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6215发布日期:2019-01-22 20:54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复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机设备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复位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节约劳动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效率,农业自动化的需求已越来越迫切,对于蔬菜移植这一方面,机械化移植明显要优于手工移植,大大降低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全自动蔬菜移栽机需要一种自动复位机构实现对秧苗按照一定规律的自动抓取和松开,目前的凸轮机构只有一个限位,其自动复位主要依靠凸轮轴的转动,轴需要固定在一个部件上,固定后部件不能转动,此类凸轮机构适仅用于固定的部件,不能按照一定规律运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复位机构可实现对秧苗按照一定规律的自动抓取和松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复位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转动连接有限位凸轮、凸轮轴和杆结合件,所述凸轮轴上转动连接有弹簧限位块,所述弹簧限位块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轮相抵触,所述弹簧限位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杆结合件卡接,所述杆结合件对应所述弹簧限位块卡接的另一端和所述弹簧限位块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凸轮轴的圆周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杆结合件配合的凸块,限位凸轮与底座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凸轮轴与弹簧限位块转动连接,当凸轮轴受到外力旋转时,弹簧限位块不会随着相对转动,当凸轮轴上的凸块旋转到与杆结合件相接触,继续旋转凸轮轴产生的力推动杆结合件在底座上运动,由于杆结合件的另一端与弹簧限位块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在复位弹簧的作用力下使得弹簧限位块推动限位凸轮绕底座旋转,凸轮轴上的凸块与杆结合件分离,杆结合件上连接的抓取机构实现对秧苗的抓取,当限位凸轮受到外力反向旋转,限位凸轮下压弹簧限位块并通过挤压复位弹簧将杆结合件向反方向运动,直到杆结合件与弹簧限位块卡住,杆结合件与弹簧限位块锁紧,实现位置复位,杆结合件上连接的抓取机构将秧苗松开,通过旋转凸轮轴,可以改变弹簧限位块的状态来改变杆结合件的位置, 实现对秧苗按照一定规律的自动抓取和松开。

进一步,所述杆结合件与所述复位弹簧相抵触处设有螺栓,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卡套在所述螺栓上,保证运动过程中,复位弹簧不会与杆结合件脱离。

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有限位板,限制凸轮轴的转动,防止逆转或过度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凸轮轴,从而改变弹簧限位块的状态来改变杆结合件的位置,实现对秧苗按照一定规律的自动抓取和松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杆结合件与弹簧限位块锁紧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杆结合件与弹簧限位块分离状态示意图。

标注说明:1、底座;2、限位凸轮;3、螺栓;4、杆结合件;5、复位弹簧;6、弹簧限位块;7、凸块;8、凸轮轴;9、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复位机构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自动复位机构,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转动连接有限位凸轮2、凸轮轴8和杆结合件4,所述凸轮轴8上转动连接有弹簧限位块6,所述弹簧限位块6一端与所述限位凸轮2相抵触,所述弹簧限位块6的另一端与所述杆结合件4卡接,所述杆结合件4对应所述弹簧限位块6卡接的另一端和所述弹簧限位块6之间设有复位弹簧5,所述凸轮轴8的圆周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杆结合件4配合的凸块7,限位凸轮2与底座1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凸轮轴8与弹簧限位块6转动连接,当凸轮轴8受到外力旋转时,弹簧限位块6不会随着相对转动,当凸轮轴8上的凸块7旋转到与杆结合件4相接触,继续旋转凸轮轴8产生的力推动杆结合件4在底座1上运动,由于杆结合件4的另一端与弹簧限位块6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5,在复位弹簧5的作用力下使得弹簧限位块6推动限位凸轮2绕底座1旋转,凸轮轴8上的凸块7与杆结合件4分离,杆结合件4上连接的抓取机构实现对秧苗的抓取,当限位凸轮2受到外力反向旋转,限位凸轮2下压弹簧限位块6并通过挤压复位弹簧5将杆结合件4向反方向运动,直到杆结合件4与弹簧限位块6卡住,杆结合件4与弹簧限位块6锁紧,实现位置复位,杆结合件4上连接的抓取机构将秧苗松开,通过旋转凸轮轴8,可以改变弹簧限位块6的状态来改变杆结合件4的位置, 实现对秧苗按照一定规律的自动抓取和松开。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杆结合件4与所述复位弹簧5相抵触处设有螺栓3,所述复位弹簧5的一端卡套在所述螺栓3上,保证运动过程中,复位弹簧5不会与杆结合件4脱离。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底座1上设有限位板9,限制凸轮轴8的转动,防止逆转或过度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