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斛栽培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3802发布日期:2019-02-19 18:13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斛栽培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斛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石斛栽培墙。



背景技术:

石斛,又名仙斛兰韵、不死草、还魂草、紫萦仙株、吊兰、林兰、禁生、金钗花等。茎直立,肉质状肥厚,稍扁的圆柱形,长10-60厘米,粗达1.3厘米。药用植物,性味甘淡微咸,寒,归胃、肾,肺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石斛花姿优雅,玲珑可爱,花色鲜艳,气味芳香,被喻为“四大观赏洋花”之一。因此,人工培育石斛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现有的石斛人工培育已从占地面积广的盆栽式培育方式转向节约空间的墙壁式培育方式,但现有的墙壁式培育一般是在墙壁中进行凿设栽培孔进行培育,使得栽培墙培育石斛的数量被限制,而且灌溉不便并容易产生水资源的浪费,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石斛栽培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斛栽培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栽培石斛数量被限制、灌溉不便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斛栽培墙,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正面开设有多行栽培槽,所述栽培槽在所述墙体的正面上呈左高右低的倾斜状,所述栽培槽的底部铺设有纱布层,所述纱布层上铺设有土壤层;

所述墙体的背面左侧处开设有沥水孔,所述沥水孔贯穿所述墙体的背面并与所述栽培槽的底端接通,所述墙体的背面还开设有竖槽,多个所述沥水孔通过所述竖槽相接通。

优选的,所述栽培槽向下倾斜开设在所述墙体的正面,多行所述栽培槽在所述墙体的正面呈等间距排布。

优选的,所述墙体背面的右上侧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上放置有注水箱,所述注水箱的底端连接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墙体并与所述栽培槽的顶端接通。

优选的,所述竖槽的底端安装有接水斗,所述接水斗的下方放置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内部安装有滤板。

优选的,所述沥水孔为圆孔且所述沥水孔位于所述墙体背面表面处的高度低于所述沥水孔与所述栽培槽底端连接处的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石斛栽培墙通过设置在墙体正面的栽培槽代替传统的栽培孔使石斛在栽培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对石斛幼苗的数量进行人为的调整,解决了栽培孔式栽培墙培育石斛数量被限制的问题;

2.本石斛栽培墙通过设置的斜状的栽培槽以及通过注水管与栽培槽顶端相连接的注水箱,使得石斛在需要灌溉时只需往注水箱内添加灌溉用水即可,解决了现有石斛栽培墙灌溉不便的问题;

3.本石斛栽培墙通过设置的斜状的栽培槽以及通过沥水孔与栽培槽底端相连接的储水箱,通过开设的竖槽将沥水孔接通并在竖槽底部安装的接水斗,使得石斛在灌溉后多余的灌溉用水沿栽培槽流至栽培槽底部并从沥水孔中流出,最终沿着竖槽被接水斗注入到储水箱中,解决了石斛培育过程中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背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储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2、栽培槽;21、土壤层;22、纱布层;23、沥水孔;24、竖槽;3、储水箱;31、接水斗;32、滤板;4、注水箱;41、注水管;42、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石斛栽培墙,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墙体1,在墙体1的正面开设有多行栽培槽2,栽培槽2在墙体1的正面上呈左高右低的倾斜状,栽培槽2的底部铺设有纱布层22,纱布层22上铺设有土壤层21。

本实施例中,栽培槽2的行数为三行,栽培槽2向下倾斜开设在墙体1的正面,使纱布层22和土壤层21石能更好的放置在栽培槽中避免脱落,三行栽培槽2在墙体1的正面呈等间距排布,使所有石斛幼苗均拥有具有更好的光照覆盖率和空间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纱布层22为棉质材料制成,并在栽培槽2的底部铺设,纱布层22具有疏水作用的同时能防止土壤层21在灌溉时的土壤流失,当灌溉时,由于倾斜的栽培槽2,灌溉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栽培槽2底部的纱布层22缓慢流动至栽培槽2底端,同时被土壤层21吸收,达到灌溉目的。

如图2和图3所示,墙体1的背面左侧处开设有沥水孔23,沥水孔23贯穿墙体1的背面并与栽培槽2的底端接通,墙体1的背面还开设有竖槽24,多个沥水孔23通过竖槽24相接通。

本实施例中,墙体1背面的右上侧使用螺栓固定安装有铁质的支架42,支架42上放置有铁质的注水箱4,注水箱4的底端焊接有出水口并在出水口上套接有注水管41,注水管41的另一端贯穿墙体1并与栽培槽2的顶端连接,灌溉时只需往注水箱4中加水即可,使灌溉过程简单方便。

本实施例中,沥水孔23为圆孔且沥水孔23位于墙体1背面表面处的高度低于沥水孔23与栽培槽2底端连接处的高度使流至栽培槽2底端的灌溉用水能够从沥水孔23流出,防止栽培槽2中灌溉用水累积造成石斛幼苗因土壤湿度过大而使石斛幼苗出现根部腐烂现象。

本实施例中,竖槽24的底端安装有接水斗31,接水斗31的下方放置有储水箱3,使从沥水孔23流出的水顺着竖槽24并通过接水斗31流至储水箱3的左端,使得灌溉的多余灌溉用水能被再次利用,防止了水资源的浪费。

本实施例中,储水箱3的内部安装有滤板32,滤板32采用涤纶布材料,使从接水斗31中流下来的灌溉用水在储水箱3的左端被过滤,储水箱3的右端为过滤后的灌溉用水,防止在使用储水箱3中的水再次灌溉时堵塞注水管41。

本实施例的石斛栽培墙在使用时,先在斜状的栽培槽2底部铺设一层棉质材料的纱布层22,并在铺设好的纱布层22上再铺设一层土壤层21,然后根据所需石斛的栽培需求对栽培槽2中石斛幼苗的数量进行自主调整后将石斛幼苗的根部埋入土壤层21中,最后,当一面墙体的三行栽培槽2均植入石斛幼苗后往墙体1背面右上侧的注水箱4中倒入灌溉用水,在注水箱4底部的三根注水管41的作用下,注入注水箱4的灌溉用水沿三根注水管41分别流至三行栽培槽2的顶端达到灌溉目的,当注水箱4中的灌溉用水沿注水管41流至栽培槽2中时,灌溉用水在纱布层22疏导下将整个栽培槽2中的土壤层21湿润,达到了一次能够灌溉整个栽培槽2中的石斛幼苗的目的,同时,多余的灌溉用水流至栽培槽2的底端,并通过贯穿墙体1的背面并与栽培槽2的底端接通的沥水孔23流出,由于在墙体1的背面还开设有将三个沥水孔相接通的竖槽24,从沥水孔23流出的灌溉用水便沿着竖槽24向下流动并经过安装在竖槽24底端的接水斗31的聚集下流至储水箱3的左端,带有土壤的灌溉用水在滤板32的过滤下储水箱4的右端便为可再次进行循环使用的灌溉用水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