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5225发布日期:2019-01-04 23:00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驱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鸟器,属于配电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环保意识的提高,鸟类数量逐渐增多,活动更加频繁,活动范围也日趋扩大,但随之带来的输电线路鸟害也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着电网的安全运行。目前,架空输电线路上常用的防鸟措施是防鸟刺,但是,该装置工作方式单一,固定后就一动不动,鸟类容易产生适应性,经过一段恐惧期后发现对其无实质的危险,便不再怕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鸟器,通过驱鸟刺与反光镜面配合,达到更好驱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驱鸟器,包括驱鸟刺和夹紧装置,夹紧装置顶部固定有支撑柱,支撑柱上部转动安装有转套,转套的外周固定有多个扇叶,多个扇叶围绕转套圆形阵列,驱鸟刺固定在支撑柱的顶部,扇叶为V型,扇叶的夹角大于90度,扇叶的下部内侧面和上部外侧面上镀有反射镜面层,反射镜面的材料为锡箔。驱鸟刺的表面镀锌,转套通过轴承一安装在支撑柱上部,转套内孔为阶梯孔,轴承一支撑在阶梯孔的台阶上,转套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有轴承上密封盖和轴承下密封盖,支撑柱顶部螺纹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上部穿过轴承上密封盖,驱鸟刺焊接在连接柱的顶部,驱鸟刺设置有多个,连接柱的中间设置有锥形防雨罩。

所述驱鸟刺包括弹簧型连接段,弹簧型连接段上下两端均连接有钢丝。当有鸟落上面时,可以通过其弹性,惊走鸟儿。

所述轴承上密封盖和轴承下密封盖的内孔中均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密封效果更好,轴承使用时间更长。

防雨罩的最大直径不小于转套的最大直径。使得防雨效果更好,避免雨水进入轴承一内。

目前的夹紧装置大多利用两个调节螺栓来直接固定在输电架上,这样使得调节螺栓容易造成输电架上的防锈漆脱落,影响防锈效果,另外两点接触,容易造成调节螺栓松动,从而造成驱鸟器脱落。夹紧装置包括U型夹板,U型夹板的开口朝向右侧,U型夹板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滑道,滑道为T型滑道,滑道内设置有可以上下滑动的滑块,滑块也为与滑道配合的T型,滑块的左侧固定有动夹板,动夹板的底部中间处设置有安装凹槽,安装凹槽内固定有轴承二,U型夹板的下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上端与轴承二固定。调节螺栓与轴承二的内圈固定,轴承二的外圈与动夹板固定,利用定夹板与U型夹板配合,可以增加接触面积,防止松动,并且调节螺栓不与输电架直接接触,防止油漆脱落。

工作原理:在自然风力作用下,扇叶转动,产生动感,同时扇叶上镜面反射阳光产生光的动感,在扇叶、刺、及光的整体作用下,大大增强了驱鸟功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装置在扇叶下部内侧面和上部外侧面直接镀上镜面可减少镜面材料,将扇叶、刺及光的动感效能集中于一体,产生多种驱鸟功能,驱鸟功能更强,另外转套上方设有锥形的防雨罩,即能够防止雨水进入轴承一内,并且避免驱鸟器积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扇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鸟刺;2、扇叶;3、转套;4、轴承下密封盖;5、支撑柱;6、U型夹板;7、动夹板;8、轴承二;9、调节螺栓;10、滑道;11、滑块;12、轴承一;13、轴承上密封盖;14、连接柱;15、防雨罩;16、反射镜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的驱鸟器,包括驱鸟刺1和夹紧装置,夹紧装置顶部固定有支撑柱5,支撑柱5上部转动安装有转套3,转套3的外周固定有多个扇叶2,驱鸟刺1固定在支撑柱5的顶部,扇叶2为V型,扇叶2的下部内侧面和上部外侧面上镀有反射镜面层16,转套3通过轴承一12安装在支撑柱5上部,转套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安装有轴承上密封盖13和轴承下密封盖4,支撑柱5顶部螺纹连接有连接柱14,驱鸟刺1焊接在连接柱14的顶部,连接柱14的中间设置有锥形防雨罩15。

驱鸟刺1包括弹簧型连接段,弹簧型连接段上下两端均连接有钢丝。

轴承上密封盖13和轴承下密封盖4的内孔中均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置有密封圈。

防雨罩15的最大直径不小于转套3的最大直径。

夹紧装置包括U型夹板6,U型夹板6的开口朝向右侧,U型夹板6的左侧内壁上设置有滑道10,滑道10内设置有可以上下滑动的滑块11,滑块11的左侧固定有动夹板7,动夹板7的底部中间处设置有安装凹槽,安装凹槽内固定有轴承二8,U型夹板6的下部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9,调节螺栓9上端与轴承二8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扇叶下部内侧面和上部外侧面直接镀上镜面可减少镜面材料,将扇叶、刺及光的动感效能集中于一体,产生多种驱鸟功能,驱鸟功能更强,另外转套上方设有锥形的防雨罩,即能够防止雨水进入轴承一内,并且避免驱鸟器积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