,以确保工作安全。

所述浮体1两侧的端部朝下弯折构成安装部2,浮体1两侧的安装部2之间设置有横向的转轴3。所述转筒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筒4和外筒5,所述内筒4和外筒5之间通过多根沿转筒径向延伸的支撑杆6连接。所述内筒4通过轴承套设在转轴3上,内筒4和外筒5的前后端之间均设置有渔网7,所述渔网7构成转筒的前后侧面。所述外筒5的外表面上还均匀设置有若干倾斜的驱动桨叶8,且外筒5上均匀设置有若干贯通外筒5内外表面的气孔9,气孔9的尺寸需满足能够阻挡育苗窜出。

本实用新型在布置时,使转筒垂直于海岸、湖岸,浪潮在进退的过程中推动驱动桨叶8,驱动桨叶8带动转筒发生转动,从而实现对水体的搅动,极大的提高了转筒周边水体的含氧量,且无需消耗电能。鱼、虾等水产在转筒内进行生长,非常适合进行高密度养殖。同时,转筒由于能够进行转动,因此可缓冲一部分水体的冲击力,使用寿命更长。

为了实现大小鱼混养,防止大于掠夺小鱼的生存空间,更好的做法是,所述内筒4与外筒5之间还设置有中筒10,所述中筒10上均匀设置有若干过鱼孔11,所述外筒5与中筒10之间构成大鱼活动区。小鱼可通过过鱼孔11穿入或穿出中筒10,而大鱼则无法进入中筒10内。

为了便于投食和回捕,所述外筒5上还设置有投食门和收鱼门,投食门和收鱼门的结构较为简单,此处不再进行赘述,一般采用待插销锁的门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